其中两个观点比较有参考性。
第一个观点:很多经济理论,都是有时效性,为政治服务的。执政的政府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推崇某一种经济理论;过了使用期就抛弃了。
比如二战后美国一家独大,一家独占世界75%黄金储备,从小罗斯福开始无比推崇大政府的“计划经济”模式,各国之间金额大一点的贸易,背后全是政治因素主导。等到80年代后,尤其是苏联解体前后,英美开始大力鼓吹自由贸易,政府不能干扰投资和贸易,主要是因为美国已经处于竞争中的绝对优势地位,大家“自由的”贸易,谁也竞争不过美国的垄断资本和产业集团,比如四大粮商,南美接受并执行了粮食领域的自由贸易,结果就是南美国家新总统上任后,要接见的前几名重要客人里必有四大粮商代表,否则人民吃不饱肚子,很快就要下台。
再比如工资和失业率,通胀和失业率的关系,观点是有关系,但绝对不是让经济学家们推崇的可以孤立来看的一根二元曲线关系,实际统计做出的数据点阵图都是比较杂乱的,曲线展示的失业率和通胀成反向走势的结论,在相当多的时期都不成立。那么现在根据失业率低,做出加息来遏制通胀的结论,也未必奏效。
第二个观点:提高利率(加息)和通胀下跌的关系。根据历史上真实情况,即使利息提高到21%,通胀也不是马上就直线下降的,甚至可能会继续上升,因为通胀惯性很强,利率作用于实体经济,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引起萧条,之后通胀才会开始下降。被大家称道的身高两米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尔,1980年将利息加到了21%,通胀继续爬高维持了一年左右,通胀率才跌到了加息21%那时的通胀率,加息两年半之后通胀才继续下跌到5%以下。
按这理论,如果美联储坚持要把通胀降到2%,首先要加息到高位,之后还要维持两年才行,那么苦日子还在后面呢。
同理,美联储如今已经具体到根据当前每个月的数据,来决定下个月是否加息,或者加息多少个基点,感觉更是表演成分多了,因为你上个月加的利息,这个月可能根本还没怎么生效并影响到经济和供给呢。如果美国银行体系和澳洲规则类似,你这个月中决定提高利率,所有贷款客户的利息调整可能要下个月1号才开始执行,有的银行会留出更多buffer,可能到了下个月月中才执行,那么你拿到的最新一个月的通胀数据可能根本反应不出来变化。沃克尔的主张是一次性加多点,然后中间观察期长一些,比如多等几个月看看效果。这种只拿最新的一个月数据说事,无论涨了还是跌了,都有可能导致误判。
评论
所以,片名叫什么?
评论
同求片名 好人一生平安 (狗头)
评论
美联储就是照着剧本演戏,剧本也不是他们写的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