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
政客们迎接MMP选举制度引入国会十周年日子的到来
1996年是新西兰政治历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在10年前,新西兰政府正式采用单一选区比例代表制混合制(mix-member proportional)MMP的多党联合执政的内阁选举制度。新西兰的政治家们正在准备庆祝这个重要日子的到来。 战后一些民主国家多采用的一种全民选举的民主制度。由于战后很多国家都开始采用全民选举的民主政治体系, 但是由于在一些国家简单的两党制很难推行,毕竟在很多国家人民的心里政治并不是只是简单的“左与右”,“革命与保守”。所以很多国家在战后采用了像德国一样的两票制的多党选举制度。新西兰也在1996年开始将这样的选举制度引入国会。 这样的选举制度,没有政党在国会中能够轻松获得过半数的议席,其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在于选举制采用混合式票制,以政党在第二票的得票比例分配席次。而第一票这是投给自己选区的议员,这样由这位该选区胜出的议员在国会中为自己选区的选民表示意见。这就造成了国会中任何政党皆很难过半,大党仅能获得相对多数的议席,却难以获得绝对多数支持的政治环境,选民有更多的选择来表达自己的政党意见。简单举例,行动党在这次选举中最后能够保留唯一的议席也是得益于该选举制度。尽管行动党在05年的选举中,第二票的得票数没有达到进入国会的5%门槛,但是Epson的选民理智的将选区票(第一票)给了Rodney Hide,以确保这个代表他们民意的议员可以顺利进入国会。这也是新西兰与德国的不同,新西兰的混合制选举,政党席位的分配上更注重单一选区。 今年是该制度引入10周年庆,我们相信有很多党员是乐于看到这样的选举制度在这个国家日趋成熟。原因很简单,在这样的制度下,有更多的小党可以进入国会,他们可以更好的在一些政府决策上制约两大党,国家党和工党。这也是符合新西兰国民那种追求自我独立的个性。 当然有利必有弊,我们显然也看到在这种制度下,选民很难在第一时间知道选举的结果。由于相互制衡,很多政治上的利益交换就在所难免,个人认为,这次Winston Peters的“成功”就是个畸形的选举结果。简单说就是一个右派政党居然可以和一向以左派自居的工党合作成立联合政府。这也不得不佩服政治家们的“深谋远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