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人名地名翻译的话题,欢迎指正
这里主要说英文的人名地名译成中文。也只说中国大陆的翻译,不谈及港台及海外的翻译。尽管港台有很多好的翻译,在专有名词翻译方面在以前也有主要的话语权,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由于直接对外交流的增加,大陆的“国语”已经占有了几乎完全的话语权。
但是现在的情况比较混乱。各种出版物及网上文章有大量翻译或直接引用涉及到英文的人名地名,很多的对应中文不准确,有的甚至不知所云。其实对于外文包括人名地名的专有名词的翻译都有章可循。基本上是音译,偶有意译或两者结合的翻译。
外文的国家、主要城市的名称都有固定的翻译,常用的人名也有固定的翻译。不仅是有固定的音,对应的汉字也固定。你要是说奥大力压那别人很难确定你是指Australia;马力也不知道是不是Mary。这些常见人名地名的翻译在《新华字典》或《新英汉词典》的附录里面有。我以前很喜欢看这个附录,学了不少东西。如果真的要学翻译或很感兴趣,建议看看这个附录。
人名的翻译稍麻烦,因为人名/姓太多了,很多还不是英文的姓名。即使这样还是有固定的翻译,如穆罕默德、费尔南德斯等。可以参见上述的常见人名地名的翻译。
在没有固定翻译,需要自己现做翻译的时候,应该遵循人名地名翻译的几个标准:一是不仅每个音节都要翻译,每个辅音也翻译;比如Trump译成特朗普,而不是川普。Armstrong 译成阿姆斯特朗,而不是阿姆斯壮。
二是一般情况下用无意义的汉字,只是表示原文发音,尤其是姓的翻译。名字的翻译可以对应性别选用不同汉字。如Chris 可以根据性别译成克里斯/克丽丝。
举个例子,澳洲模特Miranda Kerr,都翻译成美兰达·可儿,美丽悦耳的名字。可她老爹怎么办?叫约翰·可儿?Kerr 是姓,一般译成科尔,不像可儿那么可人,因为作为没有字面含义的姓本应如此。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娱乐界广告界为了吸引眼球很多翻译比较随意。娱乐广告界影响面不小,但是如果是把翻译作为一门学科对待,就应该避免采用此类翻译。
欢迎讨论指正。
常见英美姓名翻译,见此:http://wenku.baidu.com/view/1a1feee9856a561252d36f3d.html
英文音译表
评论
俺读书少,不知道中文是不是世界上唯一外语翻译如此不统一的语言?
总体上看,中国的翻译还是比较注重信达雅的。香港的翻译则貌似以广东话发音为基准,刚来澳洲时,看中文报纸,一些人名,尤其是体育明星的名字简直就是一头雾水。
台湾虽然理论上对中华传统文化保存最好,但是在人名地名的翻译上有时不一定更好。例如,以前台湾把莫桑比克译为‘莫三鼻克‘。
有时候是各有千秋,比如Trump, 中国译为特朗普,港台译为川普,我看不出什么优劣;而把Sydney译为‘雪梨’,个人感觉比‘悉尼’要更好。
评论
已经说了,只说大陆的翻译,不说其它的,也不比较优劣。要不容易打起来
中文就是好多种,译文肯定也是好多种。
评论
另外台湾的翻译很多是49年以前就存在了,不算是“台湾”的翻译。
评论
哈哈,俺承认看帖不认真!
不过说起中国的翻译,要规范,那就只好跟DZY保持高度一致了。比如Turnbull,采用特恩布尔,俺始终赶脚特别扭。
还有,大的,远的咱管不着,看看里面就好了,比如什么‘屎高飞(schofields)’,俺从来不感觉有什么幽默,就是觉得口味太重
评论
你要是仔细看主贴的音译表,就能看出“特恩布尔”是完全按照其中的标准翻译的,这就达到了翻译标准统一一致。
看tə-n-bu-l 对应的中文。
评论
不敢苟同。翻译是一门大学问,自古以来中文翻译就讲究
信 达 雅
这就是为什么marlboro最初被翻译为万宝路,Mont Blanc被翻译成万宝龙。这两个东西有必然的联系吗?不过就是为了市场接纳度而制造的广告效应。
悉尼和雪梨那个翻译好听呢?(个人觉得悉尼上口一点)
凌志对应雷克萨斯,佳美对应凯美瑞。。。
草莓的英语叫做Strawberry,广东话是 士多啤梨,中文是草莓。草莓两个字和英文有一毛钱的关系吗?草莓是在清朝末期才传入中国的。
说回到地名。。。美国一直著名而又漂亮的国家公园,在加利福尼亚州,叫Yosemite National Park。你觉得是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好听呢?还是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好听呢?
米兰达·可儿(Kerr)确实听上去不像一个爷们的姓。不过有一个组合就叫做The Corrs,中文翻译也是可儿家族。这两个姓也没有关系吧?
作为翻译人名,学问就更大了。其实英语中的名字也可以代表一个时代。就好比Margaret和Dorothy就是比较老的名字。按照同样中文就相当于淑芬,或者敏之之类的。
男生Benjamin的名字是希伯来语,意思是“我右手边的小儿子”,引申为“受宠爱的幼子”。相对于中文应该就是“家宝”“或者”幺儿“的意思吧?
评论
习惯成自然
评论
士多啤梨 这个名字太奇怪了,还以为是梨呢。
评论
草莓应该是意译的吧?
草本的霉浆果
评论
广东话发音和英文差不多。。。
评论
对,是意译。
不过现在国内的翻译都讲究音译了。。。唉~~~
评论
差好远。。。
我相信英语母语的人,听到广东人说 士多啤梨,一定不知道那是什么。发音的节奏区别太大,不仅仅是R/L的问题
评论
即便是新华字典,翻译规则也是向南方口音作了很大妥协,并没有按照普通话标准翻译。——其实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利器,新华字典理应对这些有所调整的。
就如你举的例子 Chris,按照普通话,应该翻译成 可瑞思 才对。中文普通话是可以区分 R、L的
还有 瑞典、瑞士、苏黎士。。。地名的翻译,也应该做相应调整
——以最接近原文读音的翻译方法,有助于交流和反向学习。
评论
刚来澳洲时,从图书馆借的香港食谱上就是这样写的, 我很久之后才知道说的是草莓
评论
我不怎么会说广东话。所以我会觉得有相似。
评论
我也不会。不过广东人说话和北方人也差不多,都是一字一顿、每字都有声母+韵母(也就是有辅音+元音)。
而英文的长音节词是有节奏的,音节之间并不是平均分配这些节奏,而是有快有慢。
所以,即便中文的音能完全对应英文的音,遇到长音节单词,还是听起来很不一样。
评论
不完全同意你的观点。
确实,严格按照发音规则来翻译可能会减少一些误解。但是中国各地的语言差异也是需要考虑的一点。
中文是相当古老的语言,如果因为另一门语言而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就好比英语中也有中文的kongfu和fengshui。
记得前几天看了一个英文 日文 韩文 和 中文表达同一个词的发音,很是搞笑。但是现在想想,中文还是需要有自己一套翻译规矩为好,而不是简单的发音保持一致。
评论
对,长音节词就需要音译加意译才对
评论
广东话和英文有不少渊源,wok啊Yim cha之类的都是广东话,估计跟粤菜走出国门早有关
现在的广东话也里掺杂了不少英文,跟香港那边的多少有些影响
殖民地香港的很多地名都是英语直译过去,窝打老道之类
评论
广东应该是最早和西洋直接通商的地方,接触西文也最广泛,所以翻译沿用最多
评论
如果 “中国各地的语言差异也是需要考虑的一点。
那就应该去掉所有的 儿、尔 的音
相信南方人(包括但不仅限广东人)说出 特恩布尔 这几个中文字,完全不知所云啊
评论
音译并不是完全的按照普通话的发音翻译。音译的标准在音译表中确定,每个音都有对应的汉字,几乎是固定的。这也造成了音译和英文的发音可能不完全一样。另外很多词不是英语,音译也是按照原文翻译的,不是按照英语发音翻译的。Paris -巴黎 就是明显的例子。
评论
是的,有些老广州俚语都包含英文
评论
Paris - 巴黎是按照法语的发音,而不是英语。
法语读音是 pa-hee(大学时学的,已经不太记得,请法语达人纠错)。法语最后一个字母不发音。
评论
普通话是标准,但是不能完全按照普通话“发音”,而需要考虑起含义。
我是这个意思
评论
我说的就是啊,按原文发音翻译。万宝龙也一样啊,只不过它的发音更接近广东话。
评论
是挺头疼的。翻译标准英语是一个重要参考,但其他欧洲语言也同样是参考。
哎。。。以后人名地名还是直接按照原发音读吧
评论
感觉澳洲中文报的人名地名翻译的太乱了。很多时候中英文都不通。还不如不翻直接用原文或注释一下是人名或地名。
评论
我知道的一个非常好的意译地名,就是翻译Homebush Bay。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