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
(被抢劫并殴打的华人女子的父母站在病床前,女儿用被子遮住了头部) 编者按:近期,新西兰不断发生华人权益遭受侵害事件,网进行了重点和持续关注。上周五,网跟踪报道了华人女子筱兰(化名)在奥克兰南
(被抢劫并殴打的华人女子的父母站在病床前,女儿用被子遮住了头部)编者按:近期,新西兰不断发生华人权益遭受侵害事件,网进行了重点和持续关注。上周五,网跟踪报道了华人女子筱兰(化名)在奥克兰南区Papakura火车站遭到暴力抢劫并被殴骨折事件。事发后,施暴的6名未成年嫌疑人均被捕,但6人均不认罪,并且这些人目前都被成功保释。被打女子的家长觉得非常无助,他表示如果犯罪得不到惩罚就是法律不公(详细报道请点击这里)。对此,一名网的热心网友给我们发来邮件,发表了他的个人见解。全文刊登如下:
菌你好:
我是网的一名普通网友,在新西兰生活了几年,每日埋头干活儿为生计打拼之余喜欢上上网,看看身边发生的大事小事,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是如何运行的。感谢菌们每日辛勤工作为网友们提供全面而及时的新闻资讯,这使得我们这些从异国他乡远道而来并努力想融入新西兰社会的“异乡人”可以更直观的了解新西兰的社会面貌,更深入的了解新西兰社会体制和国民样态,更能同步新西兰的社会发展轨迹。尤其是你们对华人新闻的重点关注,让华人这个在新西兰稍显“弱势”的群体能得到社会关注并且有地方发声,社会价值不言而喻。
最近,新西兰的社会治安问题较为突出,一些华人不幸成为暴力行为的对象,极端暴力伤害事件也层出不穷:华人女孩嗖嗖在皇后街无故被打,惠灵顿华人女子范荣梅被丈夫残忍杀害,中国打工度假者在奥克兰搭车被抢,奥克兰西区华裔老人家中被杀,奥克兰华人女孩筱兰被抢劫暴打……看到华人频繁成为犯罪行为的受害者尤其是了解到一些犯罪者的施暴手法非常恶劣时我总是感到异常的愤怒。而一些网友和华人的评论和观点则令我感到有些不安!
华人女子被打案 请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
上周五,网跟踪报道了华人女孩筱兰(化名)被6个未成年人抢劫暴打事件的最新进展。犯罪嫌疑人被青少年法庭允许保释,受害者筱兰的家人感到非常无助并且十分愤怒,认为法律不公。
这条新闻引发了很多网友的讨论,很多人对新西兰的法律公正性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其中一些人在愤怒之余发表了一些看上去较为“极端”的言论,他们呼吁“以暴制暴”甚至对法官进行“诅咒”,这着实吓了我一跳。对网友们的愤怒我感同身受,但对于他们的极端言论我却不敢苟同。我不奢望大家能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进行理性的分析,也不奢望大家能够平心静气的对该案件进行深入讨论,但这种言语暴力的恶劣程度,这种毫无章法的乱“喷”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素质让我觉得有些汗颜与不堪。毕竟,我也是华人一员。
当然,每个人都有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言论自由。我也想借此机会对华人筱兰被打案件发表一下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
筱兰是个“华人”而施暴的6人都是“未成年人”,这是该案件的特殊性,也是很多华人网友有感而“喷”的出发点。
一些网友说:“要成立类似黑社会性质的华人组织甚至是非法组织来对抗施暴者甚至是施暴者整个族群。”这种脱离法律自行审判的行为就好像有人叫嚷“杀你全家”甚至是“杀你全族”,这一下子让我想到了中国封建时代。那时,社会法制不健全,国家法律也没有办法自上而下彻底贯彻到社会各阶层,为了维护乡土社会的正常运行,几乎每个地方都自发产生了民间规约和社会组织自治规范,随之而来的不经审判就判决并自行处罚的私刑大行其道,有些人还会自认为是公道和正义的化身,进行道德审判或者打着“替天行道”的幌子肆意的侵害人的权利,造成了无数的冤假错案和人间惨剧。可是,现在已经是文明社会,虽人性弱点造成的暴力行为不时发生,但若采取“以暴制暴”、“以牙还牙”的方式来对抗犯罪,脱离法律的约束,略显“原始”和“野蛮”了吧!
另一个让我比较担心的现象是,从目前媒体报道了解到的信息来看,这是一个纯粹的社会治安或者说是刑事犯罪案件,施暴者并不是出于种族主义倾向而殴打筱兰。然而,在这个案子中,甚至是其他类似案子中,我却时不时看到一些网友发表涉及种族主义的言论,非要贴上种族的标签,这是非常不好的一些现象。新西兰是个多元化移民国家,大部分人都在努力互相接纳、理解、包容和融合,在这一点上新西兰比很多国家做得要好。仅仅因为华人成为犯罪的对象就往种族主义上联想,在不了解全部事实的情况下,不了解新西兰法律体制的情况下,仅仅因为觉得华人和当地人在犯罪的时候受到的法律惩罚貌似不同,或者没有获得一些人想要的结果就认为法律不公甚至是法律也存在“种族主义”倾向,夸张点说,这就有点被迫害妄想症了吧!
相信法律的公正性 以法律手段寻求正义
在最近几起华人成为受害者的案件中,我经常在网友评论里看到一些人对新西兰法律和执法者不满的言论,很多人觉得新西兰法律就是个笑话。甚至在筱兰被打的案子中,犯罪嫌疑人被安排法律援助律师并被允许保释的时候,很多人并不认为这是正当的法律程序和当事人的法律权利,觉得这是法官的偏袒而纷纷表达愤怒。很多时候,大家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法庭会允许律师为“恶人”作辩护呢?法律不是声张正义吗?
本人试图结合筱兰的案子做一些分析,希望能够解答这些疑问。
首先,无罪推定是重要的法律原则。这是两千多年前罗马共和国时期就已经形成的一个法律概念,也在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中被确认。在审判之前,每个人只是“嫌疑人”而不是“罪犯”,因此他们同样能够拥有和普通人一样的权利,包括寻求法律帮助。在筱兰的案子中,犯罪嫌疑人在得到正式审判之前并没有被认定为犯罪分子,这些人往往处于社会底层,经济能力较差(这可能也是他们抢劫的原因),因为无法承担高额的律师费用,此外,犯罪嫌疑人本身都是未成年人,相较于成人,无论是在认知能力还是判断对错的能力上都是弱势群体,在这种情况下,为确保不论贫富皆可获得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之对待、获得律师进行辩护的权利以及获得公平审讯的权利,国家会指派法律援助律师。这恰恰是法律公正的体现,而不是因为“偏袒”或者“同情”嫌疑人。
法律由国家权力作为支撑,在法律面前,每一个人都是弱势的。试想一下,假设一个人并没有犯罪,或者说他涉及某个犯罪行但并没有实施犯罪,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法官一上来就认定他是罪犯,不给他任何辩解的权力或者他没有得到专业法律人士包括律师的帮助,结果会是怎样可想而知了吧!从法理层面而言,绝不放过一个坏人还是绝不能冤枉一个好人是千百年来法律界一个持续争论的话题,现代法治精神做的选择是不冤枉一个好人。
其次,法律要讲究程序正义。任何案件都是复杂的,一个细节往往导致不同的法律结果,而法律本身只做判断不会自行分析案情,这就要求执法者、调查者、诉讼者、审判者等诉讼相关人士的法律行为和处理程序得到规范,这就是程序正义。也就是说,当一个案件发生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一个公正的程序让犯罪者最终被绳之以法,让无辜者能够洗清嫌疑。这一点最好的例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美国辛普森杀妻案”,这个案子网上一搜就能找到,有兴趣者可以看一看。如果对中国的案例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呼格案、佘祥林案,大家就会知道程序正义在法治中是多么的重要了。
回到筱兰被打的案件,从目前已有报道提供的信息看,该案件还没有进入到最终审判程序,只是处于保释审判阶段。警方有权利要求犯罪嫌疑人不允许保释,法庭也有权利决定是否允许犯罪嫌疑人保释的要求,这都是新西兰《保释法》的规定,也是在走正当的法律程序。保释制度基于两条基本原则:一是人在被证明有罪之前都是无罪的;二是无罪的人都享有自由权利。即便是保释了,犯罪嫌疑人依然无法逃脱审判,如果罪名成立依然要受到法律的惩处。中国法律也有类似规定,叫做“取保候审”。
再次,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这是一个困扰很多国家的社会性问题。未成年人往往认知能力不够成熟、情绪不够稳定,而模仿性和叛逆性较强,很多人犯罪的目的和成年人犯罪目的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宣泄或者是追寻刺激。这就使得法律在对待未成年人犯罪和成年人犯罪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包括新西兰、中国在内很多国家,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时候采取的手段往往更倾向于“恢复性”、“救助性”而不是简单的“惩罚性”。这种做法并不一定正确,但这是很多国家综合社会、家庭等综合因素做出的倾向性选择。法律本身不应被诟病,严格执行法律者也没有必要受到指责。实际上,新西兰法院对未成年人严重犯罪的审判非常的审慎,对于一些严重犯罪的未成年人还是会采取较为严格的处理手段。除此之外,毛利等少数民族还建立了负责处理和教育少年犯罪的家庭会议,通过对犯罪青少年进行教育、惩戒,使他们认识错误,重新做人。
在筱兰被打的报道中,很多人似乎感觉被害者一方缺少支持,在法庭上的“力量”显得非常薄弱。其实,这只是一种假象。在筱兰被打的案件中,她最大的支持者是法律。正因为有法律的存在,犯罪嫌疑人才没有逍遥法外,而是被警方逮捕、询问,要经历严格的司法程序,要在法庭接受质询,接受审判,自己的非法行为要被公诸于众,一旦被定罪将接受法律的惩罚;与此同时,作为起诉方的警方实际上也代表了筱兰的利益去对抗犯罪嫌疑人;在法庭之外,媒体的声音、社会舆论的关注都是支持性的力量。因此,对于筱兰和他的家人而言,对于支持和关心筱兰的人而言不必灰心和失望,而是要相信法律的公正性并且借助法律的力量维护自己的权益。
面对权益被侵害 华人要学会用更“聪明”的手段表达诉求
不可否认,法律也有其局限性,它通过惩罚施暴者来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和秩序却无法真正补救受害者身体和精神受到的创伤。那些网上的“正义天使”们和看客们,如果你们能够将一味指责法律不公或者提出一些无厘头指责的精力用来关注一下筱兰本身,给她提供慰问和支持,为她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帮助,相信对她而言意义和价值会更大一些。
此外,面对我们的同胞权益不断被侵害,我们的华人需要更加团结和有组织,采取更加“聪明”的方式来表达呼声。
新西兰的华人群体越来越大,华人媒体、社团和组织也越来越多,华人声音的声音也越来越有分量,但还不够!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发出声音,还需要让声音更有理性,让声音更能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能够让声音更能为社会所接受。这个时候,我们的华人领袖、华人组织、华人社团、华人代表要能够真正发挥他们的价值,要能够站出来,围绕华人权益频遭侵害的事件,围绕新西兰社会治安持续恶化的事实进行理性的分析,进行正当的呼吁。
澳大利亚华人群体的做法值得借鉴。
2015年9月3日,澳大利亚墨尔本Box Hill的一个华人商店里,三名当地青年言语调戏华人女店员,殴打女店员并且辱骂劝架的华人男女。事件在墨尔本华人圏产生巨大反响,一时间群情激奋,空气中弥漫着硝烟的味道。当地华人除了举行抗议示威活动外,还有组织了分析研讨会议,华人代表、华人组织负责人、地区市长、议员、警察局局长、媒体代表等坐在一起,将事件的事实和细节摆上台面仔细分析,开诚布公的商谈,确定事件的性质和社会影响,澄清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发布的歪曲言论,确定该事件中并不含有种族歧视问题。研讨会中,华人代表呼吁保障受害华人的权益,市长和警察局长则确认会通过法律程序公正的处理该案件。同时,大家也就如何改善治安,如何更好的保障华人的权益建言献策。
该事件中,华人被打事件是个案,但华人组织通过召集各方代表进行理性的分析和研讨,将事件上升到社会问题层面,使的理性声音能够为官方所倾听,华人的权益能够为社会所重视,使得不同的族裔能够互相理解和包容,意义非同凡响。
相信新西兰的华人能够团结起来以更理性的态度面对社会问题,以更聪明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诉求,能够让我们的声音振聋发聩,能够以我们的影响力来引导社会往更和谐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新西兰成为更适合华人生存的真正乐土。
最后,很烂俗地借用一句名人名言作为结尾吧: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并非因为他们愿意进行指责,而是惟恐自己也会成为不公行为的牺牲者。——柏拉图
此致
敬礼
一位网华人网友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