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人物】我和我的新西兰养父的故事


在新西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新西兰侨界为此举办了各种纪念活动。正是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记者结识了身在新西兰的华侨艺术家邓邦镇和卢波夫妇。  8月的新西兰正是冬季,在一个下

我和我的新西兰养父

——新西兰网专访路易·艾黎养子邓邦镇

邓邦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新西兰侨界为此举办了各种纪念活动。正是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记者结识了身在新西兰的华侨艺术家邓邦镇和卢波夫妇。

  8月的新西兰正是冬季,在一个下着冬雨的午后,在邓邦镇先生位于奥克兰的家里,我们烤着暖暖的炉火,伴着雨滴声,听邓先生讲述他和新西兰养父的故事。

路易·艾黎

  国际主义战士路易·艾黎  路易·艾黎是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改革家,他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897年,路易·艾黎在新西兰南岛坎特伯雷地区的Springfield出生,父亲是当地小学的校长。一战时期(1916年),他参军赴法国作战。在战斗中,他曾负过两次伤,并且获得了勇气胸章。一战后,他回到故乡,曾和朋友一同经营农场。

  1927年4月,路易·艾黎到达中国,在上海的第一份工作是消防员。而后,他在上海租界担任工业生产督查。在这段时间里,他亲眼见证了中国工人,特别是童工、女工和包身工的艰苦工作生活环境,认同了代表底层民众的中国屏蔽词的努力。

1938年,周恩来与路易·艾黎(左一)和史沫特莱(中)等国际友人在武昌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帮助中国人民生产自救,他积极参与并发起组织了工业合作社运动。他发起的工业合作社遍布湖南、江西、福建、安徽等多个省份,共达3000多个。合作社成为了战争期间中国失业工人和难民生产自救、支援抗战的独特经济力量。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为供应战时军需民用、特别是援助中国屏蔽词领导下的人民游击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他也开办了“培黎技术学校”,兴盛时期在江西、河南、陕西、甘肃和成都等地都开有分校。培黎技术学校引进外国专业人员授课,开设纺织、陶瓷、制革、机械和农业等专业。该校的设立,不仅在战争时期培养了大量技术工,也让许许多多无家可归的流浪少年用半工半读的方式,填饱了肚子、学到了知识。

邓邦镇(左一)和养父路易·艾黎

  新西兰养父  目前在新西兰旅居的著名画家邓邦镇先生出生于1941年,家乡在湖南省宜章县。他是革命先驱邓中夏的亲侄儿,他的父亲曾在抗战时期组织和领导了一支抗日游击队。1950年,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军委决定把部分烈士遗属集中在北京进行照顾,就这样,年仅10岁的邓邦镇来到了北京。

  在北京,邓邦镇开阔了视野,也见到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当时身在北京的路易·艾黎。虽然初次见面有些陌生,但伴随着艾黎主动拿来糖果、小人书,还玩起了骑马游戏,两人很快就熟悉起来。其后,路易·艾黎也开始像父亲一样照顾邓邦镇。

邓邦镇(右一)和养父路易·艾黎

   邓邦镇在北京读的是寄住学校,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这期间,路易·艾黎对中国人民的无私奉献,以及他高尚的品格、思想情操等,都对邓邦镇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上学期间,每到周末,邓邦镇都会到养父家一起过周末。路易·艾黎曾翻译过很多中国古代诗词和民歌,也写过很多英文著作。从中学起,邓邦镇就开始帮助养父给图书画插图;而养父也会给他不菲的稿费,培养他自力更生的生活态度。

  后来邓邦镇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河南工作。邓邦镇与养父路易·艾黎的关系并没有因此而疏远,每有进京的机会,邓邦镇都会到养父处小聚几日。当时,邓邦镇也辅导过基层农民画画,养父对此也很感兴趣,给予了大力支持。路易·艾黎曾亲自在北京接见河南农民画家,也曾亲自到河南去参观走访。直到后来,路易·艾黎因病入院,邓邦镇都找机会或者请假,到北京去亲自陪护养父。

路易·艾黎和受他帮助的孤儿们

  “白色的”中国人  对于养父,邓邦镇从来没有觉得他是一名外国人,“他年轻是就来到中国,不仅可以讲中国话,而且翻译出版了60多本书籍,把中国古诗词和民歌等介绍给世界。尤其是在思维和文化方面,艾黎已经变成一位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他也在那片土地上奉献了一生。他像一名中国人一样爱着那片土地,爱着那里的人。”

  路易·艾黎关心中国底层群众的疾苦,尤其是在抗战期间。他的好几个养子就是在战乱年代中收养的。1931年,中国内蒙发生旱灾,路易·艾黎志愿到内蒙参加救灾,回到上海后,他收养了自己的第一个养子。路易·艾黎一共有8个养子,而邓邦镇是其中较小的一个,也是比较受宠的一个。

路易·艾黎帮助孤儿理发

  路易·艾黎对中国人民的爱是用真情流露出来的。有一次,培黎学校一个孩子的脚患上了冻疮,艾黎毫不嫌弃孩子的脚有多脏多臭,亲自动手给孩子清洗,并包扎创伤。而在解放后,路易·艾黎也为中国的国际关系进行奔走努力,在生活中不喜欢奢华的生活,不喜欢官僚作风,喜欢下基层和群众打成一片。

  路易·艾黎的人生信条就是不考虑回报的“给予”,他虽然终身未婚,但是却收获了一群收养的孩子,晚年享受着“超级大家庭”的快乐。1982年路易·艾黎85岁寿辰时,北京市政府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1985年,甘肃省政府授予他“荣誉公民”称号。他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中国人。

邓邦镇

  子承父业 促进中新文化交流  邓邦镇先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先后在河南省博物馆、河南省美展办公室和河北师大工作。后来也主要参与了河南省画院的筹备工作,也曾担任河南省画院的油画版画创作室主任。而邓邦镇的妻子卢波也是他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同班同学,后来也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的雕塑系,曾担任河南省文化厅雕塑书画院的业务副院长。

  谈起为什么选择了美术,邓邦镇表示,对于美术的喜爱始于儿时的一次火车涂鸦。在去北京之前,在湖南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老师留了毛笔字作业。在写完了毛笔字的时候,由于还剩有墨水,他就在字与字的间隙之间情不自禁地画上了刚刚亲眼看到的火车,而且密密麻麻的画满了字帖。第二天,怀着忐忑的心情他把画的“乱七八糟”的作业交给了老师,没想到老师很喜欢他的“杰作”,非但没有批评他,还鼓励他继续画画。

邓邦镇和妻子卢波

  读大学的时候,养父路易·艾黎本来是建议他学习国画的,但是邓邦镇还是说服养父,学习了自己喜欢的油画专业。后来,养父看见他画的油画,也经常鼓励他画的不错,继续努力。

  1991年,受新中友好协会的邀请,邓邦镇和卢波夫妇第一次来到了养父的故乡,进行文化交流,在新西兰十个城市举办绘画和雕塑作品展览。20多年来,邓邦镇和卢波夫妇多次连同多位中国艺术家一起,在新西兰举办油画、水彩、雕塑、陶艺作品展。夫妇俩已经成为了中新友好的文化使者,为促进中新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新西兰新闻

澳洲反对党:胜选将建7座核电站

新西兰澳洲反对党领袖彼得·达顿表示,他将在明年的联邦大选中承诺建造七座核电站,并承诺首批核电站将在2035年至2037年间投入运营。这些核电站的选址都是即将或已经退役的火力发电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