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各大“巨头”都来了 中国乳企缘何列阵新西兰?


在新西兰


  新西兰的“战略位置”在中国乳企心中正在越来越重要。  这一点从习近平主席访问新西兰成果清单上就可以看出,双方签署和续签了25份合作文件,其中有四份直接与乳企相关。此外,中国农业部同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在

  新西兰的“战略位置”在中国乳企心中正在越来越重要。

  这一点从习近平主席访问新西兰成果清单上就可以看出,双方签署和续签了25份合作文件,其中有四份直接与乳企相关。此外,中国农业部同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在华开展中新奶农培训学校合作项目。

  对于中国乳企纷纷列阵新西兰,乳业分析师宋亮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因为得益于新西兰与中国所签订的自贸协定,中国的投资者来新西兰投资的门槛较低,吸引大量中国乳企开发新西兰奶源。另外,新西兰当地奶源质优价廉量多,出口比较稳定,在新西兰投资的企业的优势还是很明显。”

  此次受益的大赢家无疑是伊利和蒙牛,他们都将目光投向了婴幼儿奶粉。

  11月21日,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伊利大洋洲生产基地在新西兰揭牌,这也是两国一揽子合作计划中首个揭牌的项目。同一天,习近平对新西兰进行友好国事访问期间与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共同见证了蒙牛、雅士利在新西兰系列合作项目的签约,鼓励两国乳企进一步全球化。

  从项目上看,20日,伊利股份(600887,股吧)(600887.SH)发布公告,拟在新西兰投资20亿元人民币(4亿新西兰元),项目涵盖奶粉、液奶、生牛乳深加工及奶粉包装四大类别。加上之前已在新西兰奶粉工厂12.19亿元的投资,伊利股份累计将在新西兰投资30多亿元。

  蒙牛旗下雅士利国际与奥克兰大学研发机构UniServices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婴幼儿、孕妇营养方面,婴幼儿成长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同时,雅士利位于Waikato(新西兰北岛怀卡托)的海外生产基地,投资2.2亿新西兰元,将于2015年初全面量产,预计年产婴幼儿奶粉5万吨。

  研究报告数据显示,进口奶粉的数量占国内消费量的比重达到42%,并且其中80%来自新西兰,而且我国与新西兰早在2008年就签订了自贸协定,目前对从新西兰进口的乳制品已经实施了零关税。加之与新西兰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时明确提出“巩固和扩大农牧业领域务实合作,包括加强农牧产品贸易”,乳企此时加快布局的脚步正逢其时。

  在两大乳企巨头竞相布局新西兰的背后则是对利益的考量。新西兰的成本价格大约在2.5~3元/公斤,而国内的价格基本在3.5元/公斤以上。尽管新西兰劳动力成本较高,但海运成本很低,因此从整体而言,建厂依然有很大的吸引力。

  蒙牛乳业总裁孙伊萍表示,蒙牛一年前就与新西兰安硕公司开展质量管理合作,现在与新西兰牧场、工厂直接合作,不仅仅是考虑到新西兰的优质奶源地,更是想通过此举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全产业链管理等,为消费者奉献更安全、更优质的乳制品,持续强化蒙牛在UHT牛奶领域的高端品牌领导地位。无独有偶,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也表达了“用全球资源服务中国消费者”的观点。

  同它们相比,更加具有先见之明的当数光明乳业(600597,股吧)。作为中国乳业海外并购第一单,2010年,光明乳业以3.82亿元人民币增资新莱特,获得51%股权,对新莱特估值约为7.5亿元人民币,此后,新莱特在新西兰证券交易所成功IPO,募资7500万新西兰元。光明乳业仍持股新莱特39%。短短32个月时间,光明乳业即实现对新莱特投资的价值翻番。新莱特的“培儿贝瑞”品牌已作为光明乳业旗下的高端婴儿奶粉,于2011年末登陆中国市场。光明乳业不仅在世界优质奶源地建立了供应稳定、质量优良的原料供应基地和生产平台,也获得了良好的收益。

  然而面对投资海外市场的诸多优势,国内奶源又该如何吸引企业将脚步留在中国呢?

  宋亮认为,目前国内奶源自身就存在着三大问题:第一,是养殖成本比较高,规模方向没掌握清楚。第二,资源瓶颈越来越明显。第三,国内环境比新西兰差一些,污染比较大,因此放弃了国内养牛。他解释称:“从养殖规模来看,以前是散养,后来是大规模养殖,验证下来其实两种模式都不适合。现在我们也在探索新的组织模式叫适度规模化,即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的一种制度化的发展模式,并且也在考虑是结合农场或者是和合作社,但是目前还没有很成功的一个情况。”

  乳业专家王丁棉则更加直白地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表示,像伊利、蒙牛这类作为中国乳企中的佼佼者都跑到国外去开发奶源,会对国内的奶源市场造成不小的冲击,不仅对国内中小企业的影响非常大,还会对国内养殖人员养殖热情造成严重打击。“消费者已经不信任国内奶源了,这是国内行业出现的最严重的危机。”

新西兰新闻

澳洲反对党:胜选将建7座核电站

新西兰澳洲反对党领袖彼得·达顿表示,他将在明年的联邦大选中承诺建造七座核电站,并承诺首批核电站将在2035年至2037年间投入运营。这些核电站的选址都是即将或已经退役的火力发电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