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央视华人世界:中国地质学家在新西兰的移民故


在新西兰


央视华人世界:中国地质学家在新西兰的移民故事

    靠着兴趣和勤奋,出生于广东乡村的余嘉顺一步步将求学的足迹从中国延伸到了新西兰。在克服了乡愁之后,余嘉顺能否耐住寂寞,迎接新的工作和生活呢?    余嘉顺来新西兰没多久,在国内同样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妻子也来到新西兰。1991年至1994年期间,余嘉顺的全家就靠着“战争与地震灾害基金会”提供的每年三万多元奖学金生活,虽然一家人生活得并不富裕,但余嘉顺觉得非常满足,因为,新西兰特殊的地理条件,使余嘉顺觉得自己研究的东西对现实有非常强的指导性,从中他得到了一个科学家最大的满足感。     余嘉顺:我们惠灵顿这个地区它受到几条大断层的控制,这个对惠灵顿的威胁是非常大的,为什么呢?因为作为一个城市,它的交通,包括高速公路、铁路,通讯网络,输水系统,输电系统,通讯系统,全部的走向都座落在这个断层上,用我们的行话说,一个城市的生命线全部座落在这个断层上,如果这个断层发生地震的话,它把这个生命线一切断,这个城市就会瘫痪,在这个地方研究确实很有社会意义,自己也感觉到非常有兴趣,因为非常的有用,从学术上来说这个实验室为你提供了一个你可以做出非常漂亮,非常受到国际同行重视的学术成果。     由于余嘉顺在大学所研究的课题,与当时新西兰皇家地质与核科学研究所某个研究课题有联系,于是通过导师的牵线,余嘉顺在1994年进入了这个研究所工作,这样,全家的生活有了一个稳定的保障。1996年,余嘉顺完成了这个研究课题,并取得了维多利亚大学博士学位,当时新西兰的专家对余嘉顺的这个盆地结构中的地震波观测与计算机模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将它评价为集物理、数学,计算机、地理科学于一体的理论性很强、非常有份量的学术著作。在新西兰皇家地质与核科学研究所工作期间,余嘉顺不断有新的科技成果问世,其中包括现在已经远销国际市场的《油气地震勘探资料计算机处理系统》,以及获得国家专利的《海底智能辨识定位系统》等。余家顺从事的地震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面,比如建筑抗震设计、利用天然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勘探石油等都是具有很好市场前景的课题,因此很多公司都曾向余家顺发出过邀请。以余嘉顺目前在新西兰的学术地位,他完全有条件改行,也可以得到比单纯学术研究高很多的收购入,但余嘉顺就是不为所动,在现实与理想当中,他选择了安心地钻他的象牙塔。     余嘉顺:收入高,谁都想,其实我都很想赚到钱,有了钱什么都方便,如果有机会赚多得钱,很多人都想,但如果想找一样自己兴趣,收入又高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做了这么多年地震(的研究),我觉得我的兴趣非常高,非常适合我。前是赚不完的,所以我觉得人要有一种知足长乐的心理。     知足常乐的心理还来源于稳定的家庭。余嘉顺目前已经在新西兰惠灵顿安下了家,生活条件也比刚来的时候好了很多,太太目前在维多利亚大学地质年代测定实验室工作,两个在中国出生的女儿今年一个16岁,一个14岁,小女儿海蓝现在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跳芭蕾舞,余嘉顺夫妻两人一下班,就去看女儿跳舞。而大女儿素谨,则在课余时间学习拉小提琴,目前她练琴已有7年,并且通过了新西兰所有业余级别的考试。    对于许多移居海外的华人来说,语言关是最头痛的问题,而余嘉顺则没有这个过程,因为在成都地质学院教书的时候他一直自学英语,并且经常充当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的同步翻译,所以刚来新西兰的时候,语言并不是一个障碍。但是在新西兰生活十多年来,他却发现了一个关于语言的有趣的现象。    余嘉顺:刚开始时觉得自己英语还可以,后来慢慢觉得英语越来越不行,这个不行主要体现不是说你英语退步了,其实你的英语是不断进步的,但是问题在哪儿呢,就好像同事之间在聊天,突然说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们说到哈哈大笑,你好像听懂了,但为什么会笑不出来呢,不是说你听听不懂这几个字,这几个字你听明白了,但你就不知道别人有什么样的背景。     这个有趣的现象引起了余嘉顺的反思,从中他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生活除了需要物质背景之外,还需要文化背景,而自己的文化背景在中国。近几年来,余嘉顺一直关心着中国的发展,他多次回国与国内的专家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并且与国内的许多大专院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目前,余嘉顺还担任着成都理工大学特聘教授的职务。

新西兰新闻

澳洲反对党:胜选将建7座核电站

新西兰澳洲反对党领袖彼得·达顿表示,他将在明年的联邦大选中承诺建造七座核电站,并承诺首批核电站将在2035年至2037年间投入运营。这些核电站的选址都是即将或已经退役的火力发电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