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外交官披露中国与纽澳两国总理交往经历


在新西兰


外交官披露中国与纽澳两国总理交往经历

 

外交官披露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总理交往经历

1980年9月,邓小平副主席和第二次访华的新西兰总理马尔登(左)步入会见厅

外交官披露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总理交往经历1973年10月,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前排左二)游览天坛

  两位资深外交官向本报披露当年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总理交往的经历

  2006年4月初,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访问澳大利亚、斐济、新西兰和柬埔寨四国。这勾起了两位中国外交官对30多年前,新西兰总理马尔登首次访华、时任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和中国外交官交往的回忆。  马尔登 最想拜见毛主席   多事之春 上千群众到机场欢迎   中国同新西兰于1972年12月22日建立外交关系。1975年4月,新西兰国家党在大选中获胜,该党领袖罗伯特·马尔登荣任新西兰总理。他上任第一年,便决定访问中国。   1976年是中国的多事之春。1月8日,中国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不幸逝世,这一擎天柱的倒塌带给中国人民的悲痛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偏又雪上加霜,当年春节期间,辽宁海城地区又遭遇了罕见的大地震。与此同时,四人帮刮起了一股台风:反击右倾翻案。一时间,抓生产、抓教育、抓科研都成了右倾翻案的佐证。人们心头不堪重负,其悲痛愤怒之情如火山,终于在4月5日清明节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的花圈花海中爆发出来......   就是在这样一个多事之春,马尔登作为首位访华的新西兰总理,需要怎样的勇气和远见卓识,又是怀着怎样的友好之情!   4月28日晚8时25分,马尔登总理搭乘的班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华国锋总理、外交部长乔冠华、农林部长沙风、外交部副部长王海蓉、外贸部副部长蔡树藩、中国驻新西兰大使裴坚章及数千名群众到机场热烈欢迎新西兰贵宾。   首都机场灯火辉煌,中新两国国旗在空中飘扬。在机场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乐队奏中新两国国歌,华国锋陪同马尔登总理,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随后,马尔登总理和夫人等绕场同欢迎群众见面,各国驻华外交使节也到机场欢迎马尔登总理一行。   第二天,双方就双边关系举行会谈。晚上,华国锋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欢迎宴会。马尔登总理在欢迎宴会上说:“我们两国建交以来,我是第一位访问贵国的新西兰总理,对此,我感到荣幸。作为在新西兰最近当选的政府首脑,我很高兴能在新任总理的初期,就来到贵国,同贵国领导人交换意见,并进行参观访问。”   欢迎会上 为毛主席健康干杯   记得在5月1日晚上的欢迎宴会上,马尔登总理的第一个祝酒词就是“为毛泽东主席的健康干杯!”当时,凡是来中国访问的外国领导人都非常希望拜见毛泽东主席,马尔登总理也不例外,这是他此次中国之行成功与否的最高标志,他本人也很早就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然而能否会见毛主席和会见的时间、地点一向是保密的,并不在访问的日程中,但马尔登总理隐约感觉到,他会有这样一个机会。   4月30日,原定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的会谈推迟了1小时,原以为是毛主席要会见,后来证实不是。为了欢迎马尔登总理访华,当晚7时,在民族文化宫举办了一台文娱晚会,但晚会一直推迟到8时才举行,原来毛主席在此期间接见了马尔登总理。   第二天,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毛泽东主席会见马尔登总理的大幅照片和文字。从照片上已经可以明显看出毛主席动作迟缓,讲话困难,身体欠佳。会见后,马尔登总理曾表示:“能有机会见到毛泽东主席,我感到极大的荣幸。他是现代中国的首要带路人和缔造者,能够同他交换意见,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五一”节 冷风中游览颐和园   5月1日,正在中国访问的新西兰总理马尔登和夫人等参加了首都人民的“五一”节日庆祝活动。那天,冷风飕飕,天空飘着小雨,人们都穿上了风衣或外套。新西兰外宾兴致勃勃去游颐和园,公园内有许多游人,三三两两散步、聊天、拍照。外宾们分坐几艘游船在昆明湖上荡漾。   表面看来一切正常,轻松愉快,外宾们尽享北京初夏的美景和古老建筑的卓约丰姿。但接待人员和保安人员都很紧张,时刻瞪着警惕的眼睛,观察周围的一切。   离开北京去上海、苏州、广州参观访问前夕,马尔登总理谈及在北京的观感时说:“今天我同中国人民一起欢庆国际劳动节,这是一件愉快的事。举行供人民享受的节日活动要比炫耀战争武器好得多。”“我听说中国有句俗话叫‘百闻不如一见’,在北京,到处亲眼看到了中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深厚的文化例证。贵国风光美丽,人民好客,在许多领域里,对人类进步所做的贡献将永远留在我美好的记忆中。”   在笔者全程陪同马尔登总理一行访问即将结束时,总理先生留下一段深情的话:“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的不仅仅是我们目前的处境和未来的目标,在历史上,我们也还有可能发现中国和新西兰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有些学者认为,我们毛利人和波利尼西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亚洲大陆,更远还可能追溯到中国。”  惠特拉姆 坐出租车的总理  在澳大利亚的国家领导人中,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惠特拉姆总理。他除了在对华关系方面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外,为人随和,平易近人的作风也令人难忘。下面就是中国驻澳大利亚首任大使王国权对惠特拉姆总理印象最深的几个故事。   欢迎中国随时提建议   提起中澳关系,谁都不会忘记惠特拉姆,是他掀开了中澳关系的新篇章。1971年他首次访华时,就对周恩来总理表示,如果工党执政,便立即同中国建交,并且他将以澳大利亚总理身份,再次访华。1972年12月2日,澳大利亚联邦选举结果揭晓,澳工党赢得大选胜利,成为执政党。惠特拉姆言而有信,于同月21日,与中国建交。   1972年12月21日,中国和澳大利亚驻法国大使各自代表本国政府,在巴黎签署了中澳建交公报。1973年5月1日,首任大使王国权夫妇经香港到澳大利亚赴任。   5月24日,澳总督府院内,仪仗队列队整齐。王大使和陪他前去的外交官被邀请进接见大厅,向澳大利亚总督递交了国书。此前,王大使在澳大利亚议会大厦,向惠特拉姆总理递交了国书副本。   按惯例,接受国书副本的应该是主管外交事务的特别国务部长威尔西先生。但此次破例,惠特拉姆亲自接受国书副本,这是惠特拉姆第一次以总理身份履行此种公事。澳外交部礼宾司长告诉王大使,许多国家的大使到现在还没有见过惠特拉姆总理。对总理先生的破格礼遇,王大使感到很荣幸,更为祖国的国际影响增大而自豪。   当时,惠特拉姆就站在办公室门口,张开双臂欢迎王大使。他是律师出身,身材高大,说话坦率,没有一些政客们所特有的骄矜做作,而是开门见山,毫不掩饰。他说:“工党自1949年起一直在野。我们是新政府,没有经验。如果贵国政府对我政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希望随时提出,我们不会介意。”   会见结束后,惠特拉姆就像老朋友一样,一直把王大使送到门口。当他发现王大使乘坐的汽车不是西德的“奔驰”,也不是美国的“福特”,而是澳大利亚生产的某个牌子时,他高兴地对身边的澳大利亚官员说,这是中国政府对澳大利亚友好的例证。   惠特拉姆出任总理后,应周恩来总理之邀,于1973年10月,正式访问中国。这是澳大利亚建国200年的历史上,第一位总理访问中国。   打着出租车来到使馆   1974年10月1日,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5周年国庆招待会即将开始,应邀的嘉宾都已驾到,唯独不见惠特拉姆的身影。王大使有些着急,主宾不到,招待会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大家一边招呼已到的贵宾,一边焦急地看着手表。王大使索性赶到大门口去等候,刚到门口,一辆出租车向使馆大门口驶来。当车停到大门口后,从车里下来一个人。不是别人,竟是惠特拉姆总理。   王大使赶紧迎上前去,惊讶地问:“总理先生,发生了什么事?”惠特拉姆一边向出租车司机付钱,一边很平静地说:“对不起,大使先生,我迟到了,因为我的司机因故罢工了。”   喜欢参加使馆活动   1974年初,中国大使馆在澳国立图书馆为澳中友协和当地中下层人士举行电影招待会。款待客人的小点心都是使馆厨师自己制作的,很有中国特色,参加招待会的朋友们都非常喜欢品尝。电影放映前,惠特拉姆总理突然出现在图书馆大门口。他探头问:“里边搞什么活动?”当他得知是中国大使馆在举办电影招待会后,非常高兴,马上进了电影厅。王大使得知总理来看电影,赶紧迎上前去。服务员立即跑去为总理安排位置。他一看,电影厅内人很多,座无虚席,便退出去说:“大使先生,不要麻烦了,电影以后有机会再看。我到楼上看看,还有什么活动。”说着,顺手抓了一把服务员端过来的炸麻团,便噔噔上楼了。   惠特拉姆离开政坛后,一直担任澳中理事会主席,几乎每年都到中国来。事有凑巧,他每次到中国来访,都能见到王大使。他们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起叙旧,一起展望两国关系的未来。(作者为外交笔会会员)

新西兰新闻

澳洲反对党:胜选将建7座核电站

新西兰澳洲反对党领袖彼得·达顿表示,他将在明年的联邦大选中承诺建造七座核电站,并承诺首批核电站将在2035年至2037年间投入运营。这些核电站的选址都是即将或已经退役的火力发电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