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经常地发现不少老外的中文好得惊人, 比如这位老兄, 也实在让我佩服得很啊.
http://www.bokane.org/chinese/
贴点看看, 很有趣的一人.
在北京找不着北
圣贤、啤酒和的哥
开夜车对自由撰稿人是家常便饭。这对我来说挺容易,我的生物钟与吸血鬼类似,怕的只是半夜饥肠扰人。附近宵夜的地点就不容易找了:东北餐厅随处可见,但菜量大,一个人吃太浪费;美术馆那儿倒有一家不错的面馆,可最近“油泼扯面”吃伤了,而且他们撤得也有点儿早;去簋街就10分钟的路,不过我发现虽然“麻辣诱惑”——花椒的确有激醒作用,不过吃了以后必须要用啤酒把嘴里的麻辣味洗掉——加减乘除后我被惑得昏昏欲睡;好在家附近还有一家通宵的锅贴店,品种繁多,所以常去。
有天刚好到了一个活儿的交稿期限,干了一晚上,然后大概凌晨一点半左右就走到锅贴店去垫垫肚子。客人不少,后面一两个常客,前面两位出租车师傅,中间几个痞子和他们浓妆艳抹的美眉。常客们在后边静静地坐着;两位的哥似乎喝高了,大声聊着单位里的是非;小痞子的话题我听不清楚,基本上是以“B”为词缀的字眼儿。既然从偷听里找不到乐趣,我翻出了最近一直看的小说(A Canticle for Leibowitz: 若要起个中文书名,应该是《最后的圣歌》吧)。
不一会儿,坐在我旁边的两位的哥站了起来,一个走到前台结账,另一个走到我桌子旁边,看了我一小会,然后礼貌地问我:“会中文吗”?
“一点点”,我说。他问我是不是在读圣经,我愣了一下儿,有点怕他是新皈依基督教的,以为我是教弟,“不是,是50年代的科幻小说”。
“哦”,他好像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满嘴酒气热情口气地继续说,
“孔子你听说过吗”?
“听说过”。
“孔子是圣人,伟大的圣人”。
“完全同意”,我说。
“他写了六本书。我都读过!有那个……《诗经》、《周易》、《春秋》、《礼记》、《书经》、《乐经》,不过《乐经》后来失传了,其他五个我都读过”,他笑着说。我点点头,尽管我想说任何当代严肃的考据学者都不会把上述经典的著作权归于孔子。
“如果真的想要了解中国,首先一定要了解孔子”。
“的确如此”。
“你知道,他写了六本书。六本。不过有一个失传了。你看的是圣经吗”?
这时他朋友回来,仁慈地拉着他要走,大概以为他正闹酒炸呢。走出门口之前,他再次回头,留下了最后一句祝福:“希望你一切顺利!别忘了,要读孔子”!
身为白种人,很少有陌生人跟我闲聊中国古代文学,聊得更多的是些凡是在华经验长于五分钟的外国人都能背下来的话题:我是哪里来的,在中国多长时间,喜不喜欢中国,筷子使得怎么样了。唯一的例外是出租车师傅:不知道为什么——也许老一人坐着闷得慌——他们中多数挺能侃的,尤其是在北京。我初来中国的时候就开始跟的哥们闲聊,最初也是小学课文似的话题,后来发展到大人的能力就开始聊经济、社会、政治,通常到了下车的时候,我和的哥们就正好把世界上所有的大问题都解决了。
有一次从国贸去五道口打车,坐在前边跟的哥聊。开始的时候照样是从我的国籍聊起,然后被告知美国是个好地方,然后我讲小布什、伊拉克战争、军事工业合成体什么的,直到他插嘴:‘啊,一个理想主义者!’我们聊了一会儿美国和中国在政治方面的区别,然后他突然换了话题,问我有没有学过中国古代哲学。我说除了庄子以外没怎么学过。
“庄子不错,但是你要是真正的想了解政治,就得读《管子》。里边写的东西到今天也还受用: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嗯”。
在路上我们还聊了很多:古埃及、北京的工作市场、人类的本性,快到五道口的时候,他又问了一个常见的问题。
我边下车边回答:“费城”。
“费城!富兰克林!那可是个人物!”他感叹着,然后踩下油门,很快地消失在夜幕里。
评论
你的英语怎么那么糟糕?
最近通过博客上的留言板,我得到了不少赞扬,多数跟语言能力有关,如 “汗ing⋯你怎么学的中文啊?!”之类的 (此问题, 唯恐答案会令大家不满足,暂且不表,等到最后再揭晓吧)。我在中国的小学外语教育系统里工作过,如果客观地看自己当外语老师的经验,我不得不承认其中的失败。 可是我作为学外语的学生似乎不赖,是以敢跟同学们分享一些曾令我受益的外语学习技巧。
其一,一定要有正确的动机。留言板中有不少类似”学过N年的英语”的声音,这点我感同身受,我曾经被强制地把数学课硬灌到脑筋里,无奈12年中从未有过醍 醐灌顶的豁然开朗,脑子反倒越来越混沌得像团面筋塞肉。所以,学习任何事情,先要爱它,或起码对它有兴趣。 我在数学上一直是差生,至今也没开窍。 同样的,英语对绝大多数的同学来讲,只不过是又一门可恶的必修课,或是一种谋生的工具。这样一来当然学不好,人总不是机器嘛。
其二,语言环境的重要。置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你想不说英语都难。但是在中国就难了,可是还是有办法—从网上下载电影电视剧或购买原声DVD。第一次看 要看字幕,第二次就舍弃不看(希望英语电影多一些能诱惑观众看第二遍的作品),这样就可以培养听力 — 只是要知道,英语的地方口音像普通话的地方口音一样多,不要把苏格兰的口音和芝加哥口音搞混。看中国出版的的英语词典, 发现了很多这样的问题。多数的音标不对,或是不标准,或是混淆:某个词是澳大利亚的发音,下一个是美国南部的,第三个恐怕是英国北部的。
其三,别把外语仅仅当作代码,像是相声里说的”来是come去是go” 。任何语言都比这个复杂:语言是人类的创造力的一种表现,如果是一对一的替代游戏,人类之间也不会出现这么多的矛盾,中国外语教育的重点是词汇,而实际的语言不是这么一回事。
刚才讲到语言环境,那基本上是个“外部事务”,更重要的是自己时时刻刻地练习:用目标语言写个日记,写博客,每天回家坐在电脑前录个语音日记,用五分钟说说自己在当天所遇到的事情。我在费城的时候这样做过;听自己的声音确实很难受, 可是对我的发音有了巨大的帮助。
其四, 我怀疑外教老师和外籍的语言交换伙伴并非像大家想得那么重要, 不过如果你硬要找个老外跟你说英语,可要记住:不是所有金发碧眼的人都会英语。 我的一个法国朋友在中国混了半年, 多次跟我抱怨他对陌生人跟他说英语的事很反感,我当时建议他下次就用日语回答,告知对方他是学日语的,并且以为所有的“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都会说日语呢 。 我的一个美国朋友因为天天都有人来跟他要免费的英语课就开始带耳机, 以免被人骚扰, “language rapist” (语言强奸) ¬¬¬即是由此而生的新新词汇。 大部分的外国人, 起码我认识的外国人,都很友好,可是他们不是老师,更没有时间给所有想跟他们学语言的人上课。 如果你想跟咖啡店里的一个国际友人打招呼,不妨对他说一声Hi, 可是如果要跟他对话…… 请放慢脚步,先想想如果你是他,是否会享受一段不请自来的对话,是否愿意听到你约莫已听过几百次的 “你感觉中国怎么样?”,”你会用筷子吗?”,”你去过长城吗?”,甚至再听一次也许会让脑筋从耳孔滴出来的问题?当然,如果你是帅哥或是美女,情形自然另当别论,尽管电视上总是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 不论是在美国或在中国,当有人问我 “中国怎么样?”我往往回答: “大。 人多。 耕地少。 南方和西部有山区。”)
现在,读过了上述的种种,也许你曾经问过的问题的答案已经浮出水面。
“你的中文怎么学得那么好?”
“努力学的。”
评论
我的自我批评
一直以来,我最讨厌作自我介绍。每年小学开学的时候,老师会让我们站起来说说自己。其他的学生们似乎没什么问题。而每次轮到我,我立刻会发愣,然后 迟钝地站起,眨眨眼睛,无可奈何地喃喃道:“同学们好,我是Brendan O’Kane。”不是因为谦虚,我只是不知道说什么。同学们说自己平时做什么运动时,我只得承认自己对运动一窍不通;当他们说自己酷爱的电视节目时,我则 不得不耸耸肩, 说因为家里没信号,我比较愿意看书。这样通常会出现短期和长期的效果—老师会夸我是好学生和引起班里的小霸王的注意。小孩子们会欺负跟他们不同的孩子,而 这些每年开学强制的自我介绍是暴露学生们各自特点最为有效的方法,所以我对自我介绍一直没好感。
这种折磨并没有与小学同时结束。上高中的时候,虽然老师早已不管我们喜欢什么电影,但外语教师还会让我们用西班牙语 (或是法语或是意大利语) 讲讲自己。我从来不会因此得高分。实际上,我比较擅长学外语,也很少跟教师作对,可 Davidson 老师一让我们作自我介绍, 我就说一句粗暴的 “No lo sabeis?” (你们还不知道?!)。学中文的时候当然也要自我介绍一番,可那时的我对此已没有过往的反感。尽管还是不乐于说自己,不过是一年一次的事,这样的频率我还 能接受。
三年前搬到中国以后,我发现中国人对外国人又热情又好奇,一碰到会中文的老外就问个不停。他们的问题多数是有关于好莱坞电影里所代表的美国与美国 人,在这点上,我恐怕会让大家失望:我没有手枪,没见过电影明星,没看过 NBA 比赛,没去过迪斯尼乐园。当有人问我美国怎么样,我总嫌自己的答案太过草率,因为事实上,我无聊得很。
写到这里,自我感觉已经让大家有点失望了—我不想这样。再说,自学习中文以来,我已把自己介绍了不知多少遍。所以,此刻与其写“自我介绍”,不如写“自我批评”更来得恰逢其时—
本人 Brendan O’Kane,22岁,美籍爱尔兰后裔,对以下的“恶行”供认不讳:
其一 : 长相不合格
众所周知,美国人个子高,肩膀宽,腰部赘肉丰富, 屁股肥硕充裕,而我这个不肖子,身体瘦得颇像一条会走路的宽粉。 还有我的头发是褐色的,眼睛也是淡褐色的, 金发碧眼的我只是见过, 不过见得多一点儿罢了。过去不少人误认为我是维吾尔人,甚至曾有在火车站被人民警察抓住要求出示身分证 的经历。
跟其他老外说中国人对外国人的外表的评价以后,我发现了所有的外国男的在一些中国人眼里不是像贝克汉姆就是像哈利波特。在此特向诸位看官致歉:本人相貌既无贝克汉姆堂堂,也不似哈利波特俊朗。
其二: 是穷光蛋
很多人认为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都很富有。那也许是其他美国人,反正不是我,虽说我也不知为什么自己囊中羞涩。去年, 我是个贫寒无告的学生;如今,是个贫无立锥的翻译。新年到了,我当然也希望“明天会更好”。
其他:
除了上述的“罪状”,我还有许多令人失望的方面。中国人眼中的美国人比较开放,而我十分腼腆;一个典型的美国人应该开轿车,而我不但没车开,连开都 不会,我自小住在熙熙攘攘的城市里,觉得没必要开车(到了北京,更感觉如此);美国人也似乎应该懂得生活,而我的日子过得很简单—工作,看书,写东西,去 酒吧和老朋友们聊天,而且蠢得从来学不会在那里和陌生的漂亮女孩搭讪。
跟中国人想象中的外国人的最大不同是,我会中文而且还想着向“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迈进。我很久以前开始对中国的语言感兴趣 ,于是难以抵制东方思想糖衣炮弹的狂轰乱炸而俯首称臣—这最值得道歉,因为我无法拒绝“诱惑”—中文的诱惑对我依旧是炫丽,我不想拒绝。
“坦白从宽”,我想我已尽力在坦白,也希望在这里获得公众舆论的监督。中国人都会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许我的“自我批评”还会在专栏中的某一回再次分解,到时只要说的不是相同的毛病就是进步了。
评论
还有更糟的。有两个在哈工大上学的非洲朋友,Emmanuel和Rams,凭借他们惊人的忍耐力,在哈尔滨住了三年。一年的明星生活已经让我差点疯掉,他们受到的却是动物般的对待:坐公车的时候,会有人(一般是老太太)过去摸一下他们的皮肤,然后看着自己的手, 好像沾了脏东西似的,思索半晌后丢下一句,“真脏!”。在其他地方住的黑人朋友也跟我说过很多类似的故事。我曾经问过Emmanuel想不想搬到一个比较国际化的城市住,可是他说对黑人来说,北京和上海 也好不到哪儿去。我问他想不想家,他就笑了:“我告诉你, Brendan, 我在这住了三年了,没有一天不想家的。” 美国当然也有自己的种族矛盾,可是 直到搬到中国后,我才庆幸自己的肤色不是黑色。
评论
能用中文写博客成这样我觉得很不错啦
评论
哪里是不错啊。就算中国人要达到这个水准也得大学毕业吧。不然你抓个民工让他给你写写?
看看人家写的小传:
******
Brendan O’Kane,癸亥生人,饮美国费城之自来水成人。其专业为东亚研究故自诩中文尚可,孰知二零零一年夏初来华即被京片子击得体无完肤,立誓毕业之后(Temple University)一雪前耻,于是乎去年在美交完论文便收拾细软飞抵京城,现任写手,主营翻译与写作。编者于网络博客“出语不俗”巧遇Brendan,叹后生可畏(且是“外生”),遂邀稿,得允,成此栏。
******
古文肯定没少读。怎一个佩服了得!
评论
也不一定吧。你要不把在中国的老外当颗菜,他们也不舒服。
我有次从上海飞北京,全飞机就我旁边做个老外。我没怎么理他。看我的小说,听我的音乐,吃我的零食。除了恩呀啊呀,在进出位子和放行李的时候按正常礼仪打招呼,其他也没怎么说话。
过了10多分钟,小伙子憋不住了。开始找话茬。我小说正看到紧张的地方呢。有一句没一句的礼貌的回应。谁知他抡圆了想跟你唠呢。后来发现是在北京工作的意大利人。小伙子长的还挺帅,可惜不是我的菜。估计在中国,一直是被一堆群众围观,一排的美女抛媚眼的。你给他来个冷处理,他反倒不舒服了呢。
结果发现我英语比他溜,他越发起劲了。好么,好好的中国人被意大利人当了英语陪练。好在上海到北京飞的时间不长...
其实有的鬼佬很享受被人注目和关注的。
[ 本帖最后由 bhyqs 于 2011-7-28 20:07 编辑 ]
评论
那都是在中国让人给惯的
评论
呵呵, 有一个中国通澳洲朋友, 曾经很幽默地跟我说, 说自己十几年二十年前在中国时, 经常被一些小孩子团团围住, 还一路跟着, 象围观动物园里的动物似的, 很不爽, 几年前又去中国时, 发现情况全变了, 居然现在走在路上连多看他一眼的人都没有了, 更不爽.
评论
我一个同事,斯里兰卡人,周游过世界90多国。今年复活节,游览了东欧6国,说到了克罗地亚一个小镇,不是什么游客区,是周末,有当地居民围坐在草地上唱歌嬉戏,看到他们一家走近,一个个都收起笑容,站起来,个个都把胳膊端在胸前,默默的,几十人就这样看着他们。他说感觉很差,觉得自己是动物园的猴子。
评论
这个博主中文非常好,连醍醐灌顶,面筋塞肉都会说,必须承认,是有语言天赋这么回事的
评论
太幽默了。。。。
评论
评论
北京后海,三里屯那一带遇到过中文非常‘溜’的老外
而且和北京那些艺人‘文化人’等等混在一起
中文的境界很了得
[ 本帖最后由 tyxzh 于 2011-7-28 20:27 编辑 ]
评论
我心目里老外懂中文的高手当属 白杰明
评论
写的挺逗的
评论
有点可以相信的
老外学中文,是因为兴趣,爱好,热衷
比我们学英文的初衷好多了
评论
很有趣
评论
这个老外,牛人。他中文比我的强多了。
评论
啥时候,咱的英文也像他的中文一样牛,就好了。
评论
我家对门原来有个英国人,在中国5年以上,愣是一句中文不会。
这样的人也是罕见
评论
让我想起当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大山带给大家的震撼
我正在开始打算预备报名学日语ing,不是为了兴趣、爱好,更多的是为了赌气,每次日本人都抓着我练习他们的中文,已经说得很溜了还要练习。我们私下想讲些什么,都瞒不住日本人了,他们也会英文也会中文,除非我讲中国的方言了。他们想讲私密的话,就直接来日文了,可恨我听不懂。 从这帖子来分析,我的初衷也不对,多半这日语也学不好。 前些天朋友给了我另外一个理由学日语:看村上的原文。
评论
兴趣绝对是第一原动力。朋友女儿热爱动漫,日语无师自通,当然她很聪明的。
评论
很多人学日语都是因为看动漫,玩游戏而来的,据说学得也不错。。。
但是为啥我到现在一个词也不认识呢。。。
评论
我学日文的动力来自玩日本游戏,以前是三国系列,现在是学习爱情动作片
评论
我的雅思老师 中文可以合上面的鬼佬有一拼。。。。
但是语言风格没有上面这么活泼, 但是思维观点不错, 先准备写以中文小说。。。。
评论
恩,这哥们的Blog 俺N年前就看过,确实中文写的挺好。
评论
超强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