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7年的World Council for Gifted and Talented Children Conference (WCGTC) 的落幕,关于精英中学考试改革的热议与辩论自SMH的这篇文章发散开来。在与同学,老师以及各位家长们讨论过这个问题以后,目前为止我得出了几点结论。
首先来看看支持相关改革(具体包括更改现有入学考试 -- 可能是加入IQ测试,学生履历,或是更需要思考,难补习的考题)最主要的论点是哪几个:
1. 精英中学中亚洲人太多,亚洲人侵占了其他种族的学生的机会,这对其他种族的学生不公平
2. 精英中学中高SES的学生太多,这对比较贫穷的学生不公平
3. 更改入学考试形式能够帮助缓解以上两种情况
延伸讨论还涉及到:
1. 精英中学助长了亚裔只和亚裔交朋友的风气,对融入主流社会没有帮助
2. 精英中学助长了“惟有读书高”的态度,导致亚裔毕业生普遍高分低能
让我们一个一个看。
精英中学里的亚洲人侵占了其他种族的学生的机会了么?
精英中学的初衷是给需要一个不一样的,有更多挑战的学习氛围的孩子那样一个环境。至于是因为智商逆天而适合那个环境,还是因为对好成绩有无限渴望适合,其实没有高低之别。设立的目的并不是按照种族配比把位置分发给最多元化的学生,而是给一些学生一种对他们有益的体验。所以说这个“机会”并不是人人生来都有,是需要努力去获取的。
为什么精英中学里亚洲人如此之高?因为很多亚洲人为了获取这个机会付出的努力比其他人多。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亚洲人,华人,特别重视学术成绩。许多家长都是从国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形式的高考中脱颖而出的,到了澳洲也不愿意放松对孩子的要求,想让孩子在各个方面有好成绩,当然这里面就包括了最直接的学习成绩。精英中学系统无疑是HSC高分生产器,因此它在亚裔家庭中备受推崇,进而导致了更多亚裔进入精英中学为它们带来更好的成绩,以此类推。对于很多技术移民家庭来说精英中学性价比很高,是大部分家庭努力的目标(努力的方法可能是补习,也可能是在家做题)。而这些家庭也肯花费时间与金钱去给孩子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好的,毕竟“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是态度问题。
这么看来其实无论这个制度怎么改,只要教育有分层,最高的那一层无论如何都会是亚裔占比高的。因为这些家庭对这件事情最上心,付出的努力最多。其实许多白人家庭认为他们的孩子“本该”在这些学校里有一席之地,现在被亚裔孩子抢了去,这种情绪其实有相当的歧视色彩在里面。因为他们压根不考虑不同文化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会有不同,不考虑也不理解亚裔家庭以及学生自己为了成绩做出的努力。事实上有许多非亚裔的家庭也为了学习做出了努力,会请家教,会在家做题,这些学生有很多都考上了精英中学(我的同学里不乏这样的人),也有一些没考上,没考上的那些只能说是资质问题或是不够努力/压根没怎么想努力的问题,也怪不得谁。
这个“机会”其实不需要非得是亚裔,只要付出一样的努力,无论是谁考进去的可能性都是差不多的。
那没有钱去“重视教育”的人怎么办呢?
对于条件差一点的家庭来说,有钱补习这道门槛是不是不公平?不,“有钱重视学习”这道门槛才是。事实上高SES区与低SES区的学校的不同,从师资力量,到治安,到周围的伙伴是谁,这些早在小学里就造成了“富人”学校学习好的现象(看这里)。那条件不好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不能进精英中学是不是有可能不是因为他们没钱补习,而是他们普遍起点就低呢?这些家庭的孩子家里没有人上过大学,家里没有书,门口的小学里也没什么特别好的老师,这些都能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一开始就不好(更多看这里)。很多家庭压根就不会去想精英中学问题,甚至不知道那是什么。穷人家的孩子很想上精英中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了所有的努力,但因为没钱去补习而没有考进的例子,我所知道的趋近于零。
解决这种根本性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妖魔化补习,而是给予这些家庭更多的资助:提升低SES区域中小学的教学标准,甚至是为他们提供免费的“补习”,或是在这些区域里建立新的“精英中学”。类似于这样的改革,再加上现有的,优先给条件较差的普通公校拨款的政策(具体数据见My School),这样才能有可能有效的帮助条件差的孩子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
更改入学考试能改善亚裔过多,“富人”过多的情况么?
很难。正如我之前所说,重视学习的家庭的天然优势在方方面面,根本不局限于擅长题海战术这一种。我相信想要让孩子去上最好的学校的家长们无论入学考试如何改革,他们都可以去适应。有钱的也许就送私校,送私校吃紧的就多做IQ题提升水准顺便多参与课外活动为履历增光,最后精英中学里还是没有更多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或是压根没想过要在小学阶段努力学习的白人学生。与其费心费力地去改革入学考试,不如从更本源的地方淡化家庭背景对孩子发展的影响。
精英中学里亚裔太多会不会导致种族分割呢?
种族对于一个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实是很大的,移民一代两代以内,与同种族的人更加契合也不是毛病。也许精英中学的学生在普通公校更容易接触白人,但他们交到白人交心朋友的几率还是挺小的。实际上如果担心学生不会和自己种族以外的人交朋友,在精英中学里就可以做到改善。我之前的文章里有提到过华二代认同感的问题,我也说过更外向,更自信的华人仿佛更容易交到白人朋友。事实上个人认为只要不是和不同种族的人交流有障碍,叫什么朋友全凭个人喜好。我通过辩论认识了许多东区私校的白人朋友,我的华人同学们也会通过其他文体项目来认识不同圈子里的人。中学的时间那么长,想要脱离小圈子,接收多元化的价值观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方法的。不一定非要改变精英中学里有多少亚裔这件事。
精英中学造就了高分低能么?
精英中学并没有多空前优秀的师资力量或校园,精英中学优秀的原因有二:
其一,学生成绩好,于是学术上碾压普通公校
其二,家长重视学习,重视学校,愿意为孩子花钱,于是课外活动上碾压普通公校
很多精英中学的精华其实除了成绩,更在于课外活动的种类与资源。比起普通公校,精英中学中学习顶尖的学生往往更有可能有许多其他的才艺与技能,同时情商和创新能力也没问题。真的要说死读书早就高分低能,那么家长的态度倒是更有可能会把孩子往这个方向带。从中学本身来说的话,大家都是更佩服有领导能力,创新能力,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同学。
最后感叹几句...为什么同样是澳大利亚公民,很多公司对亚洲人有歧视,全公司高管都是白人的时候政府不讲多元化,而亚洲人用自己的钱让自己的孩子努力考上的学校反倒要说不够多元化了呢?同理,为什么条件不好的家庭为了改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要靠精英中学这个上升阶梯,他们需要政府的帮助,而亚洲移民为了改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要靠学校里的人脉在社会上站稳脚跟,自己付出了很多努力,还要被政府针对与打压呢?
有一个概念叫model minority。因为亚洲人自我要求高,在学习上面优秀,又在意存款,所以明明是种族歧视对象,是少数人群,感觉像是比社会主流的白人还有特权(privilege)的人群一样,处处都喊打喊杀的觉得亚洲人该被打压与限制。为了一个弱势人群的利益去削弱另一个弱势人群的利益,无视他们的努力,这样的政策我不会支持。
利益相关:精英中学系统学生,直接受益者。肯定会有偏向性,虽然已经尽力客观,但主观之处望大家包容。
评论
一直在等你的帖子呢。。。
评论
你的观点我都赞成。
小学来澳洲一直受英文教育的你,居然写出比俺们这些中国土生土长受中文教育的人都有理有据有羯女的论文,让俺们汗颜啊
评论
问才女一个问题,私校资源多,是私校的老师比公校好么?
我一朋友的儿子几年前考了一所比较好私校的全奖,他去了,我就不解,既然走学习路线为什么不去JR呢?
我觉得如果想好好学习,去公立top精英不是更好么?周围都是同样目标的孩子,不是更利于走学习考试这条路么?
我朋友说私校资源多,能够满足他儿子的一些需求。他儿子y9的时候,开始在外补习了。无论公校私校中学时该补都得补啊。
是不是私校几乎没有混日子的老师,而且教学水平比公校的老师高一些?
我指中学这部分。
(小学,我比较过,好好学习的话,我觉得还是top公立小学好,吃喝玩乐兴趣什么,这么小的年纪,我们家长可以校外满足孩子)
评论
私校对老师有生杀大权,所以大部分老师的平均水平会比较好,优胜劣汰,不容易有混日子的。私校课外活动的资源也更优秀,老师对于学生的要求也会更上心,毕竟要那么多钱。
纯粹说学习的氛围的话,大概确实是公立精英更优。
评论
贴错地方了。应该翻成英文,贴到教育部门口。
评论
在这里 浅谈 就是 fight 的意思意思。
有请双方列阵。
评论
是不是:既想要好老师,又想与学习好的同学为伍,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
评论
在悉尼大概只有一所学校能够满足这两个要求,即Sydney Grammar,这可能就是为啥这学校这么抢手的原因吧
评论
好像是哈,呵呵。不过前几天看帖子说,这个学校偏向培养政治家,这又有点不对大多数华人移二代的胃口。
应该是华人移三代的完美选择哈。
评论
grammar的理科也很棒啊,当然政治家更受人瞩目,出一个总理学校能得瑟几年
评论
噢,这样啊。。。
评论
文理都棒,但是作为男校还是算偏文了。
评论
我不懂悉尼的精英学校是什么情况.
但我接触到国内新移民过来墨尔本在一家top3精英公校就读的高中生. 她给我的反馈就是, 出了国却像没有出国, 身边都是亚洲甚至都是中国小伙伴. 周末一样成群结队去补习, 和在国内没什么两样.
我身为家长, 觉得这样的学习环境, 学风是好, 成绩是好, 但是和澳洲社会应有的多元文化却是背离的. 我对这类学校的人口构成是报质疑态度的.
所以我不会送孩子去这样的学校, 甚至在小学阶段会特意避开亚洲学生比例高的公立小学, 因为我不喜欢家长在一起就讨论孩子补习的话题, 我希望孩子接触更多澳洲本土不同民族间的文化.
评论
两手抓嘛…我们一批学生这几天也和校长谈过这个。
评论
即使学校多元,很多时候还是中国人和中国人玩的。
以我自己的经验看,我的学校虽然亚裔多,但依旧很多元。整个社会上是白人多,学校里亚裔多了也不怕人认为整个社会都是亚洲人。
评论
我知道有小学的家长, 会为了和其他孩子的家长建立友谊, 所以特地选亚裔比例高一些的学校.
中国人还是和中国人玩, 是不是还是因为家长之间也还是中国家庭交往更多的缘故呢?
评论
认识一个The Scots College的毕业生,低年级的时候会和不同的人交朋友,到后来就都是华裔的了。
毕竟人以群分,家庭背景的影响不可小觑吧。
评论
是的, 孩子越小越单纯, 大了眼光也会受家庭和世俗刻板印象的影响.
评论
我觉得,
小学阶段,不是社交(发展友谊交朋友)的阶段,家长自己要亲自对孩子盯得紧一些,家长也是新手,家长之间的交流也会多一些,所以还是不要太白的学校比较好。
中学,家长基本就会从家长间的热忱交往中逐渐退出来了,该是孩子们自己去社交发展友谊了,家长配合孩子就好。
再就是,小学阶段,虽然私校校内有很多兴趣活动安排,也都是羊毛出在家长身上,但是孩子太小,兴趣活动的质量如何,孩子是说不清的。这部分移到校外的话,由家长去安排,去监督,会让孩子更受益吧。
如果家周围有好的公校,虽然亚裔比例会高一些的,还是这样是学校是大部分小学生父母的首选吧。
评论
结婚都要找家庭背景相似的为首选,交朋友如此也是人之常情哦
评论
既然精英中学没有更好的老师,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命的去精英中学呢?氛围有那么重要吗。。。
评论
近什么者什么色啊
同伴的影响还是很巨大的,十几岁的孩子,家长的都不听,还会听老师的么?他们更愿意听周围小伙伴的。
评论
我记得好像我们这个普通中学atar上90的也有不少。反正澳洲大学90分差不多了,如果不是非要那几个专业。
评论
我家的情况不太一样.
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最好的朋友都是金发碧眼的, 3岁开始很自然地就会去好朋友家串门 play date. 其实对于我们家长也是一个拓展, 是工作以外和本地人更深入交往的机会.
其实有孩子以前, 我们自己的朋友圈都是华人. 但是等大家都有了孩子之后, 发现他们对孩子的培养和我们的想法相差很大.也是孩子3岁就会送去kumon,或者蒙式早教机构的那种氛围, 慢慢我们就减少孩子甚至大人间的往来了.
我现在所在的区好的公立小学有2,3所可以挑. 我自己去看了2家, 也从邻居那里了解到一些学生的情况. 我发现, 白人家庭和华人家庭挑学校的类型都不一样, 所以有特别白的学校, 也有特别黄的学校. 我家是离老牌华人区超近的非华人区, 以后华人的比例一定会越来越高的.
评论
是啊。可是家长怎么知道y6小学毕业的孩子以后要选什么专业呢?这里精英中学y7开始啊。
评论
哈哈, 我结婚就找了家庭背景悬殊的
我觉得三观接近更重要.
评论
我是很坚定的中学送孩子去私校的那一派家长, 所以精英不精英的我无所谓.
不过我听说一个讲法, 就是私校的学生被老师管得比较严, 所以相对考进相同的大学公立学生, 进了大学成绩会比较难看.
评论
留后劲是我一直坚信的,但是关键在于那个度,就怕一不小心留大了。
评论
小学还是离家近比较好,所在的区有比较好的公校,只要不是太黄,我觉得没太必要去远处找很白的学校。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