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11年级的女儿完成的中文课的作业,居然也感动到我了。贴上来和大家分享一下,ABC们纯朴的情感。
《目送》读后感 by梧桐雨
当我读完《目送》,我不由得把文章中描绘的情景套在自己的生活里,而稍稍的能体会到我周围中年人的一些感受。作者用“目送”,这种充满留恋与不舍的行动很确切的描述了她对人生中每次分离的感受。
作者首先表达了她与儿子之间由亲密变生疏的关系。从一开始的小手圈在“妈妈的手心里”到后来出国前连“回头一瞥”的意思都没有,非常生动地捕捉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要不得不放手的现实。身为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从文中的陈述体会到了自己父母的一些情感。这比如第一天上学,妈妈心中感到女儿已经慢慢要长大的心情,和当我走入登机口妈妈泪盈盈的眼睛后面复杂的情绪。此文的细腻用语让我温习了当时的情景,但这次的重播加入了母亲内心的感受,让我一下子懂得了她“目送”我时的那种留恋与不舍。
但此文除了表达距离上分开带来的伤感,还探讨了因为孩子慢慢变为独立的个体,和父母之间心理上缓缓地隔离。就像文中描述的,虽然在同一辆车上,作者的儿子还是依然会带着耳机,在“一扇紧闭的门”后面,自己的世界里生活。我们知道,作者与他父亲的关系就并非如此冷淡,可见作者儿子这一代年轻人容易因为时代的快速变化而与父母产生很大的代沟。
读完之后我不由得开始自我反省,也想确保以后自己父母不要经历和作者同样伤感情绪。这篇文章让我下定决心不要用“背影默默地告诉父母,不必追”,而想会尽力用回眸一笑的转身告诉父母:“我去去就回”。
附:龙应台原文
目送
龍應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華安上小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著手,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亞小學。九月初,家家戶戶院子裡的蘋果和梨樹都綴滿了拳頭大小的果子,枝枒因為負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樹籬,勾到過路行人的頭髮。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場上等候上課的第一聲鈴響。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媽媽的手心裡,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他們是幼稚園的畢業班,但是他們還不知道一個定律: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鈴聲一響,頓時人影錯雜,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麼多穿梭紛亂的人群裡,我無比清楚地看著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個嬰兒同時哭聲大作時,你仍舊能夠準確聽出自己那一個的位置。華安背著一個五顏六色的書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斷地回頭,好像穿越一條無邊無際的時空長河,他的視線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會,我看著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裡。
十六歲,他到美國作交換生一年,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他在長長的行列裡,等候護照檢驗,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終於輪到他,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然後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忽不見。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現在他二十一歲,上的大學,正好是我教課的大學。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願搭我的車。即使同車時也戴上耳機──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有時他在對街等候公車,我從高樓的窗口往下看,一個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像,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一會兒公車來了,擋住了他的身影,車子開走,一條空蕩蕩的街,只立著一只郵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識到,我的落寞,彷彿和另一個背影有關。
博士學位讀完之後,我回台灣教書,到大學報到第一天,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到了我才發覺,他沒開到大學正門口,而是停在側門的窄巷邊。卸下行李之後,他爬回車內,準備回去,明明啟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頭伸出來說:「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我看著他的小貨車小心地倒車,然後噗噗駛出巷口,留下一團黑煙。直到車 子轉彎看不見了,我還站在那裡,一口皮箱旁。
每個禮拜到醫院去看他,是十幾年後的時光了,推著他的輪椅散步,他的頭低垂到胸口。有一次,發現排泄物淋滿了他的褲腿,我蹲下來用自己的手帕幫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糞便,但是我必須就這樣趕回台北上班。護士接過他的輪椅,我拎起皮包,看著輪椅的背影,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然後沒入門後。我總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機場。
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屜,緩緩往前滑行。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麼近,距離爐門也不過五公尺。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內,我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髮,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评论
才女的高级沙发,简直是足二代学习的榜样,不仅仅是中文,而且是对父母的理解
评论
谢沙发 孩子们坚持学中文不容易,得变着法儿地鼓励
评论
孩子几年级啊?这措辞和对“代沟”的理解还真挺地道和有深度的,而且最后这句话也表现出对父母的体贴。
评论
虞版能否分享下,闺女每周花多少时间学习中文,坚持了多久,中间换过老师吗
评论
当妈的很用心,你家闺女平常读什么中文书籍的
评论
孩子真棒啊!能分享一下你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吗?
评论
虽然真情实感胜过千言万语,但这千言万语也真不是盖的
评论
真好,作者是几岁来澳洲的?还是生于此地?
评论
3岁来澳洲,7岁开始每周上中文学校,一直没有间断。
评论
看贴不认真 ,11年级。
评论
孩子七岁开始上中文学校,开始是那种比较大的中文学校,每个周末去上,上了两年感觉效果不好,因为经常换老师。后来在这边找了一个中文老师,也叫中文学校,但是就是她一个老师教,我以前也推荐过的,这么多年一直跟着她。这个老师的特点是,虽然教材不够新颖花哨,但是教法非常传统扎实,主要是字词句的练习,每周默写,再大点儿每周作文。整个学习比较系统。
窃以为,培养中文兴趣这一方面,我比较擅长,在家里就完成了,但是真抓实干让孩子学基本功,还是跟着这样的老师比较好。
现在小女儿又送去了
评论
每周中文课两个小时,也就这样了。但是这么多年没间断,我现在忽然有点儿佩服自己
评论
小时候也就中文卡通书,现在都是些网络流行小说,匆匆那年什么的。但是读的还是慢。电视剧也看,琅琊榜欢乐颂,还有武侠经典都没错过
评论
老师在哪里?有兴趣?
评论
好棒的读后感!我家也有这本书,我自己读的时候经常停下来无声叹息,龙应台的文笔和情感都极其细腻,读起来很让人动容,你家闺女品读得真好,虽然读后感非常理性,但是她读的时候一定是很感动的。不得不夸好棒的妈妈才能培养出如此出色的女儿!
评论
我的妈呀,写的这么好,出国这么多年的我忽然发现居然好久没写这种读后感的东西了。很棒,教育有方。
评论
文字评论和情感抒发结合的好棒!
评论
奇思来了! 我每次看到奇思都特别亲切,因为你和我女儿的年龄都差不多,又都对中文很有兴趣。希望有一天你们能有机会认识,好好交流一下
评论
其实说不定现在就认识呢
东边私校和精英圈子其实挺小的...几百个脸书好友足够四通八达。
评论
真棒!被感动了,3岁来澳,中文到这个水平真不容易
评论
Eastwood
评论
有道理啊,年轻人是脸书的世界
评论
感谢楼主分享,经验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评论
版主,可以短信一下学校的联系方式吗?谢谢
评论
发给你了。
学中文不是一年两年的功效,要坚持啊。
评论
被最后一句感动到!LZ孩子的中文真不错
评论
评论
令人惊叹的中文能力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