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文学城
原标题:中国患者遭新加坡医生怒怼,看完病后还能回诊室询问医生吗?
最近,有一段视频在网上引起不少争论。视频中一名妈妈带着高烧不退的20个月大的女儿在新加坡一家诊所里就诊,却被新加坡医生怒怼了一句“这里不是中国!”
视频中的母亲是在拿完药离开后,由于不太确定药物的服用剂量,就返回诊所,进入诊室想要再询问一下医生,却遭到了医生的拒绝,发生争吵,最后还惊动了警方。
医生觉得,这名母亲不能随意闯进诊室问自己问题,虽然她的女儿发烧至39.5℃,但诊所里还有病情更严重的病人,都在排队等待。而女子的丈夫则认为,自己妻子只是关心女儿,担心理解错了药物剂量,而且无论如何,医生也不该说出“这里不是中国!我们这里是有规矩的”这样带有歧视性的话语。
https://youtu.be/vzhRgKGL9MY
视频录制者Paul Chong,是一名地道的新加坡人,而他的妻子是一名来自中国的新加坡移民。
视频传上网之后,有人说医生没素质,不该针对中国;有人说,这个医生不讲理,没弄清药量问一句也不耽误时间。当然,也有网友支持医生,表示不排队闯进去的确不对;医生说的话没有歧视,只是说出事实。
评论者都不是当事人,光看视频也很难真正了解前因后果。但针对患者走出诊室又返回诊室这个现象,的确有话可说。
在国内,看完病突然想到什么问题就直冲诊室询问医生的事情不在少数。就算是排队看病,也有不少患者习惯站在诊室里,等前面一位患者结束,就立马坐下询问。但在国外,这些都是不允许的,是“没规矩”的表现。
在鹿特丹医学院外科工作过四年的吴舟桥医生表示,这个视频迎合了一部分“不想排队”、“想插队提问”的人的心态。不少人认为,就问个问题耽误不了多少时间。但实际上,问题都是连环的,一般患者冲进诊室,永远不会只有一个问题。医生回答了一个,很可能还要接着回答后面的二、三、四、五个,耽误的真的不止几秒。
其实,“时间”并非这个问题的重点。不经同意就进入诊室的患者A,可能还会影响到已经在诊室里的患者B的心情。如果A不停提问,医生又要依次解释,有时又会引发A和B之间的矛盾。患者之间的冲突点,一方面是时间被侵占,另一方面就是“隐私”,这在国外格外重要,但在国内却被轻视。
一位上海的B超科医生告诉澎湃新闻,工作时间如果锁门检查,时不时就会传来响亮的拍门声,让医生速度快一点。如果不锁门,分分钟就有患者会冲进来。有一次,一个东北姑娘在母亲的陪同下做B超,做到一半,一名男患者突然就闯了进来。姑娘衣衫不整吓了一跳,她的母亲立马就和男患者吵了起来。这种情况,在医院里实在太常见。实际上,男患者的行为就是侵犯了姑娘的隐私。这情况要放在国外,或许又得惊动警察了。
在吴舟桥看来,国内外的就医秩序的确有很大差别。通常,国外的医生在看病时,会多问几句“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患者有一些疑问,在就诊过程中,医生都会解答。当然,也不可能说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拖着医生不放肯定也是不行的。
患者确定没有问题离开诊室之后,下一位患者便会接上,那这一次诊疗也就算结束了。如果突然又有疑问,就以用药的剂量为例,患者虽然不用再次排队,但至少也得经过同意之后才能进入诊室。这是最起码的规矩,也是最基本的尊重。
当然,这位新加坡医生如果不指名道姓说“中国”,只是提醒需要守规矩排队等候,或许也不至于引发这次事件。可当你被戳到痛脚却又无力反驳的时候,是否也该思考一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所谓入乡随俗,规矩是要遵守的,尊重也是相互的。
评论
可以拒绝批评,但是后半句多余
评论
小问题产生于硬闯,扩大化而是因为强词夺理争吵不休,自然会让旁边的人另眼相看
评论
agree
评论
鼻屎国就是矫情,至少在澳洲我可以回去问医生,前提是我先问了前台接待。
评论
处方上会写剂量, 取药时也会被提醒。
评论
医生没说错,他那儿的确不是中国啊,不可以说事实吗?随随便便就闯进医生问诊室,万一里面的病人在检查什么,合适吗?
评论
那仅仅是叙述个事实那么简单吗?
评论
去过的许多国家中新加坡是有意无意若隐若现反华倾向最明显的城市(只能称为城市)。包括许多华裔都对中国不友好,以前还遇见过新加坡同事在电话会议中公然使用不当语言(自己也是华裔)。所以几次经历后就尽量避免去那个城市。
评论
幸好是新加坡,否则医生早被揍的鼻青脸肿了
评论
医生有问题,跟患者争吵的时间不知道耽误多少其他患者的时间。这个时间也不知道能回答这个简单问题多少遍
正确的做法是一句话回答完问题,在提醒一下应该排队就完了。
评论
怼
又一个中文字被糟蹋了
评论
什么素质的都有,家属合该被阻拦,这医生也合该挨骂。
评论
Why?
评论
怼
懟 duì
〈动〉
(1) (形声。从心,对声。本义:怨恨) 同本义 [hate]
怼,怨也。——《说文》
怼,恨也。——《广雅·释诂四》
以死谁怼。——《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力尽则怼。——《谷梁传·庄公三十一年》
以怼父母。——《孟子》
怼以手自捣。——《汉书·外戚传》
(2) 又如:怼恨(怨恨);怼憾(怨恨);怼怨(怨恨);怼怒(怨怒);怼笔(出于怨恨的记载)
词性变化
◎ 怼
懟 duì
〈形〉
凶狠 [malevolent]。如:怼险(凶狠邪恶)
评论
这些释义,表现的都是心理活动或者心里感觉,而不是一个动作。是吧?
评论
这个字,过去最常见的,甚至是唯一见的,就是怨怼,这两字结伴而出。
而现在。。。我不知道河南话里dui何解,在东北话里,dui三声,是一个纯粹的手上动作。就是因为只有音而没有字,所以怼字最近被东北人借用了。
评论
都是装甲车的错!
评论
是动词。
评论
so。。。?
它的原意不是指手上的一个动作,对吧?也不是指一个眼神的动作,对吧?
就以这篇文章为例,怒怼,怎么解释啊?
评论
咋说呢?要看当时是不是有其他患者,是否敲门吧?直接推门的话,我也骂。前两年我回国看病,坐外面等医生时,医生患者和我们在外面等的人就隔着一个布帘,里面说什么,外面基本也听的清,也会时不时的有人掀门帘进,好几次,里面有妇女掀衣检查时,外面男的进去,很不舒服。到我时,我就要求医生关门检查。我觉得这是一份尊重。
评论
东北人的dui3纯粹是个动作,跟打、捅、碰类似。
评论
是的。最准确的说法是,用拳“放”到对方的身上,然后突然发力。
评论
医生或者药剂师有义务在看病的时候跟病人交代清楚,病人没搞懂,是医生的问题。为什么要再排队?放在澳洲也一样,不过要在前一个病人看完后。但是不要排队的。
评论
俺有次在同仁医院看眼睛,一片区域有6、7个医生,每个大夫四周站了6、7个人,是围了6、7个,大家都泰然自若,医生很认真,围观的也很专业只关注但一声不吭。
这个新加坡医生太没见识了。
评论
不止是拳
评论
我能想到的就是拳,或者虚握的拳
如果用掌的话,就是推
用手指,就是戳
手背?。。。没敢想啊
评论
噢。。。还有“工具”或者“武器”
评论
你是东北人?
俺个人感觉是这个dui3的用法不狭窄,比如用手指不止戳一个用法。
比较典型的dui3。。。比如,俩人面对面,一人用拳直直地打了对方的胸部,却又不是拳击那样迅速收回的击打。
有东北人给指正不?
评论
病人擅闯不妥,医生那么说话也不合适。
说实话,我上班的时候,有时候也会有病人擅闯诊室,而且都是在诊室里有别的病人的情况下。我戴着口罩戴着防护镜,不说话,就看着ta,然后擅闯的病人就会出去了。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