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糖尿病

在澳大利亚医疗保健




即使有了糖尿病,很多人仍不肯認真控制血糖,因為根本沒病徵,何懼之有?

這種無知的想法,最終可能害死人!因為病徵一旦出現,已是病入膏肓,一大籮併發症正等着你!

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如控制得好,定期監察,盲眼、心臟病發、腦中風等可怕的併發症風險,統統可減一半!

尿病的殺傷力,黃先生從小就知道:「我家族中有七成人都有糖尿病,我父親亦在我年少時,因為糖尿病併發的腎病而去世……」

年少的黃先生,對於這個纏擾家族成員的病症隨時有機會來襲,早已心裏有數。不過它未出現前,自己又何須驚慌,依舊放任飲食。

「我承認我是愛吃,亦吃得很盡情,喜歡吃的自然吃多幾件,明明肚子飽了仍能吃得下……以前閒閒哋,半隻燒鵝都吞得下!」黃先生說。

愛吃、貪吃的惡果,終於在○四年出現。黃先生因頭暈而見醫生,醫生一查問下,即時為他檢驗血糖,度數高達十幾(正常應低於八),醫生馬上安排黃先生住院。從當天起,聽醫生教誨,他開始學習做一個「健康的」糖尿病人,調節飲食,改善生活習慣,平日多做運動。


黃先生這天空着肚子來驗血糖,但仍高達7.1mmol/L,並不理想。


盧國榮醫生說,血糖控制得好,各種併發症機會可減低50%。

控血糖 實行難

不過實行起來,卻是困難重重,「我在內地工作,平日很多應酬,午餐和晚餐都吃得很豐富,你知啦,內地食肆菜式都是大魚大肉,多油水;我又喜歡飲奶茶,一日四五杯;平日又有下午茶、消夜,要減,是不易的,惟有盡量啦!」他說。

在他盡力下,早餐由餐蛋麵加三文治加奶茶改為菠蘿包加奶茶,午餐由大碗飯加大大碟肉變成小碗飯加有限肉,下午茶及消夜實難戒,惟有份量少一點,飲品用代糖。

運動方面,黃先生試過到健身室做器械操,但由於體形肥胖,一做起運動來便很費力兼索氣,於是每種器械做一會,做一陣又停一陣,他形容是「hea吓hea吓」做半小時便算;又因為做完運動後飢腸轆轆,於是又要補充能量,結果是因減得加,磅數不斷增加。

併發症 降最低

問黃先生六年前和現在相比,體重變化多少?他說應該重了幾磅,但實際數字不記得了。

根據養和醫院糖尿病中心紀綠,黃先生身高一米六八,重一百八十九磅,比起最初到中心時的一百八十磅,重了九磅。九磅雖然不是一個差勁的數字,但原本應該減磅的他不但在六年來沒有改善,而且慢慢增磅,加上年紀愈大血糖愈難控制,他出現併發症的機會,比血糖在安全水平、體重適中的糖尿病人為高!

養和醫院糖尿病專科盧國榮醫生說,現時香港約七十萬糖尿病人中,有九成屬二型糖尿病人,即因為後天飲食失調而引起,這班人透過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控制血糖,絕對可以將併發症機會減至最低!

然而,不少確診的糖尿病人控制甚差,直至情況嚴重後才悔不當初!「糖尿病不會死人,但糖尿病併發症卻會奪命!七至八成糖尿病患者,最後死於心臟病或中風。」盧醫生說。

不會即時奪命的併發症,例如視網膜病變、腎衰竭及腳部潰爛等亦病發率高,傷害性大。所以,控制糖尿病的最大目的,就是防止併發症出現。「血糖控制得好,各種併發症的機會可減50%,年紀愈輕,未出現任何併發症的糖尿病患者愈要謹慎!」盧醫生說。


有四成糖尿病患者會併發視網膜病變,故每年應做一次詳細的眼疾檢查。


肝、膽、胰、腎的超聲波掃描,有助及早發現病變,及早治療。

控糖尿 謹記ABC

糖尿病人如何控制?盧醫生說,最緊要記住ABC。

「A即是A1c糖化血色素,一般應低於7%。控制目標受幾個因素影響,第一是年齡,第二是患病年期,第三是是否出現併發症。」盧醫生說。

他解釋,血糖高企會影響大血管及小血管,而控制血糖指數的鬆緊度,對大血管及小血管的要求並不同。「餐後兩小時血糖高,空腹不太高的人,雖然未到患糖尿病階段,但他們的心臟病風險已比常人高二至三倍,由此可知在不太高的血糖水平,對大血管已造成很大影響;相對小血管,在較高的血糖水平才會受影響。」盧說。

對於一些年紀輕、患病年期短,又未有任何併發症的糖尿病患者,要避免大小血管病變,醫生對控制目標會訂得較緊,要求糖化血色素控制在6.5%以下;如果病人年齡較大,又或已出現併發症,要求太嚴格一來病人難達標,二來或會引起其他嚴重後果,故一般要求在7.5%或8%以下,已算是理想水平。

平衡風險 訂立目標

另一個不宜將控糖目標訂得太緊的原因,是避免病人出現低血糖症。「健康人士的血糖水平在4mmol/L至8mmol/L之間,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幅較大,如將控血糖目標訂得太緊,容易出現血糖太低,輕微的會手騰腳震、冒汗,嚴重的會抽筋或突然暈倒!」盧醫生說。

控血糖的ABC中,第二的B即血壓(Blood pressure)。糖尿病患者理想的血壓水平,是低於130/80mmHg。「糖尿病人的心血管病及中風風險,比一般人高二至四倍,所以保持理想的血壓,可以將心腦的大血管病變風險減低。」

第三的是C,即膽固醇(Cholesterol)。膽固醇是塞心血管的元兇,故將膽固醇控制在理想水平,可以大大降低心臟病發機會。

做足以上三點後,另外盧醫生特別提醒,最最最重要是與香煙絕交,才可以將糖尿病併發症機會減至最低。


糖尿病人易有神經及周邊血管病變,會令足部潰爛,故應定期由足部治療師進行檢查。


很多糖尿病人怕見營養師,其實營養師的責任是教導選擇食物,而不是禁食。

年度檢查 捉併發症

然而大部分糖尿病併發症都無徵狀,到出現病徵時,大多已非常嚴重,患者如何及早發現?盧醫生說,如病人出現蛋白尿,腎臟已失去七八成功能,而眼底出血初期又全無徵狀,到黃斑點出血已難救治,視力縱能保留亦無法回復百分百……所以,患者一定要做定期篩檢,確保在病變初現時即救治。

「詳細的糖尿病併發症篩檢,包括腎病、心臟病與中風、眼部病變及周邊血管疾病等,當然亦要就患者的飲食習慣作出評估及分析,提出可改善的地方。」盧醫生說。

詳細評估應每年一次,如果發現出現病變,例如眼底病變,就要定期治療及覆診;平日亦要監察血糖,除了用新藥初期需要頻密「篤手指」監察調校藥物外,患者亦應每星期一天驗餐前及餐後血糖,確保控制得宜。而血糖平均值,即糖化血色素應每三個月驗一次,膽固醇應三至半年驗一次,血壓水平亦要常監察。

運動得益 精神爽利

不過,盧醫生看到不少病人自我監察能力低,漸漸疏懶不願篤手指驗血糖。「糖尿病患者常說已懂得揀飲擇食竅門,不會亂吃一通,但他們如果不肯定期篤手指,必定漸漸放鬆飲食,到時又亂哂大龍,令血糖大上大落,血糖控制不理想,如何減低併發症風險呢?」盧醫生說。

黃先生,正是其中一名沒有定期篤手指的糖尿病患者。記者問他糖化血色素是多少,他答不出來,只知道做糖尿病年檢當天早上,空腹血糖達7.1mmol/L,屬不理想水平。但他對於這數字,並不太敏感,只要沒有不適感便足夠。而糖尿病併發症當中,他最害怕是糖尿爛腳及糖尿眼,幸好這幾年的年度檢查,都未有發現任何病變。但由於血糖控制差,他從年初開始要服食降血糖藥,醫生並要求他加大控制力度,一要努力控制飲食,二要減磅,三要勤做運動!

「我都知道,營養師的建議,我有嘗試實行。運動方面,最近這一個月我開始一星期打一次乒乓球,有伴,我相信可以持之以恒!」他說。

而這個月的乒乓球特訓,雖然未能為他減磅,但他明言運動後出了一身汗,人明顯精神爽利,比起之前沒有運動的日子,他覺得自己有進步!


糖尿科護士教導黃先生定期篤手指驗血糖,以監察飲食對血糖的影響。

糖尿控制差 後果嚴重

血糖長期高企,會增加各種併發症的風險

動脈血管粥樣硬化而引致中風或心臟病機會增二至四倍,特別是女性糖尿病患者
慢性腎衰竭而引致需要接受洗腎,比常人增數十倍
視網膜黃斑點部分出血,或眼球出血,或青光眼的可能性增加數十倍
周邊性血管栓塞及神經末梢病變而引致截肢機會增加數十倍
死亡率增加二倍
病情控制標準

長期控制目標        單位        理想
空腹──血糖        mmol/L        4.4-6.1
隨機血糖        mmol/L        4.4-8.0
糖化血紅色素        %        <6-7
血壓        mmHg        <130/80
高密度膽固醇        mmol/L        ≦1.1
低密度膽固醇        mmol/L        <2.6
三酸甘油脂        mmol/L        <1.7
* 專科醫生會因應病人的身體健康狀況,自我照顧能力,糖尿病患病年期等因素而制定切合病人的長期控制目標。


糖尿病患者容易有心血管病,故應每年進行一次心臟檢查,圖為黃先生進行運動心電圖。

很多糖尿病人不願見營養師,怕被限制飲食,又認為浪費金錢。

其實營養師不會逼糖尿病患者禁食,而是教他們如何挑食。營養師余思行說,糖尿病人做完年度評估檢查當天,需要填寫一份「三日飲食日記」,之後營養師會因應檢查結果及醫生評估,為病人度身設計餐單,期間會與病人商討,了解他的飲食喜好,幫助他尋找美食元素,達到減磅、控血糖、控膽固醇和血壓等目標。

余思行說,一般患者諮詢營養師後,均發覺進食多了選擇,而不是少了選擇。

養和健康資訊

養和樂胰會於11月13日(星期六)舉行「糖尿健康心連心」同樂日,由糖尿病專科盧國榮醫生、心臟科郭安慶醫生、臨牀心理學家李永浩博士講解如何監控及面對糖尿病,並有免費血糖測試,報名及查詢請電:2835 8676或2835 8683。

血糖控制 理想減風險

神經系統病變 ↓60%

腎臟病變 ↓40%

眼部病變 ↓76%

[ 本帖最后由 clur 于 2010-11-10 08:32 编辑 ]

评论
有了糖尿病,並非世界末日;但身患糖尿卻不知情,任由它蠶食身體,你的世界末日可能提早降臨。

四十四歲的鄺先生便是因右眼突然視力模糊而求醫,診治期間醫生為他篤手指驗血,才驚覺數值高達23mmol/L,視力亦幾乎不保……

下月十四日是世界糖尿日,經歷糖尿眼風暴的鄺先生站出來告訴大家,糖尿病有幾可怕,及早控制糖尿有幾容易!


糖尿病高風驗人士

四十五歲以上
超重,特別是中央肥胖人士,男士腰圍超過35.5吋,女士超過31.5吋
長期壓力大人士
缺乏運動
曾生育過巨嬰或曾患有妊娠糖尿病女士
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
血壓高、膽固醇高人士
你有糖尿病嗎?

空腹血糖值:≥7mmol/L

餐後兩小時血糖值:≥11.1mmol/L

如果早知道嚴重後果,鄺先生絕不會拖了幾個月都不肯見醫生,任由它蠶食自己身體,幾乎被它奪走視力!

訪問約在本月十五日進行,對鄺先生來說是百般滋味在心頭,因為三年前的十月十五日,正是他被糖尿眼突襲的日子!

「三年前,我記得明明已經覺得不舒服一段日子,但我還是如期上機去外地旅行,完全不理身體發出的警號……」鄺先生說。


糖尿病人應定期驗眼,及早預防「糖尿眼」。


去年理工大學研究發現,每三名糖尿病人便有一個出現視網膜病變。

患上無法醫好的病

他口中的不舒服,包括頭暈、長期疲累、腳部麻痹、小便多泡……等。這些徵狀,陸續出現,但諱疾忌醫的他採拖字訣,做了幾個月鴕鳥,直至有天他覺得不能再拖。「我看報紙時漸漸覺得好模糊,又有點『窒』,像很不暢順的,要不斷眨眼才好一點……」鄺先生憶述着,終於在朋友介紹下見了家庭專科醫生,初診後即轉介他見眼科醫生。

「眼科醫生在診所有限的儀器下給我做了最詳細的檢查,之後擰擰頭說我兩隻眼都好嚴重!應該是受糖尿病影響……」他說。

鄺先生對糖尿病並不陌生,因為他媽媽早有糖尿病,「糖尿病不像一般病治療後便康復,它是一個無法完全醫好的病,要長期服藥,終身面對……一想到這裏,我就不想面對……」他說。

醫生無法幫到我

在等候到醫院接受進一步眼底掃描及進行激光手術避免糖尿眼惡化期間,他突然眼前景物變形,中間位置更是黑漆一片,「我立即打電話給醫生講明情況,醫生說,我的視膜網脫落了……」

鄺先生四日後入院檢查,確認了三件事,第一,因為糖尿影響令眼球血管增生,第二是黃斑水腫,第三是視膜網脫落。除了血管增生要按原定計劃做激光手術外,第三項的視膜網脫落最嚴重,需要轉介有經驗眼科醫生盡快進行手術。

其後的治療過程並不順利,令鄺先生一度氣餒,擔心從此要做盲俠。「負責做手術的醫生在面談的過程中,我感覺到我真的很嚴重,他亦沒有信心幫到我,並說這種修補視膜網手術不一定做一次便見效能治好,亦不一定能挽救視力,要做五、六次,甚至十次八次也說不定,最後他經詳細評估及判斷後,認為無法幫到我……這刻,我感到萬分失望,極度擔心!」他說。


年初因腳部潰爛而切除右腿的羅君左,目前積極投入正視糖尿病宣傳活動。


盧國榮醫生說,九成糖尿病人完全沒有病徵。

病徵不明顯 難發現

幸天無絕人之路,鄺先生其後去到養和眼科中心,由陳醫生診治,雖同樣被判斷為嚴重,陳醫生說盡力幫他,並即時在眼球進行注射,防止再惡化,在一星期後進行視膜網脫落的修補手術。手術後每日需要保持俯身十六小時,惟鄺先生並沒有依足吩咐,康復不理想,其後要再進行第二次手術,這次才慢慢康復過來。

經歷幾重波折,鄺先生雖然保住視力,但不復往日清晰,他說:「我左眼視力愈來愈差,像有白內障,又像有老花似的,視物好矇矓;右眼由於視膜網曾脫落,更加矇矓……不過我可以說,現時我毋須戴任何眼鏡,日常生活都能應付,看報章、晚上駕車都沒有問題。」

沒有糖尿病的人,對鄺先生的糖尿眼風暴經歷可能不以為然,有糖尿病的人,亦可能覺得只是個別不幸例子。事實上,糖尿上眼並不是偶然,鄺先生的經歷正是糖尿病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活生生例子。

養和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病專科盧國榮醫生說:「九成糖尿病人完全沒徵狀,故很多糖尿病人不知道患病多年,像鄺先生雖然說有頭暈、長期疲累、腳部麻痹等病徵,都是非常籠統的,並不是典型糖尿病病徵。反而他母親是糖尿病患者,兒女屬高危人士,如他定期檢查血糖,相信能及早發現。」


餐前餐後檢驗血糖,幫助了解這一餐食後對血糖的影響。

大小血管均受影響

然而鄺先生就像全港七十萬名糖尿病患者一樣,在病發前並沒有意識要定期驗血糖,到有天出現不適去求醫才發現患病,這時往往已經好嚴重。

鄺先生轉介由盧醫生跟進糖尿病情時,糖化血紅素高達11.3%,正常應低於6.5%,盧醫生不諱言情況非常差。而鄺先生除了血糖值超高外,三酸甘油脂、壞膽固醇亦過高,並有嚴重的蛋白尿,顯示腎功能已備受影響。

「糖尿病最嚴重是引發不同的併發症,主要是因為血管長期浸淫在過高血糖中而被破壞,包括大血管及小血管同受傷害。」盧醫生說。

他解釋,大血管被破壞非糖尿病患者獨有,吸煙、高血糖、高膽固醇、壓力大、肥胖,都會令血管內壁增厚引致血管閉塞,引發心臟病及腦中風,並會影響周邊血管例如糖尿腳。

「小血管壁亦會增厚,影響包括眼睛會出血,其次是腎血管,因出現滲漏而有蛋白尿,慢慢會引致腳腫,到出現腳腫時,腎功能已喪失七八成,故糖尿病患者會因為慢性腎衰竭要洗腎;另外手腳麻痹失去感覺,如有傷口更難以復元,故很多都因手腳潰爛最後要截肢。」盧醫生說。


患者鄺先生說,一部質素好的驗血糖機非常重要,可避免患者因怕病而不肯「篤手指」。


糖尿病人由營養師指導如何「控制」飲食,並不是叫你「戒食」。

蛋白尿 腎功能衰退

所以鄺先生的超高血糖,反映他患病已有一段時間,並且在他身體內造成不少損害,包括左眼黃斑點病變,右眼出血兼視膜網脫落,腎功能備受破壞,手腳神經線反應差。

盧醫生說,鄺先生雙眼經過搶救後能恢復部分視力已經相當幸運,因為有一半糖尿眼患者無法挽回視力。「糖尿病引起的多種併發症中,眼疾是其中一個大項,在發展中國家,糖尿上眼是致慢盲的最主要原因;影響腎功能方面,香港有逾四成洗腎病人都是受糖尿影響。」

鄺先生由於腎血管壁損壞,故漏出蛋白入尿液中,蛋白尿數值高達1,500毫克/每日,正常應低於三十毫克。研究發現,糖尿病人如有蛋白尿,心臟病風險增加二至四倍。另外在電腦掃描中,他其中一條心血管塞了百分之五十,目前除了要控制血糖外,亦要服用降血壓及紓緩蛋白尿藥物,但已事倍功半,最後可能難逃洗腎的命運。

幸好鄺先生自制能力強,在嚴格控制飲食及定時服藥下,糖化血紅素控制在5.8%,盧醫生說成績非常好。

「昔日我不知糖尿病會遺傳,進食亦沒節制,零食不停放入口,後來才知道這是致病主因。現在我知道了,學懂如何控制糖尿病,而不是由糖尿病控制我,生活過得很輕鬆。」鄺先生說。


有接近一半洗腎新症由糖尿病引起,故患者必須小心腎臟病變。


「OCT」掃描可檢查是否有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併發症

心血管病:糖尿病人患上心臟病及中風風險較常人高二至四倍,容易患上冠心病、高血壓、急性心肌梗塞、心衰竭等。

腎病:引致蛋白尿及腎衰竭,最終可能要洗腎,亦會引致腎動脈硬化及腎臟受感染。

糖尿眼:無早期徵狀,視力會突然衰退,無法完全康復,同時加速白內障形成、視膜網病變及增加青光眼機會,嚴重的可導致失明。


糖尿病人由於神經末梢出現病變,腳部潰爛卻沒有感覺,嚴重者要截肢。

糖尿病眼部病變


亦會令視網膜缺氧、水腫,導致神經死。圖為糖尿病引致的黃斑點水腫及出血。
神經及足部病變:神經末梢出現病變,引致下肢麻痹、刺痛、容易潰爛,嚴重的要截肢。


糖尿病令視神經視網膜微細血管產生病變,生長出異常脆弱的血管,是為「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PDR),繼而引致出血,為阻惡化,需用激光消滅新增血管。


這是非常嚴重的「非增殖性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NPDR),眼球內的玻璃體會隨之收縮,在拉扯下會造成視膜網脫落。

診斷糖尿病新指標

昔日診斷糖尿病以空腹血糖大過7mmol/L,或餐後兩小時大過11 mmol/L作為患病標準,然後以糖化血紅素(HbA1c,即抽血前八星期的平均血糖值)作為監察指數,低於6.5%就屬理想。

「糖化血紅素如高於7%就容易引發併發症,故病人保持在6.5%以下就屬安全。現時糖化血紅素都可作為診斷標準。」盧國榮醫生說。

[ 本帖最后由 clur 于 2010-11-10 08:29 编辑 ]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医疗,保健,保险,澳洲华人,澳大利亚论坛

医疗保健

Covid 又开始了。。

澳大利亚娃学校老师得了,好几个学生也中招,我也中了,朋友也有几个。 这快夏天了怎么又开始了。 评论 常態化呀,沒有多少人關心了 评论 现在没人在意了,就让他过去吧 评论 留个鼻涕而 ...

医疗保健

牙齿矫正后嘴歪了

澳大利亚女儿牙齿矫正,嘴巴歪了 图一是矫正前学校拍的证件照 图二是昨天我用手机拍的,明显可以看到人中歪了 图三也是昨天拍的,笑的时候更歪了 几个月前跟orthodontist说过这个问题,当时 ...

医疗保健

NSW看儿童的呼吸科专家

澳大利亚我的GP给我推荐的呼吸科专科医生不看小孩。 他说,只能推荐儿科医生。 我还是想问问,有没有看儿童的呼吸科专科医生。 我们在麦考利,Epping Eastwood 一带。远点也行啊。 谢谢 评论 呼 ...

医疗保健

好贵! 牙科挂号要收266刀

澳大利亚第一次去医院看牙病, 啥都不懂, 请各位大神指点: 前几天牙疼, 可能是智齿发炎或上火了.我看到公司附近有个公立牙科医院叫The Royal Dental Hospital of Melbourne, 就拿着medicare卡去看急诊, 谁知 ...

医疗保健

问个买保险的问题

澳大利亚父母移民过来了,想买保险。可是怎么才能免LHC呢?网上买有loading。哪位同学有经验指导一下。谢谢 评论 拿medicare的第一年内必须买。超过了就没办法了。 如果一年内,和Medicare要封信 ...

医疗保健

40岁后,左侧鼻孔总是堵着的,怎么办

澳大利亚40岁后,左侧鼻孔总是堵着的,不是全堵住,但是呼吸很费力,好像鼻腔变细了似得。 如果用手堵住右边的鼻孔,左边的需要大力呼吸,而且呼吸声音很大。 于是总是用右侧鼻孔呼吸, ...

医疗保健

花粉症治疗新方法

澳大利亚最近越发严重了墨尔本的花粉真的是 眼睛巨痒有时候连嗓子和耳朵都是痒的telfast zyrtec claratine 各种吃还是不行 听说中医可以治疗 请问大家有人试过么 效果怎么样 是针灸还是拔罐?? ...

医疗保健

感冒需要去医院吗?

澳大利亚上周女儿花粉症发作,我买了空气清新机,结果第二天起女儿发烧38度,才发现是感冒了(上周日),还有干咳,吃 Codral Day Night + Dry Cough 。烧退了,但还是咳嗽,周三开始有痰,痰的 ...

医疗保健

分分急问,13岁的孩子,头疼用什么药?

澳大利亚如题,昨晚说头疼的睡不着。有什么办法缓解吗?或者吃药。她不要去看医生 评论 Panadol 评论 panadol,吃了就好就没问题,我女儿头痛已经拍了MRI的程度,后来被GP查出来咬合牙齿有问题 ...

医疗保健

请问澳洲治疗心脏疾病 水平怎么样

澳大利亚确诊为心衰 正在考虑回澳洲看还是在国内看 请熟悉这方面的朋友给点建议 谢谢 评论 以前不知道在哪里看到个news 间接提到澳洲心脏治疗水平 世界领先。。。 评论 楼主多大岁数了? ...

医疗保健

我父亲在国内确诊为前列腺癌

澳大利亚我父亲八十几岁了,在国内确诊为前列腺癌,他有澳洲PR,现在要回澳洲治疗,不知道这边是否承认中国的活检结果,是不是还要让再做活检。另外看专科医生,再等医院治疗是不是要排 ...

医疗保健

请教,老人夜里常抽筋怎么办?

澳大利亚家里近70岁老人,身体尚好. 近几年来夜里常抽筋,白天常未发生过.已看了多次GP,没有多少改善.谢谢! 评论 不知道别人抽筋原因 我知道自己的原因:怀孕的时候抽筋过,缺钙。现在 ...

医疗保健

BUPA extra到底有买的必要吗

澳大利亚目前一家三口买了BUPA私保,Silver Plus Essential Hospital with Your Choice Extras 60,一个月大约320。 有同学知道,大约这个EXTRA占了多少钱吗? 另外,这个一年核算下来,是不是如果只是洗洗牙, ...

医疗保健

关于小腿和脚发凉

澳大利亚我最近几年时不时的感觉左小腿和脚凉,右边没有,即便是夏天也有感觉。有时睡觉会感觉左膝盖后侧和床接触的部分冷。去看了2个GP,都只是看看,说没有肿,外面也看不出问题,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