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同事都看过一本书,叫”Mao’s Last Dancer”。主要是说一个60年代出生的人,给选到了毛夫人做名誉领导的芭蕾舞学校,81年时defect到美国,后来他在美国很成功,成了顶级的舞蹈家的事。
老实说,我看了这本书,觉得很生气,也很失望。如果外国人都是通过这样的书来认识中国,那他们真的很难理解中国。这本书完全是写了取悦西方读者的。每件事情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在他的前半生,全是阴暗面,到了美国就阳光灿烂了。他如果不喜欢中国,也不必写得那么灰色和sarcastic。他出国办护照前自己不会拼音,就说这个中国政府发明了给外国人学的。这种讽刺的口气,我实在是肺也气炸了。
因为他defect,他给自己找了很多理由。1979年他去了美国6个星期,他就说自己当时就爱上了自由的空气。试想当时他连英语也不会,6个星期能够体会这么深层次的感觉吗?顶多是看到了美国的物质极大丰富,所以乐不思蜀。1981年他在回国前一天决定放弃归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突然结婚了。当时美国政府收留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那时的政治气候。现在签证到期象留在美国的人大把大把,为什么抓住了还要赶出来呢?
评论
你说的是李存信吧?呵呵,我一年前还帮一个叔叔翻译过他的几章英文自传。他书中描述的很多当年中国农村家庭的情况读起来还是很真实的。
[ Last edited by maribel on 2005-11-2 at 09:05 PM ]
评论
我最近在看wild swan,也有类似lz的感受,这书出名就出名在它懂得投洋人所好,纵观市面上,获奖的电影,大卖的书,往往都是以描写中国的黑暗面来争取分数的,很多洋人也是无聊,就喜欢看那些阴暗面来满足自己的另类猎奇心,而那些迎合他们的投机分子,不说也罢。
评论
倒不一定说这些人都在胡编乱造,问题是他光说差的不说好的。老外就以为中国都是这样的。以偏概全啊!我虽然来了没多久,但是已经能够明显的感觉到他们对中国的无知。
评论
既得利益者得寸进尺
评论
去看看澳洲中学生的历史说介绍中国的那些:女人的裹脚,文化大革命,天安门那件事。。。。。
时间会改变一切,中国的强大,世界不能不瞩目。
评论
中国也一样啊,其实看看大家是如何看待印度人就知道了,呵呵,从小就知道印度瘪三的叫法吧,呵呵,其实今天的印度好很多了,不过说实话,俺还是不喜欢印度人,没办法,从小养成的,估计老外看我们中国也一样。
评论
不敢苟同楼主的观点。。。
我没看过这本书。不过我想强调的是,不同年代出生的人,有着不同的经历,自然有着不一样的认识。你用你的阅历,来谴责和你不同时代人的观点,是不公平的。
我没有过吃不饱饭的经历,但对一年吃不上几次肉的少年时代还是刻骨铭心的。有一朋友的朋友,出身农村,80年代中期出的国。夫妻俩说如果博士毕业找不到工作,打餐馆工也要留下来。朴实的原因是再也不想过有可能饿肚子的生活。。。
楼主所批判的作者是81年出国,我可以理解作者的想法。即使观点不同,我也愿意尊重他。毕竟,他只能站在他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
评论
说的有道理,俺同意。
60~70年代的中国确实没什么好说的,中国近代有2次辉煌,第一次就是内战的结束,中国建国,大概从47年就应该算了,到57年以后,大跃进,大炼钢铁结束,中间经历了建国,援朝鲜等。第2次,应该从90年代初开始,到现在,80年代不能算在内,80年代人民刚摆脱文革的阴影,政治体系还挺乱的,包括99年的64,进入90年代,政治的稳定,来真正带来中国的飞速发展。其他的时期,蛮那个的,呵呵,不好评价。
评论
我从头到尾看过这本书,是一本好书,书中的描写真实,语言质朴,非常感动人,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受欢迎的原因. 不要把什么都上刚上线.什么西方人都喜欢看中国的阴暗面等等.
书中描写的文革时期的农村是很穷(我的老家比著者的还穷的多), 但一家人同甘苦,共患难,母子,父子,兄弟,朋友之间的真情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 作者为了能出人头第,帮助家庭脱贫, 如何克服自身不足, 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娃成为世界级芭蕾舞演员的奋斗经历是这本畅销书的精华.
我看的书是一个ICU护士借给我的, 看过后和很多看过此书的人讨论过, 几乎都被作者的曲折经历和奋斗精神所折服, 几乎没有人只看黑暗面.
书中描写的人性真实自然,亲情质朴感人, 这本书不仅没有给中国人丢脸,相反让西方人看到了普通中国人不畏命运,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作者曾多次在电台和电视台接受采访,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很多贡献.
评论
中国变化太大了,一代一代的想法都不一样,一代一代的背景也都不一样,以我们的眼光来看前人的观点,要我来说很多都是扯淡!!
但是这本书的观点并非很客观!!!就从他第一次留在美国那次开始!“他就属于叛逃!!”
评论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要实事求是。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人的思想如何改变,这一点是万变中的不变。我没有看过那本书,但我知道一本没有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基本事实或者观察者的层面上进行歪曲的书在澳大利亚这样一个没有liberal传统的国家里是上不了书架的。
私营媒体就不用说了,就算是ABC,前段时间在陈永林叛逃期间的表现就足够证明偏见的改变是多么地需要时间。中国和我们这些海外的中国人能做到的,就是行得端坐得正,最后让这些自己犯下了种族灭绝罪行,却天天喜欢拿别人来说事的人彻底丧失信用。
评论
也不能一概谴责defecter和西人对中国的偏见。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27年了,舆论依然不能自由,社会公信力缺乏,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贫富差距过大。这么多问题存在,如果从社会的底层看问题,不能不说公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多大的改善
评论
中国让超过3亿的人口从饥饿和疾病中解放出来,初步满足了温饱,而且一没有偷,二没有抢,更没有侵略其他国家,把人家的国民杀到再也没有威胁的地步再给块保留地苟延残喘。
这是这个星球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重复一遍,这是这个星球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那我只能说你的判断力已经丧失了,或者被西方铺天盖地的宣传弄坏了脑子。
舆论不能自由是真的,但是请你找出来一个舆论自由的国家出来?
社会公信力缺乏?问题当然多的很,但你打算如何证明这个论点?平时不是那么容易看出来的,但非典时期政府的作用和效率,跟Katrina期间的美国比比,哪个更像个政府的样子?
社会贫富差距过大,有哪个国家在由贫到富的过程中没有发生过这样的现象?愿闻其祥。我说真的,希望你能给我一个完全平稳过渡的例子?
如果只从社会的底层看问题的话,看问题的那个人一般会感觉自己高大了些,但别忘了从这个角度来评价一个完整的社会,其结果必然是偏颇的。
评论
就是,谁不需要时间来健全体制.西方某些先进国家的人狗眼看人低,是因为他们厌恶多年前的自己.
评论
兼听则明。
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很有意思,也能增长见识。。。
评论
听上去很有意思的一本书,考试完了要借来看一看
评论
现在中国的体制还不健全吗?
想健全的早就健全了,不想健全的永远也别想.
什么是实事求是?
要想对此书下一个评论,首先应从头到尾看过一遍或多遍, 还要和看过次书的人广泛交换意见, 从各角度收集信息, 提出自己观点的同时不要贬低其它人的想法,更不能进行人格侮辱.
'西方某些先进国家的人狗眼看人低,是因为他们厌恶多年前的自己.'
从那里得来的,还是凭空想象? 说句不好听的:
人家都是狗,你是人,那你还来狗窝里混什么?
赶紧回人窝里吧, 不小心将来也变成狗.
评论
是啊,引得大家这么争吵,有空得弄一本看看。
评论
各抒己见很好,不过还是提醒一下请注意措辞,毕竟只是观点不同,没有你死我活
评论
wild swan也有意思 ,可以一并借来看看。对了,你订的那些书下落如何?
评论
是吗?WILD SWAN,记下了
那些书10月19号出库,估计还在路上吧,人家不时说至少4星期了吗.话说回来,如果书现在到了,我还能复习功课吗?
评论
打算有空看看这本书,然后再来插一嘴!
评论
我说的是某些,很客观了,生什么气,又没说你.
评论
这个永远用的好.我很敬佩你.
我没说澳洲不好,和我不会那么说中国一样.
我前面说的话是针对某种现象,不是针对你推荐的劳么子书.
我说的狗是泛指,你说的是特指,这就是区别,
评论
嗯。明白。
评论
表哭表哭
讨论问题嘛 大家都有说话不恰当的时候。说好也把坏也罢,都是希望中国建设得越来越好。不满牢骚是恨铁不成钢,殷切期盼才是真感情。
评论
不但洋人从北京回来,都不敢相信中国的变化, 即便是我回北京,我都知道会被巨大的变化所惊异。但对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初出国的人来说,对这些光明的变化体会不深。写东西只能按他们自己的经历来写。如果把他们的经历完全理解成有意是表达黑暗面的,或者说是灰暗面的,我觉得是不是准确的。有人把79-81年出国人的经历和陈领事的事件来比,是毫无可比性的,时间差的太多。
把俺们光辉面介绍给“洋人“,还得靠我们真心感受到光明的新一代。别让那些一天到晚尽是这个身体写作,裸体日记的美女“作家“们抢尽了风头。
[ Last edited by melbren on 2005-11-3 at 01:35 PM ]
评论
是的,我觉得这本书的宗旨不是宣扬中国旧社会的种种,而是描述了作者如何从一个穷苦的农家孩子,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选中去北京参加舞蹈学院,因为先天条件不是很好,勤学苦练,最后代表中国去美国参加舞蹈比赛的故事。当时我看后很为李存信自豪呢。
他现在在墨尔本这里好象做着股票交易,是亚洲部的头头了,挺不简单的。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