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同胞总有这样的认知:白人擅长学术就是天赋,亚裔擅长学术就是鸡出来的;白人拼命考第一就是self-motivated,亚裔拼高分就是pushed by parents;白人学术体育都牛就是牛上加牛,亚裔学术音乐都拔尖儿就是没有自由的悲惨童年?!
家长的认知真的就是孩子的天花板吗?
评论
人类喜欢贴标签。
评论
也不完全是这样。
一些同胞是这样的认为的:
不论白人还是亚裔擅长学术都有天赋。
但是一部分亚裔擅长学术就是鸡出来的,因为亚洲,尤其是东北亚,文化就是这样的;
所以,白人能考第一基本是self-motivated,亚裔拼高分很大一部分是pushed by parents,虎妈太有名了。
亚裔学术音乐都拔尖儿就是没有自由的悲惨童年?—-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好不好?
家长的认知真的就是孩子的天花板吗?—这句话倒是没毛病。
评论
太push的家长都是npd
白人文化上不能接受这样的父母
而东亚文化默认为父母就是这样的。
细说如下
根本上是文化不同
昂格鲁撒克逊文化追求的是自我实现 self actualisation 你想要什么自己去追求什么 干涉太多的父母显然和这个是相悖的
华人文化注重的是光宗耀祖 家族荣誉 父母有责任让家族的荣誉延续下去 自然会对子女管教更多 子女的自我意识也会受到压迫
如果白人家长也像华人那样 会被认为过于自恋 文化上是不太能接受的
评论
为什么介意人家想法
评论
嗯,明白你的意思,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探讨我们一些认知偏差,可能因为太过普遍而忽视了认知中存在的错误。
评论
不要在意别人看法,生活不是为了让别人开心。
评论
泛泛而谈的时候讲的是大多数。当然讲到具体个例的时候,肯定情况都不同。
但是如果你说泛泛而谈的时候还要讲究个考虑个个例,那这天就没法聊了。。。。。。。。
人对事物总有个默认认知的。 比如一个黑人,在你不太了解的时候你默认就觉得他运动能力比亚洲人强,因为大多数情况都是这样。 如果这个人正好是个运动废材,那你得深入了解了才有这认知。
个体就是会被群体代表的。只有对你熟悉的人才能看到个体差异。
“
为什么一些同胞总有这样的认知:白人擅长学术就是天赋,亚裔擅长学术就是鸡出来的;白人拼命考第一就是self-motivated,亚裔拼高分就是pushed by parents;白人学术体育都牛就是牛上加牛,亚裔学术音乐都拔尖儿就是没有自由的悲惨童年?!”
这不是一些同胞的认知,是大多数人不论宗族对这情况基本都有这个认知。。。。。。。不能否认超过多数情况就是这样的
评论
非常同意。
集体与个体。一个群体会有一些共同特征,但未必适用于这个群体中每个人。
华人也有不重视学术,不补习,不push孩子,但比例低。西人也有鸡娃的,但比例低点。
同样鸡娃,鸡到什么程度,华人跟西人做法也不尽相同。
所以有时候会被label,真的只有深入了解才能知道。
评论
亚洲父母自己把名声搞臭了,没办法。还有什么考上了xx,就奖励2000刀,这种也只有亚洲父母搞出来的奖励。
评论
你的分析很对,对某件事情都有一个总的粗略的评价,但这不适用于个体,仅是general comment/feeling。我觉得经常出现的情景是很多人下意识地用这个大致的结论去解释所遇到的个体案例,也就是老外说的stereotype。
评论
我一直以来都认为不管什么人种,学术好到比如ATAR 99以上都是天赋加努力才行。
鸭子游水看上去轻松,那是没看到水面以下。
评论
除了文化以外,和教育观念还是有关系的。
澳洲教育传统理念,小学生是没有回家作业的。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孩子的学习压力是递进的。
然后音乐部分或者竞赛,还有领导力方面,我个人觉得是和孩子的成熟度相关,也不是光学习天赋的问题。
当然,时代在变化,以后我估计还是说心智成熟度高的孩子占优势。
评论
小学有作业吧?!只是跟国内比起来像没有似的。
音乐体育奥数上的天赋是不是不会随着心智成熟而增加呢?可能主动性高一点儿以后,勤于练习而显得进步快一点儿,但并不是天赋增加了。
非常同意领导力和性格及成熟度高度相关,想当领导是性格决定的,能当好领导是成熟度和能力决定的。
评论
华人不要太看得起自己。我的印度同事说印度人(估计说的是中产或以上)普遍孩子三岁开始学算术英文。华人kindy才开始已经很迟了。
评论
顶着钢盔说一句,不要有太多所谓"同胞"的执念,无论是个人生活学习工作还是子女教育的道路上,只有理念一致,相似,接近,道不同的区别.
评论
顶着钢盔说一下
1-论坛里面有家长讨论给小学的孩子补习辅导
2-本地论坛有家长讨论给小学的孩子补习辅导
看看二个论坛讨论的活跃程度,就知道家长鸡娃的活跃程度了
评论
群体刻板印象而已,走到哪里都一样
我倒觉得算不上“歧视”。
这个世界最好的状态就是“和而不同”。
评论
一个印度小姐姐和我说,她在澳洲上硕士学的物理化学是印度高二水平。
评论
而且你们的情况本来就已经是1%的群体了,根本没有意义去考虑采纳99%大众群体的经验,思路(作为反面案例参考另说);换言之,如果你的理念,思路,做法为绝大多数家庭所认可赞同,那恐怕才是要警惕的时刻了。
评论
压力依次递增是对的。只是大了孩子不受控制了,不如小时候容易养成习惯。
现在至少新洲跟国内情况来讲,小学的孩子承受的压力就太大,长大后反而有些burn out了。
我看到本地人年轻时候挺折腾的,到了一定年龄后才正正经经上班上学。
评论
说的好,能把事做成的人,几乎不会考虑别人的看法,这个跟族群无关。
评论
我来给大家一碗鸡汤。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花板,你加速的越快,到天花板越快,生活就越没意思。
我自己是辞职在家带孩子很多年的。我第一次上班是part time。帮人做数据录入跟扫描存档,其实工作是非常无聊的,但我做的很开心,反正现在都不如那时候开心。之所以开心是因为太多年没工作了。
我想说的是如果天花板比较低,小朋友一直学习,可能也会burn out,想过easy life。反倒不愿意努力了。
所以有很多人可能会在高中,大学,工作后burn out。
评论
这是人性的情况决定的。
反人性,最后就是赌孩子是不是能接受。
后面是不是有反噬。程度是不是激烈。
评论
贴标签易于管理
评论
”白人擅长学术就是天赋,亚裔擅长学术就是鸡出来的;白人拼命考第一就是self-motivated,亚裔拼高分就是pushed by parents;白人学术体育都牛就是牛上加牛,亚裔学术音乐都拔尖儿就是没有自由的悲惨童年?!”
总结到位啊
评论
自己去看看各大补习学校的生源不就知道了么
评论
绝大部分人都是很容易被摇摆的。
有时候明明相左的两个观点,听听这个有道理,听听那个也有道理。
我今年听了孩子一年辩论比赛,经常处于这个状态。
正方一辩说完觉得好有道理啊,正方要赢了;反方一辩说完又被策反,东摇西晃很投入,哈哈哈。
我其实有担心孩子太在意表面的术,而迷失了自己的道。
所以要时常三省吾身,找到自己初心需要时间和智慧。
评论
我自己就是被这样的思路,氛围,环境影响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有意无意的养成了一定的讨好性人格,自己沉浮历练之后就会特别注意反省不要让孩子也受到这种影响。
成绩自然不是唯一标准,财富更不是,不要为了别人眼中的标准而起舞。
不要做Teacher‘s Pet,不要做同学,家长眼中的好学术,要做自己,做自己思考选择后的事情。
评论
因为看中的东西不同,所以各有各的道理。所以我们做决定肯定要要从自己实际出发。
说点鸡汤的话,我比较看重孩子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独立思考并且做决定的能力。
小朋友很多时候会流于表面,因为人生阅历还不够,比如我家的往往会用分数高低来评价自己是不是擅长这门课。有时候努力学习也就是为了个分跟面子。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