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爸爸视角的回忆。。。
昨天傍晚跟着两娃带狗子出去散步,聊到过去几年跌跌撞撞的中学时光。
经过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吐槽之后,决定把经验记录下来。一方面当做回忆,一方面给足友做个参考,希望能帮到有类似需求的人。
家中两娃相差两岁,打从17年决定从加州移居墨尔本,开始研究澳洲的教育体系,发现米国澳洲的中学及大学的学制有一些不同。18年入村之后,先是经过一段适应期,接着就是改变了全世界的COVID。。。
同时大娃迎来紧张的11/12年级选课,备考SAT,UCAT及VCE,准备那一份 “困难到需要字字斟酌” 的申请书,紧张的等待成绩,收到成绩后令人纠结的选国选校。然后。。。。。是二娃把兵荒马乱的日子再重复一遍!!!
一直到前几天,二娃完成了Monash medicine 的面试,基本算是做完中学生所有需要做 也能做的部分,接下来就是静心等待结果了。
周一12月11日开始是维州及其他各州陆续出ATAR成绩的日子,预祝所有考生都能收到理想的成绩。
基本资料:
墨村两娃,美国澳洲双国籍。平时兴趣运动,跳舞,音乐, 吃喝玩乐及耍废。
毕业于非精英公校,对外宣称自主选择不考精英公校(实际上是错过报名时间)。
不补习,学习成绩不错,基本上学期末都能在honour role里面。
家中爸爸自认是开明的高知,可惜投资眼光不行,没有挣到家财万贯,只能求个温饱无虞。喜欢跟以前家门口的老大爷一样吹牛,肚子里墨水不能算多,油水不能算少。
好了,步入正题吧。
==澳洲大学申请==
澳洲的大学申请有很多不同的途径,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主要是ATAR。有些个别专业需要加上其他条件,例如学医需要UCAT及面试,艺术科目需要portfolio及audition等等。
一般而言,澳洲高中开始准备大学的时间点大约是九年级下半年升十年级的时候。主要原因是因为VCE会采记6科VCE科目的成绩,换算成ATAR排名。每个VCE科目照正常课纲,需要两年四学期的学习时间(Unit1-4),或至少要有一年两学期Unit3/4,才能考10月开始的大考。
有不少中学允许十一年级的学生先选考1-2个科目,所以十年级就需要开始1-2科VCE的 Unit1&2。
简单来说,就是下图的时间顺序。
(未完待续)
评论
==美国大学的申请==
美国的大学申请则需要一整个package,包括了 高中成绩,SAT,个人申请资料,相关文件及作品。
对于大家观念里的私立好大学,基本会有两个申请梯次。一个是Restricted Early Action (REA)就是提早申请,另一个是Regular Decision(RD)正常申请。 REA的申请通常是11月1日截止,12月中出结果。RD则是1月初截止,4月出结果。 注意美国的学期类似国内,8/9月新生入学。
对家里的娃来说,REA的方式可以在年底的时候,同时知道美国及澳洲的大学申请结果,这样对decision making会是最好的时间线。所以我们选择REA。
有了以上的条件,接下来就是时间的安排了。
有一大堆事情要完成,但是时间只有这么多?咋整?
我们决定先列了一个list
1. 平时的兴趣(运动,跳舞,音乐),那些可能会是一辈子的兴趣,那些是可以当成美国大学申请时课外活动的素材,那些是可以利用零碎时间保持,那些是不太可能在时间紧张的时候持续保持的?
2. 学校12年级的四科VCE要不要算上音乐或是其他术科?还是选择比较传统的科目?每个科目的兴趣,难度及加分比例?
3. 要不要考医?要的话就要准备7月的UCAT及11/12月的面试,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准备?
4. 要不要继续原来的打工?
5. 家庭活动需不需要改变?
6. 男/女朋友的目标及生涯规划?
这下可好,不列没事,列了之后当场心态就崩了。感觉全世界顿时失去光明,了无生趣。。。
。
。
。
好不容易把碎成片片的玻璃心重新拼凑回来,还是要面对残酷的现实,毕竟时间不等人。
身为迎向朝阳的花骨朵,米国澳洲两手都要抓,兴趣成绩两手都要硬。接下来就有了以下的东西。
澳洲目标:Monash Medicine。初步预计条件 ATAR>99.5, UCAT>95%, Good interview。
米国目标:Stanford Humbio REA。初步预计条件 高中GPA>3.8, SAT>1530, a thoughtful application。
然后。。。没有然后。。。因为心态又崩了。。。。
。
。
。
。
好吧,日子还是要过。别人行,咱们也不能太怂。于是就又有了底下的这一串东西。
03/04月: SAT, UCAT registration open
05/06月: SAT exam,
07 月: UCAT exam
08 月: VTAC registration open
10/11月: VCE exams
11 月:REA deadline, MED interview,
12 月: REA interview (potential), ATAR results release, REA result release
01 月: Med results release
看看这个时间线,从三月开始,几乎每个月都有任务要完成。
其中还包含了学校平时的学习,一个学期每科还有两个到三个School Assessed Coursework (SAC,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学校分的主要组成)。
日子比起咱们当年高考也不遑多让,想想真是不容易。
评论
关于澳洲VCE/ATAR相关的东西就放在这边吧。
选校是个万年命题。
常常有朋友问我,为什么娃不考精英公校?
主要是因为大娃过来上九年级,精英考试报名已经来不及了。
同时也因为娃舍不得好不容易交到的朋友,所以决定留在原学校。
坦白说,公校资源没有精英公校好,但是娃还算幸运,虽然知道有烟及毒品的问题,但没有亲身遇到。也没有遇到bully。感谢上天关爱~
另一个就是为什么不上私校?
内部主要原因当然是因为先前说过,家里爸爸的投资眼光不行呀。。。。。。
对外的说法是,因为大部分的私校是男女分校。原本以为Haileybury是混校,但后来发现还是有某种程度上的分校。这对于美国普通的青春期孩子来说,没有两性相处的环境,有点无法接受,所以决定上公校。
VCE的科目选择在有好多帖子,我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大娃二娃选择的科目不太一样,但是脱离不了传统的Asian 选项,主要包含中数、高数、物理、化学、生物。再加上一些其它的小科目。
这种选择虽然老套,但是考虑到时间投入,加分程度,以及网络上资源的普及度,我们认为这些选择还是比较保险的。
尤其是我们的时间很紧,没有补习,公开资源多的科目对我们比较有利。
另外提一句,维州有兴趣考医的孩子,VCE化学是必要条件,别不小心忘了。
另外就是小语种的选择了。 外语向来是高分状元的标配,尤其是拉丁、法语、德语、中文等等,是少数可以加分超过满分的大杀器。
当初不了解的时候,还想着可以靠着小时候跟老墨邻居练出来半吊子的Spanish来试试。
结果来了之后发现满大街的西班牙语系的移民,而且考试还不太给力,没得加分。
如果选考西语大概率是被按在地上摩擦的份,所以最后还是放弃了。
至于中文。。。。。。嗯。。。这个。。。
娃表示,面对最难的语言,能听能说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写作文?? 那是Chat GPT的事。。。
经过再三讨论,我们放弃了音乐及visual arts在内,需要准备profolio或是audition的科目。
主要原因是这类科目比较主观,准备时间可能会很长,尤其是要从95到99的提升过程时间太不可控。加上我们还是多把艺术方面当成兴趣,直接跟dedicated的考生竞争实在没啥优势。所以套句大娃的话说,咱们打不过,就想办法绕着走。
两娃都是10年级开始选读两科VCE, 11年级先考完两科。其中一科是中数,另一科是相对简单一些 但可以测试兴趣的科目,例如biology,legal study,economics等等。对于维州的学生来说,这个过程不会太难。
但是在11年级会同时有六科VCE(两科Unit3/4, 四科Unit1/2)。有些孩子会觉得太重而把四科里面其中一科放掉,等12年级的时候直接上Unit3/4。当时大娃的生物就是这样。二娃则是直接撑过去。两种方式都问题不大。
因为娃的目标是医,维州的本科医又只有Monash这么一间,所以要好好研究一番。
当时我自告奋勇立下军令状,帮忙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
经过了解之后,结果让人更紧张了。我严重怀疑Monash 跟UNSW是一个妈生的。两个学校都有本科医,都需要UCAT成绩,都需要面试。不同的是Monash 采用MMI而UNSW是panel interview的模式。
为了提高娃的幸福感,我再三跟娃强调:新州娃比维州娃更狠更卷的多,新州会塞车所以新州娃都只能顶着黑眼圈上学,还有新州娃好像是农校种玉米的??
Monash的本科医是UCAT,ATAR,面试各占三分之一。但是第一轮的面试邀请是只针对本州学生,在十一月中旬发出,十二月第一周面试。这一轮面试邀请的唯一标准是UCAT成绩。一般的cutoff是在~92%左右,对应成绩大约是3000出头分。
网上有许多UCAT资源,也有各种补习班。大娃当初准备UCAT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听到这么一段理论
“UCAT是考验学生合不合适学医的测验,基本上不需要准备,也不能准备。传说中有个邻居家的孩子,准备了两三周就上场考试,直接拿到3300接近99%的高分。”
这个理论让大娃瞬间就有了天选之子的代入感,认为99%应该是云淡风轻就手到擒来。
UCAT是三四月报名,正式考试的时间是七八月。
大娃当时考虑了好久,心不甘情不愿的花60AUD买了三个月的网上题库,嘴上还一直心疼自己的零花钱。
结果四月初做了第一次的trial,当场心碎 黑着脸回房间,三天三夜脸上没笑容。
后来才知道trial考了个2750分。当时又遇到学期后半VCE英文写作的撞墙期,加上五月分要考SAT。。。
这时整个情绪大崩溃,连最喜欢的跳舞都没劲。可以说是12年级遇到的第一个大崁。
我前一阵子在坛子里另一个帖子的回帖有提到UCAT对于想考医孩子的重要性。
有很多医学院只看UCAT成绩发面试邀请,如果UCAT考砸了就前功尽弃。(e.g. UQ,JMP,WSU,UWA, UAdel...)
大娃当时为了弥补小看UCAT的错误,只能在4-7月期间花大把时间专注在UCAT的训练,最后好不容易把分数拉到过关边缘。
为此还专门改了SAT的时间及地点,把节奏都打乱了,牺牲了一些SAT成绩,悔不当初。
所以二娃直接在十一年级就在Medify买了12个月的题库membership,把整个准备工作拆分成每天半小时左右的学习任务。
最后结果是正面的,时间安排及心理压力比大娃小得多。
强烈建议坛子里的娃一定要把UCAT的准备时间及精力考虑到12年级的生活安排里面。
评论
SAT 是ETS命题和阅卷的米国高考,分阅读,文法,数学几个部分。
疫情期间有很多大学不硬性要求提供SAT成绩。我们选择提供,主要是成绩还过得去,当成加分项。
其实阅读的部分与UCAT的reading comprehension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有限时间内回答关于文章内容问题,对于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很高。
文法则是针对考验文章思想,逻辑及语言使用。最后是数学,对于亚洲娃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SAT的重点跟UCAT有点相似,高分段的差别都不会太大,可能就是每个section一到两题的不同就决定最后成绩差了几个百分比。
对于目标放在第一梯次名校的娃子,细心是不可少的。
与UCAT相比,SAT的网络资源更丰富,我们是用college board的official study guide加上Princeton·review 的电子版。
听别人说Barron's的书更好,但是大娃当时用的是Princeton review,二娃就直接沿用了。问题不大。
数学不算,SAT其他的部分大约是考前4-6个月,每天半小时的准备量。主要的难点是时间。
正式考试在5月,如何在2月开学后找出时间准备,尤其是SAT族群在澳洲属于小众,找不到一同学习的小伙伴是比较难解决的难点。
还好娃在米国的朋友圈提供不少帮助,同时也造成他们时常周末期间 日夜颠倒的状况。
从12年级的一开始,娃子的生活就是学校VCE功课,SAT,UCAT的准备工作轮着来。
记忆中大娃的时候,墨尔本还在封城,印象已经有点模糊了,可能是人脑自我保护机制,想要把不愉快的事情忘掉一般。
今年二娃的印象比较清晰,可以看到个人兴趣的时间被压缩的很严重。
弹琴从兴趣变成了情绪发泄(或是逃避现实 )的管道,netball就几乎消失在year12里面,游泳也少了好多。
只有跳舞的部分还留着,不过也大多是从练舞房转到家中family room的某个角落。
只能尽量一个月挑一个周末跟小伙伴们约好到练舞房疯一下。
这段时间的情绪管理及家人的支持很重要。
不过有个好处,二娃常常会自愿加入遛狗的行列,不知不觉反而多了一些聊天的机会。算是意外中的桑榆。
时间进入四五月,家里的情绪随着12年级上学期迈入尾声变得有些紧张,主要是SAT的考试最好能跟学校的SAC时间错开。
毕竟SAC是学校分很重要的依据,娃子又是在公校系统,成绩好的小伙伴比较少,能够形成的safety net比起精英公校及顶私小很多,所以建议不要因为是学校的小考就轻忽,尤其是接近学期末一堆作业及考试都挤在一起的时候。
娃子把UCAT放在七月初的term break,个人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决定。
一来在学期末的忙乱之后,能有个喘息的空间再考UCAT。二来UCAT考完之后还有一点休息的时间才开学,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我们当时是安排了一个Hamilton Island的小旅行,到海里解压一下。
7月/8月初 是相对云淡风轻的时期,二娃不但情绪稳定,还有闲情逸致要跟我去Melbourne Coffee Expo看咖啡机。
不过随着时间进到八月中,压力好像一下子就上来了。主要是term3结束,十月VCE考试就不远了,同时加上11月1日是美国REA申请的deadline。好像时光倒流会几个月前UCAT/SAT的忙乱。
提早准备米国的application package是绝对必要的!
Package里面要求的东西主要包含了standardized及personal两方面。
Standardize的部分是之前的SAT考试成绩及高中的成绩,这些都已经是既定的数据,准备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比较麻烦的是personalize的部分,包含personal statement及extra curriculum。
这两个就比较挠头了。。。
主要是因为米国大学的录取标准比较主观,可以想象成投资项目里双向奔赴的一个过程。
一方面是学生想要进到心仪的学习环境,一方面是学校想要透过短短几页的信息挑出想要的学生。
米国名校一般的录取率是在3-5%之间,申请的学生大多都是自认有能力达到客观录取条件。
所以如何透过篇幅有限的personal statement及课外活动的信息让自己脱颖而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所有的申请者都会告诉你personal statement很难,但是难是一个相对的词。
到底有多难?让我试着描述一下。
你只有几百个字的quota,要如何传达出你是谁,过去的经验如何影响让你变成现在的你,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这个学校是最能够帮到你的地方?在这些灵魂拷问里面,每个娃必须透过自己的方式用不流俗套但又不突兀的方式去让admission officer产生你就是天选之子,不录取你就损失了一个亿的信念。套句娃的话,personal state是一个让你analyze and recognize who you are from the deepest part of your heart。尤其这个没有固定的格式文体及写作方式,就如同艺术创作一般,常常是每个字及标点符号都斤斤计较的状态。
另外如何highlight课外活动也是一个烧脑的活。
这个可不是用个excel整个list就算完事了。如何不刻意但又合理的表现出个人的特色?如何从众多的课外活动中让人了解你是个什么样的人?透过2D的文字让人描绘出3D的形象也是很考验申请者的能力的。
总之,印象中的八九月就在这些无止尽的修修改改过去了。
十月初是个很诡异的时间,一方面是考生心理开始调试备考的心态,一方面又颇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心情的起伏颇有墨尔本一天四季的态势。
维州的VCE不像新州HSC有trial,娃在正式考试前对于自己的分数是比较模糊的。
VCE的英文是一定会算在ATAR主要计分科目里面,所以统一安排为笔试的第一科。
英文是3个小时写3个essay,考验的不仅仅是英文的分析、逻辑、写作能力,也考验体力及耐力,还有阅卷老师跟你写作风格的契合度。
尤其是想要冲击高分的娃子,英文的几分之差常常就是关键。
大娃当时考英文的时候,紧张到手汗把考卷弄成了像腌菜一样。二娃的手汗比大娃更严重,所以常担心会把卷子弄破。
结果。。。跟一般剧本写得不同,来的不是莫非定律。。。
==谢谢大家的鼓励,二娃VCE / ATAR成绩顺利过关,因为这次二娃考英文出了点状况,详情见楼下。
同时关于大娃选校 / 选国的问题,我会在之后说明我们的选择及原因。
预祝一路上的小伙伴都能心想事成 ~~感恩~~
评论
先加分再搬板凳等更新
评论
排排坐,等楼主更新。
评论
给娃放羊3年,高中了,需要稍微紧一紧了已经加分,慢慢学习。
评论
进来学习。。
评论
最后老大去美国哪里念书了?
评论
楼主太有才了,把这几百字的essay的要求真的是写活了。期待楼主后续,也在这里蹭噌楼主的幸运之光
评论
Stanford 吧?
评论
写得太好了,坐等楼主更新
评论
mark
评论
谢谢真诚分享。祝福孩子明天成绩骄人,报的学校所向披靡!
评论
感谢楼主真诚详实分享,祝福你家二娃今天金榜题名遂心愿,前程似锦绣。
评论
学霸父亲出品就是不一样。内容翔实条理清晰
评论
发现我还是小看了我说废话的能力。
前面的帖子放不下,我还是把剩余的部分用盖楼的方式补完吧。
同时谢谢大家的祝福,二娃ATAR平安过关,虽然比不上别人家的状元娃,但是超出原先设定的目标,算是对得住自己的高中生涯了。
==========
现实证明了担心手汗把考卷弄破是个伪命题。
二娃在英文考前一晚脸色明显不对,原本以为是心里紧张压力太大,只要放松心情去睡一觉,明天精神饱满去写个三小时就完事了。
哪知道第二天一早发现更不对劲了。
发烧头疼嗓子疼全身疼~~ 明明过去几年都不见一次感冒,为啥考试当天就出状况了呢??
拿出COVID RAT捅鼻子,提示Negative。
虽然心里慌得一匹,我脸上还是得假装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看看时间是7:45,八点半要进考场。先给个panadol退烧,戴上口罩,同时嘴里还不停的对二娃灌心灵鸡汤,打算死马当活马医,先考完这三小时的英文再说。
陪娃子到了学校,二娃忍不住直接去厕所把早餐吐了出来。
找学校的VCE Exam Manager说明状况,由于没有GP的诊断证明,考虑了 考与不考 的选择之后,二娃还是决定参加考试,全程戴口罩并由exam manager允许坐到一个特殊的位置,以免将未知的病菌传染给其他考生。。。
当然,这次英文算是砸锅了。。。。。。
二娃出考场之后,整个处于情绪崩溃的状态,看着实在是不忍心。
不过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不是第一个遇到这种状况的娃子。
VCE针对这种状况有个方案叫做Derived Exam Score (DES , https://www.vcaa.vic.edu.au/admi ... aminationScore.aspx ) 基本上就是用几种不同的主观客观的成绩试算出几种可能的成绩,来跟抱病考试的真实成绩比较,取最高的那个分数,听起来是相当合情合理。
但是娃一听到就又崩溃了。。。
原来DES的基本核心概念是加重external exam的比重,而VCE课程里面的external exam除了大考之外,就只有General Achievement Test(GAT)。
但是实际上普通公校里几乎没有学生会把GAT当回事,能考个70-80分就算是祖上烧高香了。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能要调整对ATAR的预期。
听说有些私校会特别提醒学生注意GAT,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上有没有了解的家长出来科普一下。
如果是真的,那我看看可不可以砸锅卖铁搞个时光机,把娃重新送到私校去。。。
考完英文当天下午先去GP开诊断证明,把DES的申请手续办完,按照医嘱喝水休息观察状况。
傍晚的时候再测一次COVID。。。阳了~~~ 我X。。。(please pardon my French)
其实知道是COVID之后,反而让心里松了一口气。
至少我们知道该如何应对,也知道大概需要的复原时间。
娃子的下一个考试是一周之后,应该有办法降低生病对考试的影响。
经过两三天的休养,二娃的心里及身体状况明显变好,脸上的笑容也变多,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果然是真的。
紧接着就是米国学校REA申请的deadline,抓紧时间把材料再检查一边之后就送出去,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庆幸当初有提早把该准备的文件整理齐全。给想要复制我们模式的小伙伴,切记一定要提早准备申请文件,不要拖到最后一刻。
二娃隔天接着考VCE Economics。我期间试探了一下娃的心态。
娃说 “oh well, it’s the water under the bridge, thus I am determined to move forward positively.“
你看看,我就说我上辈子八成救了全宇宙。。。
剩下的VCE科目没有出什么幺蛾子,算是平安顺利。
========================
有足友私信问我考试的成绩跟DES的成绩哪个比较高?
坦白说我不知道。
根据前面网页的解释,DES的算法“好像”是以external exam(e.g. GAT)加上internal exam(学校成绩),以及个人的其他科成绩一起通过不同的算分算出三种可能的成绩,再与实际的考试成绩比较,取最高的那一个。
乍看之下好像可以占到一些便宜,但是重点是GAT,大部分的学生对GAT都不会太在意,所以二娃的GAT考的并不好。
ATAR每科满分是50分,今天二娃收到的英文成绩是在low 40s,感觉比正常表现可能低个3-5分左右??一个数据点,给大家做个参考。
========================
除了VCE考试之外,那些看重UCAT的本科医学院,也纷纷在十月底发第一轮面试邀请。
印象中好像是从UQ开始??!!
二娃也很幸运的收到了几家的通知。
Monash的面试邀请是十一月中旬收到的。
因为二娃的UCAT考的不错,我们知道应该会被邀请在12月初做MMI面试,所以娃在之前就有了心里准备。
但是收到通知的当下还是很开心,立马买了一双split-sole的街舞潮鞋当成犒赏自己的礼物。。
澳洲本科医的面试有分MMI及Panel Interview两大类。网上有很多资源及tutoring workshop。
大娃两年前准备的时候,有找了一个tutor,加上网络上的小伙伴一起准备,获益良多。
有了上次的经历,我们这次选择自行准备,并在medstudentonline及Facebook上找小伙伴一起练习。
Monash的MMI是网上用Zoom进行,共有6个station。
每个station有两分钟看scenario加上八分钟回答5个问题,基本上每个问题只有70-80秒的回答时间。
问题不难,很多时候也没有标准答案,考验的是娃子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问题分析,并把思路及考虑的重点 用语言清晰的表达出来。
准备的重点是把握住几个important traits that Med professionals have to equip, including empathy, advocacy, collaboration, critical thinking, motivation, and resilience等等。(其他MMI的学校也差不多,像UQ是8个station,每个station两分钟看scenario加7分钟回答问题)。
如果娃子本身语言表达能力不错,基本上两周的准备时间足够了。
第一周着重在时间控制,回答的Structure及回答内容的整理。
第二周开始注意facial expression, intonation,engagement,eye contact and hand gestures来加强delivery。
面试训练的重点是 一定不要自己像考试做题一样的背诵答案。
要知道interviewer几天下来通常会面试数十甚至上百个学生,背诵能力不是这个项目的重点。如果有家人或其他小伙伴帮忙观察给意见,会比自己闭门造车有效很多。
相比于医学院的interview,米国的REA也有Interview.
(未完待续)
评论
因为米国有超过三千所大学,我这边只有Stanford的经验,所以提供的信息只适用于Stanford,时间也仅限于这几年。
其他藤校的方式一般大差不差,但是请您自行确认不同学校的要求。
如同之前提到美国顶尖私立大学与学生有点像是双向奔赴的过程,筛选的过程很残酷。从所有自认合格的申请者里面,只挑3-4%录取。不过值得高兴的是,一旦录取之后,学校会把你当宝一样,希望你能够成长茁壮,成为精英。。。。。然后给学校捐楼、捐钱、捐奖学金。。。
Stanford的REA Interview 不是必须的。
没有收到interview通知,不代表你没有被录取的机会。
收到通知但选择不参加interview,理论上也不会降低你的录取几率。
Interview实际上是叫做 optional interview with alumni,最早期是校友会那边搞出来的东西,目的是“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applicants to have meaningful conversation with Stanford alumni.“
是的,您没看错,interview的人不是学校正式的admission officer,而是alumni。
概念上可以想成是古代双方没见过面要结婚。
夫家像是学校,给你从外面看看他们的房子有多大。女方像是申请者,把生辰八字及女红作品拿过去。然后请个七大姑来跟女方聊聊天,增加彼此了解的程度。一方面男方想用花言巧语把女方骗进门,另一方面女方也可以通过七大姑了解男方家里米仓到底藏了多少米。
REA申请截止是11月1日, Interview的时间是十一月中左右。一般interviewer assign的方式,是看看申请者所在地有没有合格记录在册的alumni,有没有时间。
如果没有,那就当作没这回事。如果有,那就约个时间聊聊,没有固定题目,没有固定方式,没有限制时间长度,一切都由alumni及applicant根据professional conduct进行,目的就是为了增进双方的了解。
因为娃小时候就在米国,跟Stanford有些渊源,所以这一部分的interview比较像是闲话家常,没什么压力。如果您娃有这个机会,可以准备一下任何想问的问题。但是像是会不会录取,有多少人申请这种问题就先省下来,因为interviewer也不知道。。。
评论
写了三天,好不容易终于把坑填完了。想想已经好久没有一次打这么多中文了,都怪我这作死的冲动。。。
有人问我,如果米国申请不是REA而是Regular Decision,有什么不一样?简单来说,两者的要求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时间线不一样。Stanford每年入学一年级的新生大约1500-2000左右,传言大约 2/3REA,1/3RD,国际学生可能RD居多。RD对于一般澳洲的学生时间线上比较友善,申请截止日是明年一月五号,四月出结果,五月一日之前回复offer,九月orientation加开学。理论上现在开始准备也还来得及。
不过之前好像看过奇思妈妈发过一个帖子,如果Stanford要走新生入学的路径,就不能在澳洲大学就读注册,要不然就会丧失新生资格,变成要以转学生的身份申请,完全是不同的管道。但是好像其他的学校就没有这种规定,所以请大家千万注意。
==========
至于结果,两娃都还算顺利,大娃之前拿到了Stanford及Monash的offer。二娃今年的成绩及面试感觉还行,Monash应该有希望,一月中会有答案。Stanford就只要再等个两天,应该是12月15号出结果。
最后讲讲我们选校考虑的点有那些。
首先是学制。 Monash本科医只要五年加上PGY1/2,米国没有本科医,所有的医科都是四年pre-med之后,再加4年postgraduate med及intership。不确定性较高,时间比较长。这一点Monash完胜。
再来是专业培养及生涯规划。大娃一方面不太想走临床医学,比较喜欢医学研究方向。另一方面又因为跳舞的关系,很想在运动医学方面做点什么,所以很纠结。运动医学这点因为professional sports盛行的原因,米国的资源及环境可以说是吊打全世界。
家庭因素。因为我们之前在米国,现在在澳洲。维州加州气候相差不大,适应上都没问题。
朋友圈两边都有,但是大娃谈朋友是在澳洲,这一点对娃来说是最纠结的。虽说年轻时的爱情很难长久,但是最初心动的感觉是一辈子的记忆不是?
钱的部分,生活费丰俭由人,如果只看学费,Monash CSP一年学费一万左右,Stanford大部分学生有scholarship/assistantship,每年花费跟这边上顶私差不多。而且两边的学生都有不少途径可以打工赚钱,一般小康家庭应该还不会太吃力。
写到这里感觉就差不多了。
野人献曝,目前能想到对大家有用的信息都说了。如果足友还有啥想知道的,我试着尽力回答。至于大娃选择哪一个学校,并不是这个帖子的重点,不过大娃目前挺快乐的,就请允许我们保留一点隐私吧。
这周每一州的ATAR陆续出成绩,祝每个娃子都能拿到理想的成绩,进入心仪的专业~
评论
占楼,
点赞,
收藏,
等楼主填完坑再读
评论
谢谢楼主分享。孩子的心态很稳,必成大器。
评论
今天放榜的是二娃吧 估计 Monash 医科稳了
大娃是去美国念书了吗?
评论
谢谢楼主分享
评论
谢谢楼主分享
评论
感谢分享,非常有价值
评论
楼主太强了,规划的太好了
评论
大娃是普通公校的吗?大娃有什么才艺呢,在学校有什么leadership 吗?感觉你家2个娃都是自推娃,而且是自信满满的自推娃。
评论
LZ文采不错啊,娃们也争气,不过如果没有米国籍,去米国学医意义不大,高科技或者金融还值得去,米国想搞的全民医保都还没土澳医保来的健全,虽然现在看GP要掏100刀,希望自由党上台把只知道搜刮民众的工党选下去
评论
感谢lz分享,娃还在上小学,马住希望有一天娃可以用上
评论
谢谢分享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