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隔壁帖子,鸡娃不如鸡自己,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周围的观察,纯粹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孩子的脑子(天生),三观和认知更重要,当然成绩好的孩子,他们的这3点优秀的概率更大,但是我们作为家长,除了天生的脑子无法改变以外,建议对孩子三观和认知的放更多的注意力,这个世界对认知的回报,远远远远大于对努力的回报。对于普娃尤其如此。
评论
都不鸡。既不鸡娃也不鸡自己。
孩子健康开心挺重要的,还要有素质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够了
评论
我个人的观察是成绩好的人不一定三观和认知都优秀,两者没有必然联系。每个人认知和三观不同,自然教育理念不一样,成年人尊重各自观点就好,没必要互相教育。
评论
我个人观点是想鸡娃的回国鸡,那里的压力才够劲。在澳洲鸡毫无意义,这么个小池塘能溅起多大水花。全澳洲成绩第一拉出去也只是做分母。不如让孩子自由发挥,有兴趣的,天天琢磨,一定会超过被赶上架的鸭子,因为如果鸭子是被逼的,只要有机会一定会跑下架子。
如果没啥兴趣的,自由自在的过一生,澳洲也是个很好的选择。
评论
三观认知是重要 但父母那套未必对。看看论坛各派发言就知道
评论
大家都知道三观的重要性,可对于不同三观的父母来说,也都认为自己是在实践和重视三观的。由此,家长们都有自己认为对的,并以此来教育子女。
还有努力非常非常非常重要,我并不认同世界对认知的回报,远远大于对努力的回报。现实的情况非常可能是:父母的三观在线,有非常好的世界的认知并且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于是把这些认知的回报传承给了子女,并且由于成功了,还能提供足够的资源帮助子女,以此获得更好的回报。于是对于很多人来说,看到的因果关系就是,认知在线了,于是有了更好的回报。仅此而已
还有优秀与否,与三观在线和认知,非常可能并没有线性相关的联系。
还有另一个问题,如果家长是普通的家长,孩子是普娃,那么去哪里认识到回报好的三观,并且能够给与孩子很好的指导呢?毕竟家长们也都还没有做到呢。跨越阶级,要么运气好,要么够努力,要么够极端,要么承受风险。
回到最初,家长什么三观,往往就传承给孩子什么样的三观,家长对世界的认知,也往往就传承给孩子什么样的对世界的认知。家长们的三观和认知,其实在成长过程中,已经是固化了并且受到社会的限制了。反而是孩子们,如果喜欢或者有兴趣,通过自己的努力,是有机会发展出自己的风格的。
评论
只有认知到了,往正确的方向上努力,努力当然重要,但是要找对方向,我们无论是在职场,生意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夫妻,同事,朋友认知往往决定了天花板。
抬头看路,Look Up才是提高认知的途径。
不是说努力没有回报,只要努力都会得到回报(不一定非得是金钱),但对认知的回报,远远大于对于对努力的回报。
回复楼上:这是表达个人的观点,非互相教育,并没有教育任何人,不要对号入座。
评论
昨天和五年级的男娃走路聊天,其中一个话题就是我听了ABC 一个星期五的节目,叫feel good Friday, 讲到生活中美好的小瞬间,自己与人方便或者陌生人朋友善意的帮助,觉得生活美好。娃也觉得我们生活的这个环境很美好,尤其是你帮助了别人,感觉无比开心幸福。我顺便提起娃一年级的时候学校安排他帮助一些英语和数学需要提高的娃,娃说记得,觉得很有成就感。突然有感而发,我家经常这样鸡娃
评论
所以鸡娃并非就是鸡学习,与人为善,帮助别人,努力上进,热爱生活,都是鸡娃的一部分。
评论
鸡娃,我觉得应该专指非常规的教育手段。顾名思义,“鸡”类似于打鸡血,或者同“激”,各种手段刺激和强迫,让孩子进入亢奋状态,通过制造焦虑,大量增加孩子某些领域(比如学习)的投入,激发上进心,以取得早期领先优势(马太效应)。鸡娃的代价是亲子关系和精神健康风险,以及视野的缩小和长期潜力的丧失,关于最后两点普遍还是认识的太少。
理想的教育应该更关注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长期发展需要,健全人格,学业上帮助孩子学会自律,把提高自己视为正面体验,自己制定高目标,制定计划和付出努力,形成正循环。家长的认知,比如努力终有回报之类,在教育过程中无缝的转移给孩子。
教育孩子的投入有大有小,重要的是量力而行,及时调整,这样大人孩子都不致于过度焦虑,才能劳而有功,而不是劳而无功。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