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不少关于选学校的帖子,很多家长都提到不希望娃在太过于注重成绩的环境读书。面临选择学校时。有些家长会希望娃能全面发展,具体体现在偏向私校而非精英学校,这能够帮助华人更好的融入主流社会,摆脱华人都是geek 和nerd的刻板印象,逃离学术内卷发展不均衡的华人怪圈,这是理想状态,然鹅考虑到现实情况,思来想去还是学术氛围更浓的精英比较适合大多数二代华人,为啥呢,因为华人是少数民族,没有根底,没有家族帮衬,社会关系淡薄,除了学术强,没啥其他牌可以打的出手能比白人占优势,再加上华人整体是内敛的性格,比较适合去精英培受学术重视的环境熏陶,这不是说不需要全面发展,而是说在百花齐放中,首先考虑学术排在第一位,扬长避短,在最可能达到优势的路径上加力,而在努力后效果不大的路径上少些投入,降低期望值,有点像田忌赛马,当然如果有的孩子特别性格开朗八面玲珑情商极高在其他种族中也能脱颖而出啊,那就不要浪费,顶私大门向你大开,盼日后从事上层建筑行业为华人群体争光发声!这是我的gut feeling ,请家长足友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评论
同意
评论
我家孩子的同学,去年99.8 的成绩,愣是一个医学院都没考上。自己分析,觉得原因可能是“太专注于学习”。
我就想了,百花齐放有啥不好,为什么所有人都要变成一个样子,还被告知:“这是为你好”。
评论
是不是真的是太nerd了,不过可以再接再厉,再战Gamsat
评论
不要只盯着成绩和学术。
脑子普通的娃, 家长再盯着成绩和学术,可能最终也就是普普, 与从小其焦虑地普普,为何不家长和孩子都轻松点普普呢?
脑子好使的娃,能力可以是全方位的,除了成绩还可以很多其他出彩的方面, 又为什么要缩小自己的选择面,只盯着成绩呢?
评论
管不了别人,我们家的人都是学术型,要玩那些什么社交人际关系,也玩不转。
所以孩子以后要读个PHD,在大学里教个书什么的,我都是很支持的。
评论
确实,普通的娃不用太操心,因为期望重心可能要从世俗成功转移到快乐,德育等等元素,只是家长眼里自己的娃都是有无限潜力的
不过你说的第二段也很有道理
评论
扬长避短, 孩子们是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的。 你让个爱和人打交道的孩子去搞学术也不现实呀
评论
那说到底还是家长期望值和眼光的问题。
评论
People person华人普遍少数吧感觉
评论
这就是把大家都“代表”了?
评论
想法是好,不过学术圈并不单纯,内卷得更厉害。投入产出比其实很差的。
评论
适合走学术的孩子就走学术(去 医学院可不是走学术,走学术一般是指搞研究),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走学术,那不适合的呢就得找其他路子。不过华人孩子还是需要一个技术/手艺比较好,那种纯靠人脉或者嘴皮或者别人的欣赏(例如艺术)的职业,对于没有根基的移二代确实有难度。
评论
挺好的一个话题,先请教一下:澳洲有多少的华裔barrister? :)
评论
简单来说这里说的学术就是成绩,academic
评论
光成绩好没用,得其他都好的情况下成绩也好,那才有用。如果抓了成绩忽视了其他方面,等于丢了西瓜抓了芝麻。当然如果西瓜已经抓到,再抓芝麻也没什么不可。
评论
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 这句话还是有他的道理的。 强调学术不是只仅局限于学术圈, 而是不论在什么领域, 专业水准一定要争取出色, 不管是做医生还是做电工, 活要好, 人要上进, 专业水平让人无可挑剔。这样即使内敛,不善交际, 没有家族余荫, 也可立于不败之地。 也是我们华人家长所希望所放心的吧
评论
那么还有一点就是找到符合孩子兴趣以及自我实现的路,哪怕做咖啡也要做到最棒,这个可能适合学习一般的孩子,没有学术包袱没有遗憾反而放的开,这种估计适合去私校培养leadership 吧,所以好像大多数家长的感觉是对的,学习不好就送私校!哈哈
评论
是的,学术应该改成技术,不过就华人群体来说,还是希望子女做高知的
评论
懂了,原来又是来“黑”私校的。
评论
自己开律所的应该比例不小。
出庭律师看起来很酷, 其实也不一定真的很酷很富有。还是看声誉和记录的。
评论
为啥?
评论
话说有些人出国了之后还自备了一口井……
评论
理论上说,“注重学术“和上公校私校没多大关系,孩子自己的想法和能力而已。
相信不少家长都有体会,很多时候,家长的建议其实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试图改变别人的想法不容易,有的时候甚至是一件冒险的事,家长自己情商够高的话,可能做到”因势利导“,做不到也只能放弃。
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又和公校私校的话题扯到一起?
评论
我还是建议楼主孩子大点儿了了解一下澳洲的教育系统之后再来混教育版
评论
你没见过私校中成绩好的孩子?只不过人家知道学习成绩只是教育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全部。我觉得移二代比移一代更有可能跳出只注重成绩的思维,因为父母已经在澳洲社会站稳脚跟,移二代没有太多生存的压力,更有可能在择业时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有底气做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评论
我想說墨村來說,私校家庭比精英更注重学術。只不
过他们同一時間願意花費培養孩子音樂和体育。因為他们資源比較豐富。付很起三萬多学費的家庭,大部分部都是高教育程度,对孩子学業有一定要求。
评论
周围不少PHD,但仔细想了下好像一个留在大学做老师的都没有,最接近的一位是博士后的时候在学校做了一段时间Casual Lecturer
但这些PHD的朋友在Industry都做的挺好的,没感觉到nerdy,有一两位还是颇有办公室政治手腕与交际力的。
在职场从事Snr的专业工作,或者Line1/2的管理人员,这些已经是我们这一代技术移民做到了的事情;我们的孩子应该能有条件更多的从自我的兴趣,爱好,想法去做职业的选择。
评论
具体细节肯定是要看个体而定了,我就是就我看到的家长们的留言有感而发,看了众多帖子给我的总体感受是,私校全面发展,精英专注academic,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怎样分配精力做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就是本帖的讨论点
评论
有道理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