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太多的帖子在问,私校还是精英学校。
看来看去,感觉大家对于公立精英学校最大的诟病是关注学习(认知),忽视全人教育(认知,情感,体魄)。
所以,非常想了解,到底各个私立学校在全人教育,或者更确切点的情感社交上,是如何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孩子们学习的。
我理解这三者很难割裂开来,但是还是想请大家根据过往孩子的经历,给分享一下,学校做了什么活动,在什么情况下给出了什么指导等等,帮助孩子发展了这个方面。
目的是如果自己没有实力去私校,怎么给孩子提供类似的经历,但是低成本的。
评论
这个话题蛮好。。。。帮顶一下
评论
社交不是学校教出来的,学校主要是提供场合,就像你说的创造了更多的条件
大道理我也讲不来,讲些例子...社交往往在以下这些场合发生了交流,兴趣爱好相近的人走到一起
学校会定期组织大家去看或者推荐艺术展,年中的时候学校推荐了堪培拉的莫奈画展,我们去的那一天就碰到了学校的校友。(以前在公立小学的时候从来没有在美术馆遇到过同学)
学校一周有四次音乐相关的课程:一次乐器、一次合唱、两次音乐课。我们最近在音乐会上碰到了同班同学。(以前在公立小学的时候从来没有在歌剧院遇到过同学)
体育就更不用说了,每周两次课前训练,每周一次课后训练,周六的比赛也是一定要参加了。通过竞争又合作的方式,孩子之间的友谊比较牢固。
辩论、演讲、象棋这种俱乐部,以前学校也都是有的,只是参与度绝对没有现在那么高,组织的也没有那么好。
以上是例子,只是一些点,不展开!我们在公立学校的时候也是参加那么多活动的,几乎遇不到同学,也很少有可以交流的。
现在觉得很自然,不管是因为学校教育或是同学家庭本身,很多同学和家庭都是这么玩的
评论
不管培养什么能力,都没有捷径可走,想得到什么都必须付出代价。人文方面的能力特长,更是用钱堆出来的。
评论
先声明,是公校家长。分享点小学的经验。
音乐:孩子喜欢的乐器学1-2样,参加学校乐队,一般乐队每周有2次训练。平时去参加一些音乐会,可以跟比较要好的朋友约,不过目前我们从来没有约到过。
体育:参加学校的PSSA,每周五都去比赛,可以跟自己学校不同班级的人熟识。参加local的club,基本周六都会有比赛,会认识不少人。
其他兴趣班:参加各种感兴趣的兴趣班,包括中文学校,跳舞,等等。也是一个认识人的好机会。
家长假期组织一些play date,要们在playground玩,要么去museum,看电影,溜冰。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可以在活动中认识不同的人。
评论
成本一低,阶层就下去了
跨阶层,中国模式最好,革命最直接
评论
好贴,希望大家能够多多交流
评论
帮顶!
听说私校管的比较严,坐等私校家长指点。
评论
我们一直在公校,觉得公校在小学还是想要孩子全面发展的,学校尽量给孩子们准备了不少乐队,还有中午的一些club,只不过学校师资有限,属于浅尝即止的。。。
私校我们还没有开始,但是收到了学校的behaviour code and dress code, 不得不说私校在这方面要求还是很严格的。有好有不好。我家娃现在大了,道理也讲的通了,性格也磨了磨,再去私校是好事儿。但是如果kindy一下就这去私校严格按照准则走,娃估计要疯。。。
评论
是啊,穿得一本正经的,行为举止也要有范
有人说文明的外衣是套在普通人身上无形的枷锁,请问神探你怎么看呀?
评论
文明肯定不是枷锁。但是行为规范,有时候可能算是唐僧吧。比如某私校来一个孙猴子,打肯定打不过,于是派去唐僧跟猴子讲manners,猴子吐血倒地。
如果我闺女天生是唐僧,这么好的天赋一定不可以放弃,要再深造一下。如果我闺女是猴子,那只能等她大一些送去学学,省的将来碰到如来被压得不得翻身。。。
开玩笑啦。老话说,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要是娃能又仗义又有manner就最好了,不行的话,也别又不仗义,又没manners...哈哈。
评论
孩子的学校非常强调house,搞得每个house的孩子都对自己的house有一种特殊感情,除了以house为开展文体比赛外,还每年几次搞party,各个年级的同学凑在一起,连吃带聊几个小时,另外每年照相都以house为单位照相,从来没有全班的相片。
我觉得这是一个加强归属感增进社交和友谊的好渠道。以前的公校没有这么做,虽然也有house但是凝聚力不强,感觉没什么人在乎。
评论
私校的精华在小学部分,如果没经济问题,最好kindy 就开始
评论
能举个例子吗?谢谢。
评论
我是进来学习的。 搬个小板凳乖乖坐好
评论
做到情感独立、懂礼貌、会做人,感觉基本就够了。
评论
House怎么分的?一个班有几个
评论
我觉得楼主的话题非常的棒,因为不是所有的人收入很高,而且能拿到私校奖学金的更是凤毛麟角。我也考虑过楼主说的这个问题,没钱上私校,也可以经常去看看私校的open date,看看他们如何培养孩子。1,尽量孩子音乐学习,有条件学两种乐器,坚持学习,不以考级为目的。2, year4以后,每年世界旅游一个国家。3 报几个运动,4,鼓励孩子参加童子军。5 和公校三教九流朋友广泛交往。6,弱的科目私教。
评论
house 是跨年级的,每个学校数目不同,
几十上百年传下来的house,每年新生入学分配到不同的house。
学生表现好,音乐体育活动取得好成绩会给所在house加分,每周公布积分,年底发大奖。
具体参考哈利波特
评论
关注
评论
私校真的那么好???
有没有$2店老板,IT民工,或者餐馆老板,TRAFDIES这些有钱人每天穿得一本正经的,行为举止也有范?在CITY出入,西装套裙的都是打工仔
评论
楼主到底是想全方位了解私校,还是要了解私校在孩子social ability方面给予的作用?
如果是后者,我觉得,私校可能更有资源去组织一些social的活动,包括高低年级学生一起活动。但基本还是靠孩子本身的性格。除此以外,好像没见得更多的作用,私校类似乐团体育或各种活动公校都有。
评论
你这句子写的完全看不懂。。。
评论
我懂了,但不知道如何回复....
有时候大家看问题角度不同,无法交流的
评论
解释下呀。。。。
评论
上面同学描述得很形象,这些职业的家长都有,我觉得其实没什么,职业不完全代表人的修养,知识和对教育的重视。
没范儿的华人家长很多,在校园里扯着嗓子大呼小叫。。。尤其是几位三十几岁的华人妈妈们会合时,放在中国不奇怪,但是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
评论
以貌取人 失之子羽
不能从穿着去评判一个人的财富,但这话‘对’也‘不对’
当了私校家长,眼观鼻鼻观心...
那个穿着拖鞋来看孩子比赛的爸爸明天可能开着法拉利来接孩子,那个挎着限量版爱马仕的妈妈可能刚去过二手店...
哈哈,开个玩笑...管他是什么背景什么来头,小生意主也好,小白领也罢,大富豪也好,顶级政客也罢,大家在学校的身份都是一样的,我们不图他们什么就完全不必在意阶级。陌生人彼此尊重,保持一定距离感;熟了以后不占人便宜,不卑不亢就好了。
评论
1. 去各大私校网站下载学校的价值观,理念等文件,并多参观学校多听老师讲解。
2. 育人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是什么都有直接因果,更何况每个孩子不同,需要的帮助和引导也不同。
3. 私校更多是买校长的眼界和三观,老师的经验,同学圈和设施。是一个团队的成果。在自己家庭里能做部分,但有限,特别是父母认知上的局限性。
评论
may i know which school your son goes?
Cheers
评论
我理解私校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典型。一群认同学校办学理念的有钱人把孩子聚在一起洗脑成自己这个阶层的人,同时屏蔽不受欢迎的其他人。经过长期洗脑,孩子就自然而然带有了这个群体特有的的行事风格和思维模式。请不要把“洗脑”看成贬义词,其实所有教育(包括家庭教育)都是一种洗脑行为 回到我们小时候,国内教育制度最强调的集体主义,不就和楼上某个私校的house制度一样么。这些东西都是共通的。单凭你一个家长的能力不可能培养出集体洗脑出来的效果。楼主如果对某个私校的理念特别感兴趣,这钱一定要出的。
退一步,如果仅仅想把孩子的品味、礼貌等方面提升上去,那家长自己来操作还是可以办到的。就是你自己点点滴滴地教,以身作则去影响他。当然,难度系数很大。不过成功的例子也很多,请参见二战期间流落他乡的贵族和犹太人等等……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