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Safe Schools Coalition和华裔青少年们的声音【华裔青

在澳大利亚中学教育





致家长们,

我不能代表所有华裔青少年,但我希望代表我自己和我身边的朋友恳请家长们三思。

最近几天,微信上,上,各个华人家长圈子里正在疯传一篇反对Safe Schools Coalition(SSC),尤其是针对性反对工党相关政见的文章。此文章声称SSC“教学生同性恋、多性恋内容,提倡男女混用厕所、男女换装秀、同性恋双性恋转性恋知识包括同性之间的性交方式”,实有证据不足,危言耸听之嫌疑。今天我希望简单直接的分析并解答这篇文章和众多华裔家长关于SSC的许多疑问。

1. 关于SSC的大纲

很多家长认为SSC的大纲会教小学阶段的学生如何“性交”和“变装”,认为SSC这么做是某种让所有学生都变成LGBT+的阴谋,实际上SSC的小学阶段大纲里压根没有教授学生如何“性交”这样的内容。

同样的,SSC也没有教授或鼓励学生进行“变换性别尝试”或是“束胸,栓阴茎”。其实,现有的澳洲教育大纲之内在Stage 5, 也就是9-10年级阶段就有教授如何带保险套,如何购买保险套,如何正确以及安全的探索性行为这样的课程。我自己的学校和我所知道的其他精英学校(女校)都有过老师带着学生一起练习如何给假阴茎戴套的经历。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多种避孕方式,和多种如果进行不安全性行为的话有可能染上的性传染病。这样的课堂经历让人记忆深刻,受益良多。CDC数据统计显示,与同性有性行为的人群染上性传染病的可能性比异性恋者要高。很多因素造成了这个结果,可能包括社会的压力与不理解,婚姻制度的不包容,也可能包括了教育系统的不健全。如果异性恋者有机会在一个安全的教室里学习如何安全的探索性,为什么要把非异性恋者的学生逼到并没有被教育部认证的网络上去了解如何进行性探索呢?为何不让这些可能已经对自己的人生不那么自信的学生们,从他们尊敬的老师们那里学到科学以及政府认可的知识?

有些家长还认为SSC鼓励学生变装,“体验”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此类的经验。首先,即使是真的“尝试”了这些行为,孩子也没有大可能会真的“变成”LGBT+群体的一员。这个问题我后续会讲。更重要的是,SSC压根没有鼓励学生们去“尝试”这些行为。

有一位网友发布了关于SSC大纲的“翻译”:

Lesson 1: Establishing a Safe Space (第一课:建立一个安全的环境。第10页)
Lesson 2: Same Sex Attracted Experiences (第二课:体验同性恋。第10-11页)
Lesson 3: Bisexual experiences (第三课:体验双性恋。第11-12页)
Lesson 4: Transgender experiences (第四课:体验变性。第12-13页)
Lesson 5: Intersex Experiences (第五课:体验阴阳人。第13页)

当我们仔细去阅读SSC的大纲,我们发现这些翻译与课程的内容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私以为更准确的翻译如下:

Lesson 1: Establishing a Safe Space (第一课:建立一个安全的环境 第10页)
Lesson 2: Same Sex Attracted Experiences (第二课:理解同性恋者的体验 第10-11页)
Lesson 3: Bisexual experiences (第三课:理解双性恋者的体验 第11-12页)
Lesson 4: Transgender experiences (第四课:理解跨性别者的体验 第12-13页)
Lesson 5: Intersex Experiences (第五课:理解双性人的体验 第13页)

这些课程是帮助学生去理解LGBT+群体的人生体验,而不是去“体验”同性恋,更别提“体验”变性。这些大纲条目的含义是“LEARNING ABOUT same sex attracted experiences" 而不是 “SEEKING TO EXPERIENCE same sex attracted experiences"。譬如说”理解同性恋者的体验”那一课中,7-8年级的学生被指挥站成一排,想象自己是同性恋者或是异性恋者,老师会问他们一些问题。譬如说“你会不会带着你的伴侣去参加舞会?”,以此让异性恋的学生感受到社会对同性恋者的压迫,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歧视,尊重自己的伙伴们,无论他们是什么性别/性向。如果这样的,意图促进和谐的模拟练习都让家长觉得惶恐不安的话,恐怕我们现在正在排练的“麦克白”短剧里面的模拟杀人,模拟血腥,更值得家长去反对吧。

至于教授学生如何“束胸,栓阴茎”,更是无稽之谈。之所以会有这个误解,是因为在SSC政府审查之前,SSC的网站上有一条链接,跨性别者学生可以通过这个Minus18网站了解到如何安全的束胸,栓阴茎。Minus18网站是一个非政府机构,主要为LGBT+青少年提供自助资源和心理咨询帮助。经过今年的政府审查,SSC已经把Minus18网站的链接去除。SSC从未有过教授非跨性别者学生上此网站学习如何束胸,栓阴茎。

谈到政府审查。虽然个人并不支持政府审查的所有结论,但政府审查已经发生了,所提出的建议也都很中肯。希望大家去阅读审查报告,建议与SSC网站中的各种资源一起阅读,以便形成更全面的印象。

政府审查报告
SSC首页
SSC资源


2. 关于Roz Ward和“同性恋阴谋论”

首先,Roz Ward是不是马克西主义者,是不是社会主义者,这些和SSC一点关系都没有。其次,Roz Ward个人是不是想要让大家都变成同性恋者,其实也不重要。SSC不是她一个人带起来的,多层审核也不可能都是她一家的。最重要的是,Roz Ward从来没有说过她希望所有人都变成同性恋者。没错,她相信淡化性别的意义,淡化“传统家庭观念”。这些是否值得支持都有待商榷,都可以被辩论。但SSC本身是一个培养学生共情心,试图阻止校园欺凌与暴力发生的课程。SSC课程里没有一个字鼓励原本不是LGBT+的学生“变成”LGBT+。SSC鼓励的是让觉得自己是LGBT+的学生能够在学校这样一个安全的地方,认可自己的性别/性向,认识到自己的性别/性向并不是自己的全部,并继续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同性恋者在校园内被欺凌已是屡见不鲜,更何况是跨性别者和双性人?正是因为这些弱势群体的孩子正在经历迷茫,经历自我否定,自我苛责,他们才需要校园这个安全的地方里有人理解。他们需要伙伴和老师的尊重,需要找到自己的声音,为自己的利益开口。

SSC想要做的是“encourage LGBT+ students to OWN their identity (让LGBT+的学生做到自我认同)",如果没有身边伙伴的理解,这条本就满布荆棘的道路该有多难走?对于对自我的性别/性向的确立有疑问的学生,SSC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做自己。对于确立自己是顺性别异性恋者的学生,SSC鼓励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性别/性向让自己的人生容易许多,让他们学会感恩,懂得帮助其他伙伴。

SSC不占据学生大部分时间,怎样去教,教多少,什么时候教都掌握在校长和老师的手里。家长如果实在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被“洗脑”,大可开放地与孩子探讨此类问题,和现有的生理卫生课程一样处理。

3. 关于性别/性向的形成

这个问题的答案随着科学的发展可能会逐渐更加清晰,但首先我想要确立。2016年的现在WHO, APA, 甚至中国卫生部都认定非异性恋性向不是心理疾病。至于性别/性向有没有可能是后天养成的辩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目前学界还没有过大形的调查研究,于是也没有确定性的定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非顺性别异性恋的人类,孩子,确确实实的存在。他们可能还不知道“跨性别”(transgender)这个词的时候就对自己的性别产生了疑问,他们可能到了青春期情窦初开实发现异性的青睐一点都不能让他们兴奋。因为他们存在,所以他们需要帮助。

即使我们假设性别/性向是可以被后天因素左右的,那么如果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相信的性别/性向,作为没有体验过那些痛苦和纠结的家长和伙伴们,我们该做的难道不是给予他们我们的爱么?难道我们该哭天喊地,求他们别这样,让他们蜷缩到黑暗的角落里默默舔舐自己因为不被接受而越来越深的伤口么?且不说小规模科学研究每一年都有新的证据支持性别/性向先天论,即使没有,社会也该尊重他们,不该把“主流”强加到他们身上。让世界变得更友好是一个学会尊重,而不是执意同化的过程。

在没有确切科学定论的今天,让孩子在一个课堂上听到“大部分人都是顺性别异性恋者,但小部分人,包括你们,可能不是。但如果你不是,不要怕不要急,你的父母,伙伴,社会都会支持你。”,肯定比让内心纠结,不知道如何找到自我的孩子偷偷地去网上搜索“我是不是个怪胎”要强。

4. 关于青少年的观点与政见

SSC还很新,肯定不是完美的,就像作为一个学生我觉得澳洲教育大纲处处都是不完美的。但家长如果想要孩子有正面积极有科学依据的学到性知识,支持SSC是最好的办法。家长可以支持SSC加入更多针对家长的教育,增加学校和家长的互动,这都没问题。
可是如果完全反对SSC的话,在信息泛滥的现在,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会在几岁时,在哪里找到类似的信息,不知道这些信息是否权威,是否有科学依据。负责任的说,我认识的大部分teens,知道的都比SSC教的多,但这些知识的权威性也更值得商榷。如果从更小一点的时候就学会怎么样尊重那些性别/性取向偏离大部分人的朋友们,学会怎么样安全的探索自己的性别/性向,这难道不是为孩子好的家长希望看到的么?

写了那么多,我的心情已经平复。但我依然希望家长们能够听听孩子们的声音,听听青少年的声音。

以下是我在我个人的Facebook上发表的一段话,在一个小时内有不下80个人回应。大部分回应者都是我身边的华裔青少年朋友。

Screen Shot 2016-06-21 at 11.20.21 PM.png

Screen Shot 2016-06-21 at 11.23.06 PM.png

文字部分:

Hey people!

I don't normally do this but today I'm just a bit too angry.

I'm a bit of a weird person and I like to do debates with Chinese parents in Chinese on this immigrant forum thing.
For the past few days, an absolutely horrendous article that has multiple factual inconsistencies, exaggerations and fear mongering tactics has been circling the Chinese Australian parent community on wechat and multiple Chinese language forums. It is an article about the Safe Schools Coalition that does not depict the program fairly at all, and strongly resembles anti-labour and homophobic propaganda. It translates the unit 'same-sex attracted experiences' as '体验同性恋', a phrase that resembles 'encouraging children to be homosexual', which is not what the SSC is about at all.

What is incredibly saddening is the fact that many Chinese parents are believing in the article without actually investigating the contents of the program, they are simply spewing hate and not forming educated opinions or making constructive criticism.
I urge you to talk to your parents if they use wechat or may have read this article, explain to them that the SSC is an anti-bullying program, and although it may not be perfect, it is definitely not some conspiracy theory that labour has drafter to 'turn the nation gay'.

I also would like you to post a few words of support as a comment to this post, I want to write a response to their irrational arguments on said forum and include some evidence (I will blur out names!) that we, as young people, do support inclusiveness. And although some of us may not support the program 100% as it is, we want our parents to not cave into these fear mongering articles.

Thank you!

以下是他们的回复:

Screen Shot 2016-06-21 at 11.26.45 PM.png
Screen Shot 2016-06-21 at 11.26.54 PM.png
Screen Shot 2016-06-21 at 11.27.07 PM.png
Screen Shot 2016-06-21 at 11.28.03 PM.png
Screen Shot 2016-06-22 at 12.01.55 AM.png

文字版本:

These comments on the safe schools coalition are actually so inaccurate. This is my plea to people who make these comments: please consider the negative impacts you are creating for young people. Safe Schools is exactly what it's name says: promoting student welfare. Not this kind of nonsense. Please consider the people you are affection by making these statements. And please first try to understand the program before you jump to conclusions. Safe schools is here to make Australia, to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and could you all please respect that.

mmm totally agree, I saw a similar thing about this in an english description of the program actually--> encouraging (homosexual) children to be homosexual. It's heavily taken out of context and phrased incorrectly in general
And tbh Chinese parents believe just about anything these days, social media (wechat) is a new thing for asian parents and the internet age of this cohort (regardless of their true age) is probably like 12. It'll take some time for them to get past all the clickbaits and trolls on the internet that we got past when we started using the internet.

It's a program to stand up for a group who are being bullied, being gay isn't an airborne disease you can catch by being accepting. Everyone has the capacity to support an anti discrimination policy without changing their sexuality, just like how programs against racial discrimination aren't encouraging us to become that race and act like them, only to understand that it's okay to be different

Safe Schools Coalition is a program designed to explain that a part of society is different to other parts and that that's ok! Acceptance of other peoples sexuality, which they can't choose, is NOT harmful, and the program is standing up for an oppressed group. Rather than 'encouraging children to be homosexual' or 'turning the nation gay', the program aims to reduce the bullying that LGBQ+ students receive and, like Alex said, everyone is fully capable of supporting an anti discrimination program regardless on your own stance of the issue. Even if you didn't support LGBT issues, and say, for example your child fell under the umbrella term, would you wish for them to be bullied because of their attraction or gender identity? This program aims to teach compassion and understanding, and hopefully through this we will see a drop in LGBT related bullying. When you don't support this program, effectively you are saying that bullying is acceptable, and ultimately we can agree that it is not. You don't need to identify under the umbrella term to support this program, you don't need to know someone under the umbrella term to support this program, you just need to understand that many children are bullied and abused because of how they identify, and when you choose to spew hate and spread homophobia, you are causing the bullying the continue happening, and the prevalence of mental health issues such as depression and suicide rates amongst LGBT communities will remain to be abnormally higher than the rest of society. Supporting this program is the same as supporting any program aiming to reduce racism: you don't have to become that race or act like that race, and you certainly aren't encouraged to do that, the program will aim to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at you are different and that that's okay, and that's the same here. It will increase acceptance of the groups who are oppressed and are seen as inferior. To recap, this program teaches acceptance and understanding, and when you don't research the program yourself and only believe what you are being told in that it "encourages people to be gay" and believe that that is a horrible thing, then you are the reason this program exists in the first place.

As a young LGBT Chinese person and let me say this now, safe schools didn't teach me to be gay, if anything, it was my extremely conservative family. I'm not a disease, I'm a human with many aspirations just like you and safe schools has helped me so much  and given me people to talk to and allowed me to have a safety net I don't have at home.If anything, teach your children to accept LGBTQIA+ people and go into anything with an open mind and allow your children to think in different ways and be educated about this topic.

我们想要对父母说。我们有我们在乎的事情,我们希望自己的声音被听见。我们希望世界里有更多的爱和接受,而不是恨和恐惧。

当父母认为我们在打游戏时,我们可能正在与朋友在Facebook上针对时政展开激烈的辩论。

我们政见不同,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我们正在学着成为一个多种族民主社会内的好公民。我们深知真理不可及,但也懂得追求真理越辩越明。

澳洲华裔青少年并不是些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也不个不在乎社会问题的小圈子。

我们在乎,因为这是我们的世界。

希望你们,也能在乎我们。

谢谢!



*明天早上八点半SBS Radio 1正在行动栏目,我和其他两位华裔青年受邀探讨华裔青年对澳洲时政的看法,以及YMCA Youth Parliament青年议会今年的内容,希望有兴趣的家长能够在SBS Radio 1 收听:

收听频率:中波-悉尼1107AM,墨尔本1224AM。调频- 堪培拉105.5FM, 布里斯本93.3FM,阿德雷德106.3FM,达尔文100.9FM。

也可以在线收听!


评论
谢谢你的费心。
很多人只看中文媒体报道,被别有用心者误导。


评论
个人觉得,把“体验同性恋课程”和“排练麦克白杀人场景”做类比,非常不合适,相差太大。

还有网络翻译那条,看了你们学校的课程内容,我反而觉得原来的翻译更恰当,整个课程就是模拟体验。

我尊重同性恋不歧视,但也不会希望自己孩子在七年级时上这类体验课程。

评论
谢谢你花时间, 没分手工顶一下。

不过, 你的描述, 也证实了所有我获得的信息都是存在的。

不同之处是, 你站在一个思想开发积极了解世界改变世界的青少年的角度, 而我站在一个思想保守对世界改变尤其是性改变的保守退后的父母的角度。

另外, 你是个有自己思维的相对有思想的高中生, 我们家长更多的是对小学进行的这种模式的推广。

评论

对于小学生的“推广”止步于,LGBT+群体是存在的,如果你觉得你属于这个群体,我们要告诉你你不是怪胎,你也值得被尊重。
没有”过分“性知识。
家长也没办法保证小学生自己不在网上找到那些内容吧。
我小学的时候没有接触过LGBT+的人,也没有这个课程,我非常清楚跨性别者是存在的,但我对具体的科学研究和如何尊重人都了解不够透彻。

评论

那不是我们学校的课程内容,是政府审核里使用的范例游戏内容。
如果“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同性恋者,你会不会因为怕被欺负而不带自己的伴侣去舞会“这样都算是“体验”的话...那么演戏更是一种“体验”。
我们学校也做过类似的模拟,不过除了性向,也包括年纪,肤色,信仰。
我们针对各种各样的人在社会上受到的压力都有过深度探讨。
我们学校还不是SSC的一员,但我们学生会正在努力。

评论

As a young LGBT Chinese person

所以作者是受益人?

我一直是支持同性婚姻的,但是不支持这个课程,同性恋作为少数人希望被认可是很正常的想法,但是只需要正常的宣传,而不是特地去学校安排课程去宣传。这个世界上少数派多了去了,例如身体残疾的也觉得受到了歧视,是不是也要全国的学校特地开课来让大家体验残疾人生活?从而让残疾人觉得自己就不被歧视了呢?

评论
换了一个学校, 我儿子学会了不少不好的语言, f, b, c words。今天他们自己跟我检讨, 说这些语言都是转到新学校学的, 以前的学校没有一个孩子说, 所以他们根本不知道, 自然不会讲。

转到新的学校都是跟新学校孩子在一起, 别人说了, 他们就copy了。而且居然也知道了f word是和性有关系的, 他自己还说, 我也搞不明白为什么跟sex就有关系。

人是模仿动物。在我们自己的思维模式结构没有健全的前提下, 我们拷贝我们身边的人的行为, 不分好或坏, 也无从分辨是否合适。

就像电影必须分级一样, 性教育的内容方式时间年龄也必须分级分段分场合。

你只能代表你这个年龄层次的高中生可能适合你目前接受的性教育教材, 但并不代表全部都适合, 更不能代表小学生也适合。

评论

在我们家, 严格的遵守电影分级制度, 非年龄层次适合看的内容, 我们孩子自己不看的。

同样, 网络上的内容, 也是有级别限制的, 他们明确的清楚, 不该他们年龄接受的信息对他们是无益的。

好奇心存在, 但界线不逾越。


评论
你的重新翻译其实还是和以前一样,这个课程当然不能明目张胆的叫:鼓励你成为XXXX,但对于一个刚刚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异性都是很朦胧的时候,你告诉他还有这个这个那个那个,你明明是男儿身,却可以进女厕所,可以和男的XX,这是一种什么体验?目的就为了帮助几个极个别的XXXX保持自尊心?或许这几个XXXX还压根不知道自己是XXXX。
回复你的也是XXXX居多,对他们的帮助是肯定的,但对其他孩子的负面影响也是肯定的。所以不要再鼓吹这个怎么怎么好了,强烈表示反对。
俗话说:竿儿对竿儿,干瞪眼儿;棍儿对棍儿,使不上劲儿。这个还是让孩子们长大了自己理解吧。

评论

这段回复的作者确实是“受益人”。而且是至今都不敢和父母出柜的“受益人”。
不知是不是和华人父母的普遍态度有关呢?
关于身体残疾和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政府本来就做到了特别关照,除了提供实质上的帮助以外,还会让人给这些孩子周围学生们上课,教他们如何尊重这些学生。
这个现在就是有的。
SSC也不是单独加出来一个课程,而是SSC提供资源,学校自己教。
大部分学校会把它安排在现有的PD课程内,作为现有的“包容”类课题的延展。


评论

学会这些语言是不可避免的,社会上,网络上,中学大学里,随处都在。
与其避免学这些语言,不如公开公正的分析为什么这些语言在正式场合不能用,私下也最好少用一面养成习惯。
电影分级,性教育分级我都支持。
我接受的性教育和小学的性教育是不一样的。
而我想说的是SSC在每一个年龄层的内容,都和该年龄层已有大纲是相符的。
这不是我说的,这是自由党政府审查的结果。

评论

一个家庭的严格制度,不代表个个家庭都有。
严格制度现在不被破坏,不代表以后不被破坏。
就像你之前举的例子,到了新学校学会了f word。
到了青春期叛逆阶段,堵不如疏。只有好奇心满足了,并且知道父母能理解,才能和父母开放的讨论一切问题。
好奇心在一个安全的,成年人能看见的地方满足,好过自己去“闯”。

评论
没想到楼主中文写作能力这么强!厉害!不过这篇即兴文章还是太过情绪化,再过15年,回头再看自己这篇文章,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触! 至于这个program, 如果持反对意见的家长数量众多的话,就不能简单认为他们是被误导,或者认为他们武断,因为这个program在执行过程中会有太多的不可靠性,不同执行人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性取向,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而这个年龄的学生,本身就冲动,叛逆,很有可能去尝试一些压根不该去尝试的体验,这就是最令家长担心的!

评论

感谢mm分享,让我们看到听到更真实的声音和感受。

评论
我中学时候上学有生理卫生课,就是讲男女的不同,根本没有讲避孕套怎么用更不要提什么动手实验,也没有讲过同性恋问题。
可是,没有学校的教育,我依然自己明白了该明白的事情,我也完全不反对同性恋。有些东西不需要灌输,等到自己心智成熟了自然就能理解,就算是通过看A片,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对根本没有这方面想法的小学生讲这些,根本没有必要。

评论

课程不光不叫“鼓励大家都成为同性恋”,也丝毫没有这个意思。



我相信十几岁的青少年是能够掌握,“尊重每一个人的性向和性别”这个概念的。教授这些内容的时候不是这样直截了当地说——男的可以和男的发生性行为,男的可以进女厕所。而是先分析,

“为什么会有人不认同顺性别异性恋这个大部分人都认同的模子,他们的生活会受到什么阻碍,顺性别异性恋的大众该怎么去理解,帮助,尊重。如果你自己觉得你是这样的人,一定要及时和心理专家,家人和朋友探讨,我们都会支持你找到属于你的答案。”

再接下来才是。

“如果你是个男同性恋者,你可能会对男人的身体有兴趣。当你有这种兴趣时,一定要记住,三思而后行,使用恰当的保护措施。不要受伤,不要让自己有得性传染病的风险。”

“如果是一个跨性别者,你因该去你认为属于你的卫生间。同时,我们也会去争取一些没有固定性别的卫生间,这样大家都会更方便。”

我们的社会虽然是大多数人的票说了算,但也不能不管少数人群的死活。少数人群本身声音就小,更何况还有许多人因为家庭和社会的不接受选择了过早离开这个世界。回复我的有十几个人,只有两三个人自己是LGBT+。大部分人都只是认为华人父母们该多考虑一下再做决定,不要被几篇文章和对未知的恐惧蒙蔽。

也希望家长们能看到,绝大多数青少年都不认为这样的教育有负面影响。

评论
不知道楼主对这个怎么看?

5月13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向全国公立学校和政府部门发出指令,规定学校必须按照学生自己选择的性别认同对待他们,不需要学生事先做出医学诊断,接受任何医疗,或拿出出生证或其他文件。否则将面临诉讼和停止联邦经费。这份长达8页的指令还规定:“学区必须允许生理男性和女性在外出实地考察 (field trip) 时,住同一个旅馆房间;大学院校必须允许那些自称‘游离性别’的男人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女性为室友;学校官员不得事先告诉那些年轻的女性或她们的父母,她们的新室友是一个男人,否则将会遭联邦起诉。”

联邦指导长达八页的信中明确指出,对于司法部和教育部门而言,一个学生在他感觉自己是异性的那一刻,就立即变成相反性别中的一员了。在那一瞬间他告诉学校官员他的决定,他们就必须立即按照他自我的认定对待他。

评论


放到学校课堂上就是 过分 的宣传,如你描述的残疾人被照顾是正常程度的照顾,同性恋也需要被正常程度的照顾和宣传,太过分了只会让多数人反感,本来恐同的更恐了,本来支持的也担心过度宣传扭曲异性恋的孩子,孩子的三观还没形成,很容易被刺激被扭曲。

编辑下补充一句,我楼上的引用好可怕,觉得自己是女的的男的就可以进女厕所了?首先没人知道他真觉得还是假觉得,其次就算他真觉得,就得为他一个少数派牺牲全部女生?没有女生愿意和一个生理男性共用厕所。

评论

谢谢夸奖。

希望我的情绪化里面依然能看到青少年真实的声音吧。

希望家长们能不像我这样情绪化,能够把大纲读一遍,两边的理由都看一看,多思考一下。不要因为自己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条件反射似得排斥“性”的多样性。

如果上的家长们能像和我辩论这样和孩子们毫无顾忌的探讨这些问题,我猜想能够解决很多代沟的问题。

关于执行人的不可靠性...难道普通的生理卫生教育不是么?怎么家长不怕老师的不可靠性引导学生过早的去进行性行为呢?任何事物都有不可靠性,有白纸黑字的课程规章,总比让一些人随便教,一些人完全不教好。

至于冲动,叛逆以及去尝试“不该尝试的”。

这些问题没有SSC也还是存在的。SSC起到的是疏导的作用。如果这些事情都被拿到台面上说,那么这就不是“叛逆”和“犯错”了,也就不会有那种“偷偷干坏事”的魅力了。

评论
还是那句话, 花大钱费大力推这个program, 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捡芝麻丟西瓜的事儿。与其冒险推介同性恋现象給这些未成年人,不如多引导尊重包容多元的价值观, 性取向不稳定不正常已经有很多是后天因素了,为嘛还要用这么激进的方式去影响未成年的孩子。
又些翻译有偏颇之处, 但不伤根本。没看到burwood girls high 居然要求学生穿同性恋标志色紫色,在彩虹旗下游行吃紫蛋糕来表示支持同性恋吗?该校也是参与了这个政府拨款的program,所以celebrate wear purple day, 同时放映同性恋相关片子。学校怎么用这笔钱,力度怎么把握,很难说。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为极少数人的利益去大动干戈,take 大多数人的risk, 何况实验效果未必达到初衷。

评论
楼主对家长的看法也是片面的或者之前就带有偏见。很多家长也是澳洲从小学或高中念上来的。你说的带避孕套练习也是经历过的,那很正常。是自我保护的一种,也有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出柜,不是没见过市面或人云亦云的。但要说的是和ssc那种是2码事。

在办公室聊了聊,local家长说起这个也是反对声一片。因为我们都是站在家长角度看问题,每个人站的高度不同,看到的风景不同。而不是仅仅华人背景的家长的观点。从某种角度来说,你也在和某些家长做同一件事,那就是先入为主的歧视。感谢你的分享,你可以有你的观点,我们也有我们的底线。

对于LGBT,能说的只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事情搞得那么大对他们的弊大于利。


评论

“扭曲”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去尝试同性性行为?
大部分异性恋者对同性之间的亲密接触是会有一定程度的生理反感的...
更何况一个异性恋者在青春期时荷尔蒙正旺盛,渴望得到异性呢。

“放到学校课堂上”就比现在过分很多,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
其实关于包容和理解的课程现在就有,许多学校也会提到LGBT+相关的事情,毕竟现在是时事焦点。
SSC规范了这些延展内容,给老师除了更多怎么好好教的点子。

一年里,加上去的课时真的不多的...不会让孩子日思夜想都是这门课的。
要是PD课程真的能有让人那么着迷的能力,体育老师们该开心死了吧!

评论

怎么带避孕套和怎么探索性这些事现在就有的课程,不是SSC加出来的,现在的课程也不会和小学生讲这些。
SSC想做的是告诉那些需要的学生,异性之间的性行为不是唯一一种。
“到时候自然会知道”,可能最后都没什么区别,但如果学过至少可以避免那些可能发生的伤害。
看A片学如何探索性...实在是不能让人对性有一个真实的了解...

评论

怎么带避孕套和怎么探索性这些事现在就有的课程,不是SSC加出来的,现在的课程也不会和小学生讲这些。
SSC想做的是告诉那些需要的学生,异性之间的性行为不是唯一一种。
“到时候自然会知道”,可能最后都没什么区别,但如果学过至少可以避免那些可能发生的伤害。
看A片学如何探索性...实在是不能让人对性有一个真实的了解...

评论

从来没有过跨性别者使用自认性别的卫生间后对该卫生间的其他人有性骚扰的例子,也没有做室友性骚扰的例子。
就因为一个人生来有某个生殖器官,不代表他永远都是那个性别。
金星现在如果去上男厕所,也很荒谬吧?

评论

谢谢你的观点。
Wear It Purple Day是许多学校都参加的活动,学生都是自愿的。不愿意的话可以不参与的。
有时候我也不太支持把精力和金钱花在一些花哨的地方上,但我不认为SSC是花哨。
SSC试图解决的是一个关乎青少年身心健康巨大的问题,也是推崇多元化价值观的一部分。
推崇多元化价值观不可能是说“我们推崇多元化价值观”就完了,肯定要说“我们推崇性别平等,性向平等,信仰平等,种族平等...等等"的。

评论

老师教了,孩子们就会模仿和尝试,然而这并不是好的尝试,是没有必要的尝试,异性恋的孩子去尝试或者被同性恋的骗去尝试,身体心理受伤,总之结果都是坏的。这就叫扭曲。平白无故教这个对多数孩子完全没有好处的东西。如果目的只是要异性恋的孩子尊重同性恋的孩子,不需要做到这一步,这个课程给人感觉是鼓励异性恋的孩子变成同性恋,所以家长反对的多,孩子很幼稚,通常都很愿意尝试老师教的东西,觉得老师教的是对的,好的。

评论


没报道不代表没有。这事情太荒谬,普通人尊重了心理变性的,反过来他们尊重普通人了吗?这已经变得像穆斯林强盗逻辑了。


而且就算心理变性的不骚扰女孩,女孩会愿意吗?能考虑下别人的想法吗?照这个思路,色情狂可以站在女浴室围观,只要保证不动手就行了?

评论
看了有些学校的具体操作, 应该不是pd课上, 全校性的活动也会配合。所以burwood女校那次引起家长的愤怒,注意不只是华人家长。不知道你所说的绝大多数青少年不认为这样的program有负面影响,这个结论根据从何而来?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中学教育

中学教育

请教九年级选课

澳大利亚孩子要选课了,选完了学九年级十年级两年。昨晚纠结的在床上打滚。。。 文科里纠结哲学和global study选哪一科 理科里纠结engineering和computer technology选哪一科。 这几科孩子都有兴趣, ...

中学教育

最近很烦恼 请教大家奖学金这种情况

澳大利亚所在学校A没有给奖学金,学校B给了奖学金,额度也不高,目前所在学校VCE成绩瞩目,但对体育等项目不太重视,学校B重视体育,环境和教学设备等更好一些,90%以上都是白人学生,但 ...

中学教育

PLC 和 Abbotsleigh 7年级学校选择

澳大利亚请叫一下学校的家长们,PLC 和 Abbotsleigh 7年级学校的选择? 家住在下北,所以学校距离差不太多。 评论 喜欢音乐,小点学校,淑女风选abb,喜欢体育,大学校,大女主风的选PL C 不想在 ...

中学教育

求新加坡初中数学练习册

澳大利亚请问哪位有这套新加坡初中数学的练习册,最好是电子版,可以有偿购买。有的话请私信我。 评论 同求,谢谢 评论 同求,或者那里可以买到纸质的 评论 估计淘宝有盗版的 评论 淘宝有 ...

中学教育

问个申请教会中学的问题

澳大利亚家里老大现在读5年级OC班,打算还是两手准备申请家附近的教会学校,但是我们不是信教家庭。请问如果老大拿到offer了最后又没去,会影响老二去读这个教会学校吗?老二很大几率是要 ...

中学教育

网上买cambridge math没有答案啊

澳大利亚网上买cambridge math没有答案啊,请问需要答案是不是只能买online teaching suite呢。谢谢。 评论 哪本书?如果恰巧我有,免费赠你。 评论 Cambridge Math 7-12 评论 哪里有Cambridge的reading的书买 ...

中学教育

year 11數學成績差 可以選讀其他科目?

澳大利亚請教各位家長 YEAR11學生選讀 11學分 兩項數學成績只有60% 其它科目都85%以上 其中英文都有90% 數學這麼低怎麼辦? 他想year12讀藝術visual arts 可以換嗎? 這樣的成績醫學領域讀什麼系所 孩子 ...

中学教育

Knox的排队到底要提前多少年才行啊?

澳大利亚Knox的排队到底要提前多少年才行啊? 2030年的Year 7都要waiting list吗? 评论 这么夸张?估计是预留很多国际生位置,再留一些给成绩好的学生吧 评论 现在华人扎推上北都要上私校 一下就 ...

中学教育

Australia maths trust是个什么东西?

澳大利亚老二拿个这个组织的奖状跟我得瑟。 没听说这组织,是个考什么的啊?含金量咋样? 评论 在学校免费参加的考试,估计没啥用,她就是想忽悠我给她奖励垃圾食品。 评论 澳洲几个数学 ...

中学教育

organising outpatient speech pathologist

澳大利亚13岁的孩子,有社交障碍和轻微TICS,儿科医生建议organising outpatient speech pathologist和occupational therapist, 悉尼,我对speech pathologist是了解的,但是organising outpatient speech pathologist在GOOGLE 上也 ...

中学教育

yarra valley grammar发生什么事情了?

澳大利亚新闻都是要订阅,有内幕么? Private school boys suspended after ‘absolutely outrageous’ ranking of female classmates。 https://www.theage.com.au/nation ... 0240505-p5fp1w.html 评论 https://www.9news.com.au/nationa ... 6-9b ...

中学教育

Bacchus Marsh Grammar 的兩個校區差別?

澳大利亚真的不懂....只好上來求救了.... 我是想讓女兒讀這所學校, 可是不知道這該選那個校區才好 一個是Maddingley校區, 主校區, year 10 是250多人 一個是新的校區Woodlea, year 10只有2班, 50人左右 因 ...

中学教育

中学应该培养的两种能力

澳大利亚建议大家补习,兴趣班之余,别忽视这两种能力的培养。 1. 把自己的观点变成别人的观点。活动:辩论赛 2.把别人的钱掏出口袋,进你想的地方。活动: 慈善捐款 我抛砖引玉,大家还 ...

中学教育

Scotch college 要减少教学时间了?

澳大利亚新闻里有报道,学校网站也有公布,以后每周四下午早放学,sports 也不放在课后了,要放在正常上课时间。 是不是带头其他私校以后也会跟进了吗? https://www.scotch.vic.edu.au/newsletter/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