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策教育或鼓励教育
在中国接受了大中小学的教育后,对于鞭策教育的弊端是感同身受的。其最大的问题在于从小就跟随着分数走,神经里的每个细胞都被分数蛊惑着,平时读书作业,要揣摩老师手中的标准答案,考前复习要猜题,考试之后要担心分数,除了第一名,难有满意的,无论多少分,老师都说要提高,父母只想知道别人更高的分数,自己也暗暗期许更高更好。
在追逐标准答案的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忧心烦躁,毫无乐趣可言,全凭着老师家长的鞭策,痛苦的煎熬着。外在的鞭策力量与学生本人的艰苦的努力,确实可以达成某些目标,如足够的分数上大学。但是,对学习从心底里的排斥畏惧或厌恶,以至于上了大学后对于学习的态度就是管他洪水滔天,就是鞭策教育最大的失败。
鞭策教育对于能力强的学生还是有一些积极作用的,但是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就是灭顶之灾。毕竟每个人的能力有强弱,优势有偏差,能力弱的孩子在强大压力下,或许会努力一段时间,但是长时间努力后的效果不如意,很容易造成自卑丧失自信,以及心理崩溃,破罐子破摔的例子极其常见。
鞭策教育是针对人性懒惰恐惧而作出的简单粗暴的手段,它能激发出少数天赋高,抗压能力强的人的潜力,但是也很可能造成心理创伤。
鼓励教育是对于鞭策教育的不良后果所作出的纠正,它适合所有人。它要为不同能力的孩子设定不同的目标与步骤,循序渐进,它并非简单地等同于 good job。或者只满足于 good job,它在每一个 good job 之后,不断提高,不断进取,这个过程或许缓慢了点,但是,他们不会因为魔鬼训练而厌学,他们的学习也不会中止于高中毕业,相反,对于学习的热爱会伴随他们一生。
回归到个人经历,在养育孩子的这些年,我一直努力学习鼓励教育的方法,但是我很可悲的发现,就算我反对鞭策教育,但是在对待孩子的时候,自己的很多言行与态度,都是鞭策教育的那套调子,鞭策教育的套路已经在我潜意识里,像个幽灵,时不时都出来捣乱。
鼓励教育对于我们是新生的事务,它的精髓,并没懂透,落实到现实,就更所剩无几。但是,它起码遏制了鞭策暴力的幽灵,它也不时给予受了伤害的小心灵一些补偿。
评论
因为电影里的压力教育在我看来就是粗暴的鞭策教育
评论
来自家长的鞭策或压力,万变不离其宗,永远是孩子心口的痛,家长心里的恶魔
评论
冬版旗帜很鲜明啊
评论
非常赞同版主的体会:“鞭策教育的套路已经在我潜意识里,像个幽灵,时不时都出来捣乱。”
我们这一代被彻底地“洗脑” 了-有意识无意识的被洗过了,而且还加了许多超强的洗涤剂。
对于分数的注重,跟之乎者也的文化也有一定的关系。
个人感觉最近10年来,西方国家也在不断反思他们推崇的鼓励教育法。其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学校里面,有点压力,有些孩子就崩溃了。这种例子似乎是越来越多,而且有长期严重化的趋势。
最好能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完美地相结合。教育真是一门艺术啊!
评论
旗帜鲜明容易被打倒,今天心血来潮说点不中听的话
评论
谢谢理解。
说道这里的孩子受点压力就崩溃,我的理解是,他们未必真崩溃,他们只是在抗议,在发牢骚,在宣泄,有这种渠道,崩溃不了
评论
我之所以用“崩溃”,因为有些孩子真的崩溃了。 这些现象可能比大家想象的要严重一些。这是我们这几年从教室里和教室外看到的现象。当然华人孩子这种现象很少碰到(抗压能力强 )。而洋人,尤其是那些私立学校的孩子,父母比较“文雅”的家庭。学校内部经常告知有些孩子不能怎么样怎么样。
这不是我们一家的感觉, 我们周围一些当了将近20年老师的朋友们也有类似的感受。
其实,细想一下也能理解。如果从小到大一直在某一种声音中长大,那么现实生活中,包括私立学校,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些跟过分鼓励不相一致的声音,是否能完全适应,这真的看父母和孩子的对教育的适应能力了。
还有一种现象需要注意,当然也不一定跟鼓励与否的教育方式相矛盾或一致,那就是,私立学校毕业的学生到了大学,辍学率是最高的。
个人觉得某种程度的中西相结合方式可能更为恰当。
评论
精品文章!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