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女贴,先来个自我介绍吧。本人在墨尔本,现在是维州的注册教师。我来澳洲才7年的时间,自己也刚刚走出大学校园不久,还没有孩子。所以如果大家觉得我写的东西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者纯粹纸上谈兵的话,请轻拍。写这个帖子,是因为看到身边很多新移民的家长常常会很迷茫,他们很多都是为了子女的教育选择出国,可是到了澳洲却不知道去哪里获得更多的信息。
孩子的教育是大部分年轻父母选择移民海外的首要原因。华人对教育的重视,以及为孩子牺牲的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这些70后80后的家长,在国内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令人羡慕的事业及收入。对他们来说,移民,不仅仅是对舒适生活和社会地位的放弃,更多时候,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慢慢丧失。
而出了国才发现,我们把家移到了地球的另一边,却始终移不出华人的圈子,更移不出华人骨子里从来不缺少的攀比与虚荣。我们以为把孩子带离了国内的应试教育,他们就可以无忧无虑健康快乐地成长,谁知道,地球另一边,课余时间仍然是无止境的补习班和兴趣班,家长们的话题仍然是私校和公校。特别是当这些年轻父母发现自己曾经获得的教育和学识,根本无法让自己在另一个国度里达到和国内同样的社会地位,于是,我们把更大的期望和心血倾注在了下一代身上,希望他们可以改变现状。于是,我们看到家长们成了“柴可夫司机”,奔波于学校和各个补习班;看到妈妈们整天因为“私校奖学金考试”和“精英中学考试”成了焦虑症......
公校还是私校,这个问题困扰了无数的家长,可是没有人能给出确定的答案。公校和私校各有利弊,我们需要根据个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去冷静地选择。
首先,无论选择什么学校,家长们必须要意识到的一点是,学校能做的其实并不多,很多教育学的研究表明,一个孩子的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家庭教育,特别是母亲的作用,母亲的学识、性格和人生态度,对孩子的发展是至关重要并且无可替代的。所以,即使你的孩子进入了名校,也不要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
我们不可否认,私校,特别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名校,代表着更完善的师资力量和配套设施,更注重音乐、体育的熏陶。特别值得肯定的是优秀的私校有其独特并且强大的价值体系,从小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例如一些学校重视培养孩子的领导才能,独立生存能力,绅士淑女气质等等。
而与此同时,私校代表着高昂的学费和无止境的社交支出。很多父母送孩子去私校,除了看重其对学业上的重视,更希望借此可以帮助孩子从小建立更广更高的人脉,因为很多著名私校的家长都是赫赫有名的商人、政治家、医生、律师等等。虽然在澳洲没有国内“走后门”一说,可是拥有人脉却极其重要,特别是当踏入职场后,会让你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会。举个我身边的例子,在一次教师活动上认识了一位Scotch College的年轻老师,他几年前以一名graduate teacher的身份进入Scotch, 其实我们都知道Scotch几乎是不招毕业生的,可是因为他父母和现在VCE化学课本的编者是多年好友,他成为唯一的面试者,并顺利地被录取。
当然,在享受这份便利的同时,也意味着你必须要去适应他们这个圈子的“游戏规则”,这常常会令人迷茫甚至疲惫不堪。从小到大不断的party和出国旅行就不多说了,有时候也有令人无奈的时候。我的一个澳人朋友在墨尔本某著名的私校工作,她曾经就抱怨过,学校里的一个小男孩非常的出格,却没有老师敢管他,原因就是他的父亲是一名“大人物”。
相反地,公校的师资层次不齐,加上老师的工资也没有私校高,所以很多家长会觉得公校老师并不是很负责。这个情况的确存在,也是导致很多家长选择私校的原因之一。但是从另一角度讲,公校可以让孩子接触更多各种背景的同伴,让他们更“接地气”。所谓的“接地气”,指的是让孩子拥有足够的情商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当踏入社会后,分数和成绩会慢慢被人淡忘,而情商决定了一个人能到达的高度。举个简单的例子,医生和牙医是很多华人家长替孩子“梦寐以求”的职业,在澳洲和新西兰,医学院除了有入学考试,更重要的是面试。以悉尼大学和墨尔本大学为例,学生需要通过多达八关的面试。面试考察的是学生的communication skills, decision making skills和motivation (沟通能力,做决定的能力,动机)。比如说,面试官会问,假如你是一名医生,现在你要去通知你的病人他得了癌症,你会怎么做?这道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就是在考察学生的情商,其中包括了沟通技巧、肢体语言的运用和他的同情心。而这些面试的考官除了有校方代表,还有一些社会上的普通老百姓,他可能是一位清洁工,一位打字员,一位家庭主妇或者一位收银员。他们之所以可以坐在这些顶尖名校的面试考场里,是因为选拔出来的人以后是要为这个社会里各种阶层的人服务的,所以这些普通老百姓一定会去选择一位最能使他们感到信任的人,而不是分数最高的那位。
评论
总之,公校私校各有利弊,家长需要冷静地权衡。我觉得家长不应该盲目地冲着某一所学校的招牌而去,而应当去选择一所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下面是我自己总结的一些建议:
1. 地理位置
维州和新州的公校教育最大的不同是,维州只有四所精英中学,遍布相对分散。我曾经参加过在西区的精英中学Suzanne Cory High School的school tour。参观过程中校长提到,因为学校地理位置的原因,有一些孩子每天单程要花近两个小时到学校。这意味着孩子们要早早地起床,辗转多班火车和公车。在没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的情况下,即使进入一所精英中学,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真的有利吗?
提到地理位置,华人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学区房”。华人冲着某一学校而盲目抬高几个区的房价,已经多次上了当地报纸和新闻的头条。除了高房价,这样做的另一后果是,这些所谓的“好学校”的课堂里,大部分都是华人面孔,在外面接孩子的家长用中文比成绩比特长,和国内的场景没有什么两样。而孩子们即使身在澳洲,仍然被从小禁锢在华人的文化里,最后哪怕到了大学,到了职场,也只和亚洲人做朋友,永远不能融入整个澳洲社会的氛围。在这样氛围下长大的孩子,最明显的特征是不热爱运动,不关心政治,不懂得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没有创新精神等等。
除此之外,这种非常competitive氛围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健康常常会被忽略。Suzanne Cory的校长说,他们经常需要请心理咨询师来为孩子做疏导工作(Suzanne Cory 90%为亚裔),因为他们常常会觉得自己的成绩不够好而压力非常大,即使他们在同龄人中已经是非常出色了。
评论
2. 寻找适合孩子的Program
其实很多学校都有自己一定的特色,或者有一些特殊的Program,建议家长们多留心,看看这些项目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孩子,能让孩子的专场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说,在Monash大学里的John Monash Science School 就是一所以理科学习为主的学校。整个学校就像一个大科技园一样,设计充满了各种“玄机”。学校只设立了十年级到十二年级的课,学生需要在十年级时通过考试才能被录取。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学生能在高中阶段提前享受大学的实验设施,甚至选修大一的课程。还有一些学校,如Balwyn High School, Box Hill High School, Brighton High School 等36所公立学校都设有SEAL Program(Select Entry Accelerated Learning Program),类似于国内说的“重点班”或者“实验班”。进入这些项目的孩子,被学校视为有天赋的学生(gifted and high potential students),学校会加倍地关注这些孩子,老师也会针对他们聪明、理解能力快,但是或许会比较粗心等等的特点特别地为这些学生设计课程,课程内容会更广泛更深入。此外,这个项目将原本6年的中学课程缩短到5年。这些学生可以选择提前进入大学,或者再多读一年VCE,从而让自己最后的高考分数达到最大化,进入理想专业。很多想进入医学院的学生,为了争取到99.95的高分,就采取这种办法。还有Auburn High School有中英文双语教学的项目,家长也可以关注一下。
评论
3. Special School
回想自己在国内读小学中学的时候,一个班级里乌泱泱的五十多个学生,而且总有那么几个大家都觉得性格“怪怪”的孩子,会被老师和同学们认为是“笨学生”。在澳洲学了教育之后,回想那些同学的行为,其实他们并没有智力上的问题,只是由于一些脑神经方面的发育缺陷而导致的一些症状,如孤独症(Autism)、注意力不集中症(ADHD)等等。作为父母,如果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社交或者性格发展方面有些异常,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做出诊断。在澳洲,这些孩子不仅仅不会受到歧视,反而会得到加倍的照顾。如果确诊有这方面的症状,孩子会得到政府的资金补助,学校会特别为他们配备一些辅导员(aide),和他们一同坐在课堂上,或者在下课时间进行额外辅导。
而作为父母,如果能为拥有这些症状的孩子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学校,对他们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澳洲,除了有针对这些孩子的Special School, 一些学校虽然没有被定为Special School,可是当中的很多老师却在这方面拥有很多的经验。很幸运,我在读教育学期间的第一个实习就在这样一所学校。一个有孤独症的孩子原本拒绝在课堂上和别的孩子一起做一个project, 我以为他是不会做或者懒惰;接着我的导师走过去,在他的本子上把这个project的每一步骤都用一个图罗列出来,孩子居然开心地动手了,并且很快完成了作业。后来导师告诉我,这些孩子并不是不会做或者不想做,只是有孤独症的孩子喜欢明确了事情的每一个步骤之后才会动手。
最后,无论选择什么学校,我觉得父母都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这会对他们以后的大学学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评论
加油
评论
评论
谢谢分享!
以后补加分
评论
vic精英学生都这样了?!
当然 nsw的 也是五十步笑百步
那老师对已经上了贼船的学生和家长有啥建议?
评论
名校就是因为口碑和师资力量的强大,家长不可能具体知道哪个学校更适应自己的孩子,只有通过名校来取得。就好比好的大学也不知道具体学生是不是真的很有水平,只能通过考试来入取。这个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补习的目的。因为在大家都不了解的前提下,我们只能通过某种比较合理的方法来解决。
评论
这位老师写的好,很多第一手观察记录,帮忙顶
评论
评论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精英学校,很多成绩好,好胜,自我要求高,或是家庭施加压力太大的孩子都有这个问题。这个学校算是比较sensitive的,心理疏导做得及时,但是学校能做的毕竟很少,所以父母还是得多关心孩子。
最近国内有个事,一个高校教师的女儿,从小样样出色,自我要求高,其实她从初中起就患有强迫症,强迫自己一直优秀,最后因抑郁而自杀。
对于已经上贼船的家长,意见是少看牛蛙贴
评论
谢谢版主鼓励
评论
独立学习能力
这个能力如何培养?
评论
择校应该因人而已,因家庭而异。
评论
精英学校的校长也想培养各种能力都强的学生。但是经费和家长的合作是必须的
评论
精英学校得抑郁症的,还是少数。不是不关心,但终究是小概率的事件。
我更关心的是 - "被从小禁锢在华人的文化里,最后哪怕到了大学,到了职场,也只和亚洲人做朋友,永远不能融入整个澳洲社会的氛围。"
这个怎么破?-现找白同学也来不及啊
"在这样氛围下长大的孩子,最明显的特征是不热爱运动,不关心政治,不懂得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没有创新精神等等。" - 这个NSW似乎不明显。但肯定会有学生有这方面倾向。没办法,人不是全能,不能要求学霸比刘翔跑得快. 表达能力创新精神,还行吧。我看那些学霸挺能说的
评论
这边的竞争跟国内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吧。这边都能抑郁了那应该是家长的要求太不现实了。我一直相信读书怎样完全靠孩子自己,家长逼也没用。
评论
愿意聆听这样的老师来做分析。
评论
愿意聆听这样的老师来说事。
评论
Suzanne Cory的校长说,他们经常需要请心理咨询师来为孩子做疏导工作(Suzanne Cory 90%为亚裔),因为他们常常会觉得自己的成绩不够好而压力非常大,即使他们在同龄人中已经是非常出色了。
没觉得这么严重,至少知道的很多孩子还是没心没肺的,而且认为该校学生成绩跟其他几所精英学校确实有差距。。
评论
我觉得首先至少得能静下心来自己看书学习,然后遇到问题的时候会通过查资料、上网、问别人等方式去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一味地依赖老师告诉你答案和补习,最后是擅长总结。
评论
严重同意!
评论
是的,政府的funding我们不能控制,但是家长的合作还是可以达到的。个人觉得华人家长普遍缺乏参与感,其实学校这个community还是有很多地方我们可以积极参与的。
前段时间看到西澳一个学校一群妈妈组织了一个‘footy 4 mums', 既增加了亲子互动,也增加了家长之间的交流,挺有意思的。
评论
抑郁症的确是小概率事件,只是举个例子希望家长们不要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且很多时候心理问题是不会在人前体现出来的,就像这个自杀的女孩儿,生前一直表现的都是非常开朗活泼的形象。
关于学校华人多,而被禁锢在华人文化里的问题,D妈妈说得对,不是说所有孩子都这样,只是有这样的趋势。我觉得有两点是家长可以做的。一是给孩子传达一种正常的竞争观念,二是鼓励孩子多参与各种活动。
先说第一点,最近我在辅导一个学生是PLC的,她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补习,我问她你们的同学都有tutor吗,她说因为PLC有很多亚洲人,they said they don't have tutors but everyone knows they do。我听到真是笑死了,和我们小时候在中国一样 当然我不能肯定地说白人堆里就一定没有这样的事发生,但是至少我的价值观认为应该要教育孩子补习没有什么丢人的,人无完人,我们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有天赋,最重要的是看谁愿意付出努力,并且坚持到最后,往往最后成功的不是最smart的那个。
关于第二点,我觉得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孩子不爱运动,是不是和父母比较懒有关系?孩子不愿发表自己的意见,是不是父母传递的就是事事要“中庸”? 既然学校的氛围不能改变,那么就改变一下自己的家庭氛围吧。多和孩子一起运动,参与一些volunteer活动什么的。还有就是鼓励他们上了大学以后多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多结交朋友。
评论
是的,这边的竞争的确不能和国内比。但是有时候心理压力大,除了来自父母的压力,一些孩子天生好胜的性格也会让他们对自己要求过高。
我自己的经历就是这样,我父母对我一直都是放养型的,可是自己天生就是好胜,在国内的时候如果没有考到我想要的名次,会非常的难过,回家哭。这种心态一直到了澳洲才慢慢有所好转,现在还在自我调解中,但是至少有反思
评论
谢谢
评论
是的,这种现象肯定不是太普遍。但是每一个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全部,学校能这样做我觉得是非常好的。而且孩子的心理问题常常和日常表现是相反的,抑郁的孩子也可以表现得很活泼。
评论
对于乐观开朗型抑郁症,家长真没办法了。怎么判断呢?
评论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