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12年前看了几本《零岁方案》后,我很久没看教育孩子的书了。
最近连着看了几本对付青少年的书,我发现,有孩子的专家写的书,都比较通俗易懂,没有高深理论,没有大量图表数据,可以作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教育参考书。
手头这本《为青少年立界限》(作者:Dr John Townsend),感觉还是很实用的。
先摘抄几段上来,也分享一下实例:
[ 本帖最后由 D妈妈 于 2011-11-9 17:09 编辑 ]
评论
了解你的青春期儿女 – 把目标设在认识你的孩子而不是改变你的孩子。。。假如你的孩子认为你想和他谈是为了想改变他,想修正他,你便走错路了。
- 在某餐馆,孩子他爹和孩子边吃边聊,开始气氛融洽。但是十分钟后,他爹开始“引导”孩子:“你看,今天的菜不错吧,想要经常吃好的,就得挣钱,怎么挣钱呢,首先要把书读好你才对将来有更多选择,怎么把书读好呢?首先要学会时间管理,比如,打游戏要有节制。。。。”某人的脸,立马晴转多
云。
评论
我很关心孩子的学校生活。每天都会问他:“今天在学校里过得好吗?”
通常回答只有两个字:“还行”(没有下文)
“学校有什么科目不懂的,要我帮忙吗?”
回答一个字:“NO”
现在专家如是说:以询问事实真相的问题开始,接着是想法,然后是情绪。
好,那么我改变一下对话方式:
孩子曾告诉我谁和谁很要好(当然不是同性)
我问:“谁和谁现在怎么样?” – 真相
“掰了”
“那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想法
“我觉得XXXXX”
“如果你遇到这些事,你会伤心,生气,愤怒吗?” – 情绪
专家还指出:趁你们散步,打球,或晚上两人一起出门的时机来谈。
这个建议我也收了。现在每日晚饭后遛狗的十多分钟,是我们母子对话最好的时机。
千万别在他打游戏正酣的时候展开对话,那是纯粹自讨没趣。
评论
“我并不是说一个听话,顺从的孩子不好。一个懂规矩,能自我控制,有高度责任感的青少年,正一步步走向成功之路。但这个“乖孩子”如果从来不犯规,也不质问,只是想要取悦你而没有自己的想法或感觉,他很可能需要你去帮助他寻他真正的自我”。
这几年里,我倒是一直想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我怕孩子事事反抗的话,到青少年时期就成了习惯,一旦形势失控,我也无法收场。也不知道这个想法是对是错。目前情况是,孩子还算听话。但“听话”之前,我们都有许多功课要做。因为每次在我打算设立一个界限时,他都会反抗,然后经过几轮的友好协商或者讨价还价,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才定下来一个大家都满意的“界限”。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都能“听话”地在这个界限范围内活动,而不会“为叛逆而叛逆”。可孩子他爹认为:孩子还是太乖了(这个问题还没有当着孩子的面发生过争执)。
评论
这个问题是不是东西方自古以来就有差别。印象中,中国自古就以大家庭为单位。儿子长大了,把媳妇娶进家门。女儿长大了,通常是嫁入夫家(也是一大家子),很少有孩子18岁后自立门户的说法,女孩就更少了。
而西方普遍认为“当你的孩子诞生时,你是他世界中心。。。。他长大成为一位青年了,。。。。他生活的重心将继续转向外在的世界而不是他的家庭。。。青春期孩子必须在肉体上,情绪上,心理上,渐渐离开他们的父母。。。孩子若不能和他们的父母分开,他们便不能进入世界”
按此说法,青春期应该是“离家独立”的预备阶段。但是,现实是,因为经济问题,求学问题等,这个青春期在延长。越来越多的孩子,在20岁,甚至30岁时,仍然必须依赖父母。而我们父母呢,有很多还没有从自恋症里走出来,我们本身也许在抗拒分离。
写到这里,想起中国那句古话“父母在不远游”,让多少青年断了独立的念头。
评论
一只羊飘过
评论
“父母在不远游”,下面还有一句,“游必有方”。
评论
我太邪恶了 -----------> http://www.centrelink.gov.au/int ... ion_scholarship.htm
评论
D妈妈如何打算的?
HD满18扫地出门,还是大学毕业扫地出门,还是。。。???
评论
本来想高中毕业就可以住出去。
不过,我一说这个想法就被婆婆反对了:“不用不用,我们家这么多房间,够住的,我们小D不用出去住的哦”
好了,大家折中。我现在希望他大学毕业前可以开始找房子了
[ 本帖最后由 D妈妈 于 2011-11-9 17:46 编辑 ]
评论
人嘛,从来捡自己爱听的听。忽略“后半句”
评论
嗯,你一定要坚持,坚决扫地出门,双鱼在外头过得更快活。
评论
兔HD已经计划以后在WESTLEIGH买房,他的儿女就送TWPS。
评论
我就说嘛
评论
这段在我家也上演过,不过儿子还小,还没被我唠叨够,不会变脸,哈哈。。。要反省啊。。。
评论
以前专家都呼吁,父母和孩子应该做朋友。
可这位专家有自己观点“不要期待你的孩子成为你的知己或聆听者”。有时,父母会想把自己生活里的一切事情和挣扎都告诉孩子,好像孩子是他们一位知心朋友一样。。。把孩子错当父母了,对孩子并不好。那些必须担当这些角色的孩子长大后,生活比较会遇到困难,因为他们无法分辨什么是自己的感觉,什么是别人的感觉。”
啊哦,now what?
我在这一点上没有实例分享,因为我早说过我和孩子不是朋友,我和我父母也不是朋友。我会更倾向于把配偶当朋友。
当然,有时候也会和孩子开玩笑说说:“我们还是不是朋友啦”之类的话,也会和孩子谈谈时事政治文化,但我还是认为,这不是朋友关系。
这个问题,应该更多地存在于单亲家庭,或一方父母角色缺失的情况。
评论
“我会更倾向于把配偶当朋友。” 很赞同,配偶就得是亦亲亦友。
评论
最近我和孩子最大的争执焦点就是 - 整理房间。
我认为房间应该定期整理,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学习,也从视觉上给人愉悦的感觉。
但孩子认为,他的房间是他的私人空间,不整理又怎么啦?“我不觉得不舒服啊!”
专家是这么分析的(注:这是另一本书《青春期》的节选》):这种抗争针对的是:到底谁具有权威性,以及到底应该听谁的。由于青春期早期是青少年的推理能力发生转变的时期,所以个体理解家庭规则和规范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这是认知正常发展的结果之一。一个青少年认为有些事是个人选择的问题,而不是社会习俗的问题。
好吧,这我就放心一点。但是,以后看着凌乱的房间,我还要说吗?
评论
这本书还例举了很多如何处理常见问题的方法,比如:
- 学业问题
- 攻击性行为
- 家务事
- 衣着
- 网络
- 金钱
- 朋友
- 性关系
等等。
我觉得还是值得翻阅一下。
当然,这专家的话嘛,后半句不说了,大家懂的
评论
以上的问题有时候真是很纠结,到底这青春期要搞到什么时候,14,15,16?
评论
这个也有个体差异。有人活到30+还在青春期呢,有人15,16就安然度过了
评论
哈哈,看来很多都是家长们的通病阿
评论
说了小人不做,咱岂不是白说了,要我说只要他知道应该收拾,至于目前收拾与否不太重要
评论
好好好,看来我们不是唯一落后分子
评论
歪楼了
[ 本帖最后由 tyxzh 于 2011-11-9 21:11 编辑 ]
评论
我家小人不知道要收拾。我不吼,他不会动。
评论
D妈的帖真及时,刚才还在琢磨D妈提过的那本关于青春期小孩的书,叫什么名字。
评论
我前几天说好要写读后感的,这就来了
评论
我自己初一就住校,每周星期天晚去学校,星期六下午回家,一住就六年。大学也离家去外省,自己寒、暑假乘火车往返于家和学校。然后,又背景离乡,到南半球来求学,定居。怎么说呢?很独立,但娘家的意识不强。青春期,不知是怎么回事,自己一个人就度过了,没给家人带来麻烦。我的孩子,说要海外求学,我说大学毕业后吧。不想他们这么早离家,对他们怎么也不放心。
评论
D妈,分享一下交友吧。
最近女儿有点苦恼交友。这里学生每年换班,搞的她每年都换朋友。
而且女孩子之间容易好好坏坏。到头来好像在学校都没有一个永远的朋友。
眼看要进女校,周围都是女生,都有点担心。
而且我们都是上的混校,感觉男生确实比女生好处。真不知道该如何引导。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