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Why kids want things?
https://www-theatlantic-com.cdn. ... amp/article/568987/
Marsha Richins是University of Missouri商学院的市场营销教授,他从20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研究物质主义时,物质主义通常是哲学家和宗教思想家研究的主题。在中间的几十年,他和其他学者的学术研究证实了人们对千禧世代追求世俗物品的一些担忧。
他的研究重点之一是人对物质的追求怎么开始于童年,怎么在中学时代加速。当问到是什么让你快乐时,通常中学生给出的答案最物质主义。中学的社会动态让孩子们把拥有物质的东西看得更重要(电影、电视、互联网、媒体、广告、父母自己的习惯当然也有相似作用)。
概括下他的观点:
7年级是人生中最糟糕的年龄。 这是焦虑的一年,充满不安全感:我是谁?别人喜欢我吗?我是哪种类型的人?外表是我们要应对的方面之一。一个孩子看另一个孩子时,他们看到的是脸上的表情、身体语言、姿势、穿的衣服。对于在这些方面不够自信的孩子来说,穿对衣服比穿错衣服可能让他们感到更自信点。从这里他们可以学到,对物品的拥有可以帮助定义我们是怎样的人。在中学,孩子在下降的过程中尝试做个降落伞。
如果你拥有无形的资源,你的谈话内容就不会仅仅局限于物质的东西。比如,会乐器、参加乐队、会某种运动技能或参加运动活动,这些经历都有助于孩子的自信,让孩子觉得定义我是谁并不仅仅依靠物质的东西,也可能因这些经历交到朋友。如果你缺乏无形的资源,可能就想回到有型资源。
虽然这里说的是中学阶段,但孩子对物质主义的内化开始于更小的年龄。Lan Chaplin对孩子们做过实验,让他们把对他们最重要的东西拼贴到一张纸上。到中学年龄,那张纸上属于有型的东西就越来越多,很大比例是物质的东西,而不是某种活动或某些人。
他对20-40岁的人进行了调查,让他们描述现在的自己和反思他们的童年。因为记忆偏见的存在,虽然这种方法不尽完美,但最一致的发现是,这些人目前的物质主义水平跟他们在小孩时怎么看待父母用东西有很大关系。换而言之,如果他们的父母认为物质东西很重要、作出很多牺牲去获取很多东西、从购物中获取很多乐趣、谈论很多物质的东西,这些父母的孩子成年后的行为往往也一样。孩子的同伴的确重要,但孩子在看着我们,从我们身上学习。孩子认为很多正常的事情来自我们在做的事情。孩子通过观察我们跟物品的关系去学习他们跟物品的关系。我们无法完全取代同伴,但我们一定在影响他们。
如果父母把奖励和惩罚跟物质的东西关联起来,他们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更物质主义。比如,拿到好成绩后买东西作为奖励。还有,当孩子伤心或失望时,父母带他们出去吃一顿或买样东西转移注意力,这样的处理方式往往让孩子成年后在面对不幸时,也会给自己买小礼物来调解。
他从来不赞成用实物奖励孩子做事,因为生活并不这么运转,有很多事情你都必须做,但你得不到任何奖励。你得到的奖励是,你还活着或继续拥有这份工作。
测试游戏在16楼。
评论
物欲不强,佛系,也是问题
评论
我家孩子给出的答案是safety, family and lifestyle.
评论
您是说人没有追求了也不行
评论
追求物质层面的人,努力挣钱->买到物质->感到快乐->挣更多钱->买更多物质。这路径比较简单直白。
追求精神层面的,就难弄了
评论
我就说说我儿子3岁和4岁的区别吧.
三岁那年几乎每个周末逛玩具店, 都会要买新玩具. 四岁这年, 玩具买少了, 书买多了.
一个是花钱买玩具, 一个是花钱买"我知道".
我觉得孩子越大, 花在买体验和见识上的钱会越来越超过花在买实物的钱.
评论
鸡汤而已
如何让孩子理解生活没有奖励也要继续呢? 物质奖励肯定是激励孩子的方式之一,很多时候是非常有效的。只是不能让这种方式成为单一的选择。
评论
物质的另一面不一定就局限于是精神,可以是体验。
以前看过另一篇文章,是对比物品和体验在人脑中留下的记忆深浅,通常人记忆中留下的美好回忆都是过去的某种体验,而不是拥有的某件物品。
物质的东西带来的快感好像也就到手的那几天,之后就容易平白无奇了
评论
我发帖之前就在想,我是发在中学版呢,还是小学版呢。
后来发在小学版,因为父母到中学才看到这篇文章已经晚了
你家娃还小,可以过两年再回顾下
评论
不一定的。最成功的教育是让孩子自己产生动力去努力。这点确实难!但我父母做得极其成功。我认真读完楼主的文章,仔细回想自己,好像从来都没有过物质化的追求。包括出来工作都不会把钱放在考虑考虑的最前面。可惜教育没办法复制,我自己作为家长有时候觉得很迷惘。
评论
内驱动力,简单来说,就是洗脑 比如,做家务没奖励没报酬,因为爸爸妈妈做家务也没有。
物质奖励会有点作用,但不会持久。
评论
我觉得关键一点不要把孩子对物质的欲望和他做任何事情关联起来。我妈妈举过这样的例子。
孩子:妈妈,我很喜欢这条裙子。
妈妈:这条裙子很贵。你考试第一我买给你 (物质化了)
妈妈:你衣柜很多裙子了,我觉得你不一定现在就需要这条裙子。
然后另外找时间讲考试的事情。不要让孩子把两者关联起来。
评论
赶明儿可以问问孩子这个问题
评论
我很赞同文章里关于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的看法.
我中学读的魔都第一批转制/私立初中, 同学里一半都是官二代富二代. 我家是硬着头皮送我们上的. 那时候我妈就给我一句话: 别人有这个, 有那个, 你读书好, 做班干部, 别人就不会看不起你了. 虽然我不完全同意我妈的说法, 其实这就是个自信心建立, 用什么东西证明自己价值的问题,
这边父母送孩子去学才艺, 也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学校里最受欢迎的, 就是体育达人, 有各种才艺会表现自己的孩子, 才不管你爸妈是开什么车送你上学的呢.
坛子里的虎妈, 也不是光管孩子学习成绩好就行的. 带着孩子四处旅游参观, 周末各种兴趣课, 增加的全是孩子的无形资源.
我觉得孩子的无形资源足够他在学校有人缘了, 对有形的物质就不会那么在意了. 当然了, 不管那种资源, 父母都是要花钱的, 前者花的一点不比后者的少.
评论
Lan Chaplin的论文Growing up in a Material World: Age Differences in Materialism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提到了那个实验,针对8-18岁的小孩。http://assets.csom.umn.edu/assets/93681.pdf
围绕“什么让我快乐”把答案拼贴到一张纸上,物质的东西包括金钱、品牌物品等,非物质的选项包括和朋友一起、没家庭作业等。
分类选项包括爱好、人、运动、物质的东西、成就,每一类型有20个图片供他们选择。爱好的板块上有野营、滑板。成就有拿到好成绩、擅长某项运动。物质的东西有金钱、新衣服、布玩具(针对低龄儿童)、好车(针对大龄儿童)、新的运动器材(男孩)、珠宝(女孩)。运动的板块有篮球、曲棍球。人的板块有朋友、老师。还可以画上自己的选项。
完成拼贴后让孩子们减去一半的选项,剩下对他们快乐最重要的东西在纸上。孩子们要作出取舍,思考哪些是让他们真正快乐的,哪些是没那么重要的。
评论
他们还问小孩一些陈述,问小孩同意还是不同意这样的陈述,来衡量小孩的自尊心、青少年的物质主义程度、自私程度和印象管理。
结果显示,快乐图画拼贴的结果和物质主义程度有很高的关联性。物质主义程度和自私程度是正相关的关系,和印象管理是负相关的关系。
评论
Lan Chaplin的这篇论文挺有意思的,其中一个发现是小孩的物质主义程度跟自尊心高低有关,自尊心低的孩子容易依靠物质来让自己感觉良好。
影响自尊心的因素很多,家庭沟通方式无效、父母不提供支持的氛围、同伴影响过大,都很有可能让孩子出现低自尊心。
回头再写下论文提到的另一个实验。
评论
Mark
评论
我女儿正相反,3岁逛商店她从来不会开口要都什么,玩具玩玩就放下。有一回路过书店她坐在地上看,我着急要走让她挑三本,她可好,一本一本翻过去,还要我把每一本都读给她听然后再决定买哪三本,晕…
4岁,哈哈哈,恨不得把店里的公主,芭比,kinder surprise 和书都搬回家…
评论
我觉得女孩肯定越大花在买东西的开销越高的嘛
明年老大去上学穿校服了, 估计连买衣服的钱都可以省一半了
评论
小孩子变化很大的,今年很省钱不等于明年也省钱,同理,今年不省钱不等于明年也一定不省钱。
评论
国内不都把孩子叫碎钞机嘛
评论
我们已经买了一批校服了,好贵!这还只是公校呢……
评论
而且每天都要穿校服。。衣服有换看过去和没换一样。。。
评论
你花了多少啊? 让我心里有点底.
评论
Lowes八折那天买了书包帽子,两件短袖两件长袖,一件外套一条裙裤两条裙子一条裤子(朋友说裤子可以在target 买但我发现颜色不太一样,估计还得再买),将近$300,而且感觉不够,我们家这个皮猴一样…
评论
哈哈,小朋友好动,一天不换就成泥猴啦
评论
衣服文具啥的一年应该不会超过1000吧. 我昨天估算了一下老大明年放3天before after school care的话也要3,4千了.
评论
应该不超过,低年级比较废衣服,估计。before after school care是怎么向Centrelink claim来着?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