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手足相亲不是天生的,二孩父母必须知道的事(转

在澳大利亚小学教育




台湾作家:汪培珽

我常常怀疑着一件事:现在这个时代,有没有哪家的孩子,是天生的相亲相爱?不用父母怎样教,就大的礼让小的,小的尊敬大的,和乐融融直到永远。

我可能在做梦。古代,或许有,反正孩子生得多,打得你死我活也没有关系,父母不会管,也无力管。现代,我猜没有。

由于环境不同,现代家庭小,孩子少,一出生就是全家人注意和呵护的焦点。这样长大的孩子,而后等弟妹出生,要第一次学习人生的“分享”这一课时,当然更不容易。再加上父母如果用现代的方式宠小孩,却用古代的观念在教小孩,往后兄弟相争的戏码就有的瞧了。



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我们家的孩子,其实也常常发生弟弟让姐姐的感人情节。但是,没有人会提醒您,孔融让完梨之后的事情。嘿嘿嘿!可能是弟弟马上拿根木棍敲哥哥的头,“为什么我让你梨,你却不让我糖果?”

所以,不论谁告诉你他们家的手足有多么相亲;也不论您亲眼看到别人的孩子为什么总是如此相爱,我一定得提醒您——

您看到的不是全部,您也看不到全部,所以,千万不要为了孩子的相争不让而沮丧。父母必须视兄弟姐妹之间的吵架为常态,打打闹闹也是生活情趣。千万别往牛角尖里钻:“我是不是育儿无方?他们是不是八字不合?我怀孕时是不是心情不好?⋯⋯”

停——停,这些想法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越帮越忙。当做父母的您,一心认定手足间不相亲不友爱时,那么事情一定就如您所愿,再也难回头;当做父母的您,认为这只是过渡现象,它就真的只会是过渡现象,过了就好。



父母最不可以做的一件事

这件事,现代父母,没人不懂;简单明了,不需要解释。只要有“同理心”的人都应该知道,万万不可以做。可是,有多少父母明了,不做这件事对手足感情的重要性?

我不做。我打死不做。盛怒之下不做,气急败坏不做,无可奈何不做,无计可施也不做。反正我知道,我不能做。

孩子已经超过十岁了,我一次也没做过。

“不要再包尿布了,你看姐姐都自己上厕所。”三岁时……

“不要这么胆小,你看弟弟都自己睡觉。”七岁时……

“你的字怎么像鬼画符,你哥哥参加书法比赛得奖耶!”八岁时……

“你为什么不好好读书?看姐姐成绩多好!”十岁时……

还需要我继续说下去吗?这些其实都只是基本句型,每句后面如果再加上“羞羞脸”“爱哭鬼”“长不大”“真丢脸”“没出息”……是不是听来也很耳熟呢。

这些拿手足之间做比较的话,我们可能从小听到大,虽然厌恶却又无可奈何。但更可怕的是,自己可能又摆脱不了宿命的纠缠,不自觉地再从嘴巴里冒出这样的话,一代传一代……

如果您说:“用手足做榜样,有何不可?”

可是我说:榜样,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向往。父母开口的重点不是榜样,只是批评、贬低、毁损,甚至只是出气。

如果只是单纯的批评,应该是对事不对人。如果我们只保留这种句型的前半段,将后面比较性的字眼拿掉,虽然我也不是很赞成,但至少破坏手足感情的杀伤力就不见了。这种拿手足当比较的批评,真的是造成手足不睦的最大潜在凶手。


说到这里,如果您还是无法体会不要这样对孩子说话的重要性,试试将心比心看看罗:

“爸爸,你每个月赚多少钱,你看王小明的爸爸都开宾士车。”

“妈妈,学校营养午餐真好吃,比你做的便当好吃多了。”

“老公,早点下班回家,谁谁谁不用上班也赚得比你多。”

“老婆,少吃一点,你看隔壁太太的身材多妖娇。”

其实,这里将比较性的字眼拿掉,就是最正常不过的对话,也并无不妥。然而一旦加入了比较,对事情不但没有帮助,还有你看不到也摸不著的严重反效果出现。

我们家姐姐水性极好,五岁就可以往三米深的泳池向下跳;弟弟,快七岁了,连洗澡水冲到头上都要哇哇叫半天。


我们家弟弟从小自己睡一个房间,不哭不闹;姐姐八岁了,只差没开探照灯睡觉,却还常半夜喊叫找妈妈。

这时我在情急之下,什么不该说的话都可能说。但脱口而出的绝不会是“你看姐姐如何如何”、“你看弟弟如何如何”。

孩子是多么清楚明白的动物啊!姐姐如何,弟弟会不知道吗?弟弟如何,姐姐会不清楚吗?还等得到父母来多嘴?说了也是白说的话,为什么父母不能忍住不说呢?甚至,手足之间原本就存在的模仿和榜样,反而就被父母这么一说给搞砸了。

看看自己生活周遭的例子就该明了,多少弟弟在哥哥成就的阴影下挣扎,多少孩子在父母的偏爱下喘息。


父母一定要设身处地想想,如果哪天老板对你说:“你看隔壁主管做事多有效率,你看你……”恨不恨?这样态度的老板可以得人心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父母种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反映在言语上,不仅可能伤了手足感情,更可能伤了孩子的心。

勇敢、不哭、字写整齐、好好读书、多运动……父母要表达的东西,愈单纯愈好,别把别人牵扯进来。

哪个孩子不想赢得父母的心呢!别拿兄弟姊妹当武器来批评孩子,就是让“兄弟不相争”的第一个基本功。


老大不必让老二

“你是哥哥,你要让弟弟啊。”

“你是姐姐,为什么让妹妹哭呢。”

每次听到类似的话,心里就觉得很不对劲。

事情只分对错,怎么会用年纪的大小来分呢?


“姐姐要让弟弟哦!”不管是劝解、威胁、利诱、压迫,用任何语气说都一样。这样的话,从来不曾从我的嘴里吐出。从前不会,以后不会。因为,在我心里,一点也不认为——大的要让小的。

当手足起了争执时,父母通常想的可能是:“小的孩子还不懂事嘛!”

请问,多小叫做“还不懂事”?三个月,手足根本还不可能有交集。八个月呢?如果八个月的婴儿爬过去捣乱姐姐的玩具,当场也要“训斥”小婴儿一番——至少要对着小婴儿说“不可以,不可以捣乱姐姐”。这也是心理战,这样老大才会服气。因为在孩子心中,规矩和道理是不分年龄的。

试想,当手足的一方还是真正不懂事的婴儿时,是不会有争执出现的。当手足开始出现争执,不管事情有多么细微,可能是“一岁的弟弟抢下三岁哥哥手中的玩具”,或是“两岁妹妹抓四岁姐姐的头发”……也不管小的一方有多小,“小的还不懂事,大的要让他”,已经不是父母能拿来处理手足纷争的藉口了。

请想想我们自己,有多少时候,根本是不知道要如何解决手足之间的吵架或争执,或是根本不想花心思处理,於是——“大的要让小的”,就变成父母的万灵丹。

万灵丹真是好用,一句话就解决了全部的事情。但是,在教养孩子的路上,往往最有效的万灵丹都是毒药。等到察觉中毒太深了,连“金庸”都无法帮你找到解药。

其实,孩子最在意的是:父母处理事情公不公平。如果只是一面倒地认为“大的让小的”天经地义,久而久之,老大就不会心甘情愿地让老二。“只要让我逮到机会,我一定要报仇。”这就是人性。

常常见到手足同时“看上”一件玩具,父母总是爱说这一句:“先让妹妹玩一下,她比较小。”“先让弟弟玩一下,他比较不懂事。”

这不只是不公平,而且三两下,小的孩子也马上学会一件事∶这是欺负哥哥或姐姐的好招。于是,手足之争就没完没了。

“玩具谁先拿到谁先玩,玩完了才轮到下一个人。”这么简单的道理,跟年纪大小有什么关系呢?规矩订得清楚明白,以后才能高枕无忧。

不患寡而患不均

殊不見多少父母,孩子都已经长大了,一遇上争端,还是那句“大的要让小的”。也难怪有多少家中的老大心理不平衡一辈子,甚至因为这句话,怨恨父母一辈子。一旦有人心理不平衡了,手足的感情还好得起来吗?


当我手上只有一颗糖果时,我不会对姐姐说:“弟弟小,你让她。”

当姐弟两同时都要妈妈抱时,我不会对姐姐说:“弟弟小,你让她。”

当姐弟两都坚持要妈妈念手里的那本故事书时,我还是不会这样说。

那事情要如何解决呢?我通常将问题还给孩子:

“妈妈只有一颗糖,怎么办?”

“妈妈没办法一次抱两个小孩,怎么办?”

如果还是不能解决呢?通常我会说:

“轮流好不好?”

如果还是无法达成协议呢?

孩子知道,通常到了最后关头,“两个人都没有”就是妈妈的答案。所以纷争通常也在这之前就解决了。

逐渐地,孩子发现——妈妈处事只问对错,也就是所谓的“只对事,不对人”。不管姐姐再大,弟弟再小,做错事的一方,就是要接受处罚的一方。

事情单纯了。

孩子轻松,父母也轻松。

你们家的老大会欺负小的么?趁人不注意时捏他一下、推他一把么?父母又常常苦无证据,因此而更加火冒三丈。“手足不友爱”就像是父母眼中的沙子,一粒也无法见容。

这种时候,父母是否想过,大的为什么会怨恨小的?自己是不是错的更多,需要负更大的责任呢?至于您哪里做错了?我无法帮您一一细数,您必须时时用心体会。

上一秒钟,对着老大疾言厉色;下一秒钟,对着小的轻声细语。

连上帝都看不下去的事情,父母却可以毫无感觉。

父母的态度——决定手足感情的深度。


手足不和,有时争的,只是“公平”二字。

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

少,没有关系;但是不公平,就万万不可。

这是人性。一人只分一粒糖,只要公平,没有人会抱怨。一人变成三颗,理应高兴才是;但若发觉有人是四颗,您过得了这一关么?

大人都未必过得了,更何况是孩子。

您是公平的父母么?

我觉得我是。我的两个孩子,除了性别之外,各方面差距不大,所以父母要做到公平不难。可以如果他们是一个美,一个丑;一个个性随和,一个固执难搞;一个学业优异,一个成绩单满江红⋯⋯我还能心平气和地公平对待么?我不知道。对父母来说,这肯定是更严格的考验。

上一代的父母,用不公平的态度对待孩子,常常视为理所当然,不必隐藏、也不怕伤了孩子的心,这实在很令人匪夷所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就是经典证据。

一位好友年迈的母亲卖了名下的一栋房子,她将所得一份为四,准备分给都已男婚女嫁的四个孩子,而我的朋友是唯一的女儿。

这时,母亲身旁的亲友说话了:“为什么女儿也要分?出嫁了就跟别人姓!”

“为什么女儿不能分?都是我的孩子啊!你希望儿子过得更宽裕、舒适,女儿也一样啊。何况这跟姓什么有什么关系,只要是我的孩子,不管男女,就是要公平。”

这一段话,为中国女人吐了五千年来的怨气。

我的朋友,她的生活,根本就不差那一份母亲要留给她的金钱。

但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父母的公平,就是孩子一辈子心平气和走完人生路的最大支持力量。



评论
谢谢LZ的帖子,看来还是自己教育方法不对,我说呢,我已经对两个孩子很公平了,怎么她们还是互相抵触

评论
我的观点是,在父母不偏爱的前提下,小时候越打,长大了越亲,

评论
写的太好了

评论


看来你也有两千金!握手
我家老大也一直让小旳,可小的往往会得寸进尺,最终就吵到不欢而散!
我们一般不介入!由她们自我解决,可以让她们从小明白什么叫竞争、公平及怎么和平相处又互爱。只有当她们打起来的时候才需要出手制止,也让她们明白什么叫掌握尺度!


评论

这可不一定!性格使然!

评论
说的太好了。

评论
这个看缘分, 善缘怎么相处都是好的。 恶缘怎么都处不好。

我父母重男轻女, 一辈子为了儿子工作, 就给我多上了四年大学, 那也是我凭本事考上的。 儿子考补上。我老哥对我从小剥削毫不留情。 冬天让我敲开冰去河里洗菜, 零下五六度让我洗衣服,刚晾上就结冰了。


就这样儿子也没对父母感恩, 一直心里有点哀怨, 为什么没生在官宦之家,摊上了上不了台面的父母。对妹妹也是寡情得很。 后来有人看了我一眼,说我们兄妹缘分很浅。

评论


评论

传统教育误区之一

评论
我也不知道我的方法对不对:每次一个犯错,俩揪过来一起训,从来不分彼此。。。结果现在他俩永远同一战线,共同对付我

评论

还是父母教育态度问题,不是缘分的事儿。

一点都不鄙视现在这些独生子女和他们的父母,但是作为一个特定社会时期的结果,他们不懂得兄弟姐妹相处之道。

我们上一代有兄弟姐妹的父母们又因为多年的革命社会变革原因,不注重子女性格品性的培养。

所以当今中国正确的家庭教育只存在于少数的家庭之中,整体上缺乏几代人的传承和经验。

冰冻三尺,还需要两三代人的改变才会让整个社会有所认识,需要时间。

评论
这个话题挺无解的。见过手足很亲的,也见过互相仇恨算计父母钱的。不好说。

评论

您家开始得吵成啥样啊

评论
我单独对俩兄妹说不同的话。

对哥哥说:你独享了父母的爱很多年,可妹妹一出生就是和你分享父母的爱,所以你要让着妹妹一点。
对妹妹说:你天天在父母身边,可哥哥在远离家的地方独自上大学,所以每每哥哥放假回家,你要让着哥哥一点。

至今兄妹感情很好。

评论

也许把, 我从小看多了骨肉倾轧,对兄弟姐妹的感情很淡。 我父亲目前癌症晚期, 他的亲哥哥居然在村里大肆宣传,我爸快要死了,搞的我们都不敢送我老爸回乡下了。我心里那个寒啊,同父同母的哥哥啊。
凭良心将, 我自己对亲哥感情很淡, 但无论如何希望他过的好, 这样我父母也开心, 真不理解为什么亲生的还不如街坊。

评论

大伙瞧瞧这就叫有水准啊!分开个个击破,以理服人。
赞一个!知识就是力量!

评论
多谢分享,有启发!

评论

你该向时光雕刻中学习学习!
另外要有耐心弄清事件的由来并区别对待。凡事一刀切就会适得其反。
我不觉得他们在同一战线就解决了他们之间的问题,而是因为受不了你的训战而临时妥协的。
为人父母就要受累用心育儿,你对他们真正有指导作用的时间也就十年多一些。如果希望他们永远都会听你的,那就用上心以理服人并把自己当成他们的朋友一样吧。

评论

听过嘶声裂肺?见过鸡飞狗跳?
楼主我有强大的心。。。

评论

你的话题太沉重了!超出本帖讨论的范畴。
安慰一下!

评论
好贴。

评论

我很赞同你提到的传承与经验!
文革十年几乎破坏了所有的传承,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独生子女政策又是全人类首创的没任何经验可谈,所以注定这几代的中国人会有那么多的失败教训。

评论

澳子果酱了

评论
理论我都明白,实践才最困难

评论

我家试过这招,根本不管用。小孩只比没得到的,不比已经得到的。

我家老大比老二大好几岁,所以买吃的买玩的基本都优先姐姐,例如给姐姐买巧克力,买零食,经常买了藏起来不给妹妹看到;带她去这玩去那玩,妹妹都是只有跟着的份。但是姐姐却经常因为我给妹妹买了糖却没有给她买(因为已经给她买了其他好多零食了,觉得没有必要再买糖了)而发火,或者抱怨我陪妹妹的时间比她多(她不是要上学嘛,妹妹还没上学只能跟我待在家里),或者说我抱妹妹不抱她(她都快跟我一样高了,我抱得动嘛)。

还是均分小孩最能接受,所以我现在买什么东西都是当着她们俩的面均分,如果她们有不同的要求,可以跟对方换(例如有的想多要点糖但是少要一块巧克力)。

评论

这个对于都是小小孩的孩子意义不大,时光家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大的上大学小的上小学。

评论

因家庭而异,因父母而异,因孩子而异。。

评论

上大学的话应该已经很懂事了,那么讲道理的话都能听得进去了。我们现在头疼的是孩子还不太懂事,光讲道理她是听不进去的,所以只能采取简单粗笨的方法。

评论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

去哪里recycle lego

澳大利亚家里有几大箱子,都打乱了,也不玩了,咋办?哪里要? 评论 我看到慈善二手店里有的卖的,估计是捐的 评论 送人,很多孩子喜欢 评论 留着吧,万一孩子又想起来玩儿了呢。 我家很 ...

小学教育

小孩现在Y3,请问到底什么时候报名OC?

澳大利亚今天收到学校邮件关于OC和精英考试变化的通知,有点不懂,到底什么时候开始报名OC? 是今年的11月到明年2月报名5月的考试吗?然后考试通过的话是2026年入读? 所以OC课程是五年级才 ...

小学教育

Year2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澳大利亚孩子是2年级…就是不喜欢读书,阅读理解题做的很不好. 想请教大家推荐好的阅读理解的册子带着在家多做…再逼着读书…好无奈…谢谢大家了 评论 試試看先看電影或者舞台劇,如果有 ...

小学教育

网上练习题平台

澳大利亚感觉围绕澳洲教学大纲的网上练习题平台不多,我所知道的是IXL和Study Ladder。IXL的重复练习是优点也是缺点,比较枯燥。Study Ladder的练习题感觉偏向简单。 还有别的推荐吗? 评论 我有 ...

小学教育

Castle Hill到Sydney Boys 路程时间多长

澳大利亚有人知道山区 Castle Hill到Sydney Boys乘坐M2巴士和Tram单程需要多长时间吗 评论 door to door 1小时10分钟 到 1小时30分钟,视路况和你家到公车站 ,地铁站的情况而定。 评论 这只能是最短最快 ...

小学教育

Zac Power 这套书到底有几本啊

澳大利亚怎么在图书馆搜了下感觉有十几二十本?请问有顺序吗 要按顺序看吗 还是每本一个故事随便先看哪本都行呀 谢谢 评论 不需要按照顺序来。我儿子都是随便借的,读起来也没事问题 评 ...

小学教育

VIC 2016年奖学金互助贴

澳大利亚Haileybury 今年又要开考了。 依然用的是Edutest. 目前在读三五,八年级的学生可以参加。 6月3日报名开始,7月27,28号两天考试, Students who are currently in Years 3, 5 and 8 in 2024 are invited to par ...

小学教育

小学生下课自己回家手表问题

澳大利亚小朋友四年级,想让她下课自己回家,学校离家不远,但想给她个手表什么的,apple watch太鬼了,请问有什么简单点的手表她可以用,可以电话家长,我们也可以定位置她的?没有其他什 ...

小学教育

问一个小白的问题,OC考试怎么看时间

澳大利亚考场是不是有挂钟还是电子钟?允许考生自己带电子手表Count down吗? 谢谢 评论 考场有钟。考生自己可以带传统手表。 评论 考场有挂钟,但可能离得很远,看不清楚。老师理论上还有 ...

小学教育

低龄儿童的课外

澳大利亚想了解一下孩子们课外都干些什么,大概多少时间。起因是孩子抱怨说没时间好好玩。女孩6岁二年级。没有太多学校的作业(读一本小书,oral presentation什么的)。 上了一个kumon数学,一周 ...

小学教育

请教应该选择哪个小学

澳大利亚请教north rokcs public, Matthew Pearce Public, Murray Farm Public, artarmon public,carlingford west public,哪个小学更适合国内刚来的小朋友,四年级男孩。希望学校能抓得紧。或者其他还有推荐小学吗 评 ...

小学教育

墨尔本私校男孩选择男校还是混校呢

澳大利亚请问大家,墨尔本私校男孩选择男校呢,还是混校呢?不考虑离家近的问题。 还在ELC阶段,性格就是普通小男孩。我们对学术挺看重的。 男校是Trinity 混校是St Leonards和Haileybury brighton ...

小学教育

小女孩之间的问题

澳大利亚老大男孩,一路从来没怎么遇到过啥社交上的drama。老二女孩,各种drama,请教父母有啥有啥高招经验分享。 三年级女孩,从prep 开始有几个小女孩一起完,都挺好的,有两三个可能平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