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转贴: 一个以色列母亲的教育观

在澳大利亚小学教育




微博上看到的, 上面没有注明出处和作者。
搜索找到的也都是转贴的文章。

【孩子,我想当一个富豪的妈妈 】  
    一个以色列母亲的教育观

       1992年,当我辗转回到以色列的时候,13岁的老大、12岁的老二和10

岁的小女儿都还暂时留在中国 。
      选择在那时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穷途末路:我的父亲是犹太人,二战时逃亡到上海,并在那时生下了我 。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我们,12岁那年父亲去世,我就成了孤儿。长大后,我在上海铜厂当体力女工。结婚生下3个孩子后,丈夫离我们而去。留在 上海,满眼都是痛苦的回忆。正好那时中以正式建交 ,怀着一种逃避的心情,我成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 的犹太后裔。

       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象中要困难许多。我不 懂得那里的语言(父亲教的古希伯莱语早已不在以色 列使用),不懂得移民优惠政策(新移民可以有一笔安 家费),在特拉维夫的大街上,我压根不知道怎样才 能生存下去。 我从上海带去的积蓄只能维持3个月的生活开支, 我必须找到赚钱的办法,还要早日把孩子接到我身边 。我苦攻希伯莱语,学最基本的生活语言,然后,我在路边摆了个投资最小的小摊卖春卷。以色列的官方货币是谢克尔,1谢克尔兑换人民币2块钱,更小的币 值是雅戈洛,1谢克尔等于100雅戈洛。我的春卷小 摊,每天能赚到十来个谢克尔。当我的小摊生意慢慢 稳定下来以后,1993年5月,我把3个孩子都接到了 以色列。

        孩子们初到以色列的时候,受到了不少邻居 们的责难。 以前在国内时,我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到了以色列以后,我依旧做着我合格的中国式妈妈:我把孩子们送去学校读书,他们上学的时候我卖春卷。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他们就来春卷摊,我停止营业,在小炉子上面给他们做馄饨下面条。

        一天, 当3个孩子围坐在小炉子旁边等我做饭的时候,邻居过来训斥老大:“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看着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然后,邻居转过头训斥我:“不要把那种 落后的中国式教育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邻居的话很伤人,我和老大都很难受, 回家后,我安慰老大:“没事的,妈妈能撑住,我喜欢照顾你们。”可是,老大说:“也许,她说得没错。 妈妈,让我试着去照顾弟弟妹妹吧……”

        第二天是祈祷日,孩子们中午就放学了。来到我的小摊,老大坐在我旁边,学着我的样子把打好的春卷皮包上馅,卷成成品,然后入油锅去炸。他的动作一开始有些笨拙, 但是后来越来越熟练…… 老大身上的转变大得连我自 己都想不到,除了帮我做春卷,他还提出由他们带做好的春卷去学校卖给同学。每天早上,他和弟弟妹妹每人带20个春卷去学校,放学回来的时候,会把每人10谢克尔的卖春卷收入全部上交给我。我觉得很心酸 ,让他们小小年龄就要担起生活的担子。可是,他们没有表现出我想象的那种委屈,他们说他们慢慢开始喜欢这种赚钱的感觉了。

       邻居太太经常来跟我聊天 ,告诉我正规的犹太家庭应该如何运作,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犹太人从来不觉得赚钱是一个需要到达一 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与中国的“教育从娃娃抓起” 一样,他们始终觉得“赚钱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 育方式。邻居太太告诉我,在犹太家庭孩子们没有 免费的食物和照顾,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手段比较残酷,不是那么容易接受。但是,孩子们在学校也被灌输着这样的理念。 他们比我更容易地接受了这种犹太法则。于是,我决定改变以前在国内对孩子们的习惯,试着培养他们成为犹太人。

       首先,我们家确立了有偿生活机制,家中 所有东西都不再无偿使用,包括我这个母亲提供的餐食和服务。在家吃一顿饭,需要支付给我100雅戈洛 的成本费用,洗一次衣服需要支付50雅戈洛……在收取费用的同时,我给予他们赚钱的机会,我以每个春卷30雅戈洛的价钱批发给他们,他们带到学校后,可以自行加价出售,利润部分可自由支配。

       第一天下午回来以后,我得知3个孩子卖春卷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老三比较老实,按照老价钱,50雅戈洛一个零售,赚到了400雅戈洛;老二则使用了批发手段,40雅戈洛一个直接将春卷全部卖给了学校餐 厅,尽管只有200雅戈洛的利润,但他告诉我餐厅同意每天让他送100个春卷去;老大的方式比较出人意料,他在学校举办了一个“带你走进中国”的讲座,由他主讲中国国内的见闻,讲座的噱头就在于可以免费品尝美味的中国春卷,但是需要买入场券,每人10雅戈洛,每个春卷都被他精心分割成了10份,他接待了 200个听众,入场券收入2000雅戈洛,在上缴学校500雅戈洛的场地费用后,利润1500雅戈洛。 除了老三 的方法在我意料以内之外,老大和老二的经营方式都超出了我的想象。我真的没有料到,只在短短数日之 间,以前只会黏着我撒娇的孩子就摇身一变成了精明的小犹太商人,他们的学业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影响。

       为了琢磨出更多更新颖的赚钱方法,他们很努力地去学习和思考——老师授课的内容很对他们胃口,因为没有奉献精神之类的说教。老师问过他们这样一个问题:“当遭到异教徒的袭击,必须逃命的时候,你会带着什么逃走?”对于这个问题,回答“钱”或“宝石”是不对的。 这是因为,无论是钱还是宝石,一旦被夺走就会完全失去。正确的答案是“教育”。与财物不同,只要人活着,教育就不可能被别人夺走。

       他们很赞赏老师说的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想将来成为富翁,就学好眼前的东西,它们将来都会大有用处的……”当老大在法律课上学习了移民法后,他告诉我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应该可以去移民局领取安家费。我半信半疑去了,结果 一下领回了6000谢克尔的安家费,这对我们一家来 说可是一笔了不得的财产。然后,老大跟我说因为他给我提供了信息,我应该付给他10%的酬金。我犹豫很久,终于决定把600谢克尔这笔大钱给他,他拿到钱后,给我和弟弟妹妹都买了很漂亮的礼物,剩下的 钱,他说他会拿去变成更多的钱。 老大用这笔 酬金邮购了一批在国内很便宜的文具,然后去学校进 行售卖,利润再投入继续进货,1年以后,他户头上的金额就已经超过了2000谢克尔。

       尽管老大很会赚钱,但在实际上,老二比他更能领会犹太法则的精髓——犹太人共同的一点是,从事那些不用投入本钱的行业,从事其它人不做的、无须花钱和投资的工作。当老大在利用国内的资源赚钱的时候,老二也在如此做着,不过,他赚的是不需要成本的精神领域的利润——老二以他14岁的年龄和文笔 ,竟然在报纸上开设了自己的专栏,专门介绍上海的 风土人情,每周交稿2篇,每篇1000字,每月8000雅戈洛。老三是女孩子,因为比较矜持,也没有展露出赚钱方面的才能,但是我在她身上欣慰地看到了犹太人对生活的乐观和优雅。她学会了煮茶和做点心, 每天晚上,她会精心煮一壶红茶,配上她自创的口味不同的点心,一家人围坐下来边吃边聊天——老三的点心有点中西合璧的味道,两个哥哥都很喜欢。不过 ,这些点心不是免费的,两个哥哥支付的点心费用, 刨开成本和每天需要交给我的费用外,老三也能活得很滋润。

       当我们家的资金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我们一家4口合资开办了我们家的中国餐厅。我占40%股份、老 大30%、老二20%、老三10%。当我们家的餐厅越来越有名的时候,我也引起了很多关注。当我获得拉宾的接见后,我成了以色列的名人。此时的我已经完 全掌握了希伯莱文,再加上我的母语中文,我最后被以色列国家钻石公司邀请担任驻中国首席代表。

       当我回国任职的时候,孩子们也跟随我一起回到了中国,有了中国孩子作为比较对象之后,我方才发觉我的孩子成长得比我想象的还要优秀——在回国之前,每个孩子都去购买了很多以色列产的物品。回国之后,老师来找我了,她说我的孩子在校园推销来自以色列的商品,从饰品到民族服装甚至到子弹壳无所 不有,她建议我好好管教一下孩子。我告诉她,我无 权干涉我孩子的行为,这是他们赚取他们学费的方式 ——因为,我已经不再负责他们的所有学习费用。老 师的眼睛顿时瞪得大大的,她理解不了像我这样月薪 5000美元的母亲竟然会不给孩子学费。我请她品尝 一下女儿做的在家售价2块钱一个的小点心,微笑着告诉她:“这是我的孩子在以色列生活几年以来,学 会犹太法则的产物,我相信他们将来都会成为优秀的 人才……”

       随后的高考中,老大进入了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他说他要成为专业的旅游人才,然后去以色列开办自己的旅游公司,垄断经营中国游;第二年,老 二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他说他的理想是当一个作家 ,在不需任何投资和奉献的前提下赚取利润;老三说她会去学中国厨艺,当一个顶级的糕点师,然后去开办全以色列最好的糕点店……。

      回国以后,我发觉很多中国父母都活在一种左右摇摆的矛盾心态中,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大富翁,却又似乎害怕孩子过早地沉迷于金钱——就好像,既希望孩子将来能有个幸福的家庭,却又害怕孩子现在会早恋一样。这是一 种典型的叶公好龙——犹太人用敲击金币的声音迎接孩子的出世,赚钱是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至于教育、学习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中国的父母,哪怕心中憧憬无比,但却从来不肯挑明这个话题。

     这句话很难说吗?其实只是简单的一句 :“孩子,我想当一个富豪的妈妈……”

评论

后来又搜到下面这篇, 所以上面的应该是这个叫沙拉的妈妈写的吧。
这篇采访采访总结的文章前半部分和上面妈妈写的差不多, 就是后面有多一部分2003年以后的, 大家可以直接忽略前面的跳到后面看哈。
××××××××××××××××××××××××××××××××××××××××××××××××××××××××××××××××

去年,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和央视的《心理访谈》都请到了一位女士,在上海出生上海长大的犹太后裔沙拉·伊麦斯,谈论她作为单亲妈妈教育三个孩子的故事,节目的名称分别叫做“想当富翁的妈妈”和“特别狠心特别爱”。
     
     沙拉的爸爸在二战期间因受迫害从德国经俄罗斯逃到中国,并在战后留在了上海。1949年出生的沙拉在12岁的时候失去了爸爸,后来妈妈也嫁了人离开了她。沙拉在上海生活了40多年,有三次失败的婚姻,留下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为孩子弥补不完整的家庭环境
     
     沙拉说,没有爸爸的家庭是不完整的,但是她要把这不完整的给孩子补上。纵然不能达到100%地完整,也要尽量创造一个比较完整的环境,让孩子自己在里面成长。
     
     为了换个环境让孩子们体会生活的磨难,1992年沙拉带着三个孩子放弃了上海安定的生活来到战火纷飞的以色列,那是最大的儿子14岁,最小的女儿只有3岁。第一个月全家
      
     发现犹太人的赚钱文化
     
     刚一到以色列,她们全家就让一个小孩子给上了一课。二儿子杰瑞想买一辆自行车,他和卖车的不熟悉,就让一个小朋友去帮他联系。成交的那天,那个小朋友拿了杰瑞150元钱,去马路对面把车给他买来交给了杰瑞。后来杰瑞和卖车人聊天才知道,当时这部车子他是100元卖给杰瑞的那个朋友的。经过了解才知道,犹太人的孩子在家庭里好多事情都是计算钱的,没有免费的礼物和照顾,而孩子在家中的劳动也是获得报酬的,学校里也在灌输这种理念。沙拉意识到:以色列人人人都有生意头脑,学会赚钱是从娃娃抓起的,而在犹太人看来赚钱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一种生存能力。

     意识到不应该过分呵护孩子
     
     那时沙拉靠卖春卷来维持全家的生活。开始时沙拉按照中国式妈妈的思路来想问题,再苦不能苦孩子,每天送孩子们去读书,然后自己开始做春卷、卖春卷。面对沙拉自己劳动不让孩子动手的情况,终于有一个邻居看不惯了,过来对沙拉的大儿子说:“你已经是大孩子了,应该学会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里看着你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然后又不满地对沙拉喊道:“不要把那种落后的中国式教育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沙拉接受了这个邻居的意见,意识到:当你把鸟儿放在笼子里的时候,鸟儿就等着东西吃;当你把鸟放出去了,他就自己找食吃了。老大也接受了邻居的观念,主动要求去照顾弟弟妹妹了。可见犹太人从小就让孩子为自己和家庭负责任。
     
     全家赚钱齐动员
     
     那之后,沙拉就把三个孩子都动员起来了,她每天给每个孩子一定数量的春卷,并定好成本加钱,交给孩子去卖,赚的钱归孩子自己所有。一天回来沙拉向三个人了解情况,发现老三采取传统方式向同学零售;老二批发给学校的餐厅,单个利润低但是销量大;老大更有意思,他在学校举办了一个“带你走进中国”的讲座,他来给大家讲中国的见闻,听众需要买门票,但是可以免费品尝春卷,结果利润也非常好。沙拉开心地看到孩子们在销售春卷的过程中不仅赚了钱,还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社会、适应了社会。
         

    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真正意义的人
     
    孩子们适应了这个工作之后,对自己能赚钱了、能够帮助妈妈了非常高兴。尤其每个月当孩子们争着为妈妈支付水电费的时候,妈妈不仅非常感动,而且从孩子脸上看到了那种体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杰瑞在妈妈过生日的时候用自己赚的钱给妈妈买了一个翡翠戒指,并说今后要让妈妈的每个指头都带上自己买的戒指。老大和老二通过自己的劳动攒够了回中国读大学的学费,现在已经完成学业,开始追求自己喜欢的工作和事业了。
     
     沙拉说:当我看到孩子为我支付账单面带成就感的时候,我觉得他们离真正意义上的人已经不远了。
      
     模拟真实商业环境
     
     为了给孩子们营造实验环境,沙拉在家里确立了有偿生活机制,在家里吃饭、洗衣服都要给妈妈支付费用。孩子们因此也学会了理财。
     
     在问道杰瑞为什么他们几个有那么强赚钱的欲望的时候,杰瑞说妈妈给他们的感觉始终是“家里快要没有钱了”,要生活下去全家就要共同去赚钱。这句话的目的就是要把家庭的担子分给孩子来负担。
     就这样,全家人都被调动起来了,分别在家里、家外展开了赚钱行动。
     
     老大在学校学习的时候,知道了犹太移民有安家费,沙拉去了一问还真领到了。之后老大向妈妈要10%的提成,妈妈想了想最后还是给他了。老大用这笔钱给家里每一个人都买了礼物,并用剩下的钱从中国邮购了一便宜的文具,在学校卖给同学,赚了很多钱。
     
     老二杰瑞为了能够攒够回中国读大学的学费,上半工半读的中学。上午上课,下午就到市场上摆摊卖东西。卖的都是托朋友从中国运来的风油精、檀香扇、丝巾等产品。等市场收摊之后,再帮助摊主搬货,不仅可以得到工钱,有时还可以捡到摊主不要的东西。
     
     最让老二难于忘记的还是回中国读书之前全日制在面包房打工的日子。妈妈让杰瑞去打工有三个目的:一是赚钱,二是学语言,三是磨练孩子。
     
     5个月的打工生涯中,老二平均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最长的一次是在工厂阿拉伯人都走了的时候竟然达到50个小时。多年后当妈妈知道了孩子曾经每天都要求工作双倍时间的时候,说到:即使做妈妈的当时知道孩子每天工作将近20小时,也会假装不知道的,因为一来孩子能够承受,二来那也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我们做家长的最好装糊涂。犹太人有一句谚语:不强调要做对的事情,而是要做聪明的事情。我们并不要求孩子事事都按照规矩办。
     
     女儿老三虽然不出去卖东西,但是会在家中为大家准备茶水和点心,并大哥二哥和妈妈收取费用,扣除交给妈妈的成本,自己也有盈余。
     
     再后来妈妈带着一家三口合资开了一家中餐馆,妈妈占40%股份、老大30%、老二20%、老三10%。孩子还没有走向社会,就经历了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处理商业事务的磨练。
      
     
     特别心狠特别爱
      
     沙拉2003年回上海发展,女儿继续在以色列读高中。一个假期16岁的女儿到上海看妈妈,在女儿生日的那天妈妈请她去味千拉面馆吃饭。点餐的时候,女儿点了一杯橙汁,妈妈在检查菜单的时候发现了,就说:这里有免费的茶水,你为什么还点桔子水?女儿说她想喝。妈妈说:等你自己挣钱的时候,你可以点十杯桔子水,但是现在不行。说着就把橙汁划掉了。女儿接受不了,想走,沙拉说:可以走,请把我给你的礼物带上。女儿回来拿礼物的时候坐了下来没有离去。

     
     沙拉说,她这样做就是要造成生活艰难,生活要节俭,生活要靠自己去追求的气氛。自己今天对女儿刻薄一些,女儿今后走向社会就会更容易适应,就会少吃亏。

     有目标才能有结果—“我想成为富豪的妈妈!”
     沙拉在节目中回忆说,她所采取的一系列计划都是围绕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实施的,那就是“我想成为富豪的妈妈!”。
     沙拉又说,要想让孩子成为富豪,就要早些让他学会赚钱;要想让孩子将来幸福,就不要反对他早些谈恋爱。因为生活只有摸索试验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道理。沙拉对自己孩子的未来充满信心:“我的孩子在以色列生活这几年,学会了犹太生存法则,我相信他们将来都会成为优秀的人才……”

     沙拉一家和嘉宾的对话
     节目中的一位嘉宾引用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尔的名言说:“人追求生命意义的途径只有两条,一个是经历苦难,另一个是面对死亡。”对于孩子成长所需要的苦难,我们真的要有条件要让孩子去经历苦难,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让孩子经历苦难。
     
     沙拉认为生存能力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赚钱能力是生存能力之一,而学习是为了生存能力服务的。
     
     老二杰瑞回想自己的经历时,感谢妈妈给他磨练的机会,那段日子让自己更加珍惜生活,更加有动力去追求美好的生活。
     
     妈妈却这样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孩子:“孩子们对我的帮助比我给他们的更多。我比其他妈妈更爱我的孩子,只是方法不同。别的孩子可能总关心家里能给我什么,我的孩子会想我能给家里什么。”这是孩子成熟和与妈妈感情深厚的体现。
     
     在谈到中国家长一生孩子就考虑要帮助孩子找工作、还要为孩子准备房子结婚时,沙拉感慨说:中国的家长为子女考虑太多了,你们对孩子太负责任了,对自己太不负责任了。嘉宾评论说:对自己太不负责任、对孩子太负责任的家长,是培养不出成功的孩子的。


评论
我怎么觉得标题应该改成“一个上海妈妈对孩子的经商教育”呢?

评论
就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孩子不会再传承这样的价值观了:

评论

我觉得上海妈妈应该不舍得对孩子这样吧?
而且面子上也不会让孩子去学校卖春卷

评论
这位妈妈虽然是以色列人,但以色列人的教育传统她并不了解。所有以色列小孩十三岁之前必须能背诵旧约全书。这里面的智慧很多。这位妈妈会古希伯来文却不知道读这本书,可惜了。她的孩子们虽然学会赚钱,但犹太人经商的很多法则却没有学会,太可惜了。

评论
很多在自己岗位上勤恳工作的人,都不是富豪,可一样值得被尊重。

为啥现在的媒体一定要用"富豪"两个字来吸引观众呢?

我是针对贴子,不针对LZ哈

评论

世界上能称之为富豪的毕竟是少数人哈。
“富豪”2字貌似媒体是引用这个妈妈的原话?

评论
不得不说犹太人真的是天生的经商能收。受教了。

评论

因为现在的国情就是这个样子啊。难道你不曾听到那么些熟悉的话在耳边响起:要好好读书,要出人头地,以后赚……(省略),所以媒体才会用富豪2字来做标题啊。

评论
这是去年才做的采访吗?好像好几年前就看过了。不过我真是做不到,我女儿学校让卖的巧克力或零食一类的我们都是自己买了,从没出去卖过。

评论

因为现在大多数国人都没有信仰,他们所追求的除了钱,还会有什么?

在国内,富豪就是成功人士的象徵。管他钱是怎么来的。

评论
"犹太人用敲击金币的声音迎接孩子的出世,赚钱是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至于教育、学习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经历的过程"-----不能认同!
如果犹太人如此极端地崇尚"钱是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 那么也就会有人用极端的方式对待他们. 悲剧呀!

评论
澳洲学校不许学生卖东西赚钱

评论
不知道澳洲的犹太人后裔是不是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不过犹太人聚集悉尼东区和下北,看来赚钱是很有办法啊,穆斯林远远比不上

评论
我不想当富豪的妈妈

评论

但你也不想当一个,25岁了还找家里要钱过活的窝囊废的妈妈,对吧,如果不想,好好领会文章的意义,而不要在这里肤浅的,咬住富豪两个字

评论
很聪明的教育方法,但是一般家长也狠不下心。对待亲人和做生意还是不要混在一起好。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以后择偶交友只能找他们自己人,或者能接受样样事情都精明算到一分一粒的。

犹太人也有慷慨大方慈善捐献,对科学艺术文化的支持传统,这些都是同样精明的中国人所缺乏的。

评论
只看了第一篇,感觉整个钻钱眼里去了。

评论

穆斯林 会生孩子,一生一窝。而且不干活,不赚钱, 就靠着犹太人的税养着。

达到人生终极目标:不劳而活。





以后统治世界就是他们了。

评论

前面部分其实我还是比较能理解的, 就是一个贫苦家庭的励志故事呵呵。

真正让我受不了了的是第二篇后面女儿16岁生日来上海看妈妈的片段, 这个妈妈太不近人情太苛刻了。



评论
这是继拼爹拼爷爷之后的拼儿子么?
那孩子应该说。妈妈能让我当一个富二代么??!!

评论
犹太人从商自古就出了名的

中学好象还学过一篇名著片断讲那个令人生厌的犹太商人

评论



评论
从小没有理财观念的人应该好好看看。。

评论

莎士比亚 的《威尼斯商人》

评论
这篇文章很多观点还是对的,特别是让孩子能早点自立,不能太呵护孩子.
对孩子太负责其实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不过让未成年的孩子在家吃住都要有代价个人感觉有点过分.

评论
'赚钱是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

How pathetic!

评论

你也太敏感了吧,这一句话就说人家肤浅,真不知道谁肤浅。

我倒是希望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行了,就是这个意思。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

去哪里recycle lego

澳大利亚家里有几大箱子,都打乱了,也不玩了,咋办?哪里要? 评论 我看到慈善二手店里有的卖的,估计是捐的 评论 送人,很多孩子喜欢 评论 留着吧,万一孩子又想起来玩儿了呢。 我家很 ...

小学教育

小孩现在Y3,请问到底什么时候报名OC?

澳大利亚今天收到学校邮件关于OC和精英考试变化的通知,有点不懂,到底什么时候开始报名OC? 是今年的11月到明年2月报名5月的考试吗?然后考试通过的话是2026年入读? 所以OC课程是五年级才 ...

小学教育

Year2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澳大利亚孩子是2年级…就是不喜欢读书,阅读理解题做的很不好. 想请教大家推荐好的阅读理解的册子带着在家多做…再逼着读书…好无奈…谢谢大家了 评论 試試看先看電影或者舞台劇,如果有 ...

小学教育

网上练习题平台

澳大利亚感觉围绕澳洲教学大纲的网上练习题平台不多,我所知道的是IXL和Study Ladder。IXL的重复练习是优点也是缺点,比较枯燥。Study Ladder的练习题感觉偏向简单。 还有别的推荐吗? 评论 我有 ...

小学教育

Castle Hill到Sydney Boys 路程时间多长

澳大利亚有人知道山区 Castle Hill到Sydney Boys乘坐M2巴士和Tram单程需要多长时间吗 评论 door to door 1小时10分钟 到 1小时30分钟,视路况和你家到公车站 ,地铁站的情况而定。 评论 这只能是最短最快 ...

小学教育

Zac Power 这套书到底有几本啊

澳大利亚怎么在图书馆搜了下感觉有十几二十本?请问有顺序吗 要按顺序看吗 还是每本一个故事随便先看哪本都行呀 谢谢 评论 不需要按照顺序来。我儿子都是随便借的,读起来也没事问题 评 ...

小学教育

VIC 2016年奖学金互助贴

澳大利亚Haileybury 今年又要开考了。 依然用的是Edutest. 目前在读三五,八年级的学生可以参加。 6月3日报名开始,7月27,28号两天考试, Students who are currently in Years 3, 5 and 8 in 2024 are invited to par ...

小学教育

小学生下课自己回家手表问题

澳大利亚小朋友四年级,想让她下课自己回家,学校离家不远,但想给她个手表什么的,apple watch太鬼了,请问有什么简单点的手表她可以用,可以电话家长,我们也可以定位置她的?没有其他什 ...

小学教育

问一个小白的问题,OC考试怎么看时间

澳大利亚考场是不是有挂钟还是电子钟?允许考生自己带电子手表Count down吗? 谢谢 评论 考场有钟。考生自己可以带传统手表。 评论 考场有挂钟,但可能离得很远,看不清楚。老师理论上还有 ...

小学教育

低龄儿童的课外

澳大利亚想了解一下孩子们课外都干些什么,大概多少时间。起因是孩子抱怨说没时间好好玩。女孩6岁二年级。没有太多学校的作业(读一本小书,oral presentation什么的)。 上了一个kumon数学,一周 ...

小学教育

请教应该选择哪个小学

澳大利亚请教north rokcs public, Matthew Pearce Public, Murray Farm Public, artarmon public,carlingford west public,哪个小学更适合国内刚来的小朋友,四年级男孩。希望学校能抓得紧。或者其他还有推荐小学吗 评 ...

小学教育

墨尔本私校男孩选择男校还是混校呢

澳大利亚请问大家,墨尔本私校男孩选择男校呢,还是混校呢?不考虑离家近的问题。 还在ELC阶段,性格就是普通小男孩。我们对学术挺看重的。 男校是Trinity 混校是St Leonards和Haileybury brighton ...

小学教育

小女孩之间的问题

澳大利亚老大男孩,一路从来没怎么遇到过啥社交上的drama。老二女孩,各种drama,请教父母有啥有啥高招经验分享。 三年级女孩,从prep 开始有几个小女孩一起完,都挺好的,有两三个可能平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