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一种波动,或者说一种振动,有听得见和听不见。听得见的声音,比如当演奏乐器、拍打一扇门或者敲击桌面时,声音的振动会引起介质——空气分子有节奏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变化,形成疏密相间的纵波,这就产生了声波,这种现象会一直延续到振动消失为止。
通俗点说,声音是由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只是声波通过固体或液体、气体传播形成的运动在人的耳朵中的返映。声波振动内耳的听小骨,这些振动被转化为微小的电子脑波,它就是我们觉察到的声音。内耳采用的原理与麦克风捕获声波或扬声器的发音一样,它是移动的机械部分与气压波之间的关系。自然,在声波音调低、移动缓慢并足够大时,我们实际上可以“感觉”到气压波振动身体。因此我们用混合的身体部分觉察到声音。
理论一点的解释:声音是一种纵波,声音没有质量,也就是没有重量。声音不是物体,只是一个名称,声音是一种纵波,波是能量的传递形式,它有能量,所以能产生效果,但是它不同于光(光不是声波,光是电磁波),光有质量有能量有动量,声音在物理上只有压力,没有质量.
听得见与听不见的声音
正常人能够听见20Hz到20000Hz的声音,而老年人由于身体退化的原因,老年人听的高频声音减少到10000Hz(或可以低到6000Hz)左右。
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称为次声波。超声波(高于20000Hz)和正常声波(20Hz - 20000Hz)遇到障碍物后会向原传播方向的反方向传播,而部分次声波(低于20Hz)可以穿透障碍物,俄罗斯在北冰洋进行的核试验产生的次声波曾经环绕地球6圈。超低频率次声波比其他声波(10Hz以上的声波)更具对人的破坏力,一部分可引起人体血管破裂导致死亡,但是这类声波的产生条件极为苛刻,能让人遇上的几率很低。人的发声频率在100Hz(男低音)到10000Hz(女高音)范围内。 蝙蝠就能够听见频率高达120000赫兹的超声波,蝙蝠发出的声波频率也可达到120000赫兹。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通常在45000赫兹到90000赫范围内。狗能够听见高达50000赫兹的超声波,猫能够听见高达60000赫兹以上的超声波,但是狗和猫发出的声音,都在几十到几千赫兹的范围内。这就是有地震、海啸等大自然灾害时,动物的反映比人更提早的原因。
关于听不见的声音,简单如蝴蝶翅膀扇动频率很小,每秒大约5次。所以我们一般听不到蝴蝶翅膀扇动的声音。
声音的速度
空气(15℃):340m/s,
空气(25℃):346m/s,
水(常温) :1500m/s,
海水(25℃)1530m/s,
钢铁:5200m/s,
冰:3160m/s
软木:500m/s,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压强和温度有关。温度每上升/下降5℃,声音的速度上升/下降3m/s。
另外,从上可以看出,声音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声音的传播速度随物质的坚韧性的增大而增加,随物质的密度减小而减少.如:声音在冰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在水的传播速度快.冰的坚韧性比水的坚韧性强,但是水的密度大于冰.这减少了声音在水与冰的传播速度的差距.格式可写为:
c=ρ*C
小c是等号的左边的c:声速
大C是等号右边,和ρ在一起的C:坚韧性(coefficient of stiffness)
ρ:密度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因此真空是可以隔音,现在研制出来的双层玻璃隔音效果很好,就是采用断绝声音介质原理的现实应用。
有用的加分呀
评论
1、声音灭火
如果你问孩子,失火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来把它扑灭。他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用水啦”。那你再问他,你是怎样熄灭蜡烛的?孩子也会毫不犹豫的说“当然是用嘴来把它吹灭啦”。
孩子的回答是不错的。在日常生活中,这是我们最常用的灭火和灭烛的方法。可是你却是用声音来熄灭蜡烛的,奇怪吗?
准备好一张硬纸、剪刀、胶水,我们来做一个声灭火器。其实它只不过是一个圆柱形的纸盒,这个纸盒的做法如下:先从硬纸上剪下一张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把它卷成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圆筒,用胶水把纸筒的接合处粘牢,再从硬纸上剪下两个直径约6厘米的圆。在其中一个圆的中心处剪一个直径约1.5厘米的小圆洞,然后把两个圆粘到纸筒两端把纸筒的两端堵住,使它形成一个圆柱形的纸盒。这就是声灭火器。不过你一定要把粘合处粘牢,千万不要使接缝处漏气。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固定在桌子上。然后用你的左手握住圆纸盒,把它拿到离蜡烛60厘米左右的地方,并且使盒盖上的洞对准蜡烛的火焰。用你右手的食指不停地弹圆纸盒的盒底。圆纸盒发出了“扑扑”的声音。不一会儿,你就会发现蜡烛的火焰被熄灭了。难道真的是声音把火给扑灭了吗?如果你还不相信,那你还可以多试几次,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你用力敲击盒底的时候,产生了声音,声音本身是一种波,而声波是有压力的。在这个压力的作用下,火焰便被“压”灭了。这就是声灭火器的道理。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实验设计
方法一 【制作方法】1.用一个大肚的玻璃瓶制作成钟罩。注意:罩底可在玻璃板上加金钢砂轻轻研磨,使它平整光滑。
2.将瓶口加一个插玻璃管的橡胶塞,通过塑胶管接到手摇抽气机上,
3.把一块5毫米厚的橡胶板平铺在桌面上,其上放一小闹钟,用做好的钟罩扣住。
4.为防止上口或下底漏气,可在各接口处加真空油脂或凡士林密封。
将闹钟上好劲、扣在钟罩内,摇动抽气机,给钟罩抽气。你会发现,闹钟的声音会由大变小,直至完全听不到声音。当停止抽气,向钟罩内放入空气时,声音又会由小变大。这说明:空气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方法二
【制作方法】在一个玻璃瓶塞下用细线系两个金属环。瓶塞上的弯管用软胶管与两用气筒连接。 先不接两用气筒,用手摇瓶,可听到两金属环碰击的声响。将瓶子与两用气筒连接,抽气;当瓶内空气稀薄,软胶管被大气压压扁,两用气筒几乎抽不动时,捏紧胶管,取下两用气筒。再摇瓶子时,只见金属环相碰,但听不到响声,这说明空气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传播声音。
评论
教学目的、任务要求:
1 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条件。
2 知道声速,初步认识声音的传播形式。
3 探究身边的声现象。
重点突破:声音传播所需要的条件和声音的传播形式。
教 具:音叉、小锤。
教学过程:引入:泰坦尼克号中的主题歌曲非常动听,男女主角的最后对白催人泪下,但是假如没有声音,把男女主角的真情对白改为手语,打手势来表达,那感情表达的还能那么准确吗?还能那么催人泪下吗?由此可见,声音对人类有重要的意义,是人类思想与感情交流的基础,并且与我们的生活也有密切关系。自然界也有许多声音,既美妙又神秘。
问:自然界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呢?
答:狮吼、虎啸、鸟鸣、青蛙叫、流水潺潺、呼呼的风声……
问:那这些美妙的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探究并举例:让全班同学都摸正在发声的音叉然后讨论回答,讨论后再举出其他声音产生的例子。注:让同学自己探究,比如摸自己发声的喉咙……最后看书上的图片并填空。
总 结: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引出:声源的定义: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sound source )。
过渡:有声源,有物体正在发声,但是有声源你就能听见声音吗?你是怎么听见声音的?钓鱼的时候大声说话会把鱼吓跑,为什么?
学生发言:声源振动发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传到人耳中,反映到人脑中我们就听见了声音。鱼之所以会被吓跑,是因为声音由空气中传入水中把鱼吓跑了。
提示引导: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呢?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呢?大家看课本 31 页后讨论。
学生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声源振动,引起空气振动,最后传到人耳。由于空气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声波,就像水波波纹一样有高有低。
结论:声音以声波形式传播。 注:半数以上学生能说出此过程。
总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实验探究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呢?有什么例子可以证明呢?请同学们讨论后举例回答。
学生讨论后小组发言:
A :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例:钓鱼时大声说话会把鱼吓跑;把一根管子伸进海水下,可以听见远处船只航行的声音;海豚在海中的叫声能被人听见。)
B: 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例:在某一间教室敲暖气管,一座楼的每个教室都能听到敲击声;古代人打仗,先锋官把耳朵贴地听一下,就能听到远处敌军行进的声音;在课桌一端很轻的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桌面就可以清楚的听见敲击声,而不贴桌面就听不见。)
C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例: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要靠无线电。)
总结: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如水),固体(如钢铁、木头、土壤)等物质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声,但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我们把这些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
引出:介质的定义:凡是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声的介质。
讨论:百米赛跑时,小明先看到发令枪冒烟,后听到枪声。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若给你一个秒表,采用什么做法你能估测出枪声从百米起点传播到终点所需的时间?通过这种做法你能估测出声每秒传播的距离吗?与同学交流合作进行回答。(见课本 33 页)
学生讨论结果:有同学可以说出 s=100m,t是从看见冒烟到听见枪响的时间,则声速 v=s/t。但有同学对未计算光传播所需要的时间提出质疑,也有同学说光传播速度极快,所以短距离内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
讨论总结:声速比光速慢的多,所以光速在短距离内传播所需要的时间不计。故 v=s/t 此计算方法可行。
过 渡:声音既然是传播的,那就涉及到一个快慢问题,也就是声音有速度。介质有很多种,各种介质性质都不一样,所以传播声音的速度也不一样。大家首先看课本上声速的定义,然后看一下表格中列出的声音在各种介质中常温下的传播速度。大家看表格后得出什么结论?
声速的定义:声每秒钟传播的速度为声速。
影响声速的两个因素:介质的性质,介质的温度。
学生看表格后,得出结论: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当中的传播速度依次加快。注:有半数学生得出了此结论。
本节总结:本节课主要讲了声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条件,声的传播形式以及声速。本节内容与生活非常贴近同学们家庭作业探究声是否有能量。(见课本 34 页) 板 书 设 计
§ 1 什么是声音
一 声音的产生。
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 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水源 、声源
二 声的传播 1 、水波声波: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 凡是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称为声的介质。
3 声速:声音每秒钟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 声速的两个决定因素:介质的性质,介质的温度。
4 、 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依次加快。
自我点评: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脑思考,亲自体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尤其体现在让学生探究声除了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固体等物质中传播。探究完声的传播形式、声的介质以后,讨论了页的讨论:声传播有多快。充分利用了集体优势,体现了物理学习方法中的合作交流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性和感性上很好的掌握声的产生原因、传播形式和传播条件以及声速等知识。授课方式与授课过程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并且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评论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声音具有不同的特征;
2、知道响度是声音的特征之一,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知道音调是声音的特征之一,音凋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课前准备】
1、举例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并区分这些声音有哪些不同的基本特征?
2、通过动手实验比较声音具有强弱之分,探究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了解两个物理名词——响度和振幅。
3、通过动手实验比较声音具有高低之分,探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快慢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了解两个物理名词——音调和频率。
4、举例区别声音的响度和频率有什么不同?
5、频率的单位是是什么?其物理量符号是什么?
6、完成下列概念填空:
①、声音的强弱叫做 ,物体振动的幅度称为 。
②、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越大,响度越大。
③、声音的高低叫做 ,物体振动的快慢用 表示,频率的单位是 。
④、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 ;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 。
⑤、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或大小,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或清脆、浑厚。
【课堂例题】
例1、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 (2)_______ ______。
分析:
例2、音调高指声音听起来“尖”“细”“脆”等,所以女学生的音调比男学生的高,下列声音音调最高的是 ( )
A.隆隆的雷声 B.老鼠的吱吱叫声
C.声如洪钟的演讲声 D.牛的叫声
分析:
例3、每一个物体都有它固有的频率.现有一个音叉,它的频率是400Hz,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 _____;
它的振动频率会不会因为重敲或轻敲而改变? 答:_________。
分析:
例4、昆虫在飞行时抖动翅膀发出声音,苍蝇每10s翅膀振动3520次,蜜蜂每20s翅膀振动3800次,蚊子每5s翅膀振动3200次,那么它们翅膀振动频率最大的是_______,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__。
分析:
点拨:频率表示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巩固练习】
1、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的高低决定于__ __,声音的大小决定于_____。
2、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有关。
3、某种苍蝇在飞行时4s内翅膀振动1400次,则频率是 ,而蝴蝶的振动频率是8Hz,即它每秒振动 次。
4、下面四例是形容声音的“高”:①这首歌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②引吭高歌;③她是女高音歌唱家 ④请勿“高声喧哗” 其中指音调的有________,指响度的有________。(只填序号).
5、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 ( )
A.响度很大 B.音调很大
C.发声体的振动时间长 D.振动频率高
6、“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C、振幅大小 D、以上都不是
7、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是( )
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 ”
B、“你的声音很高,我听得很清楚”
C、“请勿高声喧哗”
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8、学校乐队的鼓手,在敲鼓的时候,为什么用力越大,声音越响。
9、计算题:一物体振动的频率是25Hz,那么它在两分钟振动了多少次?
10、小红同学利用一把钢尺在课堂上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践活动,请你仔细观察这图,想想,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红的实践活动目的是探究什么?
(2) 利用该图还可以进行哪些有关声音的探究实验(举2例)
二、声音的特征(2)
【学习目标】
1、知道音色是声音的特征之一,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记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掌握声速的测量方法。
4、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课前准备】
1、用几种不同的乐器先后演奏同一首乐曲,你能区分开这些乐器吗?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思考:班级里的同学在讲话时,即使他们的响度和音调相同,我们仍能区分开是谁的声音,这是他们声音的什么特性不同?
3、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叫做声音的三要素,是哪三要素?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吗?根据课本内容想一想如何测量声音传播的速度?几个同学联合设计实验方案做一下。
5、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否相同,有什么特点?
6、完成下列概念填空:
①、我们能区分开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
②、声音的三要素是指 、 和 。
③、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s,在水中的声速约为 m/s,在钢铁中的声速可达 m/s。
④、在学校运动会上记录百米赛跑成绩时,你是在听到发令枪的响声开始计时还是在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为什么?
【课堂例题】
例1、电子乐器可以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要模仿得逼真,其关键要求电子乐器所发声音与所要模仿乐器发声的哪一项特征尽可能的一致? ( )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分析:
例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表示的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
①小孩子的尖叫声刺耳,说明声音的__________。
②你的声音真好听,说明声音的__________。
③雷声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__________。
分析:
点拔:从声音的三要素方面来回答。
例3、对着远处的大山喊一声,2秒后听到了回声,人与山的距离是多少?
分析:
【巩固练习】
1、童话故事中,狼为了吃掉小兔子,学着兔妈妈的声音说:“小兔乖乖,把门儿开开。”小兔们都回答:“不开,不开,就不开!”小兔子知道这不是妈妈的声音。这是利用他们的_____和_____不同而辨别出来的。
2、小明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敲击铁管,小明先后听到两个响声,先听到的声音是由__ ___传播来的响声,这说明声音在_____中的传播速度比在_____中的要快。
3、下列不属于乐音的特征的是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4、声音在空气、酒精、钢管这几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从快到慢的顺序是( )
A、空气、酒精、钢管 B、钢管、空气、酒精
C、空气、钢管、酒精 D、钢管、酒精、空气
5、下列距离不能用声波来测量的是( )
A.海洋的深度 B.相距很远的两座高山之间的距离
C.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 D.很长的一根钢管的长度
6、在班级进行的物理知识抢答赛中,坐在前排座位的同学,不用回头,根据说话的声音就能判断出是谁在抢答,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振幅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7、三位同学在铁路边议论,用哪种方法能尽早听到远在视野外的火车开过来的声音
A、在路基上,全神贯注,侧耳细听 ( )
B、趴在路基上,把耳朵紧贴在枕木上听
C、趴在铁轨上,把耳朵紧贴在铁轨上听
D、三种办法都不行。
8、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一个人面对高山喊了一声,4秒后听到回声,那么人距离山有( )
A、340m B、680m
C、60m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9、声音在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35米/秒。一架在2680米高空飞行的飞机发
出来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10、平时人们所说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涉及到些声学的知识有哪些?
答:
三、令人厌烦的噪声
【学习目标】
1、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认识噪声;
2、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
3、通过分组活动及分组实验,养成采集信息和实践活动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
1、通过课本中的“信息快递”,了解乐音和噪声的物理学上的意义,及了解从环境保护角度上的意义各是什么?
2、通过课本中的图示,说说噪声的来源有哪些?再调查了解一下你周围中的噪声有哪些?
3、小组同学一起调查和讨论,探究噪声对人的危害有哪些?
4、人们对声音的强弱是怎样分级的?声音强弱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
5、通过自学课本P17,了解一下人们是怎样控制噪声的?总结一下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6、小组同学合作做课本中“活动1-6”,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的强弱,什么材料隔声性能较好?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7、完成下列概念填空:
①、从物理意义上说,乐音是指 ,噪声是指 ;
从环保角度上说,凡是 都使噪声。
②、招生对人的危害有 等几方面。
③、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 ;一般安静舒适环境的声音约是 dB。
④、减弱噪声的途径主要有 、 、 。
⑤、通过实验可知, 样的材料隔声性能较好。
【课堂例题】
例1、有人说:收录机播出的“歌星”唱歌的声音都是乐音,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分析:
例2、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这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这是在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不仅可以打造绿色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在____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
分析:
例3、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屏幕上常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电视的音量开小点”的字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______________,从乐音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______________。
分析:
点拨:从声音的三要素或控制噪声方面来思考。
例4、电影院的墙壁往往做成凹凸不平的,这是为了: ( )
A、增强声音的反射 B、减弱声音的反射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改善声音的音色
分析:
【巩固练习】
1、“掩耳盗铃”是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无声手枪的“无声”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植树造林是在__________减弱噪声。
2、人们用“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0dB的声音人耳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_____dB以上的噪声将会令人厌烦;噪声的波形是_____________。
3、当今社会的四大污染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________污染。
4、下列声音属于噪声是: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⑴城市里的汽车发动机的运转声; ⑵歌唱时乐器的伴奏声; ⑶晨读时的朗读声;
⑷自习课的喧哗声; ⑸深夜的引吭高歌声; ⑹老师讲课声干扰某个学生的睡觉;
⑺装修房间的电钻声; ⑻燃放爆竹的爆炸声。
5、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悦耳动听的音乐是不可能成为噪声的
B、噪声是无法减弱的
C、噪声虽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但对人的身体健康影响不大
D、噪声的振动波形是无规则可循的
6、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声源不发生振动
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城市里在穿行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
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7、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少
B、可能是 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8、在下图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
A B C D
9、假如你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影响你休息和学习,你能想出办法来减弱这种噪声的干扰吗?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学习目标】
1、了解人与觉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
2、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3、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课前准备】
1、对于听觉正常的人在空气中是不是都能听见物体振动发出的所有声音呢?
2、通过课本了解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多少?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3、与可听声相比,超声波具有什么特点?超声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有哪些?
4、哪些物体的振动能够产生次声波?次声波会产生哪些危害?
5、完成下列概念:
①、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在 Hz— Hz之间,超声波的频率高于 Hz,次声波的频率低于 Hz。
②、超声波的特点是: , , 。
③、超声波在现代科技上应用的事例有: , , 等。
④、能产生次声波的情况有 , , 等。
⑤、次声波能产生严重的危害,如 , , 等。
【课堂例题】
例1、有两只昆虫甲和乙,甲的翅膀每秒振动8次,乙的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人凭听觉能感觉到在飞行的昆虫是 ( )
A.甲 B.乙 C.都感觉到 D.都感觉不到
分析:
例2、频率为100Hz的声音 ( )
A、每分钟振动100次。 B、人耳听不见。
C、响度比10Hz的一定大。 D、以上都不对。
分析:
例3、医院里的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太小 B.声音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C.声音太大 D.声音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分析:
例4、常有这种情况,人还毫无察觉的时候,狗已经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因为( )
A、狗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广 B、人比狗的听觉频率范围广
C、狗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广 D、人比狗的发声频率范围广
分析:
【巩固练习】
1、声呐是人们利用超声波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制成的。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洋某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_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
2、监测与控制________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以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3、听不见的声音包括 波和 波。 波可以传很远,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而 波可以用来清洗和焊接物体。
4、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能够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
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C.雷声的响度比人声的响度大得多
D.声音传播的速度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快
5、下列不是超声波应用的是( )
A.用声呐系统探测潜艇 B.动物感知地震前的声音
C.海豚用来判断方位而发出的声音 D.蝙蝠捕捉蚊虫时发出的声音
6、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7、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不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
A. B超成像 B.声纳测距 C.听诊器 D.超声波清洗器
8、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问题是( )
A.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八年级物理第1章 声现象 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一、声音是什么
【巩固练习】——答案
1、声带的振动;弦的震动;空气的振动;
2、空气;水;固体;空气、水、固体;真空;
3、翅膀的振动 探究实验的精神;
4、B. 5、 B. 6、C. 7、B. 8、D、 9、略
二、声音的特征(1)
【巩固练习】——答案
1、音调,响度; 2、高,振动快慢; 3、350Hz,8;
4、①③;②④; 5、 A; 6、A; 7、D;
8、用力敲鼓,鼓膜振幅大,所以声音响。
9、3000次
10、发声体在振动;音调,响度。
二、声音的特征(2)
【巩固练习】——答案
1、音色,音调; 2、铁管,铁管,空气;
3、D; 4、D; 5、 C; 6、D; 7、C; 8、B; 9、8秒
10、(1)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2)声音是可以传播的。
三、令人厌烦的噪声
【巩固练习】——答案
1、人耳,声源,传播途径; 2、能,80,杂乱无章; 3、噪声;
4、(1)(4)(5)(7) 5、D 6、C 7、B 8、B
9、告诉邻居小点声、关闭门窗、拉上窗帘等。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巩固练习】——答案
1、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3000; 2、次声波; 3、超声波,次声波,次声波,超声波; 4、B 5、B 6、D 7、C 8、D
评论
lz是老师?
评论
楼主自己做的吗?
评论
原创吗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