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收益率8点的私募产品,你会买吗?
如果这款产品的购买门槛高达500万元,你还会购买吗?
如果这个产品还是未知组织的产品,你真的会买吗?
但是确实有组织这样做。
日前,南京一家规模超10亿元的私募基金就提供了这种“高门槛”的玩法。
这背后有什么故事?
中小私募,竟然也投资了500万元
近日,位于江苏南京的一家股权私募公司开启了A股私募基金的认购。 2015年成立的产品。
但他们选择将购买门槛提高到500万元。 (如下图,对应产品费率信息)
不仅如此。
这家南京私募的另一款产品也处于开放期,今年5月底申购门槛已从100万元提升至202万元。
同时开放旗下两款产品的认购,同时将购买门槛提升至高于同行。
这是什么算盘?
同一机构有多种费率
除申购门槛外,上述两款产品的费率结构存在显着差异。
申购门槛500万以下的产品:免申购费,管理费0.80%。绩效薪酬提取比例为15%,提取时间点为持有人赎回基金或基金终止时。
最低申购门槛202万的产品:申购费1.00%,管理费0.80%。绩效薪酬提取比例为18%,提取时间点为各绩效薪酬计提日创出新高时。
从费率结构来看,上述两款产品的管理费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即1.5%/年的费率标准。但都有较高的订阅门槛。
此外,对于最低进货价为202万的产品,业绩补偿的提现比例不仅高于门槛为500万的产品,而且提现的数量也会减少。更多的。
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门槛是怎么想出来的?
大牌管理人敢“偶尔这么做”
众所周知,私募基金通常的购买门槛为100万元,基金更高超过这个购买门槛的通常会受到国外大牌私募基金、或者明星基金经理的投资者追捧。
例如:王亚伟旗下的千禾资本在2013年募集首只私募产品时,将最低购买门槛定为1000万元。
陈光明当年的第一个专户产品,认购门槛为500万元,并设定了5年的资金封闭期。
另一个例子是海外宏观对冲巨头桥水基金在中国的境内融资。业务发展初期,最低进货门槛为300万元。
此外,刘峰、邓小峰的私募产品一度将申购门槛提高至2-300万元。
给“老客户”带来好处?
这次行动的背景是什么?
上述南京私募于2023年5月末披露提高门槛的公告,指出基金投资者总数有限的原因,现有投资者的追加认购将不受影响。
根据监管规定,每只私募产品的持有人数上限为200人。
是不是因为持有人数即将达到该产品的上限,所以机构提高门槛并维持较低费率稳定老客户?
最重要的是:以上两款“内外不同”的产品,均着眼于股票的长期策略,均投资于A股和港股,风格重仓也表现为持有低估值、高增长组合股票,且基金经理为同一人。
截至7月27日,上述500万门槛和200万门槛的产品近一年净收益率分别为8.26%和10.27%,产品业绩差距不大。
紫石堂注意到,这家南京私募公司也有三流产品。
(如上图)该产品100万元起的管理费为1.00%,绩效薪酬提取次数多于其他两项,即“基金开业日、基金收益分配”当日,基金清算日撤资“超额表现18%”。
收取多样化费率是否公平?
上述南京小型私募机构提高了募资门槛,并设定了不同的收费标准,给同行业机构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第一,虽然私募股权是针对特定投资者的,但类似投资策略的产品采用不同的收费结构对投资者是否不公平?
其次,对于老客户的产品,收取的费率比“年轻客户”要低,特别是在后端绩效提成层面。这完全符合规定吗?
第三,类似的针对老客户的“优惠措施”看似增加了老客户的粘性,但真的能让持有者获得更高的长期回报吗?
还有时间回答这些问题。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