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手套茅”英科医疗发布一季报显示,英科医疗营业收入22.88亿元,同比下降66.03%,净利润0.83亿元,同比下降97.77%。而去年同期,其净利润高达37.36亿元,如今还不到一个零头,让股民大失所望。
这随即便反映到股市上:当日股价开盘20cm跌停,收跌19.16%,报28.78元/股。2021年至今,英科医疗”从高点一路下跌,跌幅逾80%。
其实,关于英科医疗的争议由来已久。根据市场的主流论调,英科医疗的产品并没有不可逾越的技术壁垒,扩产潮以及疫情逐渐控制,这些都注定了其靠运气带来的业绩神话没有持续性,“跌落神坛”只是时间问题。随着这些论断的不断发酵,英科医疗的未来也被打上问号。
“过山车”式的发展
这几年,英科医疗几乎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英科医疗通过提供一次性手套等关键防疫物质备,大发“疫情财”:2020年公司营收138.37亿,2021年增至162.40亿,产品销售至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期间大赚144亿,是过去累计净利润的数十倍。
伴随上述业绩的是股价一飞冲天,从2020年初至2021年1月期间,短短一年时间股价涨逾40倍,成为市场炙手可热的“手套茅”。
英科医疗的核心产品就是各类高端医用手套,这在疫情前也是一个非常小的市场,基本只有各大医院采购,和口罩比较类似;不同的是,比口罩几天就能在小作坊里建起产线,手套产线则需要动辄百万的投入及12-18个月的投产时间,产业集中度更高。
据悉,在疫情前,全球主要的产能除了英科医疗,就是同在国内的蓝帆医疗和马来西亚的Top Glove等八家企业;疫情来临,英科医疗靠着“敢扩产”把握住了时代赋予的机会。
根据2017年英科医疗在A股递交的招股书中所提到的,总募集6.3亿元资金中5.3亿用于扩充各类手套产能,扩产量达到58.8亿只,而当时英科的年产能也只有100亿只左右,可以说是“all in”手套了。按照12-18个月的产能建设时间来计算,从英科拿到资金开始扩建到正式生产,正好是在2019年,因而能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初大显身手。后续,英科医疗产能又接近翻了两番。
同一时期,和英科分庭抗礼的手套巨头蓝帆医疗,在疫情前转型去做支架了;马拉西亚的Top Glove则因为疫情影响停产,错过了手套最高价的出货机会。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0年的产能计算,英科医疗已是中国最大及全球第三大的一次性手套供应商。而随着疫情突然爆发——全球手套需求激增,价格飞涨,出口价格在2021年3月达到巅峰,相较2020年1月,单价将近翻了三倍。因此而获益的英科医疗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大关。
而这种神话没能持续多久。公司管理层此前在2021年年报中提及,2021年一季度,手套需求和价格达到峰值水平,在行业扩产的同时各国疫情也在逐步得到控制,手套由供不应求进入到去库存阶段,价格回落到接近疫情前水平,另外还有原材料、能源成本增加,美国关税的重新加征等,都构成了公司发展的危机。这些危机的叠加造成了如今的局面,加上去年高管的集体减持更是让资本市场对其信心打下折扣。最新数据显示,其市值已跌至158.23亿元。
如何寻找未来?
英科医疗一直被视作纯靠运气的周期股,尤其当主流投资都导向高精尖产业时,其重仓的低值耗材就显得格外惹眼。而在全球范围内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资供需格局已发生转变的情况下,英科医疗的暴利时代也随之结束,手握巨额现金的“暴发户”也开始急于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
为此,英科医疗已开启了“这个项目我投了”的“撒币”模式,重点投资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医疗健康,消费科技等科技创新领域的标的公司和资产组合。
通过公开信息我们了解到,仅今年2月英科医疗就投出了三笔资金:2022年2月17日公告拟出资1000万元与上海国悦君安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投资飞亚化学;2月7日公告以自有资金投资无锡尚贤湖博尚投资合伙企业,认缴出资3亿元;2月11日,其新加坡全资子公司拟与华平资本签署认购协议,认缴出资1亿美元。去年11月,英科医疗也投资了不少GP。36氪近期也通过不少一级市场投资机构IR(投资人关系)口中得知,不少机构都将英科医疗作为潜在募资对象,对其抛出橄榄枝。
乐观的预期是,对外投资或能为公司寻找到新业务机会,扩大自己的疆域。
对照其国内竞品,蓝帆医疗早早便着手突破自己的舒适区——2018年,蓝帆医疗开始了“低值耗材+高值耗材”的转型战略,在当年10月,即耗资近60亿元收购新加坡柏盛国际93.37%的股份,正式进入心脏介入领域—。2019年,蓝帆医疗的心脏介入业务后来居上,收入约17.4亿元,占总营收49.99%,超越健康防护手套成为第一大业务。
不过,冠脉支架国家集采的到来,也让蓝帆医疗的相关业务业绩大幅下滑。随着集采的不断扩容,蓝帆医疗在高值耗材领域的未来还是迷雾丛丛。但按照市场主流观念,聚焦医药投资领域还是应看重静水流深、永续成长。作为更有创新价值、增长更快且市场规模更大的高值医用耗材自然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期待。
对于英科医疗而言,其赛道属性决定了其迟早要沦为“资本弃子”,但如果能通过投资、收购、并购等方式保证其产品的全面和竞争力进而保全市值,或许是一个好方法;再结合目前企业(尤其是那些纯靠资本砸钱推进的模式)融资难的现状来看,双方在当下也有了更多的对话空间,或能实现需求的互补。
但值得警惕的是,这也可能把前两年挣的钱迅速败光。这不仅取决于团队对行业的专业认知和判断,更有时运来作祟,正如当年的大发横财一样。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