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的完整性需要从20年前说起。
大约20年前,脖子上长了个囊肿(皮下脂肪瘤),因为有碍观瞻就去了一家3甲医院就诊,记得是普通门诊,然后就预约手术。执行手术的是一个年轻医生,配一个女护士。手术前需签一份合同,一切责任均在“美方”,就是说医院不承担任何责任。当时也有点牢骚,不过医生说了,门诊小手术,就是个程序而已。事实也确实是个太小的手术,手术过程在医生和护士的八卦聊天中很快结束,一周拆线,活检和伤口愈合正常。
大概过了5年,后背靠腰身的地方又长了,这次是等发炎了才想起就诊。同一家医院,不过这次不能开刀,只能切开。开刀需要将里面的一层“衣”剥离,而切除就是放脓而已,这个所谓脓就是发炎的脂肪。切除不要预约,直接由医院的换药室护士进行。记得开始时我问是否应该打一针麻药,护士说不需要,你可以忍受。这个过程是真的很疼,包括切开时、挤脓时,和最后的塞纱布进去时。然后每天换一次药,大约一周,每次最疼的是把纱布拉出来时,因为它会联着新长的肉。
然后大约10年前,脸上又长了个小的。这次早早的就去了医院,还是这家,挂的是整形科,因为人少,我前面就一个人,等我上了楼,已经叫我的号了。后来聊天中得知,是个副主任医师,还问我是否需要麻药,我说当然。手术时看我下巴有颗痣,就说了一通危险的说辞,建议我一并割除,我同意了。手术过程很正常,这次是我们2个愉快的交流,彼此都很轻松。一周后拆线时,他跟我说,其实那颗痣可以不割的,我说我知道,只是想让你多赚点,我也无啥大碍。
评论
再一次是在18年末,还是后背,还是发炎,去了这家医院的一个分院,过去应该是一家社区医院,医生换了不少,但护士没换几个。同样由护士操刀,没有麻药,不过她最后没有将纱布塞进去,就直接在伤口外贴了上去。正是这一变化,虽然每天换药无需再忍受疼痛,但伤口一直无法愈合。大概过了20天左右,她告诉我伤口已经要合拢了,但里面仍然有脏东西,需要再开一刀。这次她请了主任医生亲自操刀,其实我心里明白,这不是刀的问题,是换药的问题。虽然开始的时候我跟她说过以前的经验,但她不以为然,我也无法看见她具体怎么操作,只是一方面相信她,另一方面我也可以减少疼痛,就此作罢,虽然遗憾。换药前后持续了一个多月,而且最后因为疫情的关系,我在家自己换了大概2周,同时不仅花光了我的全部医保费用,最后还要每次自己掏30%。不仅如此,资深女每次换药都不喜欢换手套,只是用消毒水擦下戴原来手套的手,实在有点害怕,后来我自己买了手套要送她时,她才开始换手套,其实手套有很多,估计背后肯定说我矫情。
评论
最近的一次是在前几个月的澳洲,同样是后背,同样是发炎后,本来是冲着那种简易急诊医院去的,结果他们不受理,只能去了一家能做门诊手术的诊所,看病过程不赘述,GP操刀,无需询问的麻药,过程没有一点感觉,然后护士包扎伤口。这里护士的操作和那个分院护士大致相同,贴伤口上而没有塞纱布,但敬业程度稍差,几乎没有挤脓的过程,只是包扎伤口的材料比较好。然后我自己买了材料在家自己换,每周去一次诊所。可想而知,2周后,没有明显好转,护士觉得好奇怪,医生也觉得好奇怪,只有我没有感到奇怪,觉得太正常了,不过由于语音不通,无法深入交流。GP告诉我,他没有办法了,只能去专科医生那里,然后开了转诊单。
预约了专科医生,专科医生什么也没做,就是帮我预约了手术医院,并告诉我,大概要等一年,然后支付了180刀,前台说会返回80,。我当时很奇怪,难道GP不能预约手术医院吗?
大概等了一个月,医院来电话了,告诉我马上可以手术,正好我的伤口也基本愈合了,当然都是我(wife)自力更生的结果,实事求是地说,我wife包扎伤口的水平明显好于澳洲的护士,当然,在这方面我的见识也明显高于澳洲的GP,甚至不输专科医生。
评论
澳洲医生医术比中国低,尤其是gp,也就是国内门诊大厅的医导水平(功能也差不多)
中国医生医术比澳洲的高,但如果不是熟人可能会不负责,甚至宰病人。
评论
按预定去了医院,进门后一个华人女护士引我进来了一个四周拉着帷幔的病床,换上病号服,量血压、测心跳,然后等待。不大一会,女护士引来3个医生,主要征求我关于麻醉的意见,全麻、局麻和局麻加口服麻醉药,并建议全麻。我不接受全麻,希望局麻,但医生强烈建议第三种。在询问了第三种的具体内容后,我接受了医生的建议。
然后进手术室,贴了很多磁片,应该是心电图,头部被严密遮盖,然后进行手术。似乎有至少4-5个人,手术时间也比国内的时间长很多,由于没有任何交流,过程显得有点焦虑,但没有任何疼痛的感觉。
手术后先被引导原来的病床,换上自己的衣服,然后被引导歇息和家属等候的地方,提供一个三明治和一杯咖啡,似乎没有视频里说的吃食,然后回家。2周后收到一封信,告知一些检查结果、注意事项和建议。
评论
个人的感觉是,GP相当于国内社区医生的水平,全科医生么,要求不能太高。
评论
医术方面感觉国内三甲和这边私人专家差不多,态度也错不了多少,国内的更牛逼一点这边的客气仅仅是客气。GP和国内社区医院差不多水平也差不多。公立医院热情似火但等到天长地久。国内最大问题是人太多态度问题,但我这种话唠综合症患者表示毫无压力一会儿就开聊。
评论
“我wife包扎伤口的水平明显好于澳洲的护士,当然,在这方面我的见识也明显高于澳洲的GP,甚至不输专科医生。”
可想而知对于wife包扎伤口的水平不如澳洲的护士,见识也不高于澳洲的GP的澳州普通患者来说,等待他们的命运将会是什么。
评论
只是久病成医而已,不过我在以后的帖子里会说明,别把自己完全交给医生。
评论
不要交给中国医生?还是澳洲医生?
评论
“最后的塞纱布进去时。然后每天换一次药,大约一周,每次最疼的是把纱布拉出来时,因为它会联着新长的肉。”这个应该是凡士林的纱布引流条。
至于你后面说不带手套的问题,大概因为你本身是感染伤口,所以不是必须的。
评论
楼主,你分享这种叫day surgery ,当日做完的小手术。因为澳洲病人少,这种手术的治疗方式没有国内甲级医院先进有效率的。但如果是真正住院那种大病,体验会不一样。
我爸之前在中国中风,从救护车送到医院开始,病人家属就不断地奔波在医生和医院的指令中。中国病人太多了,急诊抢救也要等,找病房床位也要等。即使像我爸这样八十岁老人中风也无法得到优先级别。住院的三周多时间病人需要接受康复治疗,家属无法亲自去推老人从一栋大楼到另一栋大楼的,要给护工额外一百块去推。护士漠然、医生不在乎,病人和家属很挫折。
中风后需要长达数月的理疗康复。国内医保制度就体现它坑爹操作了:病人无论任何情况必须每隔两周换一个医院。我爸做了七个月康复治疗,这时候他是无法走动的,你猜猜他转了多少个医院?每次转院都要求爷爷 告奶奶找下一个地方。找护工的心酸一言难尽不再多说。最后我们只好自己全部自费把爸爸转去私营医院,用钱解决一切。
后来爸爸来澳洲也中风过。急救车送进急诊那一刻开始,家属完全是透明人,什么都不用你做,唯一作用就是情感支持。一日三餐就真的像视频那样丰富。我爸当时只是微中风,但因为年纪大,放在最优级别。送急诊后一小时已经送到上面病房了。医院立即派了两个康复师:语言康复、行动康复,这两个人每天来好几次看我爸。护士医生态度都很好有耐心。当时医院派出顾问级别医生给我爸看。我爸住了四天出院,整个过程家属完全零负担,病人满意,费用是零。
评论
澳洲看大病最重要是去好的公立医院。有新闻报道过被送去regional 的小医院被误诊死亡的冤情,因为印度医生瞎弄,病人得到了类似孟买水平的医疗服务。但如果送去悉尼大医院,比如北悉尼皇家这种,医护素质都好很多。我朋友住山区,但家人决定送北悉尼皇家,刚在icu抢救回来康复出院了,那边医疗团队很好。澳洲的问题是鱼龙混杂,要自己懂一点情况,知道往哪里送,知道专科内哪个是好医生。有鉴于此,一定要有几个做医生的朋友或者朋友的孩子是医生也行呀。
这个也是给楼主的建议,你一定找个靠谱的好gp。看病要跟这个gp,需要专科的时候找gp推荐一个他们行内人信得过的好医生。这个也是我的操作,通过长期合作的好gp以及认识的医生朋友,孩子做牙齿矫形、爸妈需要专科医生,都找到悉尼最顶流的好医生,得到的服务质量有保障,但费用给你随便找的可能差不了多少。
评论
就态度来说,中国医院的,全跟训孙子一样对待看病的。澳洲医院,如春风拂面。
就冲着对病人态度,我站澳洲。生死由天,至少,还没死前,人是被尊重的,有尊严的,被温暖的呵护的。
评论
GP远不如国内的社区医生,因为基本完全无法做诊断和治疗,就连做一名医导都很多时候不合格。
评论
就个人体验,一样。
评论
你似乎比较专业。
是换手套。主要是怕交叉感染,国内病人多,什么情况的都有。
评论
确实如此。
每2周出院一次,是医保的规定。
评论
呵呵,看我下一个帖子。
评论
那现在到底是治好了没?
评论
如果是我自己看病,我是不会选国内。 国内 拍片检查各种排队。缴费领药到处跑。 在这里拍片检查到时间有人直接推着就去了。也不用排队,连路都不用自己走。
评论
年轻的时候有严重的胃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糜烂性胃炎、肠化生。当时完全靠雷尼替汀维持,每天1粒,不吃就疼。当时还不到30,想到以后的日子实在不甘,就想尝试中医。当时还有所谓劳保医院,瑞金医院就是我们单位的劳保医院之一,然后挂了主任医生的号,是个男医生,吃了2个月的草药,基本没有效果,再换个女教授,结果连止疼都没做到,她觉得好无奈,我也就只好认命,继续吃我的雷尼替汀。
也不知过了多见,我妻子的闺蜜打听到广东清远有一个老中医专治胃病,据说很有效,让我不妨尝试下。而这个闺蜜之所以会四下打听,源于她的老公也有严重的胃病,她希望我先作尝试。但我也害怕呀,考虑到我的工作比她老公轻松太多,所以我并未先行。果然,他们先尝试了,吃药一周,身体出汗,没有其他症状,痊愈了,出汗的原因据医生说,是排毒。然后我依样画葫芦,首先寄出病例,然后收到一周的药,先吃药后付钱,药是片剂,像土霉素,服用很简单。我的症状更轻些,只是脚底出汗,一周后告别雷尼替汀。寄出钱后收到医嘱,终身不吃鹅肉,保我30年。
评论
同意。但国内的好处是,你可以找不同的医院和专家进行诊断。
评论
那一年应该是55岁朝上了,胃又开始不舒服,不是疼,是那种反酸(sao第三声),吃药模式开始,但没有效果,于是做了钡餐。检查结果是胃炎和食管炎,医生配药奥美拉唑、达喜,以及之类的药,前后大概有1年的时间,均不能达到有效改善,其间还做了一次无痛胃镜。最后医生建议不妨做一次B超,正是一次B超,有趣的事情开始了。
评论
帮我做B超的就是上贴说的那个分院,检查结束他说了一句话,胆囊息肉1.2cm,需要做手术了。我当时真的很紧张,瞬间想到年轻时的一个邻居大妈,开朗、精神、健康,正是由于胆囊的切除,没几年就走了。我什么也没说,拉上老婆就上了地铁,第一站去了9院,挂了一个普外教授的号,200元,进门那个医生就告诉我,必须马上手术,非常危险,随时病变。去其实很不开心,也有点不屑,心想,你都还没有和我交流,即使真的手术,我也不会选择你啊,你那么着急有意义么。我说,好的,我回家考虑下,他说,概率很高哦,60%-70%,赶紧住院吧。
评论
心情很沮丧,赶紧去下一站中山医院。去了中山后了解了下,那里有一个通过内窥镜切除胆囊的医师,据说是国内首创,心想先挂个号再说。去了专家楼的挂号处,被告知他的号只能通过电话或网上预约,但尝试了多次,完全无法接通,时间也到下午四点左右,算了,随便找个吧,也正好有个主任医生有空号,300元。
评论
很像是广告软文
评论
挂号、上楼、进房间,交流愉快,他似乎对那个内窥镜专家非常不屑,不表。医生说,放心吧,微创手术,现在已经很成熟。我说,这个我相信,我只是想知道,手术以后会发生什么?他回答,那就是内科的事了。我开始警觉,就问,就是说预后并不尽如人意?此时,他似乎有点不耐烦,就说,你再去做个核磁吧;如果实在不想开刀,可以试试去找下东方医院的胡医生。然后,草草结束。
评论
眼光狠毒,对中医的那点吧。 ,不过缺乏阅历和眼界。
个人的真实经历,不夸张、不掩饰。
评论
写的很有意思。请问还有下文吗?
大上海看病真是方便啊,都是好医院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