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求评价这篇(我不是药神)剧评文章,

在澳大利亚医疗保健




有点儿意思

评论


评论
其实何止是医药行业这样,很多被西方掌握了核心技术的行业不也都是这样。

评论
印度的情况不知道,不评论,只说我知道的:

专利保护期是有时限的,一般是十年,原创药厂一般会在这期间尽可能回本。实际上现在国产的很多药物就是盯着专利一过期就马上仿制,自主研发的力量很弱很弱。。。

药物研发费用绝不是原文作者想象的那么低,从最开始对某种疾病机理的基础研究,到中间至少成百上千次的筛选过程,到后面的药理、毒理、各种动物实验、临床实验。真正一个新药上市,十年都是一切顺利的情况了。

评论

周带鱼的话基本上一个字都不能信 ,反正就是一个逻辑“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你知道共产党有多努力么”


---------------------------------------------------------我是转载的分割线------------------------------------------------------------------------------------


专利不是大问题。问题在于,在中国开发仿制药,从头到尾都举步维艰。

文|徐子铭

近期热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很可能是今年最有价值的中国影片。剧情改编自真实事件:徐峥饰演的保健品店主在一群癌症患者的恳求下,成了某种印度产「救命药」的总代理商,由此卷入生活和法律的漩涡中。


「救命药」需要代购,已经成了中国重病患者无奈的选择。从印度、土耳其、孟加拉、以色列购买的仿制药,正源源不断流入中国。

同一种药品,国内「正版」原研药的价格,常常是印度仿制药价格的十倍以上。新闻报道称,一家印度代购商月流水可以达到 700 万元人民币。

仿制药,为什么印度行,中国不行?很多人将此归咎于专利法和加入 WTO 导致的医药专利壁垒。

但事实上,这并非主要原因。真正的问题在于,在中国开发仿制药,从头到尾都举步维艰。

仿制药,专利壁垒不是事

专利壁垒的确广泛存在于制药行业。比如《我不是药神》中化名「格列宁」的格列卫,是白血病人们的救命药,自诞生之日起就自带专利。


从发现靶点到 2001 年获批上市,格列卫的「出生」整整耗费了五十年,制药企业诺华投资超过 50 亿美元,直接成就了 5 位美国科学院院士,还催生了两项足以获得诺奖的重大发现。

格列卫这样的研发周期和投入,如果没有专利,估计就再也没有企业愿意生产了。所以,它的价格也非常惊人。

2015 年,瑞士产的原版格列卫,100mg * 60 片一盒定价 23500 元,根据不同的适应症,够用两周至两个月不等。在中国,由于独特的关税、定价和销售制度,它的价格更加惊人。即便是在邻国印度,原厂格列卫的价格也在一万人民币左右。

不过对印度人而言,原版药价格高昂并不十分要紧,因为印度实行了一套独特的制度来保证仿制药的生产,使得印度成为世界公认的仿制药第一大国。仿制药不是「假药」,它是「仿制」其他专利药进行研发和生产的正规药物。


一提到「为什么中国仿制药不行」,很多分析就将专利壁垒当作问题的关键,搬出印度曾经长期对外国药品专利的不支持,以及对国际「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执行力度。

所谓「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简单来讲,就是当重大公共健康危机发生——比如说传染病、发病率高的重大疾病,而该国又没有能力生产「救命药」时,就可以通过一系列法律框架和谈判,强行取得专利。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印度为仿制药提供的法律制度性支持,中国法律制度并非没有提供。

和印度一样,中国也经历过长期没有专利相关法律法规的年代,以及有专利法但几乎没有执行的年代。1985 年第一版专利法根本没有保护药品。直到 1992 年,为了入世谈判,中国出台了一系列过渡性法规。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才有了规范的药品专利法规。

「强制许可」也有法规支持。早在 2006 年 1 月,中国就通过了《涉及公共健康问题的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2015 年,卫计委又出台了《关于印发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 年)的通知》,其中提到:



按理说,中国可以拥有跟印度一样强大的「药品专利强制许可」谈判能力。不过,由于各方利益难以平衡,这项规定在中国《专利法》颁布 30 年以来,一次都没有被实践过。

连在 2005 年禽流感肆虐的时期,中国也没有批准广州白云山对「救命药」达菲的强制许可请求,而是通过谈判,让罗氏把达菲的生产授权给了其他两家企业。

事实上,在专利制度方面,中国的专利法和宽松的专利管理已经尽力了。就在今年,国务院还出台了「20 号意见」,放宽了专利限制,鼓励强制许可。

想要做仿制药,专利甚至可以完全不是问题——最近的十年刚好是仿制药的黄金时间,因为「专利断崖」来了。

药品专利的保护也有一定期限,一般是 6 年。2013-2020 年,全球每年专利到期品种平均超过 200 个,其中不乏明星品种。2014 年,全球有 326 个原研药的专利到期,都可以合法仿制。

因此,中国难以造出廉价的仿制药给患者使用,并不能怪到专利制度头上。虽然中国化学药品批号 95% 以上都给了仿制药,但从品类、疗效到价格,中国的仿制药都奇怪地毫无优势可言。

层层掣肘的中国仿制药行业

在中国做新药难,做仿制药也难。做药难,首先就难在药企能力的不足。

为了说明这一点,首先要从制药的生产流程说起。

制药非一日之功,化工原料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这个过程中的产物叫医药中间体。最终得到的有效成分,称为原料药,也就是药品中的有效成分。有了有效成分,我们还要把它提纯,加入药品辅料,做成真正的胶囊、药片、注射剂。这是需要一整个产业链才能完成的事。



如果你要做一种仿制药,除了把「正版」研究透,还要寻找合适的中间体、原料药,以及药品辅料了。而这些东西,大多数是由全国四千余家中小型药企生产的。

中国大多数原料药和制剂药企都是中小企业,「百强」的市场集中度大概只有 50% 左右,远低于全球范围内的 80% 左右。其中,很多企业连《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质量标准)和环保排污的要求都达不到。


企业规模上不去,获得融资能力和研发能力也上不去。至今中国生产和出口量最大的原料药,还是低端老四样:维生素,食品添加剂、甜味剂,抗生素。这些「大路货」占据产能,同时带来原料药生产利润低下、高端品种依赖进口的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药品辅料的问题更是一言难尽。

相比于美国 FDA 要求仿制药的辅料达到和药品相同的标准,中国的药品辅料生产和使用基本上没有规范。虽然早在 2006 年中国就出台过《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辅 GMP 标准),但这个标准是非强制的,疏于管理、无人监督。


别小瞧药品辅料的作用。一颗好的胶囊能够决定一粒药是在口腔、胃里还是肠道里准确地散开,进而直接影响仿制药的药效。一颗糟糕的胶囊则可能来自铬超标的工业明胶。

当原料齐备,你的仿制药终于可以研发制造了。这时候你需要解决的核心难题就来了:怎么确定仿制药和原来的药物效果一样?

仿制药可不是「假药」,做仿制药和开发新药一样,都需要规范的研发、生产、审评。光把药品的「物质」照样造出来还不够,还需要保证「一致性」——药理上一样,对人体的作用也一样。

然而,就在几年前,中国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标准还是一片混乱。

比如,要审评「一致性」,首先得确定用来参照的原版药物是什么,专业名词叫「参比制剂」。要仿制阿莫西林,就得从全世界那么多品牌的阿莫西林里选择一种,才能有标准。

中国报备参比制剂的正式制度长期缺席。即便报备了,也有可能不能获得原研药企业的支持,甚至因为原版药退市完全买不到药。国内还出现过某品种的参比制剂公布太晚,导致 43 家企业集体「抄错对象」的惨案。


因为审评制度和标准上的缺失,长期以来,国产仿制药安全而低效,参比制剂混乱、晶形和剂型随便、辅料业余、疗效无把关,除了肯定含有宣称的成分,其他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2008 年后,中国多次抽查了当时市面上合格的国产仿制药,与原研药进行「体外溶出曲线」的对比,发现几乎所有的国产仿制药都和原研药相去甚远。


好在,2013 年,中国终于出台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制度。溶出曲线已经纳入了评价「药学一致性」的重要指标。虽然技术标准极不完整,但总归是一大进步。

但别以为这就完了,因为后面还有更棘手的「生物等效性」的检验难题。

要审评仿制药的「生物等效性」,就很可能需要通过临床试验这一大难关。

由于相关规定,中国的临床实验只能在获得批准的、数量有限、排期紧缺的「临床试验基地」进行。这些基地大多同时又是三甲医院,仿制药难以搞出科研成果,这些基地的冷淡态度也就可想而知。

而最难的还在后面:

2006 年国家药监总局局长郑筱萸因巨额受贿被执行死刑后的十年里,中国的医药审批一直谨慎行事,压量、拖期、能不批就不批。结果十年后,忽然到来的医药风口让中国的监管部门措手不及。


2015 年,中国负责药品审评的官员一共只有一百多人,需要面对一万多件新药、仿制药、医疗器械和进口药物的临床和上市申请,以及数千件补充申请和备案。

监管者的解决办法是:想方设法把你们打回去。

于是就有了 2015 年 「731 公告」中著名的积压与拖延条款,以专利期届满时间设卡,将很多已经排到了审评门口的仿制药直接赶回家:



好消息是,在不断的降积压手段之后,我们药品注册申请的积压项目,终于从 2015 年高峰时的近 22000 件,降到了 2016 年底的 8863 件,并在之后的一年中继续下降。

好了,费尽千辛万苦,你的仿制药终于通过了审评。

据估算,一个仿制药要在中国走通这个正规流程,至少需要 500 万到 1000 万人民币——这还不算各级寻租、积压拖延的成本。

由于做药难,中国的仿制药整体上并不便宜。

比如易瑞沙(吉非替尼,Iressa),由阿斯利康研发,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2016 年国家药品价格谈判之后,原版 250mg * 10 片/10 天量的零售价是 2358 元。

易瑞沙在中国的专利已经在 2016 年 4 月到期,随后大批国资企业开始仿制。2017 年 2 月,齐鲁药业的首仿品种「伊瑞可」获批上市,10 天量的价格是 1850 元。

如果去代购印度版的仿制易瑞沙,10 天量约合 211 元。当然,它在中国算「假药」。

用上救命药,依然不容易

如前所述,救命药即便在中国成功仿制,也很难人人买得起,一时半会指望不上。不过,中国人还有一根救命稻草:国家药品价格谈判,即由政府出面,向原产药企压低售价。

截至去年,累计谈判成功药物共有 39 种,基本上降价幅度都在「打五折」以上。

以最成功的替诺福韦(Viread)为例。这是一种由吉利德开发的乙肝一线用药,进入中国时的价格是 1500 元 300mg * 30 片(一月量)。2016 年,替诺福韦的专利有效性被几家中国企业起诉。经过几轮复杂的拉锯,法院判决替诺福韦所有专利无效,大批国产仿制药挤进战场。

同年,替诺福韦参与了国家价格谈判,直接降价 67%,变成 499 元一个月,仅略高于印度版本。

不过,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的滞后性,使印度仿制药依然具有强大竞争力——现在,国内的患者已经开始从印度、老挝和孟加拉代购副作用更小的「替诺福韦二代」TAF 了,代购价大概只有 400 元一个月。

而且,即便原版药品在国家谈判后降价了,或者有厂家真的生产出了良心价的国产仿制药,你也不一定能用得上。

这是因为,虽然中国的医保药品目录是通用的,由卫生部门确定,但医院采购、使用管理和核算报销政策是分省的,并且涉及到当地人社部门。多数一般药品只能靠药企反复公关,一个省一个省地拿下,或者拿不下。


而且,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平均五年才更新一次。

虽然形势在逐渐好转,但在未来的几年中,国产平价救命药仍将是可望不可及。中国患者代购印度「假药」的困局,仍将持续下去。

不要忘了,依据检方的不起诉决定书,「药神」的原型陆勇之所以被法律宽恕,首要因素是因为其替病友代购的行为全部是无偿帮助,未收取任何额外费用,因此未被认定为销售行为。


如果病友信赖的代购者不再是陆勇这样完全无偿的完美被告人,所购药品依然被中国法律定义为「假药」,那么代购者仍必然构成刑法上的销售假药罪而身陷囹圄。

这是一部电影难以解决的问题。


评论

有点胡说八道,感觉完全是一个外行人的臆想。一个被批准可以上市的新药是非常困难的,厂家往往药花费十几,二十年的漫长过程才能最终获批。在这个马拉松长跑式的过程,厂家往往是经过多次的失败,反复才有可能有收获的,而且最终失败的可能性是很高的,也就是意味着在这个项目的投入颗粒无收。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基本上无力承担开发新药的最大原因,而且我很怀疑哪怕钱不是问题,国内厂家也不会有耐心花个十几,二十年的耐心来耕耘,播种吧。

举个例子吧, 抗结核新药贝达喹啉是人类经过足足45年空档才推出的抗结核新药。2004年强生制药披露,在这之前,厂家已经花了超过7年时间来开发,然后直到2012才被FDA加速审批通过,也就是特批了,原因就是全球耐多药结核处于紧急状态好多好多年了。前后整整15-16年的马拉松长跑。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通不过,项目投入就得打水漂了。

所以新药开发绝非文章所说那样微小,而是投入极大,失败风险很高的投资。

至于厂家推广会不会像文章所说那样” 谓的“研发经费”包括了这个药厂的全部开支,包括其高管买豪车,买游艇,发千万年终奖之类的都算在里面了。但即便按照十亿研发费用“。我本人不是干医药那行的,不了解就不评论了。

但是这是明显的贿赂行为,很显然这种行为在澳洲肯定是行不通的,而且好多特效药是独一无二的,估计也是用不着去使劲贿赂吧。


评论
这地洗的,真到位。

评论
我理解二十年后药物专利就失效。这方面是不是可以努力一下。

评论
周带鱼,周五毛啊。呵呵!

评论


评论
好像有部电影叫《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评论
看到作者,就没看下去
不用看都知道会是什么屁话

评论
这么多没有临床试验就能上市的中药中成药让小药厂赚的盆满钵满,最后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卖个莎普爱思,鸿茅药酒就能赚几个亿,还要啥自行车啊?
为什么中国没有诺华,不能自己研究靶向药物,全都要靠进口?这口锅该谁来背?

为什么澳洲可以全民医保,中国做不到? 虽然国家富裕程度不同,但是医保资金的管理问题是不是让问题更糟糕了呢? 很多小城市的药店可以用医保卡刷牛奶酸奶米面油,这口锅谁来背?

药神这电影只能止步于底层人民求生的艰难,再往深了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考虑解决的办法,估计这电影就播不了了。


而带鱼这种货色,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无耻。



评论
求片源

评论
这片居然能过了审查

评论
这片很多台词应该是为了过审才有的, 后面审判那句好明显,哈哈

评论


评论
楼主竟然看屎的文章,还把屎分享给大家  

评论

对不起 还有对不起楼主,我说的有点冲动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医疗,保健,保险,澳洲华人,澳大利亚论坛

医疗保健

Covid 又开始了。。

澳大利亚娃学校老师得了,好几个学生也中招,我也中了,朋友也有几个。 这快夏天了怎么又开始了。 评论 常態化呀,沒有多少人關心了 评论 现在没人在意了,就让他过去吧 评论 留个鼻涕而 ...

医疗保健

牙齿矫正后嘴歪了

澳大利亚女儿牙齿矫正,嘴巴歪了 图一是矫正前学校拍的证件照 图二是昨天我用手机拍的,明显可以看到人中歪了 图三也是昨天拍的,笑的时候更歪了 几个月前跟orthodontist说过这个问题,当时 ...

医疗保健

NSW看儿童的呼吸科专家

澳大利亚我的GP给我推荐的呼吸科专科医生不看小孩。 他说,只能推荐儿科医生。 我还是想问问,有没有看儿童的呼吸科专科医生。 我们在麦考利,Epping Eastwood 一带。远点也行啊。 谢谢 评论 呼 ...

医疗保健

好贵! 牙科挂号要收266刀

澳大利亚第一次去医院看牙病, 啥都不懂, 请各位大神指点: 前几天牙疼, 可能是智齿发炎或上火了.我看到公司附近有个公立牙科医院叫The Royal Dental Hospital of Melbourne, 就拿着medicare卡去看急诊, 谁知 ...

医疗保健

问个买保险的问题

澳大利亚父母移民过来了,想买保险。可是怎么才能免LHC呢?网上买有loading。哪位同学有经验指导一下。谢谢 评论 拿medicare的第一年内必须买。超过了就没办法了。 如果一年内,和Medicare要封信 ...

医疗保健

40岁后,左侧鼻孔总是堵着的,怎么办

澳大利亚40岁后,左侧鼻孔总是堵着的,不是全堵住,但是呼吸很费力,好像鼻腔变细了似得。 如果用手堵住右边的鼻孔,左边的需要大力呼吸,而且呼吸声音很大。 于是总是用右侧鼻孔呼吸, ...

医疗保健

花粉症治疗新方法

澳大利亚最近越发严重了墨尔本的花粉真的是 眼睛巨痒有时候连嗓子和耳朵都是痒的telfast zyrtec claratine 各种吃还是不行 听说中医可以治疗 请问大家有人试过么 效果怎么样 是针灸还是拔罐?? ...

医疗保健

感冒需要去医院吗?

澳大利亚上周女儿花粉症发作,我买了空气清新机,结果第二天起女儿发烧38度,才发现是感冒了(上周日),还有干咳,吃 Codral Day Night + Dry Cough 。烧退了,但还是咳嗽,周三开始有痰,痰的 ...

医疗保健

分分急问,13岁的孩子,头疼用什么药?

澳大利亚如题,昨晚说头疼的睡不着。有什么办法缓解吗?或者吃药。她不要去看医生 评论 Panadol 评论 panadol,吃了就好就没问题,我女儿头痛已经拍了MRI的程度,后来被GP查出来咬合牙齿有问题 ...

医疗保健

请问澳洲治疗心脏疾病 水平怎么样

澳大利亚确诊为心衰 正在考虑回澳洲看还是在国内看 请熟悉这方面的朋友给点建议 谢谢 评论 以前不知道在哪里看到个news 间接提到澳洲心脏治疗水平 世界领先。。。 评论 楼主多大岁数了? ...

医疗保健

我父亲在国内确诊为前列腺癌

澳大利亚我父亲八十几岁了,在国内确诊为前列腺癌,他有澳洲PR,现在要回澳洲治疗,不知道这边是否承认中国的活检结果,是不是还要让再做活检。另外看专科医生,再等医院治疗是不是要排 ...

医疗保健

请教,老人夜里常抽筋怎么办?

澳大利亚家里近70岁老人,身体尚好. 近几年来夜里常抽筋,白天常未发生过.已看了多次GP,没有多少改善.谢谢! 评论 不知道别人抽筋原因 我知道自己的原因:怀孕的时候抽筋过,缺钙。现在 ...

医疗保健

BUPA extra到底有买的必要吗

澳大利亚目前一家三口买了BUPA私保,Silver Plus Essential Hospital with Your Choice Extras 60,一个月大约320。 有同学知道,大约这个EXTRA占了多少钱吗? 另外,这个一年核算下来,是不是如果只是洗洗牙, ...

医疗保健

关于小腿和脚发凉

澳大利亚我最近几年时不时的感觉左小腿和脚凉,右边没有,即便是夏天也有感觉。有时睡觉会感觉左膝盖后侧和床接触的部分冷。去看了2个GP,都只是看看,说没有肿,外面也看不出问题,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