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国初期的工资收入与消费
建国初期,从民国手里接收了一个百业凋零的烂摊子,百姓生活非常贫困,粗茶淡饭,营养不足,食不果腹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 命令,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同时食油、禽、蛋、肉、豆制品也实行限量供应。居民饮食以青菜、罗卜、豆腐等素食为主,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些荤菜。穿戴方面极为朴素。多为中山装、列宁装、学生装、青年装、“布拉吉”(连衣裙),绿军装也随处可见。所用布料大多是机器织的“咔叽布”。有的农村居民还是用自家织的粗棉布做衣服。蓝色是当时的流行色。布料需要布票购买,价格较贵,一件衣服要穿上八九年,即“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时的绫罗绸缎,毛呢服装被视为只有“有钱人”才买得起的高档品。在上海淮海路高级服装店,一件藏青麦尔登呢的中山装售价40元,比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还高。居住方面,房屋短缺,居住拥挤,质量低劣。城市多为“干打垒”、“筒子房”,没有卫生间,厨房,厕所公用。农村更差。几乎清一色的土坯房,四面透风,小雨小漏,大雨大漏。建国初期,交通原始,落后,出行不便。极少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大连等有电车。老式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黄包车,三轮车、自行车是更为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镇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在农村里,北方有马车、牛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马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生活贫困,衣食住行质量低劣,收入微薄是主因。解放初期,供给制与工资制并存。党政群机关和军队中的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制,国家发给伙食、服装及少量津贴(洗理费等)。对少数旧政府留用人员,实行工资制。为保证他们的实际工资收入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根据国家规定,以粮、棉、布、油、盐等生活必需品为计算工资的基础,推行实物工资。
1956年,全国实行工资改革,取消工资分制度和物价补贴制,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采取“一职数级,上下交叉”的形式确定工资标准。分类制定行政、教育、文化、技术等不同系列的工资标准。考虑到全国各地区生活和消费水平的差别,全国又分为11类地区,详见附录5。1类地区工资最低,2级、3级、4级.....越往上工资越高。例如浙江为2类地区,安徽为3类地区,辽宁、江苏、湖北为4类地区,成都、太原为5类地区,北京为6类地区,上海为8类地区,广州为10类地区,青海为11类地区。从1类地区开始, 地区每高一类,工资增3%,11类地区工资标准最高。然而由于当时主流观念对于物质报酬持否定态度,此后的工资管理并没有完全按照上述《决定》进行。
行政人员包括行政、事业、部队的干部、办事员等。这类人员的工资标准详见附录1,共分24级。 1级最高,工资每月为594元;24级最低,工资每月为45元,与1级相差549元,相对差别13.2 倍。
高教、医卫、文艺类别工资标准详见附录2。1至3级为教授、研究员, 4至6级为副教授、副研究员,7至9级为讲师、助理研究员,10至13级为助教、实习研究员。技术级工资1至3级为总工、研究员、主任医师,4至6级为上述技术副职,7至9级为工程师;10至13级为技术员;14至15级助理技术员;16至18级为实习生。 1级月薪345元(6类地区),13级月薪56 元(6类地区),与1级相差289元,相对差别6.16倍。实际上,据我了解,13级并不是最低级别。 但校务管理人员如大学正副校长、学院正副院长等,工资按行政人员标准执行。一般为行政6级(355元)—10 级(217元),相当于省部级到司厅地级。
建国以来我一位长者的工资收入的变化就是一个缩影,基本反映了我国科技人员的收入情况。 我的长者1956年大学本科毕业,每月工资实习期工资为高教13级52.5元,半年后转正为高教12级59.4元,1963年为高教11级65.5元,文革期间工资不涨,稿费停发,粉碎“四人帮”后,1979年才升为高教10级74元,1982年为高教9级86元,1985年工改为高教7级171元,1990年为技术6级184元,1991年为技术5级490元,1993年工改为教高级1124元,1995年工改为教高级1383元, 1995年11月退休金为教高级 1434.元,1997年退休金为教高级 1609.3,1999年退休金为教高级1799.3元,2001年退休金为教高级2448.1元,2003年退休金为教高级2773.1元, 2006年退休金为教高级3478.1元,2009年退休金为教高级4598.1元,2010年工改退休金为教高级6562.1元,2013年工改退休金为教高级9015.69元,2019年为每月1万元。几十年来工资结构(即工资组成)几经变化,1990年以前工资中包括职务工资、工龄工资等。2011年8月我工资单上的工资组成为: 日期 姓名 固定工资 活动工资 剩余补贴 伙食补贴 岗位津贴 生活补贴 工改保留 住房补贴 医药费, 应发数合计。 2015年8月我工资单上的工资组成为:日期 姓名 基本退休费 工改剩余津补贴 工改保留奖金 政府特殊津贴 局级干部住宅电话津贴 住房补贴 物业管理补贴 局级干部交通费 医疗补贴 武汉市月生活补贴 其他补贴 应发数合计。我所在的城市上世纪50 年代工改时定为4类地区,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于北上广及江浙地区,同工种同职务工资大致要比这些地区低25-30% 。
建国初期(1949-1959),物价很低。1950年我一个长者为抗美援朝无偿献血300cc,发给我的营养费为30斤猪肉的现金9.6元,以此计算,每斤猪肉3毛2分。1952年的大米售价8分一斤, 面粉1毛2分一斤,高粱米4分一斤,玉米每3分一斤,花生油0.7元/斤,食盐0.2元/斤,小黄鱼2分一斤,鸡蛋2分一个,羊肉1毛5分一斤, 青菜1分八九斤, 大白菜1分10斤, 土豆1毛5斤, 苹果5分一斤, 红薯3分1斤, 花生米一毛二分1斤,二锅头白酒每瓶1.0元,茅台酒每瓶3.5元,牙膏0.25元, 单位浴室洗澡1次5分,理发0.15元,看电影每场5分-1角。上世纪50年代初,大学每月伙食费6元,经常性的主食为高粱米饭、玉米粥、窝窝头、参有少量面粉的高粱面发糕等杂粮,此外,每周吃一次大米饭,吃一次白面馒头,吃3-4次大米与小米参半的二米饭;经常性的菜肴为烧茄子、烧豆腐、炒豆角、醋溜白菜、炒土豆丝、 炒黄豆芽、红烧小黄鱼、冬瓜汤,土豆汤,酸菜汤等,此外,每周吃一两次红烧肉、烧大黄鱼、猪肉炖粉条等。东北地区的粮食价格,比我国南方地区要高,例如江西省大米售价要低一些(详见附录6),江西在建国初期(1949-1959年)大米售价为5.23-9.48分/斤,1960-1964年10 年中大米售价为6.39-9.54分/斤,1965-1984年大米售价为8.20-13.80分/斤,其中的标二米才超过1角/斤。
1958年火车站卖的烧鸡1只0.8 元,红烧猪头肉一大脸盆0.4元,红烧肉1盘0.3元,清蒸鲥鱼1盘0.6元,烧三鲜1盘0.3元,大排面1碗0.1元,热干面1碗0.08元, 吃顿包括面包、咖啡、烧牛扒、酸黄瓜、蕃茄奶油汤在内的西餐才两三块钱。
建国初期(1949-1959)当时也有很贵的东西,例如1952 年上海的力士牌球鞋(相当于现在的劣质旅游鞋)1双8元,金星钢笔1只15元,不同尺寸的上海华生电扇35-55元,1980年一台江苏省昊县制造的18吋骆驼牌电扇80元,。1953年进口自行车价格为200-500元,其中英国兰铃的价格一般是500元左右。1957年瑞士英纳格手表1块150元,而1949年英纳格手表才51元。1958年7月上海牌手表首次上市试销,每只售价60元。建国初期直到改革开放的1979年,自行车、缝纫机、电话、照相机、沙发、五斗柜、大衣柜等均为高档用品,一般人家买不起。
那时候一个人每月拿30多元的工资,就可以养家糊口,过着质量不高的温饱生活,只能马马虎虎的填饱肚子。
收入和消费自然构成了一对生活共同体,相互依托,水涨船高。回首以往,人们渴望的“四大件”也在与时俱进,有所变化。上世纪50-60 年代的“四大件”为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被称为“三转一响”;70年代改革开放后的“四大件”为电视、冰箱、洗衣机、收录机,被称为“四大家电”;如今的“四大件”变得更加多样化。对高级白领而言,为住宅、轿车、游艇、飞机,称为“四大高端物品”。对一般居民而言,必选项为为住宅和轿车,自选项为电脑、手机、数码相机中的两项。例如“住房、汽车、电脑、手机”;“住房、汽车、电脑,数码相机”;“住房、汽车、电脑、手机”;“住房、汽车、手机、数码相机”等,称为贵重物品。
时代车轮飞转,生活质量节节拔高。每月工资从几十元升到今天的几千元,衣食住行从贫困、温饱向小康过渡。永远怀念飞逝的过去,也在迎接更灿烂美好的明天!
附录1: 1956行政级别工资标准
行政级 行政职务 月工资 军队职务 军衔 月工资 备注
1 国家主席 594 军委主席 大元帅 594
2 国家副主席/总理/ 536 军委常委
委员长/政协主席 军委总部首长 元帅 536
3 资深政治局委员 478 军委常委
军委总部首长 元帅 478
4 副总理
大行政区正职 425 大军区级 大将 425
5 大行政区副职 382 副大军区级 上将 382
6 省部级 355 兵团级 中将 355
7 副省部级 310 副兵团级 中将 310
8 司厅地级 277 正军级 少将 277
9 司厅地级 252 副军级 少将 252
10 司厅地级 217 正师级 少将 217
11 副司厅地级 200 正师级 大校 200
12 副司厅地级 177 副师级 大校 177
13 正县处级 159 正团级 上校 159
14 正县处级 141 正团级 中校 141
15 副县处级 127 副团级 少校 127
16 副县处级 113 正营级 少校 113
17 正科级 101 正营级 大尉 101
18 正科级 89 副营级 大尉 89
19 副科级 80 正连级 上尉 80
20 副科级 72 副连级 上尉 72
21 科员 63 正排级 中尉 63
22 科员 57 正排级 中尉 57
23 办事员 50 副排级 少尉 50
24 办事员 45 副排级 准尉 45
附录2: 50年代高教、医卫、文艺级别工资标准
5类地区 6类地区 8类地区 10类地区
(太原市等) (北京市等) (上海市等) (广州市等)
1级 336 345 363 381
2级 280 287.5 302.5 317.5
3级 235 241.5 254 266.5
4级 201.5 207 218 228.5
5级 172.5 177 186.5 195.5
6级 145.5 149.5 157.5 165
7级 123 126.5 133 139.5
8级 103 106 111.5 117
9级 87.5 89.5 94.5 99
10级 76 78 82 86.5
11级 67 69 72.5 76
12级 60.5 62 65.5 68.5
13级 54.5 56 58.5 61.5
附录3: 技术系列工资标准(6类地区)
1级(院士、总工、教授、研究员等) 322元(与行政7级相同)
2级(上述副职称) 278.5元
3级 (同上) 240.5元
4级 207元
5级 178元
6级 154元
7级 133.5元
8级 115元
9级 102元(以上为工程师级)
10级 86.5元(以下为技术员级)
11级 73.5元
12级 62元
13级 55元(大学生转正)
14级 48.5元(大学生实习;)
15级 42.5元(中专生转正)
16级 37元(中专生实习
17级 31元
18级 27.5元
评论
手里有了权力,工资就不这么衡量了
达到处级,基本可以达到:
工资基本不动,老婆基本不用了
评论
主席是 500多块钱一个月。
农民一年后结账,有可能是欠了合作社不少钱。 或者一年能挣几毛钱,多的几块钱……
他们说,他们打天下是为了穷人……
评论
1959年到1961年算不算建国初期?还是属于建国中期?
评论
你是一手知识,还是二手的,还是拍脑瓜想的?
评论
老家农村的,从我爷爷的父亲那一代开始就是农民。我父亲是当年村里的会计。亲身经历了整个从建国后到现在的农村发展。以前的事情,大多是从我父亲和长辈那里得来的。
评论
我到现在记得,我小时候问父亲,你是村里会计,那时候,村里有多少钱?你掌握着钱,你不会偷偷拿钱跑了吧。
父亲说,村里所有的钱年底结账的时候加起来不到400块钱(我们村有三百多人),我要是拿钱跑,往哪里跑,到处要介绍信,哪都跑不去。
评论
这样的话,就不要在里面搅和了。老毛确实把世界翻了一个过。以前对农民指手画脚的给打翻在地。又重新培养了一批。让他们斗去吧!
真正的农民,解放前是底层,解放后是底层。现在你邀请独轮运帝国主义中随便一个去把中国再反过来,这些人还在底层!
评论
可否说一下,家在那里,你们村应该是一个比较穷的地方。不过那里都有穷村和富村。除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
评论
那倒不一定,就比如我,现在在我们村就不是底层了,但我是通过读书考大学出来的,如果没有邓小平当年的放开高考,我是没有机会的。
另外,你看偷渡到澳洲的福建农民,哪一个活得是底层?靠辛勤劳动,努力工作,都活得不错。 以前老毛时代,农民想翻身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农村最漂亮的姑娘嫁个一个县城里的二流子都是幸运的事。 不是什么底层不底层,是整个农村都不行。
评论
我们老家应该算是还可以的地方了,虽然不是南方,但也不是西部,在中国来说,经济属于排名前面的。我们村是个小村,但是周围村大家都差不多。不属于拿着穷山恶水的地方。
评论
我们村的人,除了60年那几年外,从未出去要饭过,经济尚可,有其他省份的倒是去过我们那里讨饭,经济还算是不错的地方,至少是中等以上。
评论
是这么说的。
评论
楼主怎么了?
评论
那时农民占90%吧
到了2021年了,农民还没工资呢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