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关于保健品的误区,PowerMao给你一点通。

在澳大利亚生活百科




首先,俺只是个打工的,俺只是平心而论的说实话,大家同意,就支持一下;不同意,就当没看见,路过,呵呵。

以下话题来自于帖子:http://www..com.au/bbs/viewthread.php?tid=33841

同时可以参见帖子:http://www..com.au/bbs/viewthread.php?tid=33849

PowerMao声明,本贴不针对任何人、商店、以及生产厂商,纯属个人观点,谢谢。

[ 本帖最后由 powermao 于 2006-8-9 00:17 编辑 ]

评论
有人说『保健品具有具欺骗性并且暴利』,我并不同意这一观点,绝大多数人都是被国内的那些礼品店弄的,一提礼品店就头痛,其实是误区。
本来我要写一些相关东西的,稍后我会发个单独的贴,这里随便提一些。
所谓欺骗性,很多人都认为那些保健品没有用,这是最大的误区,其实市场上绝大多数保健品都是美国人和日本人研制出来的,提炼设备也都是来自美国或日本,现在市场上最流行的东西至少也已经批量生产10年以上了,在美洲,在欧洲,在大洋州,在日本,甚至中国,大量有卖,试想,这样成熟的东西,如果有欺骗性,还会有市场么?大家都不是傻子,没有用的东西你会买第2次?毕竟这些都是经过研究提炼产生的,是科学,不是迷信,经常有人来说:『保健品,信则有,不信则无』,弄的和宗教一样,什么时候宗教和科学联系在一起了,呵呵,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事。保健品不同于药,多数保健品是从植物或动物作为原料提炼的,而多数西药是化学合成的,大家知道,西药因为是化学合成,有很大的负作用,老外也很在意西药的负作用,所以老外自己也会象中国人研究中药一样,老研究一些自然的东西,很多时候,更是吸收了中国中药的方法,不是有本书叫『本草纲目』么?不知道的中国人都要拉出去砍了!其实『本草纲目』很多西方国家也研究的,但是西方国家研究的更深入一些,就有了今天『保健品』这个概念,其实英文仅仅是 Health Products,是通过天然的物质经过提炼、提纯加工而成,没有化学添加剂,没有化学反应,用健康方法制成的产品而已。所以,如果说保健品有欺骗性,间接的,就是说,中医,『本草纲目』有欺骗性,基本上这么说是合理的。只是,老外研究的更深入一些,李时珍是通过自己品尝来确定的,不够科学,而现代社会是用科学方法研究植物、动物原料的药理作用,探索的更深入,才会有这么多保健品。另外一点,就是,不要被国内满天的广告迷惑,多看看国外的相关媒体、相关评论,国内太乱了,最简单的例子,美国1年批准的新药少于500种,而去年,中国批准的新药超过20000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一味的抄袭和广告。

[ 本帖最后由 powermao 于 2006-8-9 00:31 编辑 ]

评论
再来谈暴利,很多人说保健品暴利,一开始,我也这样认为,干过了以后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都是被国内的舆论误导的,澳洲也是,暴利确实存在,但是,在澳洲,暴利只实用于针对中国游客的专卖店,本地市场上,保健品是低利的。
大家有做生意的,一般都知道,如果一个生意的毛利润如果达不到30%,那么基本没什么可做的,那么我告诉你,保健品的毛利润率少于30%,不信,你就投资做做看!
当然,作为商人,谁也不可能$10购进的东西卖$10出去,换任何人也不会,除非智商有问题,相对一个店面,1年差不多10万的租金,店里还有3个员工,总工资支出也差不多10万1年,那么就是20万了,商人还要至少保证20~30%的利润空间,然后还要支付很多的管理费用,税务费用等支付,还有几十万的存货,所以,一个$10购进的东西,卖$20出去完全是符合情理的,否则在座各位的朋友,你们1年5万+super的年薪哪里来?
要说暴利,其实最暴利的就是饭店,为什么中国人做饭店的多,说出来吓你一跳,一包$2的生薯条,炸好了,装小包卖,一包$5,那么可以卖30包以上,有做鱼薯店的朋友,我这个数字不会差很多吧,呵呵,就是说,$2增值到$150,这才是暴利,那么试问,各位,有没有吃过薯条的么?没有吧,你们都为这个暴利作出了贡献,什么,你说你从没有吃过薯条,呵呵,我只能说『 I 服了 YOU 』!!

评论


很多人都问这个问题,让我回答,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鱼油是非常成熟的产品,所以用料上的一点小文章就影响价格,我只能说,肯定是贵的好,打个简单的比方,在中国,牛奶的品种是鱼油品种的几十倍,请问,你是怎么选择牛奶的,或者,牙膏,你是怎么选择牙膏的?
也许大多数人说买名牌,哈哈,最值得嘲笑的就是所谓名牌,名牌是怎么产生的,2种一样的东西,都是$1一个,其中一个开始做广告,1年投入了100万广告费用,假设1年的销量是10万只,那么商品的定价就会变成$11,多出来的$10用来支付厂家的广告费用,这就是名牌,一个搞药的朋友说过,国内的一种非常出名的感冒药,名字暂不谈,市场上卖13元人民币,实际上,成分和5毛钱的扑热息痛完全一样,为什么差这么多,简单,要支付上百万的新药上市费,要支付上千万的广告费,这就是名牌。

那么到底怎么选?赵本山有个广告里说『别看广告,看疗效』,呵呵,最恰当不过,自己每种都买,试一试,而且要对症下药,有没有用,自己知道,就像女孩子买化妆品,好的坏的,贵的贱的,有名的没名的,自己买回去用了才知道,而且,一种化妆品,对你有用,不一定对别人有用,所以,多试试,对症下药,你会知道那个牌子好的。

评论


最后我要说说,关于『暴利』和『毛利』的误区。

先说毛利,上面一直说毛利率30%,其实是相对的,的确,有些时候,个别商品的毛利率确实高于50%,拿那个薯条来说,单纯的利润,不含其他成本,利润率是 7500%=150/2*100%,当然,毛利是指扣除了中间运营成本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行业都是高毛利率的呢?肯定不是的,大家都知道的,澳洲的国人旅行社,一般就是靠卖机票为主,其实1张机票的利润只有$20~40,相对一张机票1000多的售价,利润率极低,一般来说,在澳洲的中国人旅行社,如果只以卖机票为主的话,毛利率只有2~6%,这么低,有谁做啊?呵呵,担心多余了,因为,每一个旅行社,光机票收入都超过100万澳币,1年,那么即使是2%的毛利率,也有2~4万了,不低的。
说正题,自产自销的保健品,所谓『自产自销』的保健品,绝对上,没有,都是OEM的(可以看这个帖子:http://www..com.au/bbs/viewthread.php?tid=33849),确实利润高一些,但是很少,基本上是单价比较低的东西,比如绵羊油,为什么,给大家一个计算就知道了:
假设一个店只经营绵羊油,店面的租金是2万1年,一个人经营,这个人就是老板,节省人工,所以,老板赚的就是自己的人工,俺目前平均工资看,假设1年平均人工5万,加super后是5.5万左右,然后运营成本+税收先估计为5000,那么总成本是8万,这个谁都会算吧。
实际上,换句话说,这个老板的工资,就是预期的利润,当然这只是简单的计算题,不考虑复杂因素,利润就是5万(可能还要交1万的个人税,实际到手4万左右)。
假设,他比较有本事,1年能卖掉10000瓶,哈哈,1万瓶绵羊油,不少了,全澳洲销售冠军了,哈哈,一瓶的成本是$2,就是说进货成本是2万,那么加上全部成本8万,就是说要收入为10万才可以,那么大家都会算,平均下来,每瓶的售价要$10,呵呵,这个是实际售价,标价应该是12~15,应国人的需要,加2~5的价格浮动,所以说,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呵呵,包括什么买1送1,都是顾客买单,送什么送,没有商人是傻瓜!
好,继续说,实际卖价是$10一瓶,那么价格已经翻了5倍=10/2,那么毛利润率是多少呢?50%,怎么算,都知道,用预期的个人收入5万(可能只有4万),就是预期毛利,除以销售额10万。
那么实际上呢,这个老板只拿到了4万左右的现金收入,一点都不高,想贷款买房子都买不到什么好房子,在外人眼里,毛利率是50%,真高啊,大家都羡慕,呵呵,这本身就是个误区,毛利率不等于实际的收入毛利润,那只是个百分比而已。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一个笑话,那个『金盆洗脚城』,哇哈哈,“老子我发点狠,一天洗他1万只脚,1只我收50,”哇哈哈,世界上的脚都被他洗了,哈哈,不可能的啊。

那么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暴利』这个概念了,上面这个例子来看,就是暴利了,为什么?$2购进的,卖价是$10,翻了5倍,实际上就是所谓『暴利』,哈哈,可以事实结果呢?这个老板只拿到手4万,算是暴利么?不是。
对于大家的概念,国内的保健品都是暴利,实际上并不全是那样的,那么我来说说,分2部分:
第一、旅游景区的保健品推销商,一般都在偏远的地方,有卖保健品的,也有卖玉器石头的,等等,这些店的顾客多位游客,没有本地居民,那么他们的生存条件就是导游拉游客,游客买东西,导游拿走20%的回扣,顾客1年不多,没有熟客,所以按照我的算法,他必需『暴利』才能维持他的生存。
第二、市区的保健品店,位置好,所谓店面租金高,但是要做用户群,让大家知道品牌,必需投入广告,因为这毕竟不是生活用品,某种程度上说,属于奢侈品,所以要说动大家买,想传销一样,投入资金必然大,算起来不会比前一点少,所以,也必需『暴利』才能生存。
综上所述,保健品必须『暴利』,否则,所有的保健品商人都要关门,然后在消费量大的日用品领域竞争,由于过低的利润,所以,必需降低产品质量,由于品牌商品过多,所以必需以低成本制造假货,所以,中国市场上才会有非常多的假货和烂货。
商人也是人,也要养家糊口,也要生孩子买房子,没有官场上的后台,工商税务也没有熟人,生存一样难啊,再被人骂『奸商』,哎。

呵呵,说多了,话说回来,那么是不是所有商品都赚钱呢?答案是错的,不是,甚至很多商品是0利润,为什么,举个真实的例子,大家都喜欢吃市面上卖的牛札糖,就是西澳产的Nougat,GB牌的,1Kg包装的,在Box Hill市场的卖价是$23,现在的平均价,那么我告诉大家,这个商品是0利润,就是说,购进成本就是$23,即$20的进价+10%GST+$1/bag运费,就是说$23。大家都不信,那糖袋子后面都有电话,你可以打通那个电话,找销售部门,说你有一个店面,打算买50箱糖卖,你就知道价格了,呵呵,你会吃惊的,商人真的可以不赚钱么?是的,这是真的,为什么,因为这个糖是当地的Agent送货上门,商家不用为这个糖承担人工成本,仅仅是找个地方卖而已,因为好吃,大家都会买,所以可以增加人流,一般买糖的人都会买一点其他东西,那么,就相当于促销了,这个和超级市场的经营观念是一样的,我是说那种真正的大超级市场,他们并不是『薄利多销』的,很多时候,他们打折的某一种商品在打折期间是0利润,然后靠打折的商品带动其他商品的消费,这叫『销售策略』。

好了,说这么多,可以划个句号了,呵呵。

[ 本帖最后由 powermao 于 2006-11-27 03:00 编辑 ]

评论
可以加精了吧,呵呵。

欢迎大家来探讨这个话题!

PowerMao声明,俺不是任何店、厂商的托!

[ 本帖最后由 powermao 于 2006-8-9 00:23 编辑 ]

评论
ding ,,,,

评论
转隔壁帖子【普通裤子 】的发言:

我最专业了。   悉尼做softgel 软胶囊的只有3家公司有tga 执照。   其他的都是从这3个厂家 oem 或者成箱批发  自己包装的 所以
别比较了 都一样。。那个便宜要那个。我在Netrue's care  上班的。
呵呵 。  我们也给鬼佬公司做 但是有大一点的公司自己有配方或者有专利 我们只负责加工。
这样子。 鱼油都是一样的  只是出产地不同。 我指得是成桶的。 有智利的 阿拉斯加  加拿大  瑞典   我们抽出来直接打到胶囊里。 但是顾客不会知道这个油产地是哪里的。有能力做胶囊的公司不多。 投资也大所以很多公司还是oem  。 鱼油 omega 3 是最普遍的也是最不赚钱的。  其他的 多数 蜂胶 蜂王浆 成分都是中国来的。 月见草油。 螺旋藻  Vc Ve 都是中国的。 别的公司向我们定  我们里面放的也是中国的。 呵呵   你有兴趣注册个牌子 买点鱼油 自己包一下就ok 拉 或者 我们得你包好 哈哈

现在关于保健品 每个厂家都是 互相抄袭  都没有专利可言。 不过我敢保证鱼油里绝对没有豆油 哈哈  

我的发言:
普通裤子说得完全正确,我们店的东西完全来自 Homart,裤子应该知道的吧,比Nature care大一些,不过Nature Care的Owner是中国人,Homart我要是没记错的话,Owner是老外。市面上所有的牌子,最终均来自于3.4家大生化工厂,而工厂里的设备来自美国,日本,也有台湾的。原料,主要是澳洲,指原材料,多数添加剂和辅助原料来自中国以及其他国家。  
其实所有的牌子,店子,海中之王,王中王,这个那个狗屁王,还有那些老外的牌子,都是这么几家工厂做的,所谓OEM,这个概念在中国已经是很过时的概念了,其实包括很多的日用品的牌子,还有那些牛奶啊,麦片啊,很多都是OEM的品牌,所以以前我就说一味认为老外的东西都是好的,买保健品就要买老外的想法,相当一部分,是『愚昧』的。
哦,以前还听到一个观点,说,卖的绵羊油都是中国人在自己家车库里做的,听的我,差点把3天前的饭都喷出来,太没知识了吧,晕,以为这里是中国啊,小作坊造假货啊?提炼绵羊油是个很复杂的过程,而且澳洲对于化妆品的生产要求十分严格,澳洲也没有公开出现假货的可能,怎么可能在车库里,哇哈哈,以为都是bill gates啊?哈哈,车库里干活能干出世界首富?哈哈。笑死了。  


帖子:http://www..com.au/bbs/viewthread.php?tid=33849

评论
关于较早前,回国礼品的讨论贴:

http://www..com.au/bbs/viewthread.php?tid=5644

http://www..com.au/bbs/viewthread.php?tid=7221

http://www..com.au/bbs/viewthread.php?tid=20002

评论
半年以前,我还发表过一些个人关于保健品的看法,有兴趣可以参见帖子:
http://www..com.au/bbs/viewthread.php?tid=19512

下面节选一部分,有关 Australian Made的。

--------------------------------------------------------------------------------------------------

再来说说made in china和australia made,说起来好像大家都在乎这个,这也好理解,谁也不想千里迢迢的从澳洲买回去的东西是中国自己产的,这个,每个中国人都理解,其实大家不知道,这也是中国人的劣根。
我们店里也会经常来一些越南人,一些马来西亚人,以及印尼人,很多还是华侨,我们介绍产品的时候,会告诉他们哪些是中国造的,绝大多数会说不在乎,就是买一些澳洲特色,哪产的不重要。而中国人绝大多数马上就不买了,呵呵,你让商家怎么办?其实你更不了解澳洲的市场,就象美国的电视机制造业一样,澳洲几年前就基本上没有什么自己的服装制造业和玩具制造业了,几乎被中国货垄断了,我认识一些原来老外服装厂的,不过说到这个话题时,多数的老外并没有敌对仇视中国货的言词,多数是无奈,呵呵,这个我们能理解。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其实,很多货即使是中国生产的,但是都不在中国销售,就是所谓的外贸企业,也好理解,你在中国的玩具店里摆一袋鼠,肯定没有店里的hellokit或小熊小猫小狗玩具好卖,不是么?所以在澳洲买一些中国货有什么不好,不是成天都喊抵制日货!买国货!国货当自强!那么现在为什么不都支持一下国货呢?有什么不好,那些口号都是空喊的么?!
但是绝大多数国人是没有这个良知的,怎么办,遇到这种情况,我的做法,至少我的做法是,客人问这个是哪产的,我一般不正面回答,绕开,如果客人追问,我就只能说俺是打工的,不知道。其实,想想,这些客人也是真糊涂,这里我也告诉大家一个秘诀,就是『所有产品包装上没有写澳洲生产的、或没有australia made绿三角牌的,或是没有澳洲产地的全都不是澳洲产的,涵盖所有的礼品店商品』,现在明白了吧,不用俺多解释了吧!自己看就是了,我也希望客人都不要难为我们,我们也不想说假话啊!
当然,只有在礼品店里作为礼品的商品才会打上australia made的三角牌,很多超市里买的东西并没有,这是为什么,某种程度上讲,很多都是澳洲本地非常出名的产品,供应本地市场,无需要打三角牌,最简单的例子,你去看看超市里的牛奶,打三角牌的不多,这东西不是澳洲生产的几乎没有。
话说回来,大家就真的都在乎东西是不是澳洲产的么?其实大家有更多的不知道,非常多的公司,是华人的公司,就是说,即使是澳洲产的,也都是中国人的公司,中国人在做,那么同样是这些人,在中国生产就是made in china,在澳洲生产就是australia made,同样的人,同样的机器,同样的原料,有区别么?!而且我可以告诉大家,不管是澳洲的什么牌子,还有什么新西兰的牌子,GoodHealth也好,Comvita也好,尽管老板是老外,但是可以十分肯定的告诉大家,那里面打工的属中国人最多!很多的工头,和分管生产和销售的也都是中国人,就象大家在不同的老外公司工作一样,不能说很多中国人在Microsoft工作,微软就是中国的了。并且,注意,里面的很多设备、流水线都是中国,或台湾生产的,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点,相当一部分原料也来自中国,连产品的包装瓶、包装纸盒、包装箱都是中国生产的,这都是中国赖以自豪的出口顺差的来源啊!!



-----------------------------------------------------------------------------------

想了解 Australian Made,请访问:
http://www.australianmade.com.au/

评论
顶,powermao 是专家

评论


谁说的,你比俺在行,比俺入行早,你说说,哈哈,不要跑。

评论
很高兴能看到能猫兄这样的专家点评.
不过大家对MADE IN CHINA的产品,与其说是抵触,不如说是怀疑.这主要有两点原因.
其一,是出于在国内的生活经历或经验.大家都会有同感,就是在国内,对商品质量以及可信任度都要个人去判断估量.政府以及相关的所谓权威机构组织由于公信度极差,他们的建言根本无法取信.所以当大家在澳洲街头看到熟悉的MADE IN CHINA,那种长期被迫积累起来的怀疑会不自觉地泛滥而出.
其二,是对来澳的MADE IN CHINA商品与国内内销的区别知之不多.说实在的,我们也相信中国商人在国外比在国内更本分规范,因为国外的监管机制以及相关部门的公信度与中国国内根本无法同日而语.换句话讲,我们对中国人制造没有抵触,但对中国制造,就会打上问号.
象能猫兄这样的内幕报道,希望能越多越好.

评论
薯条的例子我不同意
人家炸30包薯条要花多少时间,多少人工,冒着生命危险...
还用油呢

绵羊油的例子我也举一个
上次带妈妈去X中X
她想买点绵羊油带回去送人
结果看到一样的东西,不同的包装
价钱差70%(当然单价很便宜)
绵羊油倒像白送的,赚的都是包装钱
装绵羊油的小罐能值几个钱,这不暴利么

出来混的,都不容易...何必厚此薄彼呢...

[ 本帖最后由 baolqun 于 2006-8-9 09:46 编辑 ]

评论
好一个PowerMao! PFPF.

评论
不懂。顶。

评论
很好的一篇论文啊,呵呵

评论
同志们,这么精彩的文章,只加了4分,怎么对得起党和政府?

能猫同志,这15分是我的党费。

评论
嗯, 有参考价值啊..

评论
How many austrlia locals buy these fishoils?
It seems produced for Chinese.
Is it a joke?

评论


超市和药店也有很多fish oil,并不是只有中国人吃

评论
加分,顶

评论
能猫就是狠,没啥说d,+了

评论
很专业啊,可以发表了去混个什么博士学位了。

说得很有道理,不过我还是对保健品和药品持怀疑态度。
我一向就怀疑那些吹的神乎其神的保健品都有个p用。

比如中国的农村,决大多数人都不吃保健品,即使是饭菜也很简单,不是很多都张的比城里人还壮。
吃保健品的人除了身体天生不好需要补养的,基本上都是吃饱了撑的。

评论
想想就有一年坚持早锻炼, 那年身体倍棒, 之后再没坚持下来, 就这病那病了

评论
感谢,这么用心写了好多,长知识了

评论


党会永远记得你的,哈哈

评论


每次袋鼠发言都比较冲,是不是东北银儿呀

评论


哈哈,俺就喜欢反对意见,呵呵。
不用说,保龄球肯定,十分肯定的说,没有做过鱼薯店,也没有在鱼薯店打过工,呵呵。
炸薯条是鱼薯店最简单的东西,一包生薯条扔进去,根本不要怎么照看的,15分钟捞出来就OK,超级简单,根本无所谓人工,更没有生命危险,呵呵,至少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听说过谁炸薯条出大事的呢,呵呵。再说油,其实大家都知道薯条不健康,为什么,油不好,第一,炸的油超级便宜,第二,油反复使用,相比起来,油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后面提的,呵呵,可能中间哪里出了差错,我们买的东西,确实有里面一样,包装不一样的东西,同一种东西,有3种包装的都有,不过,我们卖的价钱是一样的,没有出现过相差过多的情况,应该是哪里出了差错,也不排除新来的staff不熟悉,因为最近来了几个新的店员,不太了解,甚至保健品的功能介绍都是错的,记混了。
说到包装,还别真小看这个包装成本,确实是不一样的,你可以看看那些$1~2的绵羊油,里面的瓶子上的字很容易弄掉,而贵一些就不会,外面的纸盒质量也不一样,这里很有学问的,包装瓶的材料,塑料分很多种的,喷涂的油,是防水的,时间磨不掉的,贵很多的,还有金边,颜色的数量,盒子用纸的厚度,盒子打膜,加封帖,我们最贵的一样包装瓶子+盒子,包装材料费就接近1刀,而且是中国生产的,还要加运费,空瓶子运到澳洲在包装厂里封装,封装成本也要几十c,这么说,包装成本就1刀多,真的是差别很大的。相比起来,里面的油成本和包装成本真的差不多的,呵呵。

关于暴利的说法,呵呵,真的,说实在的,我没有一点夸张,不信你可以做做看,没有出来干过,是体会不到的,做CLeaner的,投入2万,1年能赚回5万,开饭店的,投入10万,1年能赚回20万,干杂货店的,投入20万,1年至少也能赚回15万,可是开回国礼品店的,投入40万,能赚10万就不错了,你要不要试试?

评论


那家伙,压根就不是俺们东北的,哈哈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生活百科

生活百科

新买的家庭电话打不通

澳大利亚O.P. 嗨,我最近换了 TPG,现在我家里的电话无法正常使用。我可以打电话,但没有人可以打电话给房子。如果我使用手机拨打家庭号码,则没有铃声,电话只是停止,屏幕上会显示“服 ...

生活百科

吃掉入侵者

澳大利亚O.P.这篇文章已编辑 为任何想要对新的 ABC 纪录片系列发表评论的人提供了一条线索:吃掉入侵者。 (具体来说,有六集讨论了这个问题:兔子、鲤鱼、甘蔗蟾蜍、骆驼、野猫和鹿。 如 ...

生活百科

计算机椅轮

澳大利亚O.P. 我的妻子使用较小的计算机椅子,这是很好的尼克。 唯一的问题是车轮/滚筒几乎不转,几乎不可能将自己转回去。 。抗滑动gri ppers-pertector-1220x0x0-2cm/dp/dp/b09ncr2b7v?th = 1 当我看椅子 ...

生活百科

水从排水沟中倒出

澳大利亚O.P.这个帖子被编辑 嗨, 我正在尝试为我的年迈的邻居整理一下,那里似乎有一个问题(我想)。 有小小的½英寸直径管道,通过房屋排水沟突出(来自屋顶内)。 **编辑:从筋膜上伸 ...

生活百科

Dettol(防腐剂与抗菌)液体

澳大利亚o.p. 嗨, 我一直在皮肤和洗衣店里都使用dettol杀菌液。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杀菌性。 环顾四周时,我在洗衣店,房屋清洁部分中发现了Dettol抗菌抗菌,所以我很好奇差异是什么? 两个似 ...

生活百科

瓶回收噪音和居民

澳大利亚不幸的是,O.P. 已经在我们房屋的马路对面建立了一个瓶子回收站。噪音每天都是恒定的。地方议会(Yarra在VIC中范围)将雄鹿带到了没有做任何事情的回收商。但是,不仅是当他们拿起 ...

生活百科

我要撕下瓷砖吗

澳大利亚O.P. 对于我们 35 平方米的双层房屋,我们的瓷砖报价约为 60k,地板报价约为 20k。这些瓷砖是瓷质的,该公司对瓷砖的收费为 150 美元/平方米。它们的尺寸为 600x600。 然后是浴室,从地板 ...

生活百科

杀死树和杂草

澳大利亚O.P. hi, 有人有建议杀死树木等吗? Bunnings的人足够好还是需要商业商业?需要放入树桩上的东西,这样它们就不会生长 我在家使用Grazon。我还没有发现任何东西。 bunnings.com.au/ Yates-2 ...

生活百科

石台面和基座舱之间的差距太多

澳大利亚O.P. 昨天刚刚安装了一个新的石材台式,台式和基础柜之间存在太多差距,您可以在这里看到 https://imgur.com/a/4phykej 台式或橱柜是否无法正确安装? 看起来安装程序尚未确保橱柜尸体的顶 ...

生活百科

右手橡胶手套总是有洞

澳大利亚O.P. 大家好。 我和我的妻子用橡胶手套洗碗并堆放洗碗机。我不确定何时开始,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总是在右手手套中遇到手指孔,毫不忍受失败。我们大约有20个左手套,所有手 ...

生活百科

悉尼苦苦挣扎的枫树

澳大利亚O.P. 你好, 我们有一个 c。我们前院有棵 40 多年的中国(?)枫树,高约 6 米,自从我们 15 年前在新南威尔士州查茨伍德买下房子以来,没有造成任何问题。 然而,它最近出现了两个相 ...

生活百科

如果我们打开橱柜,新的燃气灶具会熄灭

澳大利亚O.P. 大家好, 我们最近安装了一台新的 Smeg 燃气灶,以取代我们已有 20 多年历史的西屋燃气灶(从未出现过此问题)。 如果煤气处于最低状态(用于煨),我们在炉灶下面打开一个橱柜 ...

生活百科

找不到抽油烟机的替换灯泡

澳大利亚O.P. 我正在努力为我的Bosch Range Hood找到这个灯泡:HSGST/C/UB-20-230-G9 我已经与几家电子商店进行了交谈,但他们找不到精确或合适的匹配替代品。有什么想法我可以得到一个? hadar写信. ...

生活百科

更换搅拌机水龙头

澳大利亚O.P. 我们有一个 1995 年生产的旧厨房混合水龙头,现在漏水了。我买了一个替换的 Dorf 混合水龙头,只是它配有柔性软管,而当前装置的铜管直接插入混合水龙头的底座。 所以我需要一 ...

生活百科

如何将远程布线连接到Merlin车库Opene

澳大利亚O.P. 嗨,我有一个智能车库门开启器,我知道在车库门开启器上可以连接哪些终端,唯一的问题是我不知道如何连接它们。我需要在电线的末端插头,还是那些橙色的选项卡做我没有得到 ...

生活百科

Stiebel vs Rinnai热泵

澳大利亚O.P. 嘿。 为我们的新版本寻找热泵的建议。构建器可以提供 rinnai ehpa300vm - AR系列Enviroflo - 300L玻璃体搪瓷,带有元素 或 或 Stiebel Eltron WWK 302 H单位 这是一个位于墨尔本的六个家庭 谢谢 ...

生活百科

即时气体与热泵

澳大利亚O.P. 我试图根据标准能量率进行运行费用计算,并且无法看到拥有热泵或最大收益,您可以根据居住在房屋中的至少4人(至少4人)节省约100美元。这意味着10+年均匀。 我在墨尔本,并试 ...

生活百科

Sungrow 8kW逆变器

澳大利亚O.P. 系统的简要概述: 10.2kW阵列 8kW混合逆变器(Sungrow) 12.8kW电池(Sungrow) NSW中的单相功率> 在过去的几个晴天,电池在几个小时内充电。 isolarcloud应用程序继续以8.4kW(逆变器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