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
近日,ERO(教育审查办公室)发布报告公布了一组令人担忧的小学数学教育数据,并呼吁新西兰的小学要从教学方式和实时教学效果两个方面同时入手,有效改善目前的现状,同时果断停止“按能力分组教学”的落后方式。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新西兰小学生数学水平测试的达标率4年级时为81%,而到了8年级则骤降到41%;ERO对认为这一趋势十分令人担忧,将会对未来社会的经济和孩子们的学术(课业)前景产生严重影响。
报告同时指出,这种严重下滑的数学达标能力与新西兰小学此前一直施行的“按能力分组(ability grouping)”有很大关系;Nine to Noon国际测试曾显示,新西兰比其他国家更擅长使用这种(按能力分组)教学模式,然而得到的结果却更加糟糕。
然而,在此次的审查中,ERO也在全国范围内观察到40所小学在众多“颓势”中显得十分突出,学生的数学达标情况反而出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对此他们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发现虽然这40所小学各有各法,但是总结起来他们有三个共同的特点:
1、摒弃“按能力分组教学”的方法;报告指出,这些学校与其他学校最根本的不同在于,他们对于“混合施教”的能力;
“教师们意识到他们自谦在班级内部甚至班级之间所采取的按能力进行分组教学的方法使得数学水平较低的孩子更加无法获得全面的课程教育,并且会令他们对自己的数学能力产生愈发负面的看法和自卑感。”
2、为教师们提供精心策划的培训(provided well-planned training for their teachers);这一点其实和第一点息息相关,摒弃前法只是开端,要让首先帮助老师们理解和掌握“混合施教”的能力,才能对孩子们进行更好的教育;换言之,先培训好师傅,才能教好徒弟。
3、实时关注教学教学效果(checked what impact their changes had made),及时观察需要“额外帮助”的孩子(identified children who needed extra help);报告中强调,这种随时review的方式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步,尤其是对于正在转型的数学教育来说必不可少。
在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因材施教”,主要讲的是老师通过对每个学生的了解,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方能各尽其材,有所进步。而新西兰此前盛行的“按能力分组教学”却是对能力好的孩子教的多,对能力差的孩子教的少,这未免有些简单粗暴,直接导致了“好的更好更自信,差的更差更自卑”的恶性循环。
孩子的学习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融合了能力、兴趣等许多因素,起步时比较弱的孩子有时反而需要更多耐心和方法去引导,希望新西兰的学校和老师们能够再接再厉,为孩子们的未来多打下一些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