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
昨晚老皮将胜利的天平倒向红营,这事大家都知道了。面对这样的选举结果,政客出于政治正确只能表示“接受选举结果”,但其实许多人都知道,饱受诟病的MMP制度本身就是对民主的一次嘲讽。 面对新西兰的选举结果,隔壁澳洲一份媒体的标题简直精辟
关于MMP,我们今天不做过多讨论。但在工党执政新西兰未来三年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就各项大家关心的政策进行探讨。首当其冲的是移民政策:工党、优先党都力主削减移民,未来三年怎么玩?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工党及优先党的移民政策:
工党:总体削减2万-3万移民,具体细分如下: -学生签证:削减6000-1万的低等级学生签证发放量; -毕业后的open工签:低学历或没有工作邀请的毕业生将不再能获得1年的开放工签,预计减少9000-1.2万人; -工签:按照地区进行职业划分,确保雇主优先雇佣本地人,预计削减5000-8000人。
优先党:技术移民减少到1万人,其他部分细分如下: -技术移民减少到1万人; -移民政策必须符合新西兰利益并主要用于满足关键性的技能短缺; -严控家庭团聚移民; -奥克兰基础设施过于饱和,引导移民往奥克兰以外地区;
*在“工-优-绿”联盟中,绿党的移民政策并不像其他两个盟友那样tough,且更多关注于本地,因此我们可以暂且搁置。
那么,工党和优先党联合“夹击”的情况下,移民会受到多大影响?
首先我们要先澄清一个概念:官方所称的“移民”与华人所理解的“移民”根本不是一回事。
华人的移民概念是从出生国到移民国的迁徙,拿到PR——这算移民;而官方数据当中的移民,既包括了拿PR的海外移民,同时还包括了持有长期签证(比如学签、工签、配偶签证等其他签证)的外国人、在海外生活的新西兰人回流等,净移民则是所有这些入境“移民”减去离境“移民”后剩下的数字。
澄清这个概念之后你就会发现这其中差别其实有多大了。相较之下,优先党提出的则更为明确:技术移民减少到一万——这是华人比较关注的点。不过在此前网的报道中曾有数据,近五年通过技术移民拿到PR的人数在9000人-1.3万人之间,因此可以看出,优先党在最主流的移民通道上,并没有“下死手”。
现在带着这个概念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这是工党在上一个执政周期(1999-2008)时新西兰的移民情况,数据来源是新西兰统计局。我们可以看到,在工党上一个执政周期里,2002年到2003年是一个移民高峰(国际留学生潮),当时的国际留学生一度在2002年达到12.69万人的峰值,且当年的迁出人口跌倒6万人以下,这直接导致当年净移民数量触及4万大关。
而随后的几年由于迁入人口和迁出人口都保持在相对高位的水平,因此实际的净移民数并不多——2004年到2008年国家党上台之前,净移民没有一年超过2万人。
我们可以简单推断出一个结论:如果新西兰的迁出人口上升,那么即便不在政策上进行控制,净移民人数也会下降。但笔者在这里并不是想暗示各位工党执政后迁出人口就一定会上升,因为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是与经济环境挂钩的。
简单来说,经济环境好的时候,人们更愿意在本国安居乐业;但如果经济环境不好,有能力的人就会选择去海外(主要是澳洲)寻找就业机会。这一点实际上与国内大城市的人口迁徙是一样的,有上升意愿的人更乐于去北上广寻找发展空间,二线城市的人往一线城市走,留下的人口缺口就只能由三线城市的人来补充。
考虑到刚刚结束的国家党执政周期,新西兰的经济总体向好——前往澳洲的迁出人口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于回流人口的漂亮数据,可以看见在工党执政初期只要不抽风搞一些“倒车政策”的话,在一定时期内还是能享受这个人口红利的。
但是这个人口红利并不会持续太久。老皮的经济政策是一把双刃剑——纽币贬值虽然可能让出口商获益,但不要忘了做进口生意的老板们也要生存啊。纽币贬值直接导致的就是进口产品价格的上涨,适度刺激通胀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盘活市场,但结合其他领域越来越左的政策,很难说这部分收益会不会被对冲掉。
现在再说回来华人意义上的“移民”(拿PR)。讲到这里笔者可以将自己的观点抛出来了:红营主政,短期内移民数量的确会有小幅收紧(一年内),但中期会保持与现在差不多的水平,如果到第一个执政周期时上届政府留下的老本还没被吃完,说不定为了连任会继续收紧的政策;但如果到时候经济已经明显挺不住了,可能第一个执政周期没有结束,移民政策就会做战略性放宽调整——不过这样一来,红营无疑在打自己的脸,届时身处反对党的蓝营肯定会抓住这个机会拉拢摇摆选民。
这种事不是不会发生的——这次大选前国家党收紧移民政策,也是有拉拢红营摇摆选民的意图。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工党执政并不影响华人的移民梦。
笔者不是工党粉,得出这个结论不是为了给华人自我安慰,更不是给工党洗地,而是基于数据呈现的事实。
事实就是,如果我们把时间尺度放到足够长,你会发现不管有怎样开倒车的历史节点,社会发展曲线的总趋势都是向上走的。先看这个——
我们来看个大的。上图是过去接近100年间,新西兰人口的迁入、迁出变化(PLT指的就是我们说的12个月以上长期签证)。
你会发现,迁入、迁出整体呈现相互交织的螺旋上升状态,但迁入人口总体还是大于迁出人口的(1967年后迁入人口有3个波峰,迁出只有2个),而迁入迁出对冲之后的净移民数字,还真就没那么高。
我们再看下面两组数据
第一个表是35年间移民人口总趋势(迁入>迁出),而第二个表则是同期新西兰人的迁徙趋势(回流<迁出)。
上面这两份数据显示的人口迁徙趋势不会因为哪个政党执政而产生大的变化,总体上看,新西兰的人口就是在不断“换血”的,两张图结合在一起证明了新西兰一个不可能改变的现实:
新西兰就是一个移民国家,无论政策怎么收紧,都不可能开倒车。
相对于全球来看,新西兰就是一个“二线城市”。部分人口始终有“去一线城市”发展的诉求,同时新西兰也始终有从“三线城市”吸纳人口的诉求。
所以昨天微信朋友圈中准备回国的壮士们请留步,红营执政并不会影响我们所有人。人口迁徙同时反映经济周期,或许经过这10年的发展,新西兰的经济也需要进入一个调整期才能迎来下一次高速增长。
说完了长期,我们再来谈一下眼前。毕竟仍然有许多小伙伴“上岸”需求是迫在眉睫的,如果短期被影响到,新西兰长期趋势跟我们也没什么关系了。
在这一点上,惠诚移民的持牌顾问杨晨认为无需特别悲观。技术移民依然是新西兰吸纳海外人才的最主要渠道,但低级别留学签证毋庸置疑是最受影响的,因此7级以下的专业建议不要读了。
此外,在选择专业初期就要做好后续的工作规划,切不可“眼前热”。要知道今天的热门可能就是明天的冷门,比如前几年非常热的西厨移民,受益的可能是当时的一拨人,现在可能对老皮要恨之入骨了。
“在职业规划上,skill level 1-3内的岗位是应该重点考虑的,课程选择也尽量选有NZQA批准实习项目的课程。”杨晨说,“另外新政府的100天计划内没有提到要实施移民政策。所以符合现有政策的申请人,可以尽快递交申请。”
杨晨认为,在全球移民紧缩、保护主义盛行的大形势下,与其说Winston Peters选择了工党,不如说是选择了大势。但是纵观所有移民国家,新西兰依然是政策最好的移民国家。
对比美澳加,无论从英语要求还是学历要求上,新西兰依然是要求较为宽松的国家。因此尽可能地提高自身技能,让自己在薪资方面有更强的谈判能力,早日移民“上岸”不是一件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