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
惠灵顿时间9月6日上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浙江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访问新西兰代表团来到惠灵顿植物园玫瑰园,参加由惠灵顿市政府、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惠灵顿明舍茶室共同举办的惠灵顿·中国茶文化交流会。
来自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文化处、新西兰国家博物馆民族事务部、新西兰亚洲基金会、新西兰友好城市委员会、维多利亚大学的一众嘉宾及新西兰爱茶人士共计20余人到场参与交流。
惠灵顿明舍茶室负责人黄荔红展示中国茶道 |
“与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相比,依山傍海的惠灵顿不论是阳光晴好,还是阴雨连续,都呈现出清新自然的独到之美,亦可谓淡妆浓抹总相宜。” 惠灵顿·中国茶文化交流会主持人,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语言文化学院罗辉博士用中国宋朝词人苏轼所作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作为开篇语欢迎访问团的到来,并根据当日天气将茶会更名为《饮园中初雨后晴》。
惠灵顿·中国茶文化交流会现场 |
“我用三道茶来迎接远方、也是家乡的客人,第一道产自中国禅茶文化重要起源地的浙江余杭径山寺绿茶,并且在冲泡过程中,希望带给大家如沐江南春雨般的感受。”惠灵顿明舍茶室负责人黄荔红向来宾们展示了独树一帜的中国茶道,并介绍了源自中国台湾、产于新西兰汉密尔顿地区的第二道乌龙茶,辅之新西兰的优质水源,让来宾们感受到新西兰乌龙茶的纯净特质。第三道茶则由明舍茶室的新西兰习茶者、维多利亚大学建筑系讲师本·杰克冲泡来自中国福建武夷山的乌龙茶。
华人孙雁书带来笛子独奏《姑苏行》 |
伴随着惠灵顿华人孙雁书现场吹奏的《姑苏行》、《梨花颂》竹笛曲音,茶文化一行访问团与新西兰爱茶人士纷纷举起茶杯,品味中国绿茶的清新淡雅与新西兰乌龙茶、福建乌龙茶之间的同与不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周国富会长详解中国茶文化 |
“想不到在惠灵顿植物园中,能够享受到如此高雅的茶会活动,感到非常欣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发表感言说,此情此景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此前向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发来的贺信中所称:中国茶跨越了国度,穿越了历史,得到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爱。
作为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曾主管浙江省“三农”工作的爱茶人士,周国富会长向与座嘉宾们娓娓道来中国茶文化的深厚渊源:始自唐朝陆羽著书《茶经》,中国茶及茶文化历经两千多年传承已经撒播到世界各地,目前全球60多个国家种植茶叶,160多个国家的人民有饮茶习惯,世界上但凡研究茶叶的科研机构均认为饮茶有助于身体健康和愉悦身心,具有物质、精神上的双重功效。
惠灵顿市议员黛安·卡尔弗特、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文化处主任沈鸣品茶 |
“中国茶文化与西方酒文化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周国富会长介绍说,2014年习近平主席出访比利时期间,对中国茶文化与比利时酒文化进行了对比,作为同样接触生命、感知世界的两大文化载体,既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历史佳话,也有品茶品味品人生的通达意境,这说明不同的文明可以做到互通互鉴,在倡导“和为贵”、促进不同民族之间友谊等方面均能作出特殊的贡献。
新西兰国家博物馆民族事务部经理与新西兰姐妹城市协会主席聆听中国茶文化 |
周国富会长对中国茶文化几千年来积淀传承的种植规律、冲饮习俗、民间俚语及人生况味作了生动的阐述,引发在座嘉宾与新西兰爱茶人士阵阵会心的微笑。在他看来,中国人喝茶喝出了“三道味”与“四种意境”。一苦二甘三清淡,真实写照了人的一生:年轻时创业艰辛,成功后甘之如饴,年老时淡泊一切。从好山好水到好茶,中国茶文化蕴含着顽强生长的拼搏精神、邂逅知音的知遇之恩、奉献全部的大爱之美、梦想与现实结合的人生际遇。
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汉学家邓肯·坎贝尔在品茶后表示:“中国文化就像这杯中国茶,端起杯子,绝不是喝一杯茶那么简单,研读品味中国文化,不能仅仅看字面意思,其背后的寓意与内涵远比表象更加丰富和深刻。”
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汉学家邓肯·坎贝尔聆听中国茶文化 |
浙江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阮忠训副会长与惠灵顿市政府、亚洲新西兰基金会嘉宾交流 |
在“因茶结缘、以茶会友”的共同感悟中,浙江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阮忠训副会长、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柳中森、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文化处主任沈鸣与惠灵顿市议员黛安·卡尔弗特、戴维·李及惠灵顿市政府国际部主任袁同、新西兰亚洲基金会文化主管詹妮弗·金、新西兰国家博物馆民族事务部经理苏珊·苏佩维列等嘉宾就中国茶及茶文化展开亲切的交谈,主宾各方希望中新两国人民交往、杭州与惠灵顿的友好合作能够像中国茶文化一样承载着传达共识、播撒友情的神圣使命。
撰稿、摄影|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 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