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
大选临近,移民再次成为热门政治话题之一,一系列辩论都在此基础上展开——关于住房、交通和基础设施的,还有关于种族关系的。因为对住房、就业和怀唐伊条约保护地问题的关注,毛利族群希望能对移民政策有更多发言权。
5月13日,在Waiwhetu Marae举行的集会上,就毛利族群如何与其他多元文化社区构建关系,移民和毛利与会者开展了讨论。
AUT的Camille Nakhid博士是来自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移民,她表示,如果毛利族群可以站到欢迎移民的第一线,“我们会得到更好的对待和接纳,也会对毛利文化有更好的了解。”
集会主持者暨Multicultural New Zealand首席执行官Tayo Agunlejika表示赞同:“与我们交谈的每一个移民,都表达了想要和毛利族群建立关系的兴趣。”他还表示,该组织举行族群聚会的时候,第一个议题就是:“移民想要更多地了解怀唐伊条约。”
长期致力于毛利教育的Iritana Te Rangi Tawhiwhirangi女爵士表示,移民或许想要向毛利族群学习,但毛利族群也需要向移民学习。“这种学习是双向的……因为说到底,我们都是这个国家的主人。”
Iritana Te Rangi Tawhiwhirangi女爵士 |
但是,就在集会上的观点纷纷表达移民和毛利族群更加紧密地生活在一起、彼此学习的愿望的同时,我们也确实经常听到双方发生冲突的新闻传来。
怀卡托大学的Arama Rata博士站在毛利族群的角度,对移民问题进行研究。她参与合著的关于移民政策的著作:《公平的边界?21世纪的移民》(Fair Borders?: Migration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新近出版,该书中写道,毛利族群对不断增加的移民感到不安,部分是因为在人口增长方面,毛利族群落后于亚裔移民,这有可能导致他们丧失“主要少数族裔”的地位……部分也因为他们感受到了住房和就业的竞争压力。
Rata博士认为,毛利族群对移民的不安感由来有自。“一直以来,移民都被战略性地运用,以剥夺毛利族群的权力。新西兰土地战争结束后,时任总理——当时叫首相——选择战略性地运用移民,而不是全面战争,来削弱毛利族群的人口占比。”直到现在,毛利族群仍觉得,在移民问题上他们没有主动权。
Rata博士表示,当毛利族群对政府举措表达质疑时,得到的反应却多是嘲笑和污蔑。例如,2007年,时任毛利党联合领导人Tariana Turia女爵士曾表示,进入新西兰的移民数量正在阻止“新西兰褐化”。“我认为,Tariana Turia的话的真正用意是,暴露移民体系内部固有的种族主义,于是她指出,移民政策对特定人群和族裔有倾斜。但是,因为这番话,她却被贴上种族主义者的标签,我认为这非常不妥。”
那么,今时今日,毛利族群的领导人的发言权变强了吗?
毛利党联合领导人Te Ururoa Flavell表示,他们的话语权不够,他希望毛利族群能从政策计划阶段——从确定合适的移民数量,到新移民定居需要何种支持——就参与决策。移民问题正在毛利社区浮现。“据我推测,目前存在一种担忧,担忧随着进入新西兰的移民数量大增,毛利族群在新西兰社会的地位会遭遇威胁。”
毛利党的政策是:新西兰人优先,提高企业从海外引进劳动力的难度,停止向收入低于中位数的移民发放临时工作签证,提高难民配额至1千人。“可以明确的是,我们需要优先处理国内事务,确保……我们的人民得到保障……对境遇不佳的人予以妥善处理。是的,(我们必须)允许具备专业知识的人进入我国,占用我国的机会,但是人数不能多,不能多到加重新西兰社会负担的程度……(比如)给基础设施、住房和核心社会服务造成压力。”毛利党没有就移民数量提出具体数字,但Flavell表示,鉴于毛利党想要的是一个公平而繁荣的新西兰,该数字必须是可控的。
Flavell称,一旦谈及住房短缺和就业问题,人们很容易就会陷入“全怪外来者”的种族主义思维模式,“但是这些问题中很大一部分并不是移民的错导致的,而是我们自己的规划出了问题……我们不应互相指责,而是应当做好自己的规划。说到底,我们应以尊重和好客的态度对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