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
离新西兰特大地震发生已经两天了,在这两天的时间里,与地震相关的新闻报道满天飞,而最让围观群众“懵圈”的是这次地震震级——最初GeoNet网站报道是6.6级,然后修正为7.5级,在到昨天下午再修正为7.8级,而外网
离新西兰特大地震发生已经两天了,在这两天的时间里,与地震相关的新闻报道满天飞,而最让围观群众“懵圈”的是这次地震震级——最初GeoNet网站报道是6.6级,然后修正为7.5级,在到昨天下午再修正为7.8级,而外网也有报8.0级。震源深度也是众说纷纭,10千米、15千米、23千米都有。这次地震震级到底是几级?相关数据到底是多少? 地震专家告诉你,这些说法都对。 “由于各新闻媒体在报道有关地震消息时,援引不同地震机构所测定的地震参数,确实造成一定的困惑”,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相关专家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国地震机构有各自的测定标准,并会根据相关数据的完善不断调整震级。本次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的官方数据为:震级8.0级,震源深度10千米。 为什么不同国家给出的震级会不一样?为什么不同时间震级会有调整? 中国地震台网数据服务部副主任侯建民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解释说:震级,简单来讲,就是根据在地面上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地面振动强烈程度来测量,比如面波震级,就是通过地震波形的最大振幅来计算震级。 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中国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而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对此,侯建民也强调,造成各国对同一次地震的震级出现偏差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震级标准不一样,就是使用的震级类型不同,另一方面,使用不同震中距的不同地震台站监测数据也会对最后结果产生影响。 大地震发生后,全球各主要地震机构都会快速测定地震参数并向社会发布地震信息。目前,各地震机构一般都采用了第一时间快速发布震级等地震参数,其后随着时间推移资料不断丰富,再不断更新地震震级的做法。 此次新西兰地震,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初次发布的震级为7.4级,目前修定为7.8级;新西兰地震机构初次发布震级为6.6级,后修定为7.5级。11月16日新西兰皇家地质与核研究所再次将震级由7.5级调整为7.8级,并将这一地震正式命名为凯伊库拉地震。我国地震台网测定的震级为8.0级,发布地震参数后未做更正。11月16日早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消息表示,这一结果和之后国际同行所给出的最新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我国台网测定的结果是可靠的。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曾向公众科普过震级调整的依据。他说,震级是通过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地震台站所记录到的地震波的振幅和周期来综合测出的。为了尽快地报出地震的信息,可能一开始使用的台站比较少,随着更多台站数据的参与,精度会越来越准确。所以,对一个相对较大的震级的确定,震级修订是逐步的、正常的。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利用国家地震台网资料的实时观测数据,速报的震级为里氏7.8级。随后,中国地震局组织有关专家利用包括全球地震台网资料在内的更多的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的参数进行了详细测定并计算了震源破裂过程,最终修订震级为里氏8.0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