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话来表述澳洲的托幼机构的:理想和现状差距巨大!
理论角度来讲,这里的CHILDREN’SSERVICES是以基于脑科学,心理学等学科最新发现的先进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民主思想为出发点的,从NSW和联邦政府的纲领性文件来看,如果能贯彻实施的话,这里的幼教机构就是儿童成长的天堂了。
用最简单的语言总结澳洲主流幼教的教学理念:孩子是无所不能的;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文化,社区和家庭,发展各不相同;教师在尊重孩子差异的前提下,每时每刻,因地制宜,基于对孩子的深刻认识和以往同孩子,孩子家庭,社区等各个方面建立的良好伙伴关系,利用自己的学识经验做出符合孩子发展的正确决定,为孩子提供对孩子来讲有意思的,有关系的条件,以帮助孩子在自我认同,语言交流,探索思考解决问题,健康体魄活力生活,社会,情感,创造力和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然而,除了有关师生比例和健康卫生条例等方面的硬性量化规定,由于基于上述理念的教学提供的是定性的要求,没有定量的要求,是否能做到几乎完全取决于:经济考量,教师人格和素质。
经济角度来讲,公立地幼教机构从配置上来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现有的公立机构经费严重不足;私立的幼教机构以赢利为目的,教师配置能省则省;
教师角度来讲,进入门槛低,收入低,限制了高素质的人才进入这个领域;在有规模的私立幼教机构,稀有的有大学学历的教师往往只配置在3岁以上孩子的房间,小规模的私立机构,甚至仅有的那个DIPLOMA或者CERTIFICATE 的拥有者就是机构所有者,几乎不在教学现场;
这里的理念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但是,因为这里人少,幼教机构规模小,没有规模经济效益,教学现场几乎没有分工,最贵的教师(32及以上/小时)也是要换尿布,打扫卫生的,使得高素质的人员,出于兴趣从事这个职业的可能性变得很小,所以上述的理想在现实中的偏差巨大。
评论
从可操作的角度,在选择幼教机构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条:
1, WAITINGLIST是很靠不住的,它取决于当地幼教机构的供求关系,有的机构WAITINGLIST很长,每天有几乎95%以上的OCCUPANCY,(为了占位置,有些家长会付钱,但不送),但质量却不敢恭维;
2, 实地观察最重要,场所是否保持干净,孩子午饭后是否洗脸,是否经常洗手等细节说明机构的卫生状况,更说明机构的经济状况和取向;
3, 教师配置,师生的比例是硬指标,一般机构会遵守(少数也有做不到的,但家长可以投诉)但是,教师的程度就参差不齐了,要打听清楚,特别打听清楚,员工的资格,最老的员工做了多久?员工是长期雇员还是散工,散工是否同过中介?每个房间的孩子怎样安排,何时拼班?你的孩子会在哪些个老师手下?如果你的孩子不是每天都去的话,想去的那几天是哪些老师?
4, 日常活动
理论上来讲,这里的幼儿园应该没有固定的课程,完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这个境界很高,又很低:因为几乎无法做QUALITYCONTROL。有些机构沿用了往年流行的EMERGENTCURRICULUM,PROJECT APPROACHES等,很多机构,也许出于对纲领文件的深刻认同,更多的是出于方便,鼓吹我们按照新的大纲了,其实也就是什么教材也没有了。这里面,家长因为不懂行,实在很难判断什么是好,什么是差,只能碰运气了;
基于孩子的天性,户外运动的场地和时间,可以很大程度地弥补教师素质和CURRICULUM上的缺陷。所以,几乎可以以此为硬指标。参考:上午1.5-2小时,下午1.5-2小时;室外场地至少同室内的一样大,最好有遮挡,雨天也能活动。
评论
现代幼儿教育出现很多流派和方法,蒙氏,华德福(STEINER)及其他(HEADSTART。。。)。现代的商业操作手法也大大地推动了这些方法在全世界范围的传播和实施,同时,基于供求关系,这些方法宣传上的特点未必就是实际的特质;这些方法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与时俱进;流派和方法都是由人操作的,人的素质在决定是否选择这些方法的时候比方法本身更重要。
有关蒙氏,为什么在澳洲主流幼教届没有市场,因为蒙氏对孩子的看法同大纲对孩子的看法完全背道而驰:参考风铃IMAGEOFCHILD可以看到主流观点 (孩子是无所不能的)。这里看一下蒙氏观点:“the child is in a state of continuous and intense transformation of both body and mind, whereas the adult has reached the norm of the species." 虽然蒙氏也强调孩子的吸收性心智,有“工作”的动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但基本上,蒙氏认为孩子是WEAK, IGNORANT的,他们努力变成“成人”。从这点上来说,蒙氏同中国传统的教养理论是一致的。
我各人是非常反感蒙氏理论的,她的理论起源于弱智儿童的早期干预更加让我对她不屑一顾,国内翻译的书,和以孙瑞雪为代表的鼓吹者,选择了很好的切入点,但这并不能证明蒙氏是鼓吹“爱和自由”的。
从操作的层面来讲,蒙氏要求孩子专注,反对“神游”;澳洲大纲提倡孩子要PLAY;蒙氏教具AUTODIDACTIC;澳洲大纲提倡材料要OPENENDED;蒙氏要求教师演示;澳洲提倡孩子自己探索;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蒙氏教具是有她的长处的,它们经由孩子感官出发,系统地,由浅入深地向孩子介绍一些基本的概念,特别是数学的概念,和生活能力,对弱智儿童学习已经被证明非常有效,对一般儿童也似乎有好处 (我更倾向于认为一般儿童得益于蒙氏教具除了它的基本的自我修正特点外,主要还是孩子们自然地把他们做了开放的应用)
这里的很多COUNCIL,有玩具银行的,如果小孩子的家长能借到蒙氏教具,在家里让孩子玩玩,还是不错的,对孩子的数学概念的理解有好处(但不能培养数学思维)。国内蒙氏教具卖得可贵拉!
评论
感谢洽洽的好文!刚才回复完叶多妈妈的贴,我就在想关于Image of Child,我当时就在想蒙氏的Image of child应该跟我们是不同的,直觉我觉得这是个关键点,不过没有仔细研究他们的这个内容所以没敢开口说。
弱弱说一句,洽洽的好文我读起来总是比较吃力,收藏了等有时间慢慢读。这也是我为什么不读孙瑞雪和国内其他教育理论的原因,很多词汇看不懂。。。
评论
正为选CHILDCARE烦恼呢,感谢LZ!
评论
单就教育理论来说,我喜欢Vygotsky, Reggio Emilia, Louise Porter, Piaget, Erikson,当然还有NSW Curriculum Framework, 就是不喜欢Montesorri。她的理论就是认为孩子什么也不懂,需要学这个学那个,教具很多都是比大小,排序,sequencing, ordering, patterning,这也印证了她认为世界是有序的这个原理。总是“教”孩子这样那样,是跟国内的一些原理相符,因此蒙氏在国内很有市场吧。的确,孩子学会了排序,分大小,认颜色,但是我认为那样是束缚了孩子的探索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的结果我觉得好像是得到了一颗星星但是失去了整个天空.(不好意思是不是比喻过头了? )
因为我自己的psychology, 尤其是Image of Child部分,我吸收了大量Reggio Emilia的观点,这跟Curriculum Framework也是相符的,就是认为孩子是capable, 有能力去探索,自己拥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甚至孩子可以lead我们的教学。而Montessori跟我们正好相反,所以我不能接受Montessori的理论。
[ 本帖最后由 风玲 于 2009-5-27 12:47 编辑 ]
评论
看到好文, 好好研究.
评论
它就不会那么有市场了!
她还是让孩子自己选择学什么的,教师演示某种教具后,如果孩子不感兴趣,真正的蒙氏教师会把他们收起来,等孩子发展到了对它感兴趣的时候再介绍。
蒙氏教具和其他所有的玩具一样,是可以为我们所用的。
我倒觉得在澳洲这个环境下,如果蒙氏幼儿园教师入门需要双重门槛的话,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评论
我看蒙氏的网站, 蒙氏老师得有Normal teacher qualificaiton as well as additional one-year full time Montessori teacher education diploma.
评论
说到蒙氏的教具,我倒不觉得多么独创。我们preschool里也有很多各种resource,只会比蒙氏教具品种多不会比他们少。比如我们也有sequencing, 以图片故事sequencing为主,另外很多关于math的,也有整套wooden blocks比大小的,或者锻炼eye-hand coordination的threading,或者puzzles,或者认shapes,match colours....等等,所有这些玩具并不是一定要在蒙氏才有。这些活动可以是孩子每天活动的一个部分,甚至只是一小部分,但不可以是全部。这些内容代替不了cooperative play, social play, imaginative play, creative play, exporation等其他方面。
[ 本帖最后由 风玲 于 2009-5-27 12:19 编辑 ]
评论
这就是我的同学已经有了蒙氏资格还要来跟我们一起读书拿文凭的原因。所以这样的蒙氏不知道是否还是纯粹的蒙氏,毕竟我的同学也跟我们一起学了两三年,也应该吸收到了很多其他理论。
[ 本帖最后由 风玲 于 2009-5-27 12:14 编辑 ]
评论
那如果蒙式教育里的教具和教法这一套,例如认数字, 颜色等在普通幼儿园也有,那为什么风版否定蒙式教育方式呢? 让孩子自己挑选喜欢的玩具, 玩完后放回指定的地方, 这些不是很应该的吗?
评论
我的意思是,这些只是我们每天的program里的一小部分,其他方面,我们更加看重的,是我前面说的,cooperative play, social play, imaginative play, creative play and exploration。就好像评价一个孩子有8个area, 这顶多只能放在cognitive这一个area里面,剩下还有7个。
再举个例子,我们每天的Indoor setting,包括:block corner, dress up, home corner, book corner, play dough, drawing, messy table, cognitive activity, easel painting,computer games,interesting display table等等,算下来差不多11个不同的区域吧,cognitive activity只占了整个教室的一个table而已。另外,cooperative play and social play是重点关注之一。
[ 本帖最后由 风玲 于 2009-5-27 12:31 编辑 ]
评论
我最近也正在研究幼儿园,
[ 本帖最后由 cynthiachin 于 2010-1-2 01:14 编辑 ]
评论
我虽然不喜欢蒙氏,但还是为蒙氏说几句公道话
1, 蒙氏对秩序的理论,不是说成人,教师把秩序强加给孩子,而是秩序是孩子的内在要求,是孩子的INNERURGE之一。大孩子的妈妈们都会记得,孩子有一个阶段会特别追求秩序和完美,这就是孩子的内在需求;如果这个需求,被充分尊重的话,孩子会一直保持这种秩序。
记得蒙氏刚到中国的时候,有机构鼓吹他们的孩子可以去音乐厅听音乐会而不影响他人。这当然是宣传手段,但我认为,蒙氏的给孩子自由,让孩子发展内在平安秩序,是道理的。孩子有自由的心灵,会更敏感,她们会更敏感于音乐厅,美术馆同一般场所的不同,从而更容易采取符合场所要求的行动。但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孩子的自我控制的时间是短暂的,如果3-5岁的孩子(上面说的那些)90分钟在音乐厅专注地听音乐。。。
2, 同样,蒙氏如果局限于COGNITIVE的话,也不能流传至今。事实上,蒙氏教室有现实生活,感知,文化,科学,语言和数学等区域的划分,蒙氏教学内容涵盖很广,从蒙氏幼教机构的名称:儿童之家,以及AUTHENTIC生活占他们教学的比例,混龄等特点,都可以证明他们是很重视SOCIAL, CULTURE等方面的发展的。
3, 如果这里的蒙氏机构入门门槛高于一般机构的话,应该是不错的选择,但这不表示我推荐蒙氏幼儿园。 我不介意个别提供建议,甚至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帮助家长考察。
4, 推荐一下,MACQUARIE UNI附近的话,可以选MIAMIA,很不错,很有特色的幼儿园,但我也观察到某骨干老师的个性非常糟糕,不适合这个工作。
评论
我个人觉得蒙氏挺好的啊,澳洲的蒙氏没有中国这么鼓吹秩序,我最喜欢的一点就是他们说让孩子发掘自己真正喜欢、感兴趣的领域,让他们生活的自由、快乐。而且蒙氏主张孩子跟社会互动,从学校的community,至社区、至大城市、至全国、至世界。
而且我发现蒙氏的学校并没有单纯强调教具的重要,反而强调孩子自己探索,培养他们的专注、以及爱学习的态度。
我昨晚从头到尾看了一次NSW Y7-10的教育大纲,感觉上如果蒙氏的理论能与教育大纲结合起来挺好的,符合我自身对孩子的基本期望。
评论
Miamia我记得是Macquarie Uni的,TAFE很多教学录像带是在Miamia拍的,我们看过。Macquarie Uni在悉尼的教育领域算是最好的学府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你在Miamia实习过?
评论
评论
我们也差点组织去那儿参观,结果后来换了个地方,没去成。Macquarie Uni你去参观过没?去年的Open day 好像是10月份。
评论
mia mia就算了,根本排不上队。waiting list上都是一怀孕就报名的
叶多去的是west pennant hill montessori school,恰恰给看看?
评论
CARER/CHILD比例是婴儿成长的决定因素,所以,如果可以选的话,妈妈自己带孩子最好.祖父母也可以.人越多越好,妈妈能经常带孩子出门对孩子的社交能力等的好处,远好过在幼儿园里.
愿意承认幼儿园是SECONDBESTCHOICE的业内人很少.但它对一般家庭来讲,就是.除非你的家庭SOCIALECONOMICALLYMUCHLOWER.
4岁以后最好,实在不行在家带到3岁吧.
这个蒙氏学校看上去不错,至少是非赢利的.
评论
叶多每周去普通的幼儿园两天,每次4个小时左右。(每周8小时)
因为这8小时我要上班,而我上班的地方,正好是一所华德福私校。够寸的吧。
但是我们去的montessori只是针对三岁以下的孩子开的playgroup,每周一次,家长全程陪伴。他们不收三岁以下的孩子,即便到了三岁可以收了,每天也只去幼儿园三个小时就回家。他们的理论就是你在21楼说的这些。不鼓励全天上幼儿园。
评论
适合叶多,叶多三岁要开始学琴的吧?
评论
有谁知道Macquarie Uni里的幼儿园吗?听说有四家. 我只去过MIA MIA参观过. 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儿子排了三年的对才进去. 所以我就没有报名. 其它的几家倒是想打听一下.有知道的吗? 多谢了.
评论
我的工作就是给华德福的Eurhythmics class 弹钢琴伴奏。我的班级是10年级和12年级的。不夸张地说,他们上这课就是在浪费时间!我看不到任何好处。教Eurhythmics 的老师认为华德福不适合高年级的学生,但对低年级很有帮助。但在这个学校呆了这几个月,让我对华德福完全没兴趣。不但没兴趣,而且还很抵触。以后有时间写一写所见所闻。
华德福的理论我没读过,规模这么大历时这么久,想必也是个完善的理论。去这个学校的经历让我不太相信学校,不管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理论,必须要有合适的人来执行,才能让这些理论接近它们的初衷。蒙氏也好华德福也好澳洲主流教育也好,老师是关键。只有 steiner 和 montessori 这两个人最适合教他们的理论。因为他们教的时候一定包含着与创建理论时同样的热情。
进一所口碑好的学校不难,难的是遇见一个真正的老师。一辈子能遇见一个,都是大幸。
[ 本帖最后由 叶多妈妈 于 2009-5-28 22:41 编辑 ]
评论
叶多妈妈说的话,我深有感触
遇到一位良师,不夸张地说,简直是三生有幸
小孩子在初接触外界时,如果在一些情绪转折点时遇到一个"坏老师",那真是会种下很多"祸根",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发现,那说不定会影响孩子一生.
[ 本帖最后由 Tasmanzhu 于 2009-5-28 22:01 编辑 ]
评论
非常赞同
评论
我很同意LZ看法;也有体会;我老大John2岁3个月时在中国上的幼儿园,这家幼儿园在广州私校幼儿园也算有名,而且就在自家楼盘里,接送要多方便就多方便,可是John一直不开心;我就观察,发现那儿的老师喜欢嘴甜的小朋友,要和老师抱抱亲亲,John从小就不喜欢抱,而且也内向,尤其慢性中耳炎也造成一定的性格内向(这个是医学方面的问题,这里不谈),慢慢老师就不喜欢他,就恶性循环了,还好班上还有一个小慧老师喜欢John,John就一直到现在还记得小慧老师,可惜后来小慧老师被调往其他班;要不是短时间就决定来澳洲,我一定就会給John换到小慧老师的班上的;这就是LZ说的遇见一个好的老师的重要过好的学校。
评论
先收藏,再慢慢拜读
评论
今天跟hills montessori 的老师聊了一会儿。了解了一些情况写出来给大家参考参考。
NSW的蒙氏幼儿园都是独立的,不存在直接下属于蒙氏机构(也就是那个网站代表的机构),但是需要这个蒙氏机构的认可。同时所有的蒙氏幼儿园都需要有澳洲当地教育机构的认可才能经营,也就是说他们的老师需要同时拥有蒙氏和local child service的qualification。(我个人认为指导者一旦对两种理论都了解,就会产生第三种独立的见解,独立的理论。很难完全分得清楚)
这个老师的儿子就是从这个蒙氏幼儿园毕业后上公立小学,上了两年,今年1年级,是班里最小的。至今为止没发现老师觉得他儿子麻烦。据她说social方面很好,因为家里有哥哥姐姐,所以小儿子向来愿意做“大孩子的事”,才让她下决心顶着孩子成为班里最小的压力尽早入小学。蒙氏其中的一个指导方式就是让年龄大的孩子引导小孩子(5岁/3岁),所以蒙氏的孩子在与大人与大孩子打交道时很自信,在同龄孩子中像个leader。但每个孩子性格不同家庭状况不同,她认为如果是儿子是独生子,她可能会考虑推迟一年上学让孩子成为班里最大的(我立刻想到小L)。
蒙氏幼儿园(指三岁以上的)不是LDC而是学校,所以每天只上三小时足够了。这对家长来说要求很高,至少父母要有一位是全职在家的才能操作。而他们认为孩子在4岁以前需要在父母身边,去LDC不是个好选择(这跟chatchat的观点一样)。这3小时分成:30分钟program,30分钟与年龄大的孩子一起work,30分钟自由活动,30分钟outdoor,(还有两个30分钟我给忘了 )
但不是每个蒙氏幼儿园都执行么蒙氏理念,许多就是普通的LDC挂个蒙氏的牌子。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