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设计在童年》是一本书,是一位“哈佛爸爸”写的,他的女儿考进了人们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我看了这本书后感慨万千。今天我不是要介绍这本书,而是我看了一篇报道后,看了另一个人的教育经验,觉得与这本书有异曲同工之处,我总结了一下,谈谈自己的感受,希望与大家分享。“三十三天天外天,白云里面住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这首儿歌在温州瑞安的小孩子基本都会念包括我,但是少时懵懂的我并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直到大时,才知其意义深远。而蔡笑晚先生却用这普通的儿歌,把自己的六位子女培养出了五位博士,一位硕士。长子蔡天文,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现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2008年40岁获得统计届的最高荣誉-考普斯总统奖;次子蔡天武,14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5岁获得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高盛公司副总裁;三子蔡天师,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曾被美国圣约翰大学录取;四子蔡天润,华西医科大学毕业,曾被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录取为博士生;五子蔡天君,中国科技大学硕士;六女蔡天西,18岁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28岁担任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蔡先生把他培养孩子的经验总结了6个字“早教,立志,自学”。
一,早教,所有生下来正常的儿童,智力水平都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长大后却不同呢?“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造成不同的就是这个习。而这个习就是早期教育的结果。养大容易养好难,如何养好,就要在早期进行良好的教育。许多家长说,让孩子有快乐的童年,不要那么累。这种观点是错的,人类大脑在童年时是一个黄金时期,因为此时脑内的记忆敏感质会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最强,训练最多的儿童,他的神经元分叉越多,而神经元分叉正是决定你以后成败的关键之一。由于父母在早期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使一个本来可以成为天才的儿童发展成一个庸人。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曾说过“如果我们让儿童从小学数学、物理,提高她们的兴趣,那我们将会有更多诺贝尔奖得主产生。”犹太人在科学、音乐、经济领域人才辈出,就得益于他的早期教育。早期教育不仅是智力教育,而是智力、意志、品德和气概四者合一的教育,是保证人生幸福的教育。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童。
二,立志,蔡先生不但让孩子们一直记住那首儿歌,而且还经常讲华罗庚的故事,爱因斯坦的故事,居里夫人的故事。“有志者,事竞成,苦心人,天不负。”“莫辜负您一片聪明美质,您须抖擞精神,留个芳名在青史。”这些都是孩子们的座右铭。孩子们都知道人最可贵的不是成就,而是追求。所以现在长大成人了,虽然有些成就,但还是在不断追求着。蔡先生的家境是十分贫寒的,住的房子可以用陋室来形容。但是在他那乐观、积极、健康的教育下,孩子们觉得很快乐,没有自卑。就是在这样贫寒的情况下,蔡先生还是积蓄一点钱,暑假就带孩子们出去旅游,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的目的是要培养孩子们的气概,要拥有伟大的胸襟。每到一个旅游地,他都会与孩子们探讨古诗词,探讨这个旅游点的历史,并鼓励激发孩子们。
三,自学,3000年前有位哲人说过:学生的头脑不是用来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种。如果大脑里的智慧火花没有点燃,知识填充得再多也只是一个书呆子。点燃大脑里智慧火花的最佳手段是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给孩子们讲自学成才的科学家的故事是培养孩子自学的重要手段。而读书的本质就是在老师指导下的自学。
蔡先生成功的培养孩子的经验,让我们知道,孩子的教育实际上是家长的一个事业,追求这个事业的成功需要你的心血,你的付出。特别是在孩子的童年期,正是“人生设计在童年”。
谨以此篇献给那些在澳洲想让自己的孩子成才的父母!祝你们能够成功!
下篇《犹太家教圣经》创作中
评论
很赞同这个观点. 我不赞成孩子整天没有休息没有玩乐, 但学龄儿童, 当然学习玩乐都重要. 认真学习是他/她做为一个小孩的责任, 合理安排学习和玩乐是他/她的学习目标之一.
如果一说让孩子学习, 就觉得太辛苦了太累了, 那给孩子从小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呢? 学习过程肯定是枯燥寂寞的, 但真正掌握一门知识的人, 总能在这个过程找到自己的乐趣点.
蔡先生是个不容易的爸爸, 他的孩子们, 在我们普通中国人的价值观里, 全部是优秀的人. 他曾说过, "我的事业是爸爸", 我却不敢苟同. 父母亲督促孩子学习的同时, 还是孩子形成社会责任感的榜样, 因为学习的目的是回报社会.
题外话一句, 我最近一段时间的感触, 人对优秀的追求是无穷的, 人的能力却是有极限的, 越往上竞争越激烈, 越优秀的人(不是指我自己)不快乐的可能性越高.
[ 本帖最后由 daffodil 于 2008-9-24 11:15 编辑 ]
评论
同感。
想我这样没有追求、随遇而安的“俗人”最快乐。:)
叶多妈妈呢?
评论
以前看过一本畅销书《哈佛女孩刘亦婷》,她的人生设计是从胎教开始
评论
非常赞同楼主的说法, 一生之计在于童。
所谓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 怎么样才称得上快乐呢? 本来’快乐‘于每个人的定义都不尽相同, 我们只是试图给予孩子们我们自己感觉中的’快乐‘ - 结果狭隘的简化成为一个字’玩‘。这就是为什么说教育孩子也是家长自我学习, 自我完善的一个机会, 不要让我们自己的主观意识误导了孩子对’快乐‘的定义。
希望有一天他可以
领略看完一本好书后那种心情愉悦, 意尤未尽的快乐。
体会自己种的果实开花结果时的满足感。
通过悦耳的琴声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无论是高兴或是伤悲。
能用优美的文字写出心中的所思所想。
体会大好河山尽收眼底的美, 能够为生命的存在而感动。
有一颗善良, 诚实的心, 体会心安理得, 不愧于心的快乐。
。。。。。
评论
"人对优秀的追求是无穷的, 人的能力却是有极限的, 越往上竞争越激烈, 越优秀的人不快乐的可能性越高"
我不追求这样的优秀。
评论
评论
我仿佛又看见了一场唇枪舌剑血雨腥风即将来临。。。
评论
这本书“害”了不少家长。:)
评论
呵呵,早教是必要的。问题是每个父/母本身的能力和水平不同,导致的方式和效果也可能不同。。。
评论
非常同意。
为什么说有时候这些书会“害”人,就在于此。
评论
好像教育儿童的方式由每个父母的人生观所决定。
评论
朱爸爸很谦虚哈,
评论
"人对优秀的追求是无穷的, 人的能力却是有极限的, 越往上竞争越激烈, 越优秀的人不快乐的可能性越高"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曾经跟儿子讨论过什么算成功,他说,“能做大树绝不做树叶,能做大海绝不做水滴(snoopy的歌词),只要尽全力做到自己的最好,这就是成功了。”
还有一次,因为学校老师跟我说,你儿子很cool,被表扬了从不喜形于色的,我就问他,难道被表扬不值得高兴吗?他说,“别人表扬我是因为我做了什么,而我知道我能做什么,所以没什么可特别高兴的。”
这两个回答,当时都让我思考了良久。我的看法是,在自己有限的能力范围内追求优秀,追求人生的真善美,不必与他人做过多比较。
评论
我严重质疑这位蔡先生 所讲的故事 的真实性。他的二儿子“蔡天武”是高盛副总裁?
此处可以找到GS公司管理人员列表:
http://www2.goldmansachs.com/our ... d-of-directors.html
其中并无任何一名华人。
此处可以下载GS公司全体Managing Directors列表:
http://www2.goldmansachs.com/our ... tor-list-2-2008.pdf
其中排名在400位开外(注意,此文档显然是按照职位而非姓名顺序排名),有一位 JIN YONG CAI,按照此姓名的拼写方式推测,应当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但是叫做“蔡金永”而非“蔡天武”。
即使这位就是“蔡天武”,以其排名来看,也决不可能是副总裁一级的人物,最多也就是个区域的经理而已。
评论
太酷了吧, 请问你儿子多大?
评论
哈哈, 你的儿子的确值得做妈妈骄傲的,
评论
在自己有限的能力范围内追求优秀,追求人生的真善美,不必与他人做过多比较。
太赞了
PS小家伙好有思想啊
评论
旋木斑竹看这里。
http://www..com.au/bbs/viewthread.php?tid=109632
评论
谢谢朱版。
完了, 年纪大了, 记性越来越差了。我还给这个帖子加过分, 留过言
评论
非常赞同!
蔡氏家族的故事我也曾经看过, 当时对我的启发就是, 我要给我的孩子良好的早教, 最最关键的是要从小培养他们的良好的习惯, 生活上和学习上的。 但是我并不觉得人人都成为像蔡氏子女那样的人才算是成功, 我只要求他们成为“有用的好人”就可以了。
评论
看到“有用的好人”突然想到围城里赵辛楣对方鸿渐的评语“你是个好人,可惜全无用处”
跑题,大家继续
评论
围城真是经典
评论
嗯,被爹妈设计了的孩子想冲出来,做设计的爹妈想把孩子塞进去。
[ 本帖最后由 Ian 于 2008-9-24 14:13 编辑 ]
评论
我看过关于蔡笑晚的访谈节目,当时他LP也发言了,直觉不太喜欢,因为太功利和势力了,有这样的家长,就算孩子再有成就,不代表他是个好人,是个善良的人。
同意海蓝蓝的,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好人,开开心心的生活,就足够了。
评论
没孩子的想生,生了的想退货 (头一个月)
评论
学习~~~
评论
问个问题
除了天才和庸才,还有什么才?
定义的标准是什么?
评论
他的二儿子确实是在高盛的,网上可以查到:[email protected]
Tianwu Michael Cai - vice president, Equity Execution Strategies, at Goldman Sachs & Co.
只不过Vice President翻译成中文的理解和英文的愿意有些出入。
评论
我不怎么认同这种设计型的教育方式,至于价值取向那是萝卜青菜。你的小孩基本会是你的拓印,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小孩就会是什么样的人,不要说特例,看看周围的熟悉了解的人来做一般结论就这样。人很难摆脱生长环境的影响,大人的教育脱离不了自身的局限,再特别的教育方法都没有言传身教的影响大。所以,我觉得如果你认同小孩走哈佛小孩这条道路,那么,家长首先可能要成为一个哈佛成人。好啰唆啊,还是古人概括的精辟:“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