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原创: 教育的捷径与残酷真相(20211019更新)

在澳大利亚小学教育





小孩犯错时,父母的批评有三重境界。

1. "你真笨(或者懒)。"
2. "你很聪明(或者努力,专心,等等),但这件事情做错了。"
3. "你很聪明(或者努力,专心,等等),这件事情也没做错,但你这么做让我很难过。"

如果这个小孩在学校/幼儿园犯了类似错误,其它小朋友会怎么说? "你这个白痴!"

如果这个小孩的父母早已进入第三重境界,小孩在家一直觉得自己"很聪明",甚至不会"做错事情"(尽管有时候会做一些让父母难过的事情),但到了外面却突然被别人一致认为是蠢货,这个孩子会怎么想?

现在倒过来: 假如父母不称职,即便小孩做得很好,还是讽刺挖苦;而这个小孩如果在幼儿园或者学校做同样的事情,老师和伙伴们却称赞不已。。。。。。这个孩子会怎么想?

到底是父母正确还是外面的社会正确?是否应该改变自己的言行举止?

让我们用第一性原则来分析一下。

在生命存在的亿万年历史中,各种生物的形态特征都由基因决定。基因在不断发生(被动式)变化。变化的目标只有一个: 延续基因的存在。

对于小孩来说,应该努力适应家庭环境,还是应该努力适应外部环境?答案不言而喻。

从基因的角度看,家庭的意义在于基本保障,而个体的发展必须依赖外部群体。在原始社会,没有獠牙和强悍体力的人之所以能够战胜猛兽,不是因为他/她的父母,而是因为得到了群体的支持!离开群体,个体会立刻死亡。这已经被百万年的经历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基因中。

不管是怎样的群体,(在没有其它选择的情况下,)新加入的个体都会努力向它靠拢。如果群体不喜欢读书,那么这个个体就会厌恶读书;如果群体喜欢音乐,个体也会喜欢音乐;如果群体使用哑语,个体也会坚持使用哑语!

下面这张图是悉尼著名的教育拿铁线。

https://www.smh.com.au/education ... 0161221-gtfhpf.html


为什么存在这条线?!

因为外部环境。好的区域会更好,坏的区域会更坏。

俄罗斯家庭移民去美国,他们的小孩长大后,英语会带有俄罗斯口音吗?
一对双胞胎被两个家庭领养。一个家庭是中产,一个家庭是蓝领,小孩的教育程度会相同吗?如果这两个家庭住在类似的小区环境中呢?
一个家庭有亲生孩子也有领养的孩子,在同样的教育方法下,孩子们的个性和教育程度会相同吗?
如果一个家庭从拿铁线以南搬去拿铁线以北,小孩的学习成绩会提高吗?

以上这些疑问,在 "The Nurture Assumption"(by Judith Rich Harris) 这本书中都给出了完美解答。

作者没有明说,但我的理解是,对于小孩的培养,基因的影响占 50%,外部环境占 40%,家庭环境占 10%。

打个比方。 基因就像船上的马达,外部环境类似于水流速度,家庭环境则是船桨。
如果顺水航行,即便马达不转船桨不动,还是能一路向前;
如果逆水航行,就需要马达强劲,光靠船桨很困难。划桨人(父母)无法一直把船往前推进,他们很快就会筋疲力尽。

基因无法改变,所以,什么是教育的捷径?搬家。搬去好区。搬去一个年轻父母普遍认为学习很重要的区。

然而,残酷的现实是: 大部分人负担不起好区的房价。

如何补救?我们当然无法改变一个群体的氛围,所以只能尽量避免小孩被它影响。

如何避免被它影响?减少停留在这个群体中的时间。

请大家仔细想想,如果你所在的地区并不普遍推崇努力学习,是否有全职妈妈的华人印度人家庭的小孩,成绩更好?

残酷现实 2.0: 家庭收入较低的夫妻,往往是都是全职雇员,而学校上午 9 点开课,下午 3 点放学。 我们没有办法不把孩子留在 BEFORE/AFTER SCHOOL CARE。

这次的新冠疫情是一个契机。夫妻俩可能有一个可以从此在家工作,也就能顺带接送孩子上学放学。

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出路吗?我想不出来。如果大家有什么建议,请无私分享。

PS: 本贴不包括罕见特例。 例如父母富有,住在穷区,但全职在家教育孩子。或者父母是恶棍,对孩子进行虐待。

PS 2: 本贴针对概率。例如悉尼拿铁线这样。特例无处不在,但对我们没啥帮助。

PS 3: 对于"The Nurture Assumption"有一点我并不认同。作者似乎认为个体在 25 岁以后就能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认为,绝大多数人,不管哪个年龄段,都深受外围环境的影响。只有少数人在个别情况下愿意唱反调。在糟糕的环境中,个人如果无法摆脱,就只能自我隔离才能免受环境的负面影响。“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是这个意思。同理,年轻人找工作要尽量寻找“好公司”。

"How Children Succeed"主要针对学校教育,尤其是穷人区。书中并没有真正给出解决方案,但认为可以投入巨量资源,把学生们尽可能留着学校里,然后强行洗脑。这种方法有短期效果,但学生一旦毕业,大部分人还是会回到以前的轨道上。

"Grit"提出了个人成长过程中Grit的关键作用,但并没有具体说明如何培养这种品质,更谈不上验证。

PS 4: 补习学校肯定有帮助。

【20210926更新】

对于小孩甚至青少年,同伴比父母的影响更大。
例如:父母告诉自己的小孩,“这个东西味道很好。”(或者倒过来,很难吃)
而兄弟姊妹说,“这个东西很难吃。”(或者倒过来,很好吃)
猜猜看,这个小孩会相信自己的父母,还是自己的兄弟姊妹?

====

很多被广泛接受的教育方式,未必就是正确的。
例如,家长的态度:严厉,软弱,刚刚好。
虽然普遍认为“刚刚好”最好,但我个人认为,不同的小孩适合不同的方法。年龄小的时候更有可能严厉一点好。

【20211001】

"家庭环境占 10%"是我从书中得到的印象。

作者认为父母的作用很小,顶多因势利导顺着小孩的基因进行培养:内向则鼓励外向,外向则鼓励内向,喜欢音乐就买乐器请老师,喜欢体育就陪着比赛和训练。

再就是主动选择外部环境。但这和父母的经济能力有关。如果有可能,当然是住中产甚至富人区。

除此之外,父母的几乎所有影响都是短期的。父母可以鼓励小孩多读书。但不爱读书的孩子并不会因为父母鼓励就变得热爱读书。我喜欢读书,家里书柜满满。但老大从来不感兴趣,哪怕是幻想类。似乎唯一读完的就是哈利波特,还是拖到了 13 岁。而老二则很感兴趣。闲着没事就翻,甚至抱着自然科学类,看了一本又一本。

【20211019】

今年诺贝尔奖研究:学历和收入到底有多大关系?
https://www.backchina.com/news/2021/10/18/766601.html

5 lessons in education policy from newly-minted Nobel laureates
https://fordhaminstitute.org/nat ... ted-nobel-laureates

【相关书籍】

"The Nurture Assumption" by Judith Rich Harris
"The Compound Effect" by Darren Hardy
"The Selfish Gene" by Richard Dawkins
"The Crowd" by Lebon, Gustave
"Grit" by Angela Duckworth
"How Children Succeed" by Paul Tough
"Sapiens -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by Yuval Noah Harari

(加分加分!)

评论
占位

评论
不觉得Before/after care就一定不好,往正面来说,是小孩学会生存智慧和与人打交道的好机会。情商是只有在不停试错中才能成长的,而且年龄越低犯错后被原谅的概率越大。作为父母,提供引导和帮助,但不干涉不干预。有些成长本来就是要孩子自己体验领悟的。

至于好区,能说的是好区资源的确丰富。比如:住过很多区,只有有钱的council图书馆的借书居然是无限量的。

评论
关于基因和环境的比例,我觉得基因占了一半很同意,但是外部环境和家庭环境就不一定了。对于会教育的家庭,家庭教育的比重肯定要比这个大得多。但是普通人家不会教育的,可能就是只有10%的作用了。处于一个好的环境并不等于能成才,就像私校的学生并不都是尖子生。但是同一个家庭,在好的环境中比差的环境中,更容易培养孩子。

评论

"The Nurture Assumption" 这本书是教育界的异类。它主要基于统计数据,纠正了普遍的错误观点。

强烈推荐!

评论

我把小孩留在before after school care 我懒得管丢学校我自己可以出去看电影 买菜跟我有钱没钱有屁关系 身边没钱的一样送小孩私教课

什么睿智才会画这种拿铁线 大学里面越南的亚洲的小孩西南的和上北的数量没有差别

评论


“坏区”的Before/after care几乎一定不好。

关键是,如何解释悉尼拿铁线?

评论

这条拿铁线不是画出来的,是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的。

评论
一开头那里建议楼主改一下。教育孩子不能说他聪明,要表扬他努力。这是中外教育专家们的共识。楼主没有孩子,不知道这点能理解的。

评论
第二个想问的是,楼主你能先定义一下“出路”吗?我拜读两次都不太看懂你的观点是啥。那个图看似高深,好像也没说明了什么。富有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跟中产、贫困家庭应该是不一样的。不同阶级的人,他们对出路的理解和展望肯定也不一样。到底你指的是哪样呢?

评论


If you sit around all day and play with the data you can draw anything you want.
教育资源肯定有不公平 但是那条线就是睿智线 最根本的问题还是种族 看看大西南住的都是什么战斗民族 你去跟中东大哥讲教育 人家一个kebab甩你脸上 让小孩直接当tradie 你笑人家文化水平低 人家笑你赚的少

评论
自从复旦开除了三个学生后,我觉得学习好不好也无所谓了。。。。

反正社死得可能性多的事

评论
我觉得家庭的影响更多些比较合理, 尤其学前。中学就是受同学影响多了。 找个好点的中学 别加入不好的群 孩子估计就基本定型。

评论

个人认为教育上没有什么能和不能的,完全要按照个体个性来,没有一个可以直接套用的模版,所以才麻烦。有些时候要捧,有些时候要压,火候把握过程就是教育了。

评论
1. "你真笨。"
2. "你很聪明,但这件事情做错了。"
3. "你很聪明,这件事情也没做错,但你这么做让我很难过。"

个人觉得这三种看情况混合使用效果才好。

评论

赞孩子聪明一般情况下是大忌。

评论

>>教育孩子不能说他聪明,要表扬他努力。这是中外教育专家们的共识

表扬也有三重境界。

1. 你真聪明;
2. 你做得很好;
3. 你真努力;

然而,差异很小。中外教育专家们的共识是错误的。


评论


中学受同学影响确实比小学更大。

但总体上,因为基因的特性,家庭的影响注定微乎其微。只不过教育良好的家庭更可能住在比较好的小区里,被误以为“家庭环境”影响更大。


评论

哈哈,一看就知道你是纸上谈兵。这样说吧,你列出来的三个表扬都是无用功,甚至会让孩子很疑惑。表扬孩子必须明确到细节。举例一个:

孩子,我喜欢你刚才说话温柔的语气。你有点不高兴,但你认真想清楚自己想说的东西然后很有礼貌地说出来。我觉得你做得很好。

评论

“出路”的意思是,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住在不注重教育的地区(和学校),如何扭转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



评论


并非如此。

我遇到过的中东家庭,很多也非常注重教育。然而这个"很多"是指绝对数量,相对来说仍然较少。



评论


你说的很对。我在读“The Nurture Assumption”这本书之前完全同意。

现在才知道,这种影响微乎其微。

这本书挺厚,里面给出了大量例证和统计数据,但这里没法一一列出,所以缺少说服力。

愿意就此阅读这本书的人,我猜百中无一。(大家都很忙,可以理解)

叹。

评论

这个在十岁之前是很好用的 青春期就不行了 什么招都不管用 除了闭嘴和有求必应。偶尔谈条件, 最后的选择就是老妈的霸权了。 感觉小孩就是想把屋顶拆了。可能我养的小孩少 经验不够

评论

所以你这10%家庭哪里来的 又是自己建个模型推算出来的?

评论
"基因在不断发生(被动式)变化。"
"基因无法改变。"




评论

。。。。。这里不是学术论文,不可能那么严谨。

"基因在不断发生(被动式)变化。" ------- 代际间。

"基因无法改变。" ------- 在某一代内。


评论

书里对各种因素进行了大量分析。这是我读完全书后的主观感受。


评论

我对什么悉尼拿铁线不感兴趣。都是表象的东西。

每个人的出生都自带资源,有些人出生就在别人的终点。就如有些人出生就是一副好牌,但乱打之后失了优势;有些人出生就是一副烂牌,越打越好。基因也罢后天的环境也好,都是属于资源。做父母的无非就是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资源和优势、决定最终目标、对于各人各牌的坦然和精进打牌技术。

评论


是啊。小朋友犯错了,一般父母告诉孩子哪里错了,以后不要在犯就行了。
跟聪明不聪明的扯不上关系把。

我赞同你说的,赞孩子努力,不赞孩子聪明。

评论

那你贴出来这个图就没有意义了。因为悉尼有一部分地区的家庭根本不需要考虑孩子出路,他们希望的是孩子出息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

去哪里recycle lego

澳大利亚家里有几大箱子,都打乱了,也不玩了,咋办?哪里要? 评论 我看到慈善二手店里有的卖的,估计是捐的 评论 送人,很多孩子喜欢 评论 留着吧,万一孩子又想起来玩儿了呢。 我家很 ...

小学教育

小孩现在Y3,请问到底什么时候报名OC?

澳大利亚今天收到学校邮件关于OC和精英考试变化的通知,有点不懂,到底什么时候开始报名OC? 是今年的11月到明年2月报名5月的考试吗?然后考试通过的话是2026年入读? 所以OC课程是五年级才 ...

小学教育

Year2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澳大利亚孩子是2年级…就是不喜欢读书,阅读理解题做的很不好. 想请教大家推荐好的阅读理解的册子带着在家多做…再逼着读书…好无奈…谢谢大家了 评论 試試看先看電影或者舞台劇,如果有 ...

小学教育

网上练习题平台

澳大利亚感觉围绕澳洲教学大纲的网上练习题平台不多,我所知道的是IXL和Study Ladder。IXL的重复练习是优点也是缺点,比较枯燥。Study Ladder的练习题感觉偏向简单。 还有别的推荐吗? 评论 我有 ...

小学教育

Castle Hill到Sydney Boys 路程时间多长

澳大利亚有人知道山区 Castle Hill到Sydney Boys乘坐M2巴士和Tram单程需要多长时间吗 评论 door to door 1小时10分钟 到 1小时30分钟,视路况和你家到公车站 ,地铁站的情况而定。 评论 这只能是最短最快 ...

小学教育

Zac Power 这套书到底有几本啊

澳大利亚怎么在图书馆搜了下感觉有十几二十本?请问有顺序吗 要按顺序看吗 还是每本一个故事随便先看哪本都行呀 谢谢 评论 不需要按照顺序来。我儿子都是随便借的,读起来也没事问题 评 ...

小学教育

VIC 2016年奖学金互助贴

澳大利亚Haileybury 今年又要开考了。 依然用的是Edutest. 目前在读三五,八年级的学生可以参加。 6月3日报名开始,7月27,28号两天考试, Students who are currently in Years 3, 5 and 8 in 2024 are invited to par ...

小学教育

小学生下课自己回家手表问题

澳大利亚小朋友四年级,想让她下课自己回家,学校离家不远,但想给她个手表什么的,apple watch太鬼了,请问有什么简单点的手表她可以用,可以电话家长,我们也可以定位置她的?没有其他什 ...

小学教育

问一个小白的问题,OC考试怎么看时间

澳大利亚考场是不是有挂钟还是电子钟?允许考生自己带电子手表Count down吗? 谢谢 评论 考场有钟。考生自己可以带传统手表。 评论 考场有挂钟,但可能离得很远,看不清楚。老师理论上还有 ...

小学教育

低龄儿童的课外

澳大利亚想了解一下孩子们课外都干些什么,大概多少时间。起因是孩子抱怨说没时间好好玩。女孩6岁二年级。没有太多学校的作业(读一本小书,oral presentation什么的)。 上了一个kumon数学,一周 ...

小学教育

请教应该选择哪个小学

澳大利亚请教north rokcs public, Matthew Pearce Public, Murray Farm Public, artarmon public,carlingford west public,哪个小学更适合国内刚来的小朋友,四年级男孩。希望学校能抓得紧。或者其他还有推荐小学吗 评 ...

小学教育

墨尔本私校男孩选择男校还是混校呢

澳大利亚请问大家,墨尔本私校男孩选择男校呢,还是混校呢?不考虑离家近的问题。 还在ELC阶段,性格就是普通小男孩。我们对学术挺看重的。 男校是Trinity 混校是St Leonards和Haileybury brighton ...

小学教育

小女孩之间的问题

澳大利亚老大男孩,一路从来没怎么遇到过啥社交上的drama。老二女孩,各种drama,请教父母有啥有啥高招经验分享。 三年级女孩,从prep 开始有几个小女孩一起完,都挺好的,有两三个可能平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