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好奇。
不是很多技术移民吗,那么都是成绩很好的啊。为什么很少看到教育板块讨论给孩子补习?
评论
少讨论不代表没有。身边朋友就有很多。
自己孩子教完了,孩子和孩子间又各不同,又不需要像补习社那样,讨论下哪家好,上来讨论啥呢?
评论
孩子怕老师不怕家长,所以宁可送去老师教
评论
自己受过苦,不想再残害下一代
我们小时候都是三岁开始练书法,四岁学画画,
小学时候就各种奥数班,音乐班什么的占满了所有假期,小学高年级就要开编程课和学输入法,
初中就开始用奥数考分班考试
地狱模式层层筛选过来现在也就这样。。。。没啥成就,还失去了童年。
我觉得那些提前学习没用,专门为考试学习更没用。
身体最重要。
评论
运动远比学习成绩重要吧,尤其在土澳。
我身边大部分家长都带自己孩子常规性运动。如果真需要补习的话还是要找外面的老师。
评论
很多补的,但是心态不同,我们是故意挑一些便宜的,时间长的,当after school care。
我们俩人去喝喝咖啡,见见朋友,挺好的。
评论
很多人都自己给孩子补啊。其实也不叫补,就是辅导孩子做作业。周围几乎都是这样的
评论
你多大了?你在臆想嘛?
评论
哈,家长补数学,写作还是交给专业人士吧
评论
我自己给娃补习数学中文,VCE 46,49,很多家长自己教。
评论
不是臆想,我有孩子
国内从我们那一代补习早就是常态了。不是现在才开始的。
你们如果不用这样补习就能上学的话,大概率是来自北上广一类高考名额分配多的城市。所以你们不需要这样。
我们省里高考分配的名额太少,以前国内还是统一高考试卷的时候,一直都是分数线超级高的。北京,上海户口能上一类重本,在我们那边只能上专科。
后来为了避免直接比较,各省使用不同高考试卷,但是大家都知道高考不公平
所以考特长和奥数变成了相对公平的全国学生在一个水平线考试的机会。
都是以学校为单位组织的。从小学就开始选拔跳舞,音乐,奥数。占用小学的体育课,被叫出去到另一间教室上这些课外课。
我们小学升初中分班都是要考奥数的,这样才能筛选出人。高一的时候全市的奥赛前多少名就会集中到一个班了,这种考数学,物理,和化学竞赛保送的也是相对比较公平的。
评论
话说回来,我一直觉得中国奥赛队近年成绩下降,和降低了进入大学名额中奥赛保送的名额有关。
毕竟我们读小学的时候,到处都是奥赛班。因为普通的教纲里面的数学,基本上人人都是100分,入学分班的时候,为了筛选出层次都是考奥数。等于在小学初中就在全市范围筛选出奥数精英了。
降低奥数对于升学的帮助后,参与的肯定就少了,学的基数少了很多。
评论
有啊,至少我家和我认识的华人家庭都有。也许不像国内那么夸张,但一般会补习一个中文,加上写作,数学什么的。
评论
你多大了?至少30了吧?!
补习近年才兴起的啊
评论
不是啊 90年代补习就挺普遍了呀
评论
术业有专攻
评论
所谓自己补,多半也是搜集题目家长辅导。
如果家长能自己出题,补全套英语数学GA的,那本事大了
评论
不要把自己的爱好去挑战别人吃饭的东西:)
评论
小学的课程几乎所有家长都参与过辅导功课吧?尤其是疫情期间。 到了中学阶段就比较尴尬了虽然都学到微积分和线性代数了,但是中学7年纪和8年纪的数学我还是要先Google一下才能回答的了孩子的问题
当然我身边的大拿,到了11年纪和12年纪的数学物理还是可以给孩子辅导一下的。
评论
只教中文,偶尔辅导数学,其他的就没办法了,只能教给专业老师。
评论
认识几个家长都是自己教的,即使外面有补习在家都是亲自辅导的。
评论
不是教育板块不讨论给孩子补习,是普遍都在补习,没啥好说的了
评论
你哪个地方啊?上次教育版贴出来的高考录取率,我们广州是最激烈的地方之一。考上211和895这种的更是1%左右的录取率。用数据说话啊。我们以前读书,没有见过补习的同学。但我现在也跟孩子补习写作,因为这是我比较擅长的。
评论
1. 没题库 或难以做到全科
2. 没竞争氛围
3. 维持良好亲子关系(除非家长情商高 脾气优良 对未来期待与孩子潜力完美匹配)
4. 大部分家长 会做跟进 整理错题重测 已经是很大工作量
其实就新洲华人子弟来说,补习一般也就是四/五/六年级和十一/十二年级. 两边过度补习和完全放养的算少数不用考虑.
评论
我们家都是爸爸补的
评论
补习一直都有。
你说的是民间的那种盈利性补习,在那之前,都是官方,也就是学校组织的补习。
我们当时有电脑课,但是每个学期也就多交¥20。
小学高年级时候学dos, 金山, 王码五笔;
进入初一后学basic, c 语言,编程;
那时候交作业还全部都是使用的黑色软盘。
都是公立学校,学校没钱,
电脑教室里面的电脑是之前的学生捐出来的。
我们那届小学时给学校捐了体育馆,中学又给后面的学生捐出来一个琴房。
升学的压力是从上向下,不断向下传递的。
课外班和奥数班其实都是“教育减负”的产物。
当时舆论都是“中小学减负”,但是却又高考名额到省,等于全国高考其实就是省内竞争。
而我们省的高考成绩高的离谱,各中学都想有更多的学生能够进入好大学,就得寄希望于那个学生被大学特招或者特长加分。这就决定了中学招收小学时候的筛选。
那个时候小升初,说要教育减负,出台的政策是“就近入学“,“学区制”。最开始说要全部电脑派位,抵制强烈,执行不下去,后来就改成了每所小学升学对应四所初中,是你居住地范围最近的4所,一般是包括一所重点,两所一般,一所比较差的。
这就把省内竞争变成了区内竞争。因为这意味着即使你成绩很好,只要不在学区,你也进不了最好的学校。
我还记得那时候我小升初拿了全校第一名,但是因为全省最好的中学不在自己居住的学区,所以是不能上的,想要跨学区去入学,哪怕你的成绩远高于那学校录取线,你也要交择校费。当时是1万。
电脑班也是在禁止设立重点班的情况下出来的。本质上是奥数班,因为我们都是考奥数竞赛题进去的。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学校也真的是不容易。我们也不容易,都不容易。
因为高考录取名额少,避免不公正的高考竞争的方式就是走奥数,或者是艺术类特长生,尽量争取不是按照省来分配名额的考试。所以整个筛选体制从上往下都是按照这个标准来。压力一层层从高中向初中向小学传导。
三岁开始上课外班,每天晚上父母下班了之后,就送我们去读夜课。
到了四岁,进青少年宫。每天晩上上夜课,周末也上课。
开始系统学习画画,音乐,各种特长,参加竞赛。基本上各个孩子都是一堆的获奖证书,其实就是为了以后升初中的时候能加一点点分,或者以后入小学分班时进重点班。
评论
这并不是我们省特有的现象,
甚至也不是我们那时才出现的现象,
而是一直存在的现象。
应该是之前早就已经补习成风,
才会在我们读书时说教育减负,禁止设重点班了。
我们那时候正好经历了公立补习转向私立补习的阶段。你查一下“全民奥数”
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后来这么多私营补习班兴起,很大可能是在我们之后,又出台了更加严格限制官方学校统一补习的政策,这样子需求一直存在,供应就从官方转移到了私立。
评论
惊呆了。现在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华人家庭鸡娃这样厉害了。原来中国有那么多省份地区早就开始了这场内卷。我真是第一次听说啊。我们也会学编程奥数这些,但都是自愿兴趣为主导,也没有什么加分激励。你现在成年了,你回过头去看这场内卷,你觉得需要带到澳洲这个环境吗?
评论
你现在对学习(广义上的,工作领域和兴趣爱好方方面面)还保持着高度热情吗?想知道这种全民内卷对个人的影响,谢谢。
评论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