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我提到了女儿和她的俩个好朋友在疫情期间设立了一个平台
3H Program(“大孩子带小孩子”)
这个活动招聘了些高中的孩子去教在家的小学生们。
没有想到的是,她们很快就召集了将近 30 个大孩子的团队,风风火火地吸引来了将近 200 个小学生去听她们的课。
http://www..com.au/bbs/f ... ead&tid=1589278
http://www..com.au/bbs/f ... ead&tid=1602572
有些朋友问我说,你的目标和“理论”是什么?
我简单地跟几位朋友谈到了对澳洲体制的看法,并提出了关于“体制内”和“体制外”孩子能力培养的区别。
孩子的培养,有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两种能力。
体制内,培养孩子在亲密接触小团体时候,如何让孩子学会包容和有效地互动。
如果这个体制是“学校”,还得考虑校内的文化,Majority 孩子的家庭背景,是否跟随校长的教育大思路等因素。
或者说,体制内,对华人的孩子来说,有时可能会形成些约束。
华人的孩子可能不得不为了适应环境而无意识中失去了很多扩充自己能力或者思考自己价值观的机会,或者说天花板相对较低。
体制外,孩子们只要不违反法律,不违背道德(我们大人可以起到监督作用),则就可能是“你有多大胆,就有多高板”的空间。
体制外,孩子会通过接触“小社会”(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年龄的孩子)去扩充她们对社会的粗浅认识。
这些能力,对大学之后的交友(尤其是澳洲这种松散的大学结构),加入不同的社团,尝试不同的工作,甚至对未来的选课,旁听等等都会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虽然两种能力都需要。 但是个人目前的感觉是,大多数学校对华人的孩子来说,可能机会相对少些。
大多数学校,尤其是私校或者教会学校会在Leadership上面做些平衡和搭配。
或者说,华人少的学校,对孩子来说,在体制内获得锻炼的机会有可能会更少些。
那么,体制外的培养,对于孩子们来说,就变成非常重要的大事情了。
我们华人中的绝大多数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是一般的高。但是,对于成绩之外的软实力的思考,比如 Leadership,组织管理能力,为社区做些贡献的潜意识思维等等可能或多或少会比当地优秀的孩子稍微弱一些。
在没有充足的资源和当地网络的条件下,如何让孩子们进一步去思考个人价值观等大方向的问题,我们家长能做到的不是“告诉”她们如何应对,而是应该让孩子们去积极地参与社会,参与实践活动而发展出自己认可的澳洲价值思想体系。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和分享。
还是那句话,对于合理的建议和看法,个人绝对从内心里感激您的帮助,
但是,对于一些为了争论而争论的言论,个人是“虚心接受,坚决不理”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