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还愿贴。
一路走来,在教育版学习到很多,多亏了各位前辈的无私分享。所以一直打算等孩子考上精英后就写个帖子对过去三年进行一下总结,也算是还愿。
现在看来,考不考得上还难说,索性先把帖子写了。
打算探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纯属一家之言,受本人的阅历见识所限,大家轻拍。
1. 在孩子几年级转过来比较好?
2. 第一年的工作重点;
3. 第二年的工作重点;
4. 第三年的工作重点;
5. 来了多久可以赶上当地孩子
6. 进一步说说孩子融入的问题(77楼)
7. 关于来了不到一年要不要考NAPLAN的问题(125楼)
8. 关于华人区还是非华人区的问题(126楼)
9. 新移民孩子的阅读问题。(127楼)
评论
话题一:在孩子几年级转过来比较好。
我个人觉得,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尽可能全家一起过来。
我看到有的朋友一开始想着“等我念完书就把孩子接过来”,念完书以后变成“等我找到稳定工作接过来”,然后又变成“等我拿到身份接过来”,再变成“等我买了房子接过来”;一拖再拖,结果孩子做了好几年留守儿童,以后要弥补亲子关系恐怕得花大力气,而且就怕创伤已经形成,孩子大了想弥补也弥补不了。所以尽量,全家一起登陆,如果能办个旅游签证让老人也来搭把手再好不过。
如果身份已经拿到,国内工作也很不错,早两年晚两年登陆都可以,应该什么时候登陆呢?
我个人觉得国内念完一年级或者两年级上学期结束是最佳时机。理由如下:
1. 中文已经可以自主阅读,以后继续学习或保持中文能力会容易得多;
2. 对自己中国人的身份有一定的认知,到了Teenage以后在身份认同的问题上会少很多纠结;
3. 想要进这边的精英中学的话,仍然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考试;
4. 三年级以前过来,才有可能在新州高考(HSC)时选择HERITAGE CHINESE而不是只能选CHINESE BACKGROUNG.
5. 到精英考试的那一天,来澳读书不满四年的小朋友可能有极小幅度的加分或同等分数优先录取。只能说可能有,该政策很不透明。
评论
话题二:孩子转学澳洲第一年的工作重点---社交能力培养与心理支持
孩子转学来的第一年是很艰难的。
一下子到了完全不熟悉的语言环境中,就好像直接把孩子扔到水里,最后虽然一定能学会游泳,但那段呛水的感觉肯定是极为难受的。
我曾经见过一个孩子,在国内也是爱闹调皮的,来了澳洲半年后变得很自闭,完全不愿意参加任何课余活动,即使跟华人孩子也不玩;当时看到他麻木回避得眼神觉得很心痛,如果我是那家父母,肯定马上回国了。
儿童抑郁症是很可怕的,千万不要将这个名词变成动词。
也有的孩子表面上若无其事,但其实心里的创伤已经形成,到了TEENAGE的时候可能才爆发出来。
所以我觉得第一年要做的事:
1. 每天对着孩子笑一笑。这一条特别不容易!因为刚登陆其实也是父母压力特别大的时候。
要做到这一条要求父母能首先照顾好自己,压力大的时候要放松排解,目标不能定太高;
2. 不要将孩子跟其他孩子比较,千万不要说“**家孩子来了一年就考上OC”之类的话,那真的只是个例。
3. 除非孩子在国内是体校练游泳的,不然给孩子报名一个游泳班。在这里,不会游泳与残疾人无异。另外“会游泳”的定义也不一样,国内去游泳池上了一周速成班,会蛙泳基本动作会换气就叫会游泳了,在澳洲,四种泳姿都会并且随时脸不红气不喘游上一千米才是小朋友的标准配置。
4. 在生活上多关心孩子,各种生活细节尽量向本地同学靠齐。比如大冬天再冷也要穿短裤而不是穿棉毛裤。中饭可以天天带难吃得要死的三明治,也千万不要出现泡椒凤爪/蒜苗炒肉或者韭菜盒子之类的美味!另外一定每天都要洗头洗澡换衣服!这些细节注意了将大大减少孩子在学校受到排挤的可能性。
5. 尽可能多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帮助他/她交上两三个朋友。当然如果父母都是双职工又没有老人帮忙的,这一条可能与第一条有冲突。如何取舍就看个人了,没有标准答案的。
6. 报且只报一个英文补习班。
家附近有KUMON的话推荐KUMON英文。具体可参见小虎妈的帖子:
https://www..com.au/bbs/ ... p;extra=&page=1
没有KUMON的话找个最近的,反正差别不大。
为什么一定要报补习班呢?因为学习需要四个P,具体忘了,好像是PROCESS/PEERS/PASSION/PLAY(如果记错了的欢迎补充)。补习班可以提供系统的教材(PROCESS)和学习环境(PEERS),光靠父母自己在家教这两条满足不了;另外第一年父母也很忙压力很大,送娃上补习班,自己可以轻松一点。
为什么不建议报两个或更多补习班?除了贵以外,补习班大量占用孩子游戏和休息的时间,对于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是有代价的。有的小孩周末被补习和各种兴趣班占满了,学校活动和生日派对一概不参加,心里很替他们惋惜。
对于在国内的题海里淌过来的孩子来说,每天刷一刷KUMON简直不要太容易,如果每天花半小时到一小时的话,三个月后孩子就可以自主阅读了,一年后KUMON小学阶段的分级阅读就都刷完了。相对国内每天三小时的作业量,孩子简直不要太开心。
7. 帮助孩子的家庭作业。
对于刚来的孩子,这边的老师一般比较宽宏大量,并不要求他们跟本地孩子一样交作业。加上孩子刚来自己也闹不清,所以你家孩子说没作业并不代表真的老师没有布置作业!(切身惨痛经历,我家在刚来的很长时间什么作业也没做。)一开始问老师也好,问问其他家长也好,一定要把到底要做哪些作业搞清楚。一般小学低年级每周会发一张作业纸,另外每两三周会对一个题目进行深入研究,孩子要做Presentation。
作为英文是第二语言的学生,在第一年家长对作业提供指导是题中应有之义。尤其是要Presentation的,家长可以跟孩子在家里查找资料/深入讨论,然后帮助孩子用英文将她的观点写下背出,上课讲一讲,几次下来孩子进步巨大。
一般一年左右,等孩子英文赶上了,家长也就彻底放手了。
8. 每天晚饭后给孩子读几页英文书;
用英文自主阅读,是一道难关,却不得不过。
我个人的经验是给孩子选书的时候,除了考虑她的英文水平,更要考虑她的阅读兴趣。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会每天给她读几页哈利波特,而不是一开始塞给她一堆她毫无兴趣的低幼英文读物。
评论
来澳第二年教育的工作重点——全面追平并重塑自信
如果第一年进展较为顺利的话,那么到了一年结束的时候,应该已经:
1. 上课日常对话能基本听懂,但具体的细节还跟不上。比如知道老师在介绍鲨鱼(Shark),但对于哺乳动物/食肉动物/产卵等名词听不懂,所以鲨鱼具体怎么了还是听的很懵的。
2. 大多数孩子已经能经常跟小伙伴说英语,虽然发音可能还不标准,语法也乱七八糟(HE/SHE不分等)。我家当时因为生性内向寡言,一年了还金口难开让人着急。
3. 在学校里交了几个朋友,每天去学校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学校的作业大部分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这个时候,孩子的融入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但仍然能时不时地觉得比不过别人,比如大家都会玩的游戏不会玩,小伙伴们热烈讨论的话题听不懂等。所以树立自信就成为第二年的工作重点了。
我家学霸老公的金句:“树立自信在于一点突破”。深以为然,树立自信最好的办法是帮助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优异。华人最常见的做法是push孩子考OC/精英,能考上当然是无比了不起的事情,但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天生学术型的。
其实很多小的成绩都可以为孩子的自信添砖加瓦,举几个我家娃当时的小例子:
1. 上学第一天,正好老师安排男生女生分列两排,互踢足球射门。也不知走了啥狗屎运,我家那个四体不勤的体育渣渣居然随便一脚就成了当天唯一射门成功的女生。后来接娃的时候我被好几个老外妈妈说恭喜恭喜,那个热情,就好比在国内期末考试第一名的家长在家长会时的待遇。我们母女俩当时虽然被恭维得云里雾里不明白这事儿有啥好恭喜的,但确实是个好开头。
2. 有一次学校为庆祝Environment Day,号召小孩子做相关的POSTER。但通知得很不到位,只有NEWSLETTER中间小小一行字。我当时为了学英语,每次NEWSLETTER都当重要文件逐字逐句精读的,本着积极参与学校所有活动的精神当然也要精心准备。结果女儿为环境日做的海报让她在ASSEMBLY上台赢得了一盒大大的玩具!后来才知道她是全年级唯一一个画了海报的小朋友。
其他零零总总获得的表扬还有很多,比如在CRAZY HAIR DAY时候被评为CRAZIEST HAIR之类。
这些小小的成绩在我们大人眼中可能不值一提,尤其是华人更偏重考试成绩对参与学校活动普遍不如LOCAL积极,但其实对小孩子树立自信帮助很大。
澳洲小学活动多,只要积极参与,总能拿点小奖。如果有一项擅长的体育运动或者哪怕打游戏打得特别好,都能为孩子赢得赞赏和友谊。如果实在文不成武不就,那就带着孩子一起练练跑步,CROSSCOUNTRY的时候,跑前三名需要天赋,但跑前六名一点也不难(如果提前练一练的话。)跑进前六名貌似就会被表扬并选拔到校际比赛了。
除了树立自信以外,我们第二年的另一个目标是全面追平。
来了澳洲以后,通过跟当地家长的交流,我发现西人妈妈对孩子在生活技能上的培养其实是花了很大精力的。所以女儿的同学个人能力方面普遍比她要高出不少。因此在这方面我们是下了苦功夫向当地孩子学习。比如积极参与学校所有能参加的活动,报名体育类的兴趣小组,要求孩子自己铺床叠被整理房间做家务,多带孩子跟当地孩子PLAY DATE,时时向当地娃看齐等等。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夫妻之间其实一直有分歧,我家学霸老公的理念在于扬长,觉得成绩好就行了,做个NERD没啥不好。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如果以后还能凭运气嫁个好老公人生就算不错了,为什么要整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大人累娃也累。我却觉得小学阶段应该鼓励全面发展,趁着年纪小,学业压力不大的时候,多探索各种可能性,避免在某些方面特别欠缺。到了Y10以后再聚焦学业不迟。该争论没有定论,但因为我家我负责带娃,所以80%的精力都放在了娃不擅长的运动/社交/能力培养方面。
效果是有的,但与付出真的不成正比。估计我家娃的天赋技能不在体育/社交上,所以花了很多精力,也只是达到她这个年纪的平均水平而已。
不过我已很满足,我们也就是普通父母和普通娃,要追求样样拔尖的人生太辛苦,大面儿上能达到平均,有个别方面拔尖就行啦。
评论
来澳第三年工作重点——OC/精英
两年过去了,我们会发现小孩身上出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变化:
1. 英文慢慢超过了中文。日常对话说中文也许还没问题,当探讨谈论一些深入的话题的时候,孩子更倾向于用英文表达,因为用中文常常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汇。
2. 不再常常抱怨没有人玩,也不再有什么活动都一叫就去。孩子有了几个知心好友,平时活动更愿意跟自己的好朋友在一起。
3. 前两年尝试了各种各样的ACTIVITIES,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有的擅长有的不擅长,到了第三年,孩子也更愿意做自己喜欢/擅长的运动/活动。
总之,一切都开始固定了下来。
这个时候,孩子一般也升入了Y4/Y5,拼OC/精英的时刻到了。
为什么要拼OC/精英?
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理论:既然来了澳洲以后就应该抛弃国内的那一套糟粕,让孩子过上轻松开心的生活。反正除非考医考法,一般的专业80分就可以进大学了。大不了还可以用外国人身份回去读清华北大。
不是想跟大家辩论,只是说说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1. 考精英和囤房子在过去几十年,已经被证实是澳洲华人家庭脱离底层迈向中产的两大法宝,既然对大多数华人家庭都是管用的,大家不妨也试一试;
2. 大多数技术移民家庭,父母在国内就是学霸。念书对于这种家庭的孩子来说属于“天赋技能”,放弃可惜。加上学霸父母随便传授一点国内刷题的一招半式,考OC/精英真的没有那么难。
3. 来澳洲两年以后,很多孩子的英文阅读已经高于全班平均,数学拔尖,具备了冲刺OC/精英的条件。
4. 80分进大学或者回国念清华/北大虽然也是路,但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容易走的。
什么样的孩子不需要拼OC/精英:
距离考试前6-12个月,去附进的补习班报名一个模拟考,规模越大越好,考的人越多成绩越具有参考价值。
考试结果在180分以下或者240分以上的基本不需要拼了,前者酱油的概率很大,后者基本躺着进,这两种情况该干嘛还是干嘛。
如果考试结果在210-220分左右,属于有希望但没把握的,赶紧开始刷题吧。
对于如何帮助孩子考上精英的帖子,教育版汗牛充栋,大家挑精华的读一读,再跟补习班老师聊一聊,心里基本也就有数了。
评论
伪命题——“来了多久才能赶上当地的孩子?”
有一个饱含焦虑的问题,我们来了澳洲以后问过很多朋友——“来了多久才能赶上当地的孩子?”
得到的答案很不一致,有的说一年就能赶上,也有人说一辈子也赶不上。
身边活生生的例子差异也很大,有的小孩确实来了一年考上了当地娃也很难考的OC/精英,有的孩子来了好几年ESL还没毕业。
后来发现是这个问题问的不好,什么叫赶上?赶上谁?在哪方面赶上?
首先引用一个听来的统计数据。我家娃在念ESL的时候,ESL老师多次告诉我,有权威的统计数据表明,孩子来到第二语言的国家,平均需要7年赶上同龄人。
“So, Take it easy.”
统计数据我是没看到,但到目前为止我对她的说法是认同的,只是需要加上一些前提。如果孩子没有一个华人虎妈,不上补习班又不接受家长针对性辅导,需要七年;我们大多数华人孩子是要不了七年的。另外,如果要求孩子能听懂当地小说,随时跟大家八卦明星琐事无障碍,可能需要七年,如果只是学习成绩赶上同龄人,是要不了七年这么多的。
另外身边有些娃,来了一两年就考上OC/精英了。观察了一下,他们大多数具有以下特点:
1. 从小在国内就接受双语养育,到澳洲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些英语基础;
2. 父母至少一方为学霸,基因好;
3. 一来就参加补习班,或接受学霸家长的个性化辅导;
4. 平均每天花在看书(包括看闲书)和学习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上为对朋友孩子的极小样本观察,大家觉得有道理吗?
评论
二年级左右来最好,中文有了一定的读写能力。能保持
年纪还小,英文pick up的快。数学能力很强。离考精英还有3年,有很大可能能考上。
2年级时,澳洲还没什么学习压力,有很长一段时间可以适应这里兴趣班,社交等等。。
评论
楼主热心人,加油
评论
谢谢楼主分享
评论
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的孩子还是更早一些来会比较好
评论
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 越早越好 我自己的孩子八岁来 我觉得追的很辛苦 我都替孩子觉得累
评论
谢谢鼓励 虽然不是写给我的 :) 我家就是二年级来 现在还在pick up阶段 reading writing差别都非常大 希望早日可以追上 不求杰出 但求跟上课
评论
对大多数悉尼的华人家庭来说,4年级考OC是一件大事,不过好像不在楼主的规划之中?
评论
也有的孩子表面上若无其事,但其实心里的创伤已经形成,到了TEENAGE的时候可能才爆发出来。
还有这种情况吗?那真的很令人担忧啊
评论
越早过来英语越好,但是中文就不怎么样,一种语言学得越好,另一种语言越不容易学好。如果孩子将来是在澳洲发展,那么尽快过来吧。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重点都是交朋友,追赶英语,母语和非母语的差别大了。
评论
如果我是新移民的话,我也不会考虑OC,时间太短了,孩子过来要适应很多。同时还想保持住中文。
我可能连精英都不怎么考虑,找个好区上个不错的普通公立也不错。如果家里经济好的话,直接去私校就行了。。
评论
可是刚来英文基础不好 哈利波特读不懂啊
评论
我家三年级来, 痛苦中。。。
评论
我儿子六年级了都不愿读哈利波特,但科技战争类的书很厚的看得津津有味,主要和兴趣有关,不能靠这个证明英语阅读能力。
评论
我买了他爱看的漫画 指望提高英文 结果 他只看画
评论
关于报补习班的问题,我最近和我已经上大学的儿子深谈了一次,他给我讲了很多小时候的真实感受。他是小学一年级来的,那个学校都是鬼佬,我当时觉得他的英语进步很快,而且在学校也有不少朋友。他是差不多四年级才去上的中文学校和补习班。他跟我说他当年特别喜欢去上中文学校,在中文学校他第一次找到了跟他背景相似的朋友,第一次对同学朋友有强烈的认同感和依恋。他说他一直担心他补习班的亚裔朋友都考进精英学校而离开他,所以那段时间学习非常努力。他告诉我这些话让我很惊讶,我才意识到对身份的认同有多重要,我以前一直以为他很小就来到了澳洲,融入并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其实不是,世界观价值观是会受背景的影响的,物以类聚体现的是最自然最真实的感受。补习学校我觉得选Kumon不一定有选择那种华人口碑好的补习学校好,因为华人口碑好的学校更容易交到知心朋友,他们在一起更舒服更开心,更注重学业,比起Kumon,从国内初来澳洲英语不好的孩子更容易被接亚裔接受,更容易得到心理上的支持,而且很多中文学校补习班的同学可以一路走下去,读精英,读同一所大学,可以相伴走更长的路,我觉得这可能会更好。
评论
楼主的孩子三个月后就能自主阅读了吗 那进步真的好快 我们现在大半年了 还不行
评论
我也考虑过给孩子去上华人口碑好的补习班 但了解了一下都是比日校难一个年级 我觉得对刚来 还听不懂课程的孩子来说太难了 您这样孩子学习适应几年再送可能更加合适
评论
小学的课程再难也没多难,而且既然英语不好就更应该强化,华人口碑好的补习班会给孩子额外布置作业,不懂的话问同学人家也愿意帮助,所以我觉得不用担心。
评论
我觉得kindy和幼儿园这个阶段在哪里呆可以有很大的不同。我一个朋友的女儿从小这里出生长大,3岁回国,7-8岁的样子回来。回来就上2年级,她非常排斥英文,看到会说中文的小朋友就高兴的不得了。还特别喜欢跟我聊天,我们小孩从小这里长大的,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后来她们搬到非华人区了,几年后再见面,她中文保持的非常好。细节没跟她父母交流很多,但是我觉得她是偏中国文化的孩子。她弟弟在这里上了学前班跟kindy,跟她就很不同。
虽然很多孩子都是亚裔,但是思想大为不同。。
评论
我觉得不是这样的。
个人感觉,对自己是中国人身份感到认同甚至自豪,然后非常放松地平等地与LOCAL相处,可能反而容易交到朋友。
自己看得起自己,别人才看得起你。太小过来,到了TEENAGE容易有身份认同方面的问题,另外在澳洲从头开始教孩子中文的话父母非常辛苦。
如果孩子能够自主阅读中文了,父母只要多鼓励保持中文,一般阅读就不会太差的,写要专门练练。
以上纯属一家之言,这个问题估计没有标准答案。
评论
我之前是这样想的。从中国到澳洲,在教育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但澳洲的精英/私校/好区的公校之间差异并没有那么大,这就是为什么之前我一直没有对OC/精英下太多功夫。
但这个圣诞节我的想法改变了。
这个圣诞节参加了三场华人的趴体,每一次都只有我家女儿是唯一的非OC学生。那种尴尬。。。。我家老大本来最好的朋友就都是白人,如果这次考不上精英,她“脱亚入欧”的趋势估计是难以扭转了。
所以最后两个月我们开始努力了,也不知来不来得及
评论
特立独行是不容易的, 到处都有peer pressure.
评论
之前觉悟太低,加上很晚才知道论坛这么个好东西。。。。所以OC基本就是抱着一日游的心情去的。
刚来的时候别说OC,连补习班都没上。
评论
我之前也是这么想的。结果走了很长一段弯路!!!
因为借的低幼读物女儿完全不感兴趣,所以很长时间以后才能够自主阅读。
一定要借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孩子读不懂就大人每天读几页给她听,这样很快就能自主阅读了。
划重点:书的挑选,内容大于孩子英文能力考虑。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