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和焦虑现象的问题
因为一位移民家长对教育的困惑和纠结,从而让孩子长期进入了相对压抑的精神状态。虽然我最近非常地忙,但是还是想办法抽出点时间跟他们夫妻俩详细地 Go through 了一些难点和困惑。
以下是我跟他们在3个多小时的“闲聊”过程中归纳出来的基本要点,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
1:你是否在被别人所鸡血?这是培训学校,或者正在准备办培训的一些“血”霸的教育商人所最喜欢的套路。用自己家孩子或者找几个隔壁邻居的“天才孩子”(Y9 之后有没有内动力才是真正看得出来滴)来鸡血大家去让别人家孩子“奋斗13年”。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家长静下心来,去不断地发现,鼓励,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慢慢地让孩子主动地去发挥自己的内动力。这个兴趣和爱好可以包括学业,可以包含音乐,体育,艺术等“副业”,也可以算上跟不同人群,不同种族之间的交流和体验等等。。。总之,没有什么唯一的标准,只有自己家的选择标准。这也是我以前说过的观点:教育生活化,而非生活教育化。
2:在大人“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在Push (好听叫“激励”)孩子前行的道路上(不一定都是痛苦的哦,这可有很多种可能的表象和内涵),请记住以下四点:
a) 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或者说短期或者中期内你想让孩子达到什么目标?这点非常重要。如果家长没有目标,那么就可能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混乱”现象。而这种混乱的思维,会给孩子造成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只有具有极高抽象总结能力的极个别的天才孩子才能从父母的混乱中挣脱出来。而绝大数孩子则可能会出现很多迷茫的现象,从而表现出没有方向感的无内动力的结果 – 比如焦虑,比如沉迷于游戏等等。
b) 记住,你的目标不一定是他的真正追求!!!!在大人确定了你的目标之后,认真地想想,耐心地听听孩子的心声。要想想你的目标是否接近孩子的目标而非相反。尤其是孩子过了 Y5 之后,家长从老板被降级为经理之后 ,培养和鼓励孩子树立自己的目标就变成了非常重要的一件持久的(非几个月和2年内能速成的)大事。这些目标的确认会极大地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孩子的自律,孩子的内动力。这些都跟孩子生理发展规律的理论相关连的,我就不啰嗦了哦。
c) 认真地反思下:我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地帮助到孩子。跟孩子互动如果有效的话,而且你也认真地倾听了孩子的想法,同时适当地修正了你的目标之后,就要客观地去反省自己是否能真正地帮到孩子。许多家长从内心里先不承认自己帮不到,又比较清高不愿意寻找帮助,那就会先出现盲目的焦虑。
之后的行动可能会出现些极端的行为
(1)简单粗暴:老娘就是老娘,我让你干啥你就得干啥,
(2)或者寻找什么“静待花开”逃避现实的理论来粉饰太平
这些当然都doesn't work 啦。
你反思之后,觉得自己真的不完全能帮助到孩子,下一步就要想想谁能跟我一起帮助到孩子?
d) 孩子是否真的 Ready for you to help? 这是接地气的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point。当孩子 Not Ready Yet 的时候,你强行上场就会把气氛弄僵, 不但达不到效果,而且可能会是反效果。
我们许多人有整套整套(别人)的理论和标准,但是面对自家孩子现实问题的时候,往往是束手无策。这也是,我一直在上强调的,在很多群里唠叨过的话:父母要成为孩子肚子中的一个蛔虫(虽然有很多人还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和同意我这句话的内涵 -- 以后找机会给些例子)。只有充分理解了孩子,你才能知道如何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去反思是你自己或者谁能帮到她,什么时候去帮助孩子,你们能帮到什么程度。。。否则就会出现家长和孩子认知上的巨大的 gaps,严重的会引起孩子和家长的心理问题。
以上只是个人的粗浅感受,欢迎批评指正。
还是那句话,不同的看法可以争论,但是个人不喜欢上纲上线。否则,“虚心接受”,但是“坚决不理”
评论
同意楼主的观点!
评论
这个感觉就好像坐公车去郊区玩。
看了最后班车的时间,然后点个咖啡,看着孩子玩。
一个小时后看见一堆人急急忙忙地去赶车,我们想没事。
过了一小时后又看见一堆人急急忙忙地去赶车,我们想没事。
又过了一个小时又看见一堆人急急忙忙去赶车,这时候人都走的差不多了,赶紧问了人大家今天怎么都这么着急地去赶车,对方答,现在不敢,很可能一会就没车了。于是乎,自然也急急忙忙赶紧上车了。
所有的焦虑都是缺乏认知引起的,不知道孩子这个程度跟其他孩子比怎么样,孩子会不会算差生了。。。种种种种,越想越焦虑。
评论
感觉楼主的观点如果由优等生家长来讲会有和差等生家长说完全不同的效果。最惨的是坐在下面听讲的普通学生家长。好像很有道理,又好像没怎么讲道理
评论
是啊,但父母的认知也需要慢慢积累,初为父母也没太多参照物,只能和周围孩子比一比。比着比着才能摸清孩子路数。第二个孩子会更淡定一点
评论
应试教育最大的缺点就是,让一部分没文化的人以为自己有了文化。
然后做为 “过来人” 和 “文化人”,“教育” 下一代。
评论
楼上的,和楼主说话,好有水平的样子
评论
楼主 你这样谈教育的帖子越多,会不会大家可能越容易焦虑?
大家平常心 按自家孩子的节奏走就行了。
评论
有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然后焦虑就会慢慢地减少了吧?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解决的一个问题冒出另外一个问题,但是又不想解决问题,那么就会出现焦虑的现象。
其实能真心按照自己节奏去走的人,应该不会有太多的焦虑的。
道理很简单: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不是看别人在干什么
评论
独立思考能力是我们这一代人所欠缺的。
评论
楼主该不会做教育咨询的吧。呵呵
其实大部分家庭都没有那么焦虑的,焦虑的还是少数,但不妨碍探讨一下。
评论
我觉得有多焦虑, 家长的期望值是决定性因素。 一方面是家长自己内心有多少欲望是需要通过孩子来得到满足的, 另一方面是家长面对别人家的孩子和别人分享自己孩子的经验的时候, 是不是会影响到自己对孩子的看法和期望值。
所以我以为, 家长能把自己先活明白了, 把我想要和我认为孩子一定要给分清楚了, 有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了, 那离焦虑的家长也就远一些了。
评论
教育这种事情,和独立思考能力无关。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思前顾后、患得患失是人之常情。经历完的那批当然风淡云清。碰巧孩子乖巧成才的,可能觉得自己英明无比。以我作为好孩子的经历看我父母的教育方式,老实说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但父母不管,他们觉得孩子优秀就说明他们以前做的都是对的。由此和我这样的新手父母不知道起了多少次没有结果的争论了。
评论
谈不上是咨询,只是在帮助些朋友的亲戚而已。最近一个月来比较频繁碰到的共性一个问题。想想可能对有需要的家庭有点帮助,所以,就上来扯几句。
没有经验的事情,我是不会把自己想象成“好有水平的样子”?
之乎者也,纸上谈兵的事情是我最痛恨的。
能心平气和的家庭都不会焦虑的。但是焦虑的家庭都不会发声的。
这是我最近 5年来的亲身经历。
希望大家能理解在默默地得到上帮助的人。
评论
焦虑是一个过程,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因为对比值太高而主动放弃。尽早焦虑就早点降低期望值,其实对家长和孩子都不是坏事 另外我发现少来教育版可以有效降低70%焦虑情绪
评论
独立思考?顺我者独立思考,逆我者五毛美分
评论
分享出自己的经验和看法,的确是需要些勇气的。
尤其是在上。
评论
我倒没有这样的体会。 别人家的孩子, 我都是看看而已, 过一下脑不会过心的。 但是别人家好的教育经验,在教育版还是看到不少的。
评论
这可能是最好的方式。不知道斑竹是否会对你这个建议感兴趣
评论
评论
我也发现不来教育版,生活清静了许多。
评论
这也得有个过程。必须尽早来看,看完真正牛蛙,然后就……少来了…… 有时候,还可以去隐秘版看看提升一下士气
评论
大名鼎鼎的隐密版呀,我倒是很少去。。
评论
容易焦虑的家长首先都有一个焦虑型人格,其实别管什么事情,都容易焦虑的那种。
其次,我觉得我周围比较容易焦虑的家长都是基本不怎么上班的,太闲了。把过多精力放在了孩子身上。因为楼主我自己以前不上班带孩子,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我焦虑的倒不是孩子读书成绩,是孩子其他方面。
我这么说,不知道招拍吧。。
评论
不敢评论上班不上班那段。但赞成性格占很大因素。另外可能和家长的三观关系也很大。比如我爸就觉得万官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当年读完研究生我爸还希望我去读博。我不愿意他就想找我老公去读。我告诉他博士可能賺不到我这个工资,我爸说他可以养我 这种家长就很容易焦虑啦。反过来我认识一些朋友,每次都拍桌子说,读书有啥用?最后还不是在我厂里替我跑腿?这种家长就淡定了。我觉得多认识不同圈子的朋友也很重要,给了我很多启发
评论
又想起一条为啥焦虑,是孩子太少了,要是有3,5个孩子,家长都忙的顾不上焦虑。像我父母,大学毕业后在不管任何一个孩子,爱干啥干啥。
评论
我同意这点,真焦虑的,可能是不怎么发声的。
评论
另外一个角度看,焦虑是要花钱的!所以容易焦虑的家庭都不太差钱。而不焦虑的家庭,和钱没什么关系,和经历,见识,期望值密切相关
评论
心平气和地去执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理念,的确需要开阔的思维和很强的行动力。
想做到?很多时候的确很难的。
评论
焦虑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互相攀比或者说对比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