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想看我以前的帖子请点击以下连接
http://www..com.au/bbs/home.php?mod=space&uid=238798
谢谢大家对我帖子的关注. 我实在没有想到这么多人读了我这些唠唠叨叨的东西, 感到有点受宠若惊. 看来大家对孩子在海外如何学好中文还是非常关注的.
当然也希望更多人看了我们的做法后, 能有助于提高他们对孩子学中文的信心和热情.从留言和反馈来看, 对我客气的多些, 建议的少些. 有点失落, 没有看到更多的家长跟我们一起Share除了中文学校之外的好办法.不过有些朋友的反馈让我感动。 有个朋友说, 看了你们的经历后,对送孩子回国读书有了一种更踏实的感觉.还有些朋友反馈说,以前光注意给孩子听Classic Music, 英语之类的东西, 没有想到坚持让孩子听中文. 不过, 我们认为什么时候都不算晚了. 只要家长能坚持……………
顺便说一句, 妞妞参加了期末语文和数学考试, 语文90分, 数学94分. 非常不错的成绩.
下面我就简单的谈谈回国的经验和得失利弊:
一: 得和利
1. 孩子对中文阅读和写字的被动性少了很多. 以前碰到生字稍微多些或难点的书籍, 她就会耍赖, 要你跟她一起读. 写字, 那就更难了. 现在自己坐在那里读上30分钟的中文书籍, 没有什么问题. 有时,她嫌练习钢琴的Scales 非常的Boring, 宁愿先去编她的中文故事或者阅读一些合适的中文书。 写中文,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心理障碍了.
把她最近写的一篇看图写故事的日校作业 "三个小猪"放在这里供大家参考。她的日校中文老师(不是中文学校,她从来不去中文学校)觉得她写得还不错。细心个读者能从中找出很多问题了。我们没有做任何改动。
2. 对中国学校的教育有了些认识.回来后一邻居问她对中国学校和这里的有什么区别的时候, 她的回答是:我们的学校是for playing, 而中国的学校更像是for learning.有了这点认识,将为我们以后能跟她进一步交流有效的学习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方面的感受,等我有空抽出点时间写写妞妞最近的情况). 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一代人以前在中国是怎么样学习的. 很多人在谈到中国教育的时候, 都把中国的教育看成了“填鸭式”的,以为一无是处. 我对此有些保留意见. 虽然不赞成过份的做法, 但是我们这里学校的过份开放和过于宽松的教育也不是完满无缺的.有些刚刚从国内过来的父母,比较容易走向两个极端, 要不认为澳洲开放式的小学教育非常好, 要不认为孩子在学校里面学不到什么东西.我以为理想的做法是该灌的时候就要灌, 该让孩子有自己思想的时候,不要把我们的传统的思维方式强迫他们去接收,不过千万不要全盘西化.再怎么地,你还是一个黄面孔, 你的遗传基因,你的数学优势(不是数学天才之类的)不能不考虑.你的网络和社交层面离不开华人这个圈子, 离不开中国这个大的背景.否则有可能就会Get Lost.有可能两边都靠不上.
3. 对中国文化和生活习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几个月的中国生活和学习, 让孩子能近距离地学习和理解中国的一些习俗和文化及价值观,这个经历可能会对妞妞产生深远地影响. 由于我们一起去过许多地方, 而且自己一直在身边陪着孩子,能及时地给孩子解释一些中国的人文环境和现象以及背景等, 这对孩子以后能比较客观地接受,认识中国和中国文化起到了点正面的作用. 许多朋友的孩子跟大人回中国之后, 回来都说中国脏,乱,差, 不愿意再去中国了. 这些都没有错. 就是有点遗憾了.对中国的这些Negative看法会大大影响到孩子们学中文的热情和干劲. 慢慢的, 以后跟父母的沟通可能会有点问题.特别是对中国和中国文化上看法上会有点偏颇. 同时在对自己的种族归属感和价值观等Identity上可能也会产生些偏差. 长大后,更大的可能性是成为一个香蕉人.
4. 对中国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家庭的环境有了直接的感受.她回来之后,相对而言比以前少了很多Complaints. 她明白她中国同学们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是什么样子的. 似乎比以前更加珍惜我们当前这个宽松而且优美干净的环境.许多父母都会发现,你如果跟他们说我们以前是什么样子的生活, 孩子们就会反驳你.这一点妞妞明显好了很多.包括现在大了点之后,大部分时候都会认真地试图去理解我们跟她唠叨过去的中国.去年(2013年底)回中国的时候,她妈妈的一大家族人都说她不像从国外回来的孩子, 非常地接地气.跟我弟弟的儿子我妹妹的女儿也相处地非常的融洽.当然, 这跟她本身语言没有什么障碍有很大的关系了,不过我相信她在中国的4个月小学的生活经历,可能使得她从内心里更加接受中国及中国文化.生活在中国几个月和去中国旅游对孩子影响的差别看来还是比较大的.
二: 失和弊
1. 有得必有失. 她回来之后跟同学们的交流,思维方式明显受到中国的学校的影响.特别是当有其他学生在班级捣乱的时候, 她的容忍度比较低了.因为中国的班级很大,老师不会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胡闹.而我们这里的班级比较小,相对而言,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比较灵活自由.我花了点时间在跟老师沟通之后她才慢慢地习惯了.
2. 有些生活习惯不得不调整.比如晚上睡觉问题.在中国很少10点之前睡觉,回来之后, 因为没有了中午午睡,她不得不在8点半左右去睡觉, 而且中午的Lunch (三明治)也成了一个问题.
3. 跟当地学生的交往似乎比以前少了.以前她不愿意跟华人的孩子一起玩,只跟白人的孩子在一起.从中国回来之后, 我们发现她交往的人群在悄悄地产生了变化.不知道是好是坏.估计跟她对归属感的认识有些关系吧.这种倾向今年更加明显了.
由于本人的理论水平和语文能力实在很低, 只是信奉耐克的广告词: "Just Do It". 喜欢在实践中摸索,跟随小平理论,摸着石头过河。在这里跟大家Share我们的经验,希望的读者朋友们多给于指导和帮助.
最后,我最最担心的一个问题,不得不说一下,那就是,希望我的这些经验,不要误导了家长。最近花了点时间研究,发现上的高人很多,希望家长们一定要多听听其他朋友的观点,不要照搬我们的做法以免得影响小朋友的教育。
谢谢大家的关注。
三只小猪 (妞妞)
从前,有三只小猪和妈妈住在一个猪圈里.有一天猪妈妈对小猪说: “孩子们, 你们都长大了, 该自己生活了.” 于是那三只小猪就走出家门上了路.
第一只小猪走在田野里,看到一个人背着一大捆稻草走过来.他想: “用稻草做房子是个好主意呀!” 就对那个人说: “好心的人啊, 你能不能把那捆稻草送给我盖一个房子?” 那个人同意了.他把稻草给了小猪, 小猪用它盖了一座小屋.
一只大灰狼看到了小猪.他敲了敲门, 说: “小猪小猪, 我来做客啦.快开门吧!” 小猪通过门缝儿一看, 是大灰狼! 他害怕极了,结结巴巴地说: “你…你是大灰…灰狼, 我不让你进来! 你会把我吃掉的.”
大灰狼想了想,说:“你不开门,我也能吃你!”说完,他猛得吹了一口气,把小猪的房子吹走了! 小猪撒腿就跑,跑地远远的.
这时, 第二只小猪走在森林里,看到一个人正在砍柴.就对砍柴的人说: “好心的人啊, 你能不能把那堆树枝给我盖一座小房子?” 砍柴人同意了.他把树枝给了小猪, 小猪用它盖了一座小屋.
大灰狼又看到了第二只小猪的房子.他敲了门, 说: “小猪小猪, 我来做客啦.快开门吧!”小猪从窗户看了一下. 不好,又是大灰狼! 她勇敢地说: “你是大灰狼!我不让你进来!”
大灰狼想了想,说:”你不开门,我也能进来!”说完,他用力地推了一下,把小猪的房子推倒了!小猪从那堆树枝里爬出来, 赶紧逃走了.
这时, 第三只小猪走到了山上,看到一个人背着一大筐石头.就那个的人说: “好心的人啊, 你能不能把那筐石头给我盖一座小房子?” 那个人同意了.他把石头给了小猪, 小猪用它盖了一座结结实实的小屋.
有一天,他出去玩儿,被大灰狼看见了.看到大灰狼盯着他, 他一溜烟儿跑回了家, 紧紧地关上了门. 大灰狼来到小猪的门前, 边敲门边说:“小猪小猪, 我来做客啦,快开门吧!”小猪说: “你是个大坏蛋,我不会让你进来的!”大灰狼气坏了, 使劲儿地推房子, 可是一点儿也推不动.
大灰狼想了个馊主意. 他说: “小猪, 我听说附近有一个村庄, 那里种着好多好多的萝卜,又甜又水, 咱们明天一起去吧!” 小猪想了想,说: “好吧, 几点去?” 大灰狼说: “早点儿,六点去!”
第二天早上, 大灰狼起地早早的, 跑到小猪家. “小猪! 快点儿起床了!” 小猪却回答: “我已经去过了, 你自己去吧!” 大灰狼一听, 气坏了. 他看到房顶上的烟囱,就爬了上去.
大灰狼一边爬一边说: “哈哈! 你逃不了了,我从烟囱爬进来!” 小猪却不慌不忙. 他往锅里倒满水, 再生起一把火. 不一会儿锅里的水就烧开了,滚烫滚烫的.大灰狼跳进烟囱里那一霎那间,小猪把锅盖儿掀开, 大灰狼正好掉进去, 不久就烫死了.
====================================================================
想知道我们都听过了哪些 CD的朋友,请点击以下链接
http://www..com.au/bbs/f ... read&tid=963794
=====================================================================
评论
再一次感谢大家的鼓励。我的下一个Project 是 想谈谈 私立学校以及奖学金的话题。还没有想好怎么开头。可能要花一段时间去做 Homework. 我最担心的是我个人的观点和感受 mislead 到其他家长的行动。那样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发展。所以我估计要花一点时间在做足了了功课之后才敢谈谈我的看法。感谢大家对我的关注。
评论
没来得及读完lz所有的帖。请问lz的女儿在国内上学的那几个月,是上的几年级?谢谢
评论
只上了四个月,二年级第一学期。谢谢
评论
觉得楼主很诚恳, 好爸爸赞一个
评论
楼主也很坦诚,就学习而言,有些是不能复制的,这个方法可能适合这个孩子,但不一定适合其他孩子。读了楼主的文章总会有一些体会与借鉴。支持楼主继续下去。
评论
严重期待下一遍关于奖学金的大作!
评论
觉得楼主其实是在下意识地把自己的所谓“种族归属感”、价值观等强行引导给孩子
评论
说句楼主不爱听的,我陪孩子看ABC的卡通片一年了,从来没见过大灰狼烫死,最多逃走。。。
评论
话说见多识广,能够让孩子从小接受多重文化熏陶是件很好的事。
评论
也有可能吧。我们在海外生活将近20年来看到的周围朋友们的孩子都或多或少有这个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给第一代移民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带来的冲击是不小的。
以前看过几个报告,关于英国及欧洲的移民问题,包括美国西班牙语裔的移民,都普遍存在类似的问题。还有在16年来因为工作关系,接触到的许多日校华人孩子的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个 Identity问题,才意识到可能得让孩子首先得知道自己是谁了之后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摆正在学校,未来社会中的位置。
澳洲的所谓的多种族文化,也是在“多种族”的前提下,才有的特有的文化。我相信很多华人都有这些体会。
估计您家的孩子可能融入的比较好。希望能Share一下你们的经验。
谢谢您提出不同的看法。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加入讨论。通过讨论,使得大家对问题认识的更加清晰。
真心感谢。
评论
坦白地说,我个人认为现代中国社会的价值观,文化糟粕多于精华。即便是中国古代文化,也是要有选择地学习的。学习中文是必须的,包括现代文、古文,简体字、繁体字,但是是作为一种语言能力而学习,跟归属感一点关系也没有。我不认为要给孩子什么种族归属感。孩子出生的identity就是澳洲人,华裔血统,但不是中国人。
评论
我同意你的看法
评论
lz的每篇文章我都粗粗看过,我看到一个勤奋努力认真的爸爸,倒是对你女儿的印象非常模糊,她的成绩我看到了,但是个性如何没有印象。我对你说的“要知道自己是谁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这种说法很奇怪。我孩子是幼儿时期就接受西方文化的,后来我们回国,这边学校也有新移民的孩子,有些事情我会告诉她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她可以选择她愿意接受的文化和价值观,但是我们就是中国人的外貌是改变不了的。她现在五年级,我还没有发现她有什么身份认同问题。
评论
佩服楼主为孩子付出的耐心和精力,真不容易,要赞一个。再说说我自己对孩子identity的想法,可能和楼主不同,分享一下,希望楼主不介意。
我个人很赞成楼主说的孩子要有一个identity才能找到他的人生。可是一个人的identity是无法伪装的,他的成长环境就是他的identity。只要孩子在澳洲成长,他只能是澳洲人。如果我们带他回去国内生活,即使他护照是澳籍,他其实是中国人。identity不是肤色人种,是思维方式。楼主把孩子带回国短期寄读,可以在语言上给予影响,但你们回来了,很快孩子还是要融入这边的思维思考方式,等她长大了她还是澳洲人。
我看到很多abc孩子对自己的identity不清晰,从而对自己的肤色人种产生了抗拒的情感,甚至否认自己和中国有任何关联。我觉得这样的后果是最可悲的。我发现这类孩子的父母通常自己也有identity confusion的问题。父母如果不能对孩子的identity释然,坚持要孩子接受父母所选择的identity,孩子就容易走极端。所以我想呢,我还是放手吧,让孩子快乐自豪地接受他是澳洲人的事实。我要坚持做的是,不断告诉孩子妈妈来自中国,告诉他中国美好的事情。让孩子永远记着自己的根来自中国,那是一个美好的地方美好的民族。
评论
谢谢大家的不同观点。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加进来讨论这个问题。我之所以担心,因为看到太多Teenage年龄的孩子碰到了这个问题。而且发现很多家长在这个问题出现的时候,并没有多少准备和办法帮孩子从容地从内心到外表上渡过这个阶段。
以上各位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使我们大家能从不同的经历来共同来思考这个实实在在地存在而且默默地影响着ABC这一代孩子的思维和发展的问题。
关于 Identiy的这个问题可能不仅仅是以上几位谈到的关于把自己当作澳洲人或者中国人,或者是回国发展或者在澳洲发展这类的问题。不是说要去强迫孩子是否去接受中国文化之类的问题,也不是说放手让孩子去接受是澳洲人的问题。
本人的理论水平比较低下, 希望有高人能进一步给于释疑。
评论
我觉得你说的identity问题不仅ABC存在,其实所有的teenage都有这个问题。这个年纪是渐渐离开父母,思想开始独立的年龄,同伴的影响渐渐大于家庭的影响。《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里说到,一个人小时候接受的是他父母的价值观,世界观和宗教观,但是随着长大,他要建立自己的小宇宙,这个过程也是和父母脱离的过程。做父母的如果太强势,这时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困扰,但是父母的引导还是不可少的。建议大家看看这本书。
评论
我很赞同
评论
您说的是对的。不过ABC的这个问题不完全是您所提到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共性问题。还有还多语言及文化背景等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对他们及父母来说更难些。
评论
多认识abc的朋友,多和abc以及abc的父母交流,会看透很多问题
评论
评论
评论
请问你家宝贝几年级回去的?读国际学校吗? 我们也想回去几年 给孩子学中文
评论
你好 Jessie,
1: 请注意,我们只是在Term 4 的时候送孩子回去3个多月的。不是回去几年。个人以为,孩子的主要教育还是要以澳洲的学校为主。中文的学习是为辅的。就像,假如小时候在中国,我们如果出国学英语,那也是短期的道理。
2: 个人觉得最好的时间是 从 6岁到 8岁这个年龄短期( 注意再次强调短期!)回去比较好。过了9岁,个人觉得可能会弊大于利。因为9岁之后的孩子需要 Read to Learn 了。而 5~8 岁的孩子在学语言的时候还处于Learn to Read 的阶段。这样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的学习都不会被耽误。
3: 没有必要去国际学校。我的想法是让孩子除了学习中文之外,增加一些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对中国普通学生如何生活和学习有个比较直接的体会。个人觉得生活和学习在中国一个阶段和带孩子回去旅游当过客,对孩子来说会是不一样的感受和体会。
谢谢你的问题。
评论
哈哈哈,您可真幽默。。。
评论
很佩服楼主的用心,只是不明白楼主为什么要把学中文放到如此一个高度,记得楼主好像在第一篇文章中说过先卖个关子,不知现在可否揭晓了,对这个比较好奇
评论
等着拜读您的大作!感觉您的文章都很有诚意,也很有见地!
评论
感谢鼓励。关于私立学校和奖学金考试,我正在整理我手头上的资料,同时要花些时间来证实一些不是非常肯定的信息,最后才敢写写放上来。估计要等元旦之后了。圣诞和元旦期间正好要跟十几个在墨尔本著名私立学校当数学或中文老师的朋友们聚会,到时想把我一些的想法和问题跟他(她)们沟通一下。我很怕有些家长看到我的一些不是那么正确的想法和看法,从而产生误解而耽误了孩子的教育和发展。比如说很多年前,我跟周围的亲戚和朋友说,我非常不赞同国内当时非常流行的一本叫什么穷养男孩,富养女孩之类的书。当然你如果仔细阅读该书,可能会发现书中所提到的富养也不是字面上说的那样的,不过我更加相信这本书会让更多的家长从书名中去理解孩子的教育方式从而被误导。我们家就有个亲戚就是因为对这本书的错误理解,采取了一些错误的做法,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且是不可逆转的。
我喜欢说出我想过而且做过的关于教育方面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让其他有类似思维和状况的家长少走些弯路。
在中文教育的经历中,我唠唠叨叨地说了这么多,也只是想分享一下我们不去中文学校上课情况下如何学中文的经验,希望能有更多的家长能加入进来分享各自成功和不那么成功的经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我知道我们站上有许多高人,而且有些家长在这方面做的非常的成功,有些经验肯定是可以复制的。只是大家都没有说出来而已。
希望我的砖头能引来更多的玉石。
谢谢你的关注和耐心。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