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最近讨论私校问题的越来越多,希望我能帮助大家从一个方面了解一下私校。
私校占所有学校的大概30%, 而澳洲社会top10%是富人阶层,60%的家庭是中产。 从这个角度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中产阶层都适合送孩子去私校。
昂贵的学费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是不是完全没有希望了呢? 也不是。
一个地区有50所私校,排名第一的收3万学费,排名第50也收3万,谁会送孩子去排名50的学校呢? 因此排名,学校规模,设施等等,会让学费产生一个合理的价格差距。好的公立学校并不比私校条件差,这就是学区房的价值所在。
顶级私校,为了提升学校的整体素质,会设置一些名额给,学业优秀,体育,艺术等方面有特殊潜质的孩子,提供奖学金。所以只要孩子足够优秀,各个学校都是会抢的。
私校学生的家庭背景,因为学费门槛,私校学生多来自于富裕家庭:小企业,成功的生意,高收入职业如医生,律师,IT工程师,也有水管工,电工。(有些水管工,电工,归类于小企业也许更合适一些,在这里单列出来,表达行行出状元的意思)
还有公司支付学费的海外雇员。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分割线1111111
看了大家回复,说啥的都有。
我为啥写这篇文章,因为几年下来,孩子班上的同学流动性非常大,各种不同原因。 希望总结一下,给后来人一个参考,制定合适计划,减少盲目跟风的弯路。因为我说话比较啰嗦,分几次更新。
有些人认为,送孩子去私校的家长都是深思熟虑的,其实现实情况却不是这样。
私校的流动性挺大的,高年级情况好一些,毕竟要读大学了,少些周折。低年级的流动性很大。
那些“深思熟虑”的家长,老二,老三到了入学的年龄,光是学费就成了负担,出于经济上的考虑,转去了公立。
私校离家远,随着学业和活动的增加,时间越来越不够用,家长一段时间的坚持后发现,不值得。
经济有起有落,生意上的不景气,使得有些小企业主,不得不缩减家庭开支。
海外雇员隔一段时间,要去别的地方任职。等等情况。
有些家长有足够的理由面对孩子的质疑,很好向孩子解释。有些则不是滋味。 孩子上学很开心啊,为啥要换学校? 你有勇气说出口:咱们缺钱,砍掉你的学费,会让家里情况好些。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不管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这件事情,孩子迟早会明白发生了什么。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那些说话轻松的父母,结果都不轻松。
第一批父母就此分道扬镳,过于乐观的,高调出场,黯然离去。有些遗憾,伤感,也是好事,早早的就找到了方向,确立了目标。
第二批父母,要务实许多,入学时候就定下了退出计划,学区房,考精英学校,或是私校奖学金。 几年下来,各种准备工作按部就班。这样周密部署下大多数都变成了现实。
当然他们也碰到了问题:和私校割不断的联系,各项活动都是以学校为中心的,乐队,体育项目等。建议有这样计划的父母,选择只有小学的私校,同学们自然散开。或是多搞些俱乐部活动,退出时不致于切不断。
2222222222222222222分割线222222222
有人说我电视剧看多了。
“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谬,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
我觉的这话说的挺有意思。
教育是一项长期投入,不是说现在的开支,也不是说将来的开支,而是现在到将来,学校十二年,加上三年学前班,四年大学。二十多年的不断投入。只是着眼于几年私校的家长,多半会患得患失。
心态平一些,目标定的实际一些,那些束缚自己的条条框框也就少一些。
333333333333333333333分割线3333333333
按照总体比例估算
澳洲私校占所有学校的35%, 对应top35%的人群。有些教会学校收费比较少,不在咱们华人的目标学校里,方便起见以20%划线。
澳洲平均家庭有孩子1.9个,就算是2个。
根据澳洲统计局公布的家庭收入top20%的收入水平是26万每年。
意味着收入26万的家庭,送2个孩子入私校是大概率事件。这里的私校并不是顶级私校,而是全部私校中的top60%水平。
以平均支出估算:
澳洲家庭(两大人两孩子)平均年支出为7万,可以维持正常生活。加上私校额外负担(比如4万X2娃=8万),再加上分期贷款(假设100万,每年6万还款)。 得出每年税后收入要达到21万)
结论是:税后收入有21万,可以把两孩子送入学费4万的顶级私校,但是只能过上澳洲平均生活水平。
以教育开支和总开支的占比计算:
我认为教育开支占比5%以下的情况很轻松。
10-20%可以承受,30%以上就有明显压力了。
我们以20%计算,两个孩子8万,需要40万收入。
结论:40万收入支持两个孩子上顶级私校,有相应的生活质量。
如果只有一个孩子,那么就更加轻松了,基本上大概有15万的家庭收入,都可以达到。
注意以上只是理论估算结果。 有多种办法让孩子上私校。 比如只上小学,小学收费便宜,学费没有那么高。或者小学时候存钱,只上高中私校。
或者让孩子考奖学金等等办法。摊平教育支出到其他年份。
4444444444444444444444分割线44444444
有足友说,没有房贷,家庭收入10万,供一个娃上私校,绰绰有余。
理由是:7万家庭支出供4人,现在三个人,算6万,还剩4万私校学费。
计算上是这样,现实中,可不行。 10万收入每周1千9百多一点,直接要打780到学费账户。还剩一千多块生活开支。 这种捉襟见肘的感觉,可不好受。
学费是不可压缩的开支,没有弹性,生活开支有一些弹性,但是在平均线上,压缩空间也很小,一旦压缩,落差明显。
而富裕些的家庭,海外旅行变国内旅行,三次变两次。家用车由10万变7万。压缩一下,感觉不出太大变化。尤其是有投资贷款的,可以把投资房出售,减轻负担。
评论
楼主来多久了,孩子上了吗?最近连发私校帖子啊
评论
我来澳洲15年啦,孩子上了5年啦!谢谢你的关心。
评论
看过楼主的贴,楼主想说的是说小学上私校,性价比不高,这个意思吧?
评论
所以楼主你回答你的问题了吗
多少钱才能上私校呢
评论
感觉3万一年的学到手的东西不值这么多钱,上一个5千的私校学到手的差不多值6到8千吧
评论
lz来15年了 中文退化的够呛啊……
评论
私校的排名基本是好事者按有关的教育部门公布的一些关于学业成绩的数据来排名的。
难道每个上私校的家长都那么关心学术成绩吗? 按LZ的想法,排名第一的学费三万,排名50的学费也三万,那么排名50的学校应该收不到一个学生,大家应该都挤到排名第一的学校去才对。 其实只有中国一些城市才有这种情况。 中国大城市通勤比较方便,公共交通比较发达,学生多自己上学,可以去很远的地方。各中学维高考是马首, 基本没有课外活动, 也没有人文,历史的传承的。 所以大家都往学业排名最好的学校里挤。
在澳洲大家送孩子去私校,不光看学业成绩的,主要看是否适合自己家里的孩子。
有些家长看中的是学校的历史人文环境, 离家近, 家里几代人都是这各学校毕业的。
有些家长是看学校课外活动等有利于自己的孩子的。
我们华人来澳洲,还没有历史的传承,对学校的课外活动重视的也不是特别多,大多数看重的是学业成绩,也愿意为了孩子的学习去搬家等,所以才有LZ说的,大家都该去收费3万排第一的, 不去收费3万排第50的。
评论
这种破事,翻来覆去地讨论,有意思吗?送得起的照送不误,也不会因为几个不认识的人几句话,就改变主意。送不起的还是送不起,纠结的继续纠结。
评论
估计受啥刺激了
评论
估计受啥刺激了+1
评论
估计受啥刺激了+3
评论
楼主受啥刺激了
评论
我是来看回复的
评论
经常受刺激,刺激,刺激也就习惯了!
评论
我挺楼主,有东西分享才好,关于教育的话题,只要不是谩骂或炫耀,都挺好
评论
跟收入没多大关系,有人夫妻俩年入几十万,房子买很多,每月还各种房贷,然后说很拮据,孩子上不起私校。
评论
按百分之算被,自己算下,自己是不是澳洲头部百分之10-15的人,是就读,不是就老老实实。
评论
看了一下回帖,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不需要楼主的帮助。反反复复谈论私校,看来大家比较厌恶这个话题了。
评论
在乎学费了,想了又想的还是不要去了。怎么想都不值
评论
和收入无关,我一朋友年入百万澳币,做工厂的。孩子全部上公校,还很无所谓。
有一朋友修电脑的,可能一年也就是10万多。两个娃上私校,家里开销都给孩子。
你们讨论收入干嘛? 杉菜很多私校里面。
评论
你这种开放的心态挺好的。 他们那些说风凉话的人,其实内心挺阴暗的。
评论
在这里驳斥几种观点:
上私校和收入无关, 这个不现实,学费摆在眼前,硬性开支, 别人的收入你怎么知道,别人为什么要把家底亮给你?
有钱就上,没钱就不上: 这个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十几年的承诺,家长的一个草率的决定,会让孩子承受结果。
有没有讨论的必要: 取决于有多少收获,我看论坛上有不少讨论,是关于去不去私校的,都没有一手资料,也讨论大半天。
评论
提炼一下LZ的观点:“好的公立学校并不比私校条件差,这就是学区房的价值所在。” “只要孩子足够优秀,各个学校都是会抢的。” 所以,LZ想说的是,只要娃能拼出来,又能保住学区房,又能免费读私校。所以,中心思想是:孩子们,冲啊!
评论
总结的很好!我继续写,你继续帮我总结啊
评论
LZ小哥太激动啦,没必要的。上私校的家长肯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啦的,你可能认为不值,有你的道理。每个人所站的高度,位置和看问题角度的不同,都会得出不同结论。没有绝对的对和错,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不,你一定也是选择你认为的对你小孩最有利的教育模式,所以你也别太操心那些上啦私校或者准备上私校的。 其实他们也不会操心你的。
评论
跟收入关系还真不大,收入看不到,表面的应该看到吧,住2,3百万房子开奔驰宝马的很多都是公校,私校家长也有很多开丰田马自达的。这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很多鬼老贷款上私校的。
评论
上学的时候有个家长问校长,班上怎么有这么多华人?
校长回答:几年后,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离开的。
几年下来,校长的话不幸的被印验了。 不光华人孩子,私校流动性挺大的,后面排队的人也多,到不怕生源不足。
评论
如果如楼主所说好的公校并不比私校差,可是为什么公校排名都很好的北区那么多私立学校。
评论
送吧,钱最后就是个数字。时间匆匆,等你我想明白了,孩子已经长大了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