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和一些澳洲西人的家长聊天,发现不少西人家庭里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很少数学补习,但是到了中学以后,请辅导老师的家庭就一下子多了起来。
小学阶段的数学难度不大,只要有时间的家长,几乎都可以自己辅导。没有时间的家长,送去辅导班以后,一般也能很快的看到成绩的提高。但是应该看到的是,小学阶段是在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数学思维的养成至关重要。不能光看重考试成绩的迅速提高。打个比方来说,我发现我女儿四年级时,可以很快的吧0.6,0.8,0.25这样的小数转换成分数,几乎不用思考马上就能给出结果。但是稍微变一下,比如0.35,她就瞪着眼睛不会做了。后面发现不止我女儿,好几个孩子居然有同样的问题。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
数学题目都有解题方法,而小学阶段数学解题方法比较固定,在大人眼里,一看便知。和高考数学的维纳斯身高题显然不同。 因此家长和部分辅导老师在给孩子做辅导时,会自然而然的直接告诉孩子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由于要面对考试,自然会要求孩子能熟练迅速的解题。可是在孩子眼里,那样的题目对他们来说,就像维纳斯身高题对我们来说一样难,不知如何下手。
如果有人给我们辅导高中数学题,直接告诉我们解题方法和过程,我们即使能听懂,也很难真的理解吧。对于小学生也是类似的。不管题目看上去多么容易多么一目了然,我们应该避免直接告诉孩子解题方法和套路。
孩子自己的思考过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中学阶段开始,数学有了很多公式。很多同学为了背公式而苦恼。我以前数学学得不错,觉得挺难理解那些为了背公式而苦恼的同学。很久以后,我才渐渐理解了。
用一个文科的内容来做例子,一个长单词 antidisestablishmentarianism。是不是一个很变态的单词?它的意思是“反对政教分离的极端主义”。anti,dis,establishment,aria,nism,如果你了解这些词根和中心词establish,这个由28个字母组成的单词似乎也不是那么变态了。读了5遍以后,我居然差不多可以背下这个单词的拼写了。
数学公式也是类似的道理,公式对于学霸来说就像一件趁手的兵刃,推导和运用都了然于胸。而很多同学上学时,老师讲解的公式推导过程觉得听不懂,甚至有些老师会说听不懂也没关系,反正背下公式就能解题。而解题的时候思考的方向是,这个题目应该套用哪个公式?这样思维习惯的差异日积月累,才会逐渐分化出数学的学霸和学渣。而数学思维习惯的养成是从小学阶段开始形成的。
所以说,小学生的数学辅导和教育,千万不能直接告诉孩子解题方法。更万万不要抱怨孩子“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题目还要想这么久?!”。要给孩子时间思考,当他们没有解题思路,不知如何下手的时候,要从他们已经掌握好的数学知识和概念开始,引导他们一步一步的进入新的数学领域。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观察和认识,分享一下跟大家讨论
评论
看不懂。解题方法对我来说就是逻辑思维,告诉孩子们解题方法就是引导逻辑思维方式。
评论
一定程度同意你说的
但是第一次还是有更多指导为好
还有就是如果孩子已经开始烦躁沮丧,也得提前干预
评论
我同意楼主想法, 如果孩子第一次看到题目会挣扎,会让孩子先挣扎一下再一步一步给提示,让孩子自己说出想法, 再将想法转换成算式。
评论
所以比较喜欢读书时期国内那种前面有例题,后面有练习的书。
评论
不是告诉不告诉,而是告诉的时间点。如果孩子想过后,你再告诉他hints, 他会觉得豁然开朗, 印象也深刻
评论
不完全,这是可以借鉴引导的。每个人最终都会找到自己的方式,前期就是靠引导的。你可以引导他,同时跟他共同寻找其他你们能想到的方式。完全不解释,是无理的。
评论
我个人觉得,那个长词的最后应该是 arian 和 ism
评论
我家孩子数学5年级前,都是跟学校走的。回家也没有妈妈作业。在华人比较多的学校里,还算top,但并不突出。比如30个学生前十名。ICAS考试也能凑合拿个D,奥林匹克竞赛也能凑合拿个top25%。
孩子数学学习基本靠她自己琢磨的。我们几乎没什么辅导。。
但5年级去补习班,数学基本在补习班是垫底的,而且题目全部做不完,究其原因就是补习班的题目都要讲究方法,很多孩子好像对这些方法都接受很快,所以她们在补习班进步也快。但是我的孩子就是搞不明白,不仅搞不明白,反而糊涂了。。
我不是说补习班不好,只是觉得不明白为啥孩子对这些方式方法不感冒。但是我看孩子的朋友对这些方法很感冒,不理解也能记住,所以她们进步很快。。
评论
我们以前主要也是由着孩子瞎琢磨。看ICAS和Math Games考得都还行,就只把错题讲讲。
但是,等我们开始做OC模拟题,问题就来了。孩子自己琢磨出来的方法适用于解简单数学问题,题目一复杂就不行。一个是概念一知半解的问题,一个是解题思路和方法的问题,另一个是没有习惯列算式,写计算步骤的问题。
现在我们看到复杂一点的数学题,哪怕答对的题,也要求孩子把解题思路和算式步骤写一遍,不对的不会的我们教,教的时候不仅是针对一道题的解法,而且涉及的基本概念宁愿多花时间讲清楚。起步比较艰难,但是长远看,要求孩子这样解题是有好处的。
补习班没上过,不知道老师是怎么讲的。模拟考确实存在老师讲解时把一个算式抄一遍在黑板上告诉小朋友这就是答案的情况。不知道别的小朋友怎么理解消化的。我们需要回家自己给孩子另外讲解的。
评论
这里本来就建议先死做然后凑凑数字,再从这些方法中让小孩子自己总结技巧,然后自然优胜劣汰~~我家娃还遇到个老师和他说,结果不重要,过程重要,批评我家娃脑子里面算了过程,不肯死做(其实我家娃家里也是一直死做然后再和他一起找技巧的,估计那天的题目脑子里面可以心算,就没怎么写过程,还被老师批评了)。有时候想想还是国内公平些,起码老师死做技巧都教过一点,这里的话,师资有限,对于悟性低点的小孩,又没家长一起帮忙找技巧的,基本学术道路就有点无缘了。不过这里小学阶段对语文要求还蛮高的,想来可能也是为了将来学好数学打基础。要是语文不好,数学理解以后真的很难的。
评论
其他正如楼主说的,还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前面提到的0.35,小朋友需要理解0.1怎么来的,0.01怎么来的,还是基础概念融会贯通。
评论
我以前写过的一篇公号文章里刚好有提到一点lz说的问题。把这篇文章再贴出来供大家参考。
儿子做了几天数学题,然后...【陪读记录】
转眼Jamie马上就要升澳洲小学三年级了,这两年他所学的所有学科中,数学可能是最不让我操心的。我们平时刷题也不多,有时候每周做一套beestar这样的在线习题就算完事。这个假期我稍稍给他加了点量,这一加就发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着实让我觉得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拿出来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再顺便一起做做题吧。
1
放假头几天,我兴致勃勃拿出几本习题册,有英文也有数学,开始给Jamie布置每天的任务了。晚上下班回来,儿子主动说,“妈妈,我今天你让我做的题我都做了!”。不错啊,儿子,我翻开数学练习册一看,里面就是这样的内容...
这已经简洁到极致了吧...居然一步过程也没有。旁边还自己打好了勾叉,看来答案也对过了。尤其中间那道纯problem solving的应用题,问几个班级哪个学生最多,连每个班级人数也没写给我,直接写了个3A班了事。我有点哭笑不得,这是选择题做多了的后遗症吗?记得我们小时候对解题步骤要求可是很严格的。在国内的学校,这可能是最基本的要求了吧。
我把他叫过来,过步骤哪儿去了。他有点不以为然,“都在草稿纸上”。“那对不起”,我敲敲本子,“如果你不愿意把步骤写给我看,那只好麻烦你把所有的题都给我讲解一遍了,包括做对的题。”“什么!”他差点跳起来,“做对了我为什么还要讲?”我耐心和他解释,“首先我对你的解题思路很感兴趣,其次,你怎么能保证你不是歪打正着得出正确答案的呢?还记得我们上次看的脑力男人时代的综艺节目吗?”
当时的那道题是一道密码题,四个图形对应四个数字,问第四个数字是什么?小张弟弟根据倍数关系写出了答案108,但却得到了一个大大的叉。原因就是他并没有抓到这个题目的真正含义,而且四个图形有什么作用他也没用上。
接着老张上去解题了,他的答案也是108,但是此108非彼108。
原来这四个图形对应着是四个表盘的长针短针的位置,这样下来,108就是两个指针的度数9和12的积。当然这样的解题方式得到了节目的肯定,所以过程和答案相比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一番讨论后,儿子也没有多反抗,开始一题题给我在草稿纸上边画边讲,我也给他提出要求,以后workbook上的problem solving题无论是画图还是文字还是列式都得写上。这样以后翻看回顾时还有据可循。另外,数学题目一律不要自己看答案,由我回来帮他批改。这也是不想让他养成“有答案可看”的印象,防止一点不顺就忍不住翻答案。另一个原因还是当他有错题时,我不希望他马上看到正确答案,而是能有一个重新思考的机会。记得我们小时候老师有时候还会要求家长把答案撕掉。我向他表明我对他很信任,答案页给留着。
2
就这样过了两天,我又翻开他的数学练习册看了。顺便说一句,以往假期我在布置他的习题时都是每天百花齐放,数学二十分钟,英文三十分钟这样做上好几种。这一次我采取了每天只集中做一到两个科目,但每一科目会一次性做上两套题。这样是为了培养他的耐心和持久力。所以他并不是每天都有数学题做。
经过上次一番说教,这次倒是每题都写上步骤了。就是画图步骤都没章法,字也是龙飞凤舞。忍了,有进步就是好的,先鼓励再一点点提高。
首先给他一定的肯定,列式的题目可以把步骤写得比较清楚了,但是为什么每个答案都要画个圈圈?他的回答是强调答案...
这道面积题大意是大正方形面积196平方厘米,小正方形面积是36平方厘米,旁边是四个一样大小的长方形,问长方形宽为多少?在这道题的解答上,我表扬了他在图上标注的方法,还有最后写上的那句The answer is 4cm。但是同时表示列式步骤实在太乱,得让人连蒙带猜。
下面这道题他的步骤实在太乱,除了答案部分我其它实在看不出来。而且答案居然还写在了步骤上方,真是让人有点抓狂。一定得让Jamie给我讲清楚额。这道题本身也有点意思:家庭中四个家庭成员,爸爸比妈妈大2岁。姐姐比弟弟大2岁。所有人的年龄加起来是64岁。三年前,所有人的年龄和是53岁。那么现在他们每个人是几岁?Jamie倒是也很积极想给我讲题:“四个人现在64岁,三年前53岁,差了11岁。可是三年前四个人应该总共少了12岁,为什么会差1岁呢?妈妈你知道吗?”我故作疑惑地问,“为什么?我想不出”。“哈哈,因为三年前弟弟还没出生啊!”他手舞足蹈起来,“所以弟弟现在就应该是2岁!”。接着他又推断出其他家庭成员的年龄。“你的思路很好”,我肯定他说,同时提出问题,“但是你的步骤里没有写为什么弟弟现在是2岁啊?”他挠挠头,“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写”。“你就把你和我说的文字写下来好了。”于是,他写下了下图右下角的那段说明文字(字迹有点太惨不忍睹)。我接着和他说,“碰到你无法用列式或是画图解释的部分你完全可以用文字表达,重点是让别人了解你的想法。以前妈妈读书的时候,曾经有新闻是有人在数学考试时写了一段计算机程序来解题,结果也被评对了呢。”
Jamie的作业本上空了一道题,还有明显被橡皮擦过的痕迹。这道题的内容是:一辆火车穿过一座420m的桥需要27秒,用同样的速度穿过一个480m的隧道需要30秒。问a.火车的速度是多少?b.火车的长度是多少?“你为什么把你做的擦掉了?”我问Jamie。他撅着嘴说,“因为我觉得我做的不对,我的方法有问题,你告诉我怎么做吧,妈妈。”“不行,你先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我们一起看看你的方法有什么问题。”这个时候不能放过机会得让Jamie自己理清思路。我相信如果我马上告诉他正确的解题方法他也会理解,但是他的疑惑却不一定能解决,下一次碰到类似的问题还是不一定能做出来。他开始在草稿纸上边画边和我讲。我发现他一开始在判断火车的行程上就出了问题,没有把火车长度计算在内。之后又发现了两种情况下速度差别的矛盾,把自己想糊涂了。于是我们俩一起重新画图,我让他不要把火车画得那么小,画的大一点长一点像真正的火车那样,他一画上就发现问题所在了,原来火车整个开过桥或者开过隧道都其实是开了桥/隧道的长度+火车自己的长度呀。他接下来自己一点点推算,终于做出了正确答案。
这几天的陪娃做数学题,确实也让我自己收获不少。得出的大概心得即是:
1. 平时做练习,尽量让孩子把步骤写详细点,尤其是关于解题思路方面的。做完后一定得把答案带到题目中检查。
2. Jamie在基本计算方面正确率还可以,但是因为卷面潦草有时会把自己写的数字看错从而得出错误结果。所以卷面的相对整洁还是很有必要的,只是我想不通这孩子平时写东西字也没差成这样,怎么一写数学题就这么messy了呢?
3. 重视孩子的思路,让他们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着急把所谓正确方法灌输给他。我发现即使有时候他的想法是错的,说出来后还是更容易发现错误所在,或是有别的方面的思维闪光点。所以,尊重孩子的想法吧,最起码要做到倾听。多让孩子讲数学,也能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和树立信心。
4. 如果有可能的话和孩子一起讨论多种解题方法,这样可以打通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培养感觉。刷题可以为了套路,也可以为思维的拓展。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