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刷朋友圈看到有家长这样教幼儿园的小朋友:
这位家长的出发点很好,在教导孩子多喝水的同时还考虑到亲子沟通和共情的重要性:没有冷冰冰地对孩子下达“多喝水”的命令,而是选择把“孩子喝水”和妈妈的心情挂钩,乍看起来,这样的沟通方式既督促孩子喝水,又拉近了亲子关系,一箭双雕。
但是,抛开合理的表象后,这种教育方式有个问题:小朋友为什么要喝水?是因为身体需要水,还是因为喝水可以让妈妈高兴?
许多华人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常常陷入类似的光讲目的不讲理的误区。家长们知道,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告诉他们如何做能让家长高兴,他们一般也会高兴地照做,没有深想这样的说法是否合理。而那些想要幼儿园孩子多喝水会用“孩子乖--妈妈高兴”这样的逻辑的家长,在孩子上学后,也会用“孩子学习好--妈妈高兴”这样的逻辑来鼓励孩子天天向上。
可是,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随着他们的成长,除了极端的情况,不管家长怎么做,他们都会越来越有自我意识,到了青春期,由这种教养方式养大的孩子,会越来越觉得让父母高兴对于自我是一种压抑,有越来越强的反抗需求,逆反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比起从小让孩子做我们想让他们做的事情,教育最重要的一环,是教会孩子道理,让他们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该如何选择,做什么事。同孩子讲道理,最要紧是学会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孩子。家长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告诉孩子“妈妈会为你的身体健康而高兴”或者“妈妈会为你的学习成绩而骄傲”,但我们不应该从小用亲情绑架孩子,让孩子养成迎合家长的喜好而行动的习惯。
以喝水这个事情为例,如果孩子从小就有自由,她对自己的身体需求会很敏感,只要我们给孩子提供方便取用的水,她渴了自己会喝(这个有科学研究证明的哦:只要有方便获得的食物存在,如果没有外界干扰,孩子/小动物会选取含有成长所需要的营养的食物);幼儿园孩子可能因为玩“选择”忘记喝水,如果我们尊重孩子,让孩子知道喝水的重要性(具体做法如下),孩子会较少选择忘记喝水。
同孩子一起养植物是很好的经历:选择孩子喜欢的花的种子或者球茎,同孩子一起采购,准备材料,精心养殖,孩子可以从中得到宝贵的生命体验,理解行动和结果的关系,体会“负责”的重要性,同时得到科学入门:如何观察,记录,如何提问,如何找答案,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晒太阳,运动一定有,好处就不说了。大人孩子间还会有很多沟通,可以锻炼孩子语言能力和思维方式。大人用文字写购物单,读说明书,记录植物成长等活动又是很好的儿童早期文字教育。一起读一下相关的童书,讨论一下,孩子会更有话说,有些孩子,还可以用画画,做手工,编故事等形式进行再创作。
相关童书如下:
还有我最喜欢的:
如果大人故意忘记给自己的植物浇水,(当然,如果孩子自己忘记了,大人千万不要忘记!)孩子就可以看到缺水枯萎的植物,知道水的重要性。有精力的大孩子家庭还可以试试看,缺水的植物在怎样的情况可以救回来,怎样的情况救不回来。
这样的学习过程,既可以让亲子关系更融洽,还可以让孩子体会喝水的重要性,自主地决定多喝水,而不是一头雾水地为了讨好家长而喝水。虽然在短期内,两种做法的结果很相似,前者更容易,但长远看,更为尊重孩子,尊重科学的教育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孩子养成做任何事情都从心出发,思而后动的习惯,对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会事半功倍,如虎添翼。
二
华人父母常把“为你好”挂在嘴边,要求孩子这样那样,最好在父母已经铺好的轨道上加速前进,一辈子别出岔子,这样到底是不是为孩子好?即使是,孩子是不是真想要这样的好?也许对于孩子来讲,罗永浩的金句说出了心声:求求你,不要为我好!
所以,为人父母,比起绞尽脑汁给孩子铺设通往“锦绣前程”的康庄大道,或许我们应该放下焦虑,活得轻松一点,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与尊重,可以同孩子探讨未来,但未来的路要靠孩子自己走,与其拔苗助长,不如顺其自然。
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真的“放羊”,让世界推着孩子野蛮生长。养儿育女同生活中的所有事情一样不容易,为了帮助孩子成长,做父母的要经常反思,正视自己的局限和偏见,努力开阔视野,有意识地结交不同的人,接触不同的思想,检视自己的三观。只有父母不断学习,才能培养爱学习的孩子,父母孩子共同成长。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养孩子也同我写公众号文章一个理,都是不同的个体,观点和言语体系之间的碰撞磨合和交流。作者的观点与读者的思想有冲突的时候,作者可以通过不断打磨文字来以更平等的姿态与读者对话;读者可以通过自省抛弃成见,吐故纳新。
三
昨天文章草稿出来后,自我感觉很不好,我知道,照发的话,读者们会在心里说,求求你,不要为我好!
晚饭时间我同奇思照例交流各自的一天,我告诉她,我又写了一情商很低的文,我们探讨了思想和细节。我希望她能根据我的内容重写一个,让我学习一下情商高的人是怎么说话的。上面两部分,就是经奇思重写的文。
请允许我情商再低一下,得瑟一下,奇思的修改,把我的思想都表达了,但读起来顺眼多了,真是青出于蓝啊!--希望同学们不要取关我:虽然奇思没有考上清华,我真的为她骄傲,她在各方面都比娘强啊!
那么我做了什么养出一个比我更好的孩子呢?在养孩子这个事情上,我做了很多,又有很多没有做。比如我很少焦虑,因为我觉得,时代在发展,孩子成长的环境比我们成长的环境好很多,只要我们不拖孩子后退,孩子比我们强是应该的,所以我们不需要焦虑。比如我不帮孩子做学校的功课,孩子的功课是她自己的责任,除非孩子希望得到家长的意见,否则家长不需要过问孩子学习的细节。
把孩子当独立的个体,平等地对待,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是我的基本育儿观念,也是我身体力行的基本。我不忌讳向孩子承认错误和不足,也会虚心向孩子学习,因为我相信:孩子是无所不能的!
评论
是不是能有个对比?原先你怎么写的,后来改成什么样了?
评论
我的文章就是那些选秀节目最不招人待见的毒舌点评,羞于见人啊!
评论
图那么大,要有个缩小功能就好了
评论
据说,女儿的情商随父亲,智商随母亲,看来你的LG情商很高啊,你的智商也非常高。高智商高情商夫妇的孩子,一定是超级优秀的。
评论
哈哈,我也这么想
评论
缩小了,可以拿去用
评论
对。可以从这个方面挖掘一下。
评论
请问,为什么会有那么大一个大广告夹在中间啊,挺影响阅读的。
编辑一下,不是楼主的文章。
是那个学中文网站广告,太大了。
评论
感谢分享
评论
“都是为了你好”,隔壁王叔叔也这么说!
这句话简直是父母对孩子指手画脚的万金油,本质上是父母把孩子当成小号来培养了。
这句话改一下会好很多:'我只希望你过得好'
评论
评论
这里孩子普遍情商都要高些,大概跟文化有关系,咱们中国人比较直接,相信忠言逆耳利于行。西方文化盛行赞美和鼓励。
评论
感谢分享
评论
儿子大概4,5年级的时候,一次带他和另一个小朋友玩。路上和那个小孩聊天,大概说起他妈妈,现在已经记不起具体说什么了,只记得他对我说他妈妈很爱他“always worries about him” 之所以印象深,是因为能感受到他说这话时是有些骄傲和感激他妈妈的。而我儿子对我的过度关心每次至少我面前都是嫌我啰嗦烦。但我知道他认为我是爱他的,只是太爱了,就不那么合适。
还记得一个母亲节,街头采访,洋人拍的,其中一个男孩可能是大学生吧,已经离家多年,他的妈妈应该是单亲抚养他长大的。问他记得妈妈如何爱他,他说每次学校他有表演他妈妈必会去看。又问又什么想对他妈妈说的,他想了想,说他要对他妈妈说早上不要喝酒了,虽然以前她总是骗他说那是茶,但他早就知道那不是。那个男孩采访中一直笑着说话,我当时看了却觉得很感动得要流泪。
父母和孩子之间不只是责任和义务,而更是一种关系。父母不只是孩子的塑造者和mentor。也是从出生到长大天天在一起的陪伴者。那么有时表现出不但是希望或为了孩子好,而且也表现出多么在意他们,他们的行为反馈也会让父母或喜或忧,而这种在意正式一种亲密自然关系体现。
另外,父母子女关系中,总是强调孩子成长的优化,而很少顾及父母的个体感受。父母也有很大差异,有富有也有贫寒,有精英也有平庸,妈妈里有职场上的女强人也有家长里短的家庭妇女。他们对子女有不同的感情回报的期待。我觉得与其要求父母为了优化孩子独立生存能力科学育儿,倒不如顺其自然,享受天伦之乐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