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私校公校和当不当医生,几乎是坛子里最热议的话题。我本人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经历可分享,不过就我曾经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事实分享给大家。我知道这种分享会带来很大争议,那就争去吧。如果争论后你得到了答案,那么恭喜你,我的帖子没白发;如果争完还是没有结果,这也很正常,大多数人都是这样。
我周围的华人朋友,基本上只要是经济条件可以供得起,都会把孩子从公校转入私校,还真没看到有反过来走的人家。但是西人还真有反着走的。我以前的上司(大概9年前)夫妻俩收入都不菲,两个大女儿都是一路私校,但是上完后只不过是路人甲路人乙,27,28岁的大姑娘,找对象还要爸妈操心,他们俩觉得私校的教育不值(他们应该还说了其他私校的一些不值,但我已经忘了)。他们老年得子,最后一个小儿子是他们的掌上明珠,他们把所有能给孩子的时间、精力、金钱都给了这个儿子,但是儿子上学他们却选择了公校(不记得小学是否是公校,但中学是)。不过他们把省下的钱供孩子发展兴趣爱好,带孩子增加阅历(他们每次到国外出差,都尽量带儿子去)。儿子小小年纪,护照已经换了好几个(以前都是盖章的,盖满章就要换新的)。现在他儿子应该早就工作了,不过我9年前就离开那里,不知道他们的儿子后来发展得怎样。
我对他们的这个决定以及以后的结果并不感兴趣,因为跟我无关。但是我很敬佩他们的这个做法,因为他们会思考,而不是顺应潮流跟着大部队走。他们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尝试完全不同的领域。就凭这一点,就奠定了他们俩在事业上的成功,他们的儿子应该也不会差。
我原来的工作在医学院,周围的医生同事或者项目合作的医生一大把,很多都是层次很高的医生(包括专科和全科)。我发现,西人医生的孩子几乎都不学医,而亚裔医生的孩子大多都继续从医。西人的说法,觉得从学习到临床,付出那么多仅仅当个医生太屈才了,花同样的努力在别的领域会取得更高的成绩。这些西人医生也都乐意支持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和职业,他们觉得他们已经给孩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就不必要再为钱而谋生,而应该更多地追寻自己的梦想。而亚裔医生一般都鼓励自己的孩子也从医,觉得医生是个高尚的职业,且收入保证,为什么要放弃这个阳关大道不走而走独木桥呢?
这些分享,如果有用就好,如果没用就别管。也别问我这些事实的背景原因,我不知道也没研究过。最后,大家去争论吧!
评论
楼主, 有勇气, 知难而上
评论
又见热帖,要不要先拍个照啊?
评论
上一个热贴第一页没赶上, 这次站个位置。
支持楼主。
评论
感谢分享。。句句受用
评论
他们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尝试完全不同的领域。就凭这一点,就奠定了他们俩在事业上的成功,他们的儿子应该也不会差
两个大女儿都是一路私校,但是上完后只不过是路人甲路人乙,27,28岁的大姑娘,找对象还要爸妈操心
以上说的是一家人嘛?我有点混乱了
评论
这回我保证此楼以外就当观众,不说话 只加分
楼主加油!
评论
走过路过不错过,顶一下。
评论
我家儿子从公校转私校, 目前为止还没有后悔o
评论
从版主的帖子里抄来的: “成功的关键是努力、决心、想象力、愿意犯错和坚持向前,而不是语文、数学、科学的分数”
评论
西人医生的孩子几乎都不学医- 这个不相信
评论
说明你上司还是差钱的,在寻求投资回报,而不是消费型的,这跟大多数15w收入上不上私校的心态是一样的。
评论
是一家子呀, 两个大女儿去的私校, 熟门熟路了就是他们的舒适区, 但是总结经验下来觉得并没有预期那么好, 就给小儿子改了教育路线啦. 公校加上课外活动花钱花力气.
评论
热帖
评论
哈哈, 这个例子我觉得用投资消费来看不是很有代表性啊.
搞不好人家小儿子去公校加上课外活动和海外旅游的钱不比女儿去私校少哦.
三个孩子送两个去私校, 我觉得这已经是在教育上投入很高了.
评论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评论
NSW有精英,而且如果只论成绩,TOP精英碾轧TOP私校,这才让NSW中学的选择添加拉太多的变数,太多热帖也由此展开。VIC公校私校讨论意义不大,7年级能去私校的基本都去拉。
评论
真是这样。我没有算过(我想他们也没有算过)上私校的钱和培养孩子兴趣爱好扩展视野,哪个更花钱。我知道每年他们要带孩子出国好几次,每次孩子的费用都是自己掏,每次孩子跟他们一起做商务舱。为了孩子学空手道,他们专程带孩子去探访空手道老师的老师(在日本的一个偏远小镇)。我是花不来这个钱的。
评论
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有限,自然要在私校和发展课外活动做的选择,这也是大多数家庭要选择的,所以才这么多热帖吧,毕竟不差钱的和经济很有限的也不用纠结
评论
如果父母经常出差做商务舱,status就应该是白金或白金1了,孩子坐商务舱用积分买很容易,就算没位子也可以打电话去申请release,根本花不了什么钱。。。
评论
西人一家都是医生,开了一间诊所,儿子不幸没考上澳洲医学院,准备去英国学医,再打回来做医生。
评论
我同事(医生)都是三个小孩至少其中一个学医,其他俩不学医。但是都是一路私校(至少Yr7开始)
还没见过高中公校的
但是同事们(我们同辈)都是有公校有私校毕业(这里看医学院分派别比如melbourne vs monash vs deakin,不看高中)
评论
自己带娃到处跑可比交给学校oversea trip费钱多了。
评论
也就是,相比较之下,华人对自己孩子的期望高,不肯放手,而且愿意用以后的金钱回报来证明自己当年的决定。
西人对孩子的期望没那么高,更愿意放手让孩子追求自己的梦想。
评论
医生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学医,你听听就算了。在这行干了十几年,各种族,各种专科医生接触下来,如果孩子能够读医,那都是眉飞色舞的分享的。医学生,住院医里的医二代太多了,我都怀疑是不是面试的时候分给的松了。很多没有学的,更多的是分数达不到,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孩子根本没有兴趣,但做为父母,我从来没见过医生会discourage自己的孩子去学医。
举几个例子,都是local。去conference,某专科医生做presentation,最后是一大家子的照片,他自豪的说,老爸是泌尿外科医生,70岁了,还没退休,老妈是GP。老婆是皮肤科医生,老哥是骨科医生,嫂子是麻醉师。
还有在做住院医生的时候,在一个很大的教学医院。有一天儿科主任带了一个year 10 的女生来做working experience。她老爸是一个很有名的妇产医生,为很多名流接生过。她跟着我们team。家住Mosman,老妈是律师,姐姐也是律师,结婚是在Quey婚宴,请了一个很有名的摄影师,十几年前就要2万刀出场.她在lorreto kirribili 读书,不是top私校。想做儿科医生,但高考估计90分,要先读medical science,只能postgraduate entry。她爸要她跟着看俩周,看看自己是否喜欢。那时候,她在算,18岁读大学,3年本科,4年医学院,毕业25岁。然后intern,resident做下来,再儿科training,一路考试,还要结婚生孩子,拖下来要mid 30s 才做儿科医生,她有些犹豫,但说老爸非常支持她。
评论
所谓龙生龙凤生凤,不过是家庭影响,医生的孩子学医的多,政客的孩子从政的多,监狱里的很多父母也进去过。
评论
公校私校,学医不学医,完全是个人的选择。个体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看得多了,更懂得怎么样的去选更适合自己。
评论
这个小儿子显然不是学习的料,老夫妻也算清醒。可惜误入歧途,花父母的钱开眼界长见识能持续多久?还不如给孩子买个房
评论
还是没说清楚到底Selective 还是 Private 考上医学院的几率高?
评论
我认识几个华人孩子成为医生的。当然他们那时读医只要96+就可以了。看了他们读医,实习,成为医生的过程,我是坚决反对我孩子读医的,除非孩子自己铁了心。救死扶伤这个放一边,读医性价比其实不高
1)高考现在都要99+,读书压力太大,还要UMAT,面试一堆额外的学习。
2) 大学整个过程也非常辛苦。 实习那更是做牛做马的累。不是一年2年,是很多年
3) 在实习和刚成为医生阶段,工资不高,就一般水平。
4) 接触各种病人,牙医天天要看着各种嘴,这都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至少我认为,要有一个特别的“心”才行。
5)如果成为specialist,其实压力也很大,要不停的学习。特别是动手术的,真的很辛苦。我认识的一个POW的科室主任,我觉得我生活质量远胜他的。
6)经济角度,医生 30多岁以后收入开始大幅度增加。如果把这10多年的付出放到其他行业,收入也不比医生差。
那为什么这么多人鼓吹医生呢,我个人认为, 医生是一个只要埋头读书,读的好,不受外界其他影响就可以达到高收入的职业。简单而言,就是个人努力决定一切。 其他行业,比如做business,成为CxO,除了学习,很多其他因素EQ,背景,人际关系都很关键。
澳洲中文论坛热点
- 悉尼部份城铁将封闭一年,华人区受影响!只能乘巴士(组图)
- 据《逐日电讯报》报导,从明年年中开始,因为从Bankstown和Sydenham的城铁将因Metro South West革新名目而
- 联邦政客们具有多少房产?
- 据本月早些时分报导,绿党副首领、参议员Mehreen Faruqi已获准在Port Macquarie联系其房产并建造三栋投资联